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医疗保障机制发展问题对策研究论文(共6篇)

2023-12-10 09:2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联动机制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对健身养生愈加重视。其根本原因在于国民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无论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还是空气污染现象未曾改善,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国民的生命健康。针对上述问题,我国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迅速发展,不仅满足了有强烈养生意识的国民需求,还拉动我国GDP增长。医疗保障体系作为国民生命健康的支撑体系,如何与养生休闲产业构建且完善科学的联动机制,这是文章意义所在。


  1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联动必要性研究


  随着国民生存环境的恶化,医疗保障体系除了治病以外,还需要“防病”。体育健生养生休闲产业不仅能够满足“防病”要求,还能够促进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两者之间建立联动机制很有必要。


  1.1国民社会资源环境的不断恶化


  国民周边生存环境的不断惡化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空气质量的不断降低;第二,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工业发展迅速,工厂有害气体大批量进入大气,给我国空气质量造成极大影响,特别在秋冬季节,我国大部分城市被雾霾覆盖,给国民生命健康造成很大伤害。我国各地区由于空气质量问题导致的疾病临床案例也在增多,空气污染问题亟待治理;其次,自市场化经济模式引入我国以来,我国各企业竞争压力骤增,在权衡食品安全和企业效益两者之后,很多企业误入歧途,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三鹿假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三氯氰胺事件、地沟油事件等大型食品安全犯罪案例出现频次激增。这些食品安全问题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发现和揭露,我国国民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1.2健康意识逐渐加强人群的需求


  随着我国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国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也取得了大幅度提升。再加上信息化时代各类媒体的信息实时传递,国民对周边环境愈加了解,继而对健身养生进一步关注。目前我国体育健身养生休闲项目很多,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有些可以起到养生效果,有些没有效果,有些甚至适得其反。如何规范我国养生产业从而去满足有强烈养生意识的国民需求,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事情。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是国民生命健康的支撑体系,如果达成医疗保障体系与养生产业的联动,就能够科学合理的给予国民养生方案,从而规范目前养生产业存在的不正规、不卫生、不科学的问题。


  1.3社会卫生服务创新的客观要求


  “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过这句话,而这句话也恰恰适合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如何能够减少发病率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是目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放开思路,大胆创新。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这也符合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需求,两者之间建立联动机制这也是卫生服务创新的客观要求。


  2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联动实现的途径


  如何去实现两者联动机制的建立,笔者在此提供几点建设性的建议。第一,以医疗卫生站为中心,向四周进行辐射。宣传养生知识、置办体育器械、提供健身方案,使国民在增强身体素质方面有激情、有方法、有成效;第二,针对于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养生产业进行大批量整改,剔除掉不符合科学标准的项目,继而对符合要求的项目进行全面的医疗卫生知识培训,从而促进两者联动机制的实现。


  3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联动机制的架构


  两者联动机制架构的建立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建立健全国民体检中心;第二,推广多样化的服务活动;第三,开展全方位的健身指导;第四培养复合型实践性人才。笔者针对这四点展开论述。


  3.1建立健全国民体检中心


  国民体检中心旨在对国民身体状况进行检测、记录、整理、研究。建立健全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对于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联动机制的构建意义重大。建立健全国民体检中心,及时检测国民身体状况,针对于存在的健康隐患,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养生方案,从而保障国民生命健康。针对于国民体检中心的建设地点,可以选择城镇各社区以及农村医疗卫生所。建立健全国民体检中心,是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联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体检中心的落实,直接决定了国民可以及时观测自身健康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治疗养护,其意义深远。


  3.2推广多样化的服务活动


  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联动机制需要外部展现。针对于外部展现这块,我们可以通过推广多样化服务活动来实现。针对于活动的推广人群,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第一种,身体健康的人群。这部分人群,由于身体素质较好,我们可以组织体能消耗较大的运动项目;第二种,亚健康人群。这部分人群我们需要将运动与治疗相结合,在安排适当的体育健身运动的前提下,针对于其存在的身体健康问题进行及时的治疗;第三种,病态人群。这部分人群我们不建议进行激烈运动,应该尽量静养和调理。其指导原则为“以医为主,兼顾运动”。


  3.3开展全方位的健身指导


  众所周知,很多国民意识到了健身养生的重要性,于是开始非科学的进行健身。这时候就会导致其肌肉拉伤,更有甚者,导致骨折等严重身体问题出现。针对于健身,联动机制必须要开展全方位的健身指导。健身指导的开展可以通过三种途径,第一种就是言传身教,专业的指导医师对健身者进行教学和纠正指导。第二种可以通过印刷健身指导手册进行发放,大范围的对国民进行健身指导。第三种就是开设健身讲座,通过讲座详细说明健身时候的注意点,防止因为不合理运动导致拉伤。


  3.4培养复合型实践性人才


  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联动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必须要依靠专业的从业人员进行推广。联动机制必须要培养复合型实践性人才,这部分人才不仅对医疗相关知识精通,而且对健身养生方面知识也很了解,这部分人才多功能发展,不仅具有强大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具体的实践中,能够很好地落实工作。培养复合型实践性人才是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联动机制实施和推广的关键所在。


  4结语


  文章通过对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联动的必要性、实现两者联动的途径以及联动机制的架构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基本上可以使读者对两者联动机制有最基本的了解。我国在对健身养生休闲产业重视的同时,也加快了对目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空气污染问题的整治进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国民生存环境将会得到很大改善,体育健身养生休闲活动成为医疗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成为国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作者:李星等

  第2篇:体育休闲产业结合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机制


  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多人开始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体育休闲产业以健身和休闲为主,成为人们的不二选择。与此同时,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也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所以构建体育休闲产业和医疗保障体系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不仅对广大人民群众有积极作用,而且还可以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體育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相关内容概述


  (一)体育休闲产业概念阐释


  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需要使其中的三个要素都得到发展,即资金、技术和物质资料,三种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欠缺都无法使产业实现长远的发展[1]。第一,产业的产生必然需要一定的社会分工,也自然存在相应的投入;第二,产业想要在市场上进行竞争需要提供满足人们需要的服务和产品,对于体育休闲产业来说就需要提供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的服务。当前这种服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体育休闲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必然十分良好。体育休闲产业自然不再是之前那种传统的自给自足生产发展模式,而是实现了生产化和产业化,这种转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一些体育休闲产品的大量出现。


  (二)医疗保障体系概念阐释


  从根本上说,医疗保障体系综合架构是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制、居民医疗保障体制以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体制,其共同构成国内医疗保障的关键组成环节,将基本医疗保险提供给受众。所谓“底横”,指的是低收入群体,对该群体医疗需求通常是采用城乡医疗救助的方式加以补充。所谓“顶横”,其实就是针对医疗服务需求比较高的主体,采用不同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加以满足。现阶段,国内在体制环节的补充医疗保险主要是基本医疗保险,而社会医疗救助则是多层次医疗保障框架。


  二、当前体育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结合的研究现状


  (一)体育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结合的国外发展现状


  国外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与其相关的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法律体系等密切相关,尤其是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对国外的体育休闲产业组织特征表现产生重要影响,也正是由于这种自由市场竞争体制,使体育休闲产业在国外的门槛比较低,也就是说相关的企业只需要持有一个从业执照就可以开办相关的体育休闲企业,政府的企业评估机构也没有对从业的人员数量、经营规模、注册资本等作出具体的要求,因此在国外,不少的体育休闲产业都是由中小企业来经营的[2]。中小企业数量的增加,使得相关市场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加,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最终对消费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他们的消费性价比大大提高。由于国外体育休闲发展水平较高,所以和医疗体系之间的结合模式也较为完善。


  (二)体育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结合的国内发展现状


  体育休闲产业是体育产业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参与人群广泛,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也具有明显的娱乐特征,也有不少相关的关联产业[3]。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体育休闲产业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作用也逐渐加大,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经济发展质量的现代新型服务业。美国经济学家曾经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理论,得到了不少国家的认同,以该理论来评判我国的体育休闲产业,可以对其进行一个大体的把握,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体育休闲产业发展水平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的体育休闲产业还处于起飞阶段,对于这样一个新兴产业而言,国民经济所起到的支撑力和拉动力都不够。因此体育休闲产业不管是在质量、结构还是规模、效益等方面都比较落后。根据相关研究发现,我国的国民经济进入成熟阶段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60-70年代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和美国经济的发展相吻合。我国体育经济之所以在国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状态下得到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国民收入结构中“二八现象”的存在,也就是说有一部分的人已经率先进入到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


  三、研究山东省体育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结合的必要性


  (一)研究山东省体育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结合符合国家的发展需求


  为贯彻《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消费意见》(国发〔2014〕46号)精神,进一步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结合山东省实际,山东省政府在2015年5月29日颁发了《山东省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消费的实施意见》(2015年5月29日)。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中的第二条“主要任务”中的第五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文案中指出:“促进康体结合。加强对群众运动健身的科学指导,发挥体育锻炼在慢性病防治及健康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讲座和健身指导。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4年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中,正式将京津冀协同发展纳入国家关键战略中,由此拉开京津冀综合发展的序幕,该战略为发展京津冀休闲体育产业提供更多新契机。同时也带动了京津冀周边地区户外产业的发展。“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初具规模,为本研究奠定了环境基础。


  (二)研究山东省体育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结合符合山东省的发展方向


  本次研究是将山东省体育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相结合,形成一个以“人——健康——休闲——产业”为主线,体育休闲产业与医疗业之间优势互补,整体规划,共同发展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以达及满足民众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多种需求,进一步推动山东省地域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之目的。本研究具有以下意义:(1)疏通体育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发展脉络;优化产业,改善民生,提高民众幸福指数;(2)建立人与社会、社会与政府、政府与人的联动机制;(3)拓展系统科学前沿理论在休闲产业与医疗体系战略研究领域的运用;(4)为山东省乃至中国重大产业发展与医疗战略决策和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山東省体育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结合的路径探讨


  (一)转变传统发展观念,创造合作发展机遇


  上世纪九十年代市场经济体制正式在我国得到确立,加之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使一些在计划经济发展下形成的体育模式不能适应新经济环境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必须要正确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体育界对于体育事业就发生了两次不同的认识,一次是思想解放之后人们不再将体育运动看做是消费活动和福利事业,第二次则是体育产业观念的建立。这也为体育产业赋予了新的价值,从而决定了体育休闲事业不仅需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国民身体健康的需求还需要增强国民的身体素质,这就和近几年我国所倡导建立的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相吻合。


  (二)优化产业内部结构,构建两者发展体系


  经济学上认为一个产业如果出现了问题是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有效化解和解决的,但是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领域则需要通过内部结构的优化来实现,建立相关的内部结构优化政策。通过内部优化政策的建立可以最大限度的增进国民的身心健康和福利水平,这就使体育休闲产业的公益性大大增加,和医疗保障体系所具有的公益性相互连接,为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健康保障体系,实现“人——健康——休闲——产业”协调发展,使医疗保障体系和体育休闲产业之间可以更好互补。在充分发挥内部产业结构政策的引导作用下,使体育休闲产业和医疗保障体系实现结构升级,进而变得更加合理化。


  (三)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加大支持优惠力度


  不管是体育休闲产业还是医疗保障体系都是和国民身心健康相关的事业,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更需要相关政策作为保障。对于山东省体育休闲产业和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发展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税收优惠力度。就山东省支持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的经费支出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偏低,因此无法支撑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减免、返还国有资产占用费的形式使两者之间得到更好的融合发展,提高体育休闲产业的扩张能力。


  四、总结


  体育休闲产业和医疗保障体系的目的都是为了保障国民的身心健康,因为目标的一致性为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针对山东省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需要认清当前体育休闲产业和医疗保障体系结合的发展现状,转变传统的核心发展观念,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制定相关的扶植政策,促进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


  作者:史海滨

  第3篇: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建设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世界上最庞大的医疗保障体系,,参保人数超过13亿,参保率达到95%以上,已经基本实现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的全民医保。但就体系运行效果来看,我国医疗保障体系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如保障水平不高、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群众多元化保障需求、没有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等。笔者认为应在强调将政府主导保基本的同时,充分调动和发挥市场机制,利用社会资本来构成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形成多元化的医疗保障格局,促进有序竞争,以满足各阶层社会成员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医疗保障制度是工业革命和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现代化国家重要的社会制度之一。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医疗保障体系都呈现多层次,这是社会保障制度本身的多层次性和保障对象的多阶层性所决定的。为此,在建立医保制度的过程中,设计了多维度的基本架构与多样化的保障模式,形成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以适应各类人群多层次的需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是尤为必要的。


  现阶段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但是,目前仍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统筹层次底、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需要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补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为支撑,大力发展商业医疗保险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商业医疗保险最大的特点是由保险双方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按照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建立经济契约关系,保障水平随缴费额的增加而上升,是一种市场行为和金融活动。对于商业保险公司而言,是按照市场原则自主经营,以获得利润为经营目标,但同时对基本医疗保险起到了补充作用。


  一、商业医疗保险是多层次医疗保降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是我国政府对符合现有国情作出的合理判断和正确决策。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各地区各行业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综合实力不强,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比较大,这就必然导致各阶层人群医疗需求存在差异。政府建立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只能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更高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需要通过其他补充渠道来解决,正因如此,商业医疗保险就成为基本医疗保障的重要补充途径。


  二、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协同发展是世界总体趋势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合作、共同发展,这已形成人们的共识。例如:美国有世界上最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有高度市场化的医疗保障制度,然而,美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非常成熟,有一套比较有效的筹资机制和费用控制机制。政府和市场的职能划分得很清楚,政府负担“老、小、穷”人群的基本医疗保障,社会其他成员的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障均有商业健康保险承担。又如:荷兰2004年通过的医疗保险法案,其中,在法案中推行的“有管理的市场竞争”条款,主要特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商业保险作用,引导商业保险机制参与社会保险管理,将法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交由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参保人可自愿选择保险公司参加医疗保险。


  三、商业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合作是体系建设的内在需要


  尽管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两者在如何制定科学合理医疗费的给付标准和支付方式、如何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支出、如何与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医疗费用结算、如何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监管等方面都有着共同追求目标。除此之外,在其他领域和课题研究等方面也有着许多共同的合作。


  目前,按照国家新医改的要求,在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中,要引人市场机制,发挥商业医疗保险的专业优势,放大制度效能,是完全符合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需要的。坚持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一定程度上分担了政府在医疗保障方面的压力,政府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为每个社会成员得到基本医疗,提供了法定政策支持和资金来源,又通过引人市场机制,為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和参保人的合理医疗需求提供了服务,实现了以基本制度公平为前提的目标,促进社会医疗保险服务管理运行效率的提升,从而达到社会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四、商保公司承办社保医疗服务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要举措


  在公共服务领域,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综合运用行政手段和市场工具,不断释放行政资源配置的“制度红利”,能最大限度地改善民生和社会福利,有利于政府在公共服务的部分环节和领域策略性退出,进而将职能主要集中在政策制定、服务购买和独立监督上,变公共服务的预算投人为战略购买,切实提升财政资金的宏观配置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政府加快转变社会管理观念,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借助市场机制提供公共产品,可有效增加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均等化。在医疗公共服务领域,政府通过商业医疗保险来经办各类社会医疗保障业务,直接参与构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社会管理工作,有利于政府部门从大量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弥补管理服务经费和人手上的不足,可以集中精力搞好政策研究和监管;也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医保基金更有效运行和经办服务的提升。


  总之,商业健康保险参与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并不单纯是一种简单的供给与补充,而是为构建一套合理有效的医疗保障体系、提升医疗保障体系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出应有的贡献。要坚持政府机制同市场效应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源的作用及市场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之间的互动与配合,努力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作者:张轩睿

 

  第5篇:新常态下推进江苏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研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此期间,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要从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保证各项事业的发展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的新常态,实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对于我国的社会生活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多种医疗层次并存的医疗保障体系。但是,目前医疗保障体系是不完善的,本文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出发,结合江苏省发展的具体实际,提出构建符合我国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促进全民医疗的实现。


  一、医疗保障体系概述


  (一)医疗保障体系的内涵


  医疗保障体系,具体是指在一个国家或者是地区中,多种医疗保障制度的集合。并且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解决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中居民的治病问题,在对于医疗保障基金进行筹集、分配以及使用的过程中都需要按照保险的原则进行。医疗保障体系的存在是促进居民医疗保健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保险制度中的一种先进制度,在整个世界上存在着较多的医疗保险模式。现阶段,在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中,主要是包括基本医疗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大额医疗费用互助制度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几种类型,这些类型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共同在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医疗保障体系的特征


  一方面,医疗保障体系的特征是是非市场性,这种非市场性主要是针对于医疗资源来讲。医疗保险制度是一种社会发展的产物,在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以及特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会相应的出现与之相关的医疗保障类型。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医疗保障类型,医疗资源的非市场性都是其重要的特征。如果医疗资源不具备这类特征,就会造成整个医疗卫生体系的混乱,无法对于医疗卫生资源的消费进行有效的制约,不仅是会产生一种非理性的消费行为,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另一方面,医疗保障不同类型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就目前来讲还存在着医疗保险的二元结构。医疗保险制度根据不同的资金来源进行分配,由于资金的来源渠道存在差异,所以医疗保险的对象享受的待遇也是会有所区别。当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是明显的区别为农村居民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两种类型,这样的医疗保险结构与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直接相关。


  二、江苏省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保险制度中存在较多的债务问题


  我国的医疗保险费用具体是由三个部分构成,分别是风险的纯保险费用,这些是用于可能出现的疾病等问题进行损失赔付;另一方面是对于风险的附加费用,这些费用主要是对于一些“异常”的情况进行赔付。另外,还包括对于由于保险经营所引起的附加费用,这些费用包括一些利税、工资以及管理费用等。医疗保险的费用主要是由这样三个部分构成,纯保险费用和風险附加费用构成了净保险费用,医疗保险费用也是被称为纯保险费用,风险储备金和相关的管理费用主要是其附加的费用。


  医疗保险主要是采取现收现付制度,这种制度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隐性债务”,在我国目前实行的医疗保险以及社会保险中普遍存在这个问题,由于没有足够的医疗费用储备来解决我国不断增长的老龄化问题,导致医疗保险费用的缴纳和补偿之间的缺口日渐增大。在江苏省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伊始,并没有准备好相应的准备金,随着江苏省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多,医疗保险的赤字会不断增大,江苏省的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债务风险会随着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多,医疗保险的债务风险不断增加。


  (二)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责任归类的问题


  医疗保险本身是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的,所以在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过程中,仅仅是依靠市场的力量,还不足以实现医疗保险服务的有效完善,尤其是不能解决在医疗服务中存在的一些公平性的问题。虽然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但是在不同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之下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其建立的时间、历史背景以及覆盖的范围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不同类型的医疗保障制度虽然在刚刚出台时,由于历史发展水平的缘故已经是发挥了相应的作用,但是在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我国的社会环境、经济、政治等各方面要素都是有了新的发展,仍旧是使用过去的一些医疗保险制度,不仅不能够发挥医疗保险的重要作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不公平、不合理的问题。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已经有了明显的效果,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对于医疗保险体系的建设承担了较多的责任,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但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还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政府投入力度不足的问题,仅仅是依靠市场的作用,很难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的有效完善。


  (三)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城乡差异的问题


  目前,江苏省的医疗保险体系中包含着三项制度,分别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及新农合制度,整个江苏省的医疗保险体系中所包含的三中国制度之间政策的内涵差异较大,在实际运行中还需要建立起一个江苏省内一体化的医疗保险体系。江苏省的发展明显具有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并且城乡的二元结构的差距比较明显。所以在江苏省发展过程中也是采取了多种形式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这些制度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更新升级,依旧是采用这种分地区管理的医疗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成本偏高,并且在医疗保险管理的过程中管理的水平并没有明显的提升,管理的效果还出现了下降的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由于整个江苏省的各个地市区之间的经济发展速度不一致,各个地区之间还存在着经济实力的较大差距,造成在全省范围内制定医疗保险制度时,容易受到各个地方分化决策的影响,整个的医疗保险体系碎片化的问题较为严重。


  (四)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


  当前的醫疗保险体系中还存在一定的医疗资源、医疗服务浪费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江苏省的医疗费用居高不下。一般来说,个人在医疗保险缴纳之后,除非有生病的情况,否则对于医疗费用的控制关注程度就明显的降低,这种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医疗费用的浪费,目前有数据表明,我国当前的医疗保险账户中,其中三成以上是来自于个人账户的医疗保险金,这些资金的利用效率较低,多数情况下是在个人的账户中沉淀,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医疗保险互助制度的作用。另外,医疗保险的服务结果还存在医患双方满意度较低的问题,并且随着医疗费用的逐步升高,这种问题发生的概率也是在不断地升高,满意度呈现出一种不断下降的态势。


  三、新常态下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议


  江苏省应该在分析本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新常态下推进本省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并且逐步解决在本省医疗保险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本省在新常态下医疗保险事业新的发展。


  (一)借助商业保险促进全民医疗服务的发展


  江苏省的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着较大的债务问题,这些债务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会对于本省的经济发展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因此,在新常态下,本省可以借助商业保险的资金筹集的作用,努力实现医疗保险制度中现收现付的有效均衡。商业保险,实际上一种合同式的保险活动,投保人可以通过合同与保险公司之间形成一种保险合约,虽然保险公司更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司的盈利,但在合约运行的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政府的债务压力。借助于一些商业保险公司的运营,对于提高全民医疗服务的水平,扩大全民医疗的范围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商业保险公司还能够实现资金的有效运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实现了医疗保险互帮互济的作用。


  (二)运用政府与市场机制的参与促进医疗保险体系的完善


  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医疗保险体系,几乎全部的责任都是由政府承担,这种做法对于政府的发展具有较大的问题,由于是计划经济,所以医疗保险制度几乎是“吃大锅饭”的状态。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制度改革的深入,市场机制在医疗保险体系完善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政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已经是逐步降低,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财政投入的不断减少,这种做法与在计划时期全权接管类型,对于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险体系来说,都是一种不合理的状态。因此,政府和市场之间应该有机合作,不能单纯依靠政府,也不能仅仅是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两者之间应该有效合作。值得注意是,市场机制中存在较多的风险问题,所以在完善医疗体系中还需要不断强化政府的职能,由政府对医疗机构的行为进行干预,能够有效调节保险机构、医疗服务的供给方和医疗服务需求方三者之间的利益,在新常态下实现多方共赢。


  (三)确保医疗保险制度在不同的地区间有效衔接


  江苏省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会造成不同地区之间的医疗保险制度存在出现一定的边界问题,特别是由于各个地方的管理部门不同,医疗保险服务的资源、水平之间还存在差异,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医疗保险各个地区的差异。在江苏经济新的发展阶段,应该逐步消除这种边界问题,尽可能实现各个地区之间的医保制度的衔接,保证在参保人员地区之间流动时,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医保的转移。


  另外,在实现地区医保衔接的基础上,还需要逐步打破城乡的二元户籍制度,实现城镇居民和农民之间的平等、公平的享受医疗资源,为了实现这种目的,就需要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只有逐步实现户籍制度的改革,才能真正地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促进全省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体化发展。


  四、结论与展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医疗服务水平也还是提出了新的需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医疗服务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需要一定的经济水平的支撑。当前,江苏省在新常态下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备了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基本条件,应该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步解决医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江苏省医疗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这个过程,不仅是需要市场机制的作用,还需要政府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还无法实现,但是在长期的改革中,经济的新常态发展的支撑下,总会有成功的一天。


  作者:张玮

  第6篇: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数量急剧增加,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农民工自身的特殊性,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十分薄弱,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应该并且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


  1.1农民工基本处于无医疗保障状态


  农民工在城市中大多从事最累最脏,安全系数低的工作,从这个方面来看,农民工是最需要医疗保障的特殊群体。然而,目前我国农民工基本处于无医疗保障的状态。首先,城镇的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没有将农民工纳入其中,农民工由于没有城市户口,不能享受到城镇的医疗保障。其次,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异地就诊和转诊等方面的制度缺失,难以给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医疗保障。因此,农民工既不能享受到城市的医疗保障,也难以享受到农村的医疗保障,处于城市和农村医疗保障的真空地带。


  1.2医疗保障项目与农民工需求脱节


  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注意到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部分城市已经开始进行医疗保险试点,目标是解决农民工住院贵的问题。然而,从各地区推行的实际情况来看,医疗保障项目的推行效果与其目标的差距较大,不能满足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需求,与农民工需要脱节。


  1.3农民工健康问题形势严峻


  由于缺乏医疗保障,再加上农民工的经济条件制约,大部分农民工不愿去医院定期体检,在生病后往往承受不了巨额的医疗费用,采用拖延的方式来对待自身的疾病,只能使病情越来越严重,农民工健康状况堪忧。同时,由于农民工的工作条件通常较为艰辛,他们是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的高发群体。然而,很多农民工未于企业签订正式的用工合同,难以维权。除此之外,由于无法很好的融入城市,以及工资水平低、工作艰辛并且没有保障,很多农民工产生了较多的心理问题,出现自卑、压抑和无归属感等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凸显。


  2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制度的缺失


  与农民工医疗保障相适应的医疗保障制度的缺失是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限制。户籍制度本身的功能是我国居民证明自己的身份,以便政府更好的进行社会管理。然而,我国的二元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亦对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造成阻碍。农民工生活和工作在城市之中,然而,由于他们是农村户口,所以既不能享受到城市的医疗保障,也丧失了农村的医疗保障,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二是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自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以来,我国颁发了很多相关的法律制度,然而大都是针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有关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的非常少,这就导致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中缺乏法律制度规范,经常发生农民工权益被侵害的现象。


  2.2政府职能未发挥好


  政府对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的不重视是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凸显的重要原因。针对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建设滞后的现状,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我国财政力量不足以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大部分城市的医保资金都较为充裕,完全可以支持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因此,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的产生不是经济因素,而是政府对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的不重视,政府应该发挥的职能没有发挥好。例如,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获得更多的税收,提高自身的政绩,往往对企业不给农民工交医疗保障费用的行为采取默认态度,严重损害了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权益。


  2.3企业责任弱化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主力军,主要集中在餐饮、建筑和电子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为农民工缴纳医疗保障费用是企业应有的责任,然而,很多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利润,采取不给农民工缴纳医疗保障费用的做法,以此来缩减成本。同时,由于我国农民工人数较多,劳动力供给大于企业需求,农民工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在企业没有给自身缴纳医疗保障时,农民工通常也不会去争取。


  2.4农民工自身原因


  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医疗保障相关的知识缺乏认识,自身的权益保护意识也不强。二是很多农民工进入城市参加劳动只是一种暂时的状况,最终会回到农村,因此他们对于参加医疗保障的积极性并不大。三是农民工的收入较低,不愿意承担自身应该缴纳的社会保险部分。因此,部分农民工选择自己放弃社会保险,失去了医疗保障。


  3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的对策


  针对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本文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的对策。


  3.1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并以劳动关系为基础建立医疗保障关系


  我国二元化的户籍制度将人民群众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并以此来制定医疗制度和政策,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平,阻碍了农民工医疗保障体制的建设。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必须对现行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并建立以劳动关系为基础的医疗保障关系。也就是说,只要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事实,用人单位就要按照当地的医疗保障标准为农民工办理医疗保障。这样,就消除了户籍制度带来的对农民工医疗保障的限制,使农民工享受到了平等的医疗保障权益。


  3.2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民工医疗保障中的作用


  政府是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和贯彻实施的主体,也是主要的监管力量,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意义重大。首先,各级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认识到农民工医疗保障建设的重要意义。农民工医疗保障是公共卫生产品,政府理应承担主要的责任。因此,政府要把农民工医疗保障建设纳入重点工作中来,并在实际工作中为农民工医疗保障建设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和财政倾斜。同时,各级政府要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制定与农民工医疗保障有关的法律制度,为农民医疗保障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持。其次,各级政府要提高贯彻落实现有政策的能力,加强监管,对企业的非法用工和不给农民工缴纳劳动保障的行为依法予以惩处,保障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权益。


  3.3企业要承担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法定责任


  企业要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认识到为农民工缴纳医疗保障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同时,企业要立足长远,认识到积极为农民工缴纳医疗保障的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实现企业内部的和谐,提高农民工忠诚度和对企业的归属感,还能有利于企业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除此之外,在市场竞争激励的市场中,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也能获得民众的认可,有利于自身竞争力的提高。除此之外,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工会组织,来保障农民工医疗权益的实现。


  3.4加大对农民工的教育、宣传和培训力度


  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对医疗保障也缺乏了解,不能有效的维护自身的医疗保障权益。因此,要加大对农民工的教育、宣传和培训力度。政府一方面要重视对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多为农民工创造培训机会,提高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卫生保健知识的普及,提升农民工的卫生保健意识。


  4总结


  总之,目前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凸显,其原因涉及制度、政府、企业和农民工自身多个方面,要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必须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建立出完善的农民工医疗保障体系。


  作者:陈盈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