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多要素、多形式、多层面、范围广泛的综合作用体系,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学院对《护理学基础》实训课进行改革,通过改变传统的示教练习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并结合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教学信息反馈、电子监控装置等来有效的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完善、落实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1.1 建立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是科学管理的规范,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对规范教师和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保证实验教学有序地进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院根据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结合实验教学的实际,及时修订完善了一系列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实验达标考核制度”等,使管理有章可循,有章可依,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加大执行落实制度,使实验教学科学、高效的运行。
1.2 建立实验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学院制定了实验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自编《护理学基础实训课指导》,对四十五项护理技术操作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并注有操作重点、难点。教师按照质量标准来监控教学,促进实验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2 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监控指挥系统
2.1 建立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 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对学校的实验教学管理进行全方位督导,督查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实验教学质量。
2.2 成立二级学院教学督导组 保证二级学院实验教学和质量监控工作的正常运行。通过贯彻、落实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的工作安排,并制定、实施、评估、督导本院教学质量监控方案。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师授课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2.3 发挥教研室的教学督导作用 护理技能教研室负责《护理学基础》的授课。因此,教研室主任负责督导本教研室教师的实验课操作,通过定期检查实验教学,深入一线听课等方式,保障实验教学质量。
3 立体化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3.1 教学检查 学院每学期都分别在期初、期中、期末开展实验教学质量检查,对实验课的开课准备、教学运行、考核方式、作业答疑、实验报告批改等方面进行检查。
3.2 督导反馈 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二级学院督导组、教研室都会进行不定时深入实验室一线进行听课、检查实验教学的运行情况,通过督查教师的示教讲解、学生操作练习来监控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对于教师突出反映的问题当面进行反馈指导,有效的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授课质量。
3.3 学生评议 每月都召开学生信息员工作会议,下发评教表格。学生对《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的开课情况、准备情况、课程进度、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情况;教师的工作态度、示教讲解、实验技能、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馈。督导专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听课论证,评议成绩将存入教师个人档案,作为评聘、工作考核和奖惩的参照。
3.4 达标考核 采取护理操作逐项达标制度,制定出每项操作的考核标准。即每项操作示教→练习→纠错→考核,考核内容为操作前准备、护士素质、操作流程、护理效果、护患沟通等方面,每项操作均有时间要求。如果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或者操作不规范,将视为不合格进行第二次达标。最终,每项达标成绩的平均分计入该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中。
3.5 操作比武 为检验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掌握的程度,每年度都会举办操作比武。每个班级选出三名学生代表,对所学的基础护理操作进行抽签考核,学生考核的平均分作为教师实验课教学质量的评价之一。
3.6 安装监控示教装置 监控示教装置由监控录像系统、电视系统和程控电话系统组成,具有监视、录像、示教、对讲、广播五项功能。监控录像系统能监视各操作室的整体情况。教师通过遥控摄像装置来寻找需要的场景,同时可以录制这些操作,督导专家可直接在监视器上观看教学操作,学生可通过电脑来对教师操作进行回顾性的复习。
《护理学基础》实训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今后进入临床工作后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水平。因此,对实验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价和指导,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实践创新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莹,陈艾华,阳璞琼,构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11(4):44-46
[2]张钦凤,李伟,徐惠等,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研究,中华医学教育论坛,2008(12):99-100
[3]叶国英,监控示教装置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卫生职业教育,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