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如何正确处理好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2016-12-04 14: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观念与现代理念的碰撞己越来越明显。医学教育也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被打破,现代教育教学观念得以确立。因此,医学教育既要尊重自然规律,又要把人文精神融入医学教育中来,这就为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医学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理念。


1.更新观念是先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同等重要


胡锦涛书记指出,我国高校办得怎样,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得怎样,首先要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是不是合格,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是不是合格,评价合格的标准有多种多样,评价的视角也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看大学生是否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科学精神指的就是一种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以来,以强调自然科学的经验研宄和定量研宄为基础、以追求研宄的精确化、认为自然科学研宄方法普遍适用为特征的精神,具有一定的唯科学主义色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科学与人文的对立;广义科学精神是指创造、勇于探索、尊重事实、既尊重经验、又尊重规律,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反映客观事实为宗旨的精神。我们从广义的科学精神中可以提炼出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求真,二是创新,三是客观。其中求真就是追求真理、发现真理的精神,创新就是打破陈规、开拓创新精神,客观就是求取真知,防止武断,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科学精神应当包括这样一种富有人文情愫的理智精神:“即对人的价值的至高信仰,对人类处境的无限关怀,使科学的发展和应用更合乎人类自身发展的利益”医学教育就是要追求和培育这种“真”英精神,并具有这种科学精神的医学生。可见,这里讲的是广义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也是医学教育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不可缺的教育理念。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对生命意义和人的价值的关心,对民主、自由等的追求,包括人的价值理性,道德情操,理想人格和精神世界。我们从人文精神中也可以提炼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关心人、关爱人,二是人的权利与生命的平等观,三是包容与和谐。可见人文精神的主体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体贴人,尊重人,爱护人,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人利益人文科学主要研宄人的精神世界,正确引导人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塑造人生,追求“真”、“善”、“美”。这正是当代医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医学教育的宗旨是救助人的生命,维系人的健康,正如医学生誓言中所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可见医学教育的本质是一门实实在在的“人”学,它直接关注的是人的身体在疾病痛苦中挣扎的、需要社会和他人关怀、救护和帮助的人。人文精神包涵对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追求与关怀,以及人对生命和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尊崇为主题的人文思想,这些具体化为语言、思维、情感、道义、良知、仪态、意志、文化技能等多方面的综合人文素养,富含着深厚的理性认识,体现着对祖国、对社会、对他人以及自然的深切关怀与厚爱。


医学中的人文内涵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21世纪的医学,从“疾病医学”到“健康医学”,从重治疗到重预防,从群体治疗到个体治疗,从生物治疗到身心综合化治疗,从医生主导作用到健康人、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从医院走向社区从临床护理到整体护理,等等,这些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时代呼唤医护工作者,必须从“只治病,不懂人”向“既治病,又懂人”的模式转变,真正的现代医学迫切需要既有更高的人文精神,又有善良的人文素养,这是医学中的人文内涵的真谙所在。这种人文精神,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育出来的。


人文医学是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同医学紧密结合的边缘性交叉性学科群,具体包括医学伦理学,护理伦理学,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医学哲学,医学美学,医学人类学,医学社会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医学逻辑学等交叉性学科,这预示着人文医学作为一个全新的学科群是现代医学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据中国医师协会调查,现今医疗纠纷中90%是由于医患沟通不当或不够而造成的,由此可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人文素质刻不容缓。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相得益彰,二者尤如飞机两翼,车之两轮,同等重要,正确理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既要看到二者的相互联系,又要看到二者的相互区另别防止将二者对立起来或是人为割裂开来。在医学教育的实践中,出现抓医学专业知识一手風抓人文精神培育一手软的现象,必需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给人类带来福音,也可以埋下祸患的种子,这一点在医学领域尤为突出。人文精神的培育,能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价值理性和正确的发展方向,然而在科技愈发展,人们愈加感到有些困惑和迷惘,在医学领域内,医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当今时代,人类已经掌握了克隆技术,已经能够解读人类基因密码的医学该向何处发展?等等问题,都需要用人文科学的知识来回答。因此,加强医学人文精神培育,更新观念是先导,树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同等重要的思想非常重要。


2.人文精神是灵魂——正确处理好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在现代医学教育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不能只注重医学专业教育,而忽视人文精神教育;当然,也不能只强调人文教育而忽视医学专业知识学习,二者不可偏离。医学专业教育是教会学生服务患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行医看病,做一个医术精湛的人;人文教育是教会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思想,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然而,在现实医学教育教学中,功利性的价值观理念依然存在,急功近利,短期行为,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目前,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还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基础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繁多,由于受课时的限制,使教师更为关注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大多数学生也只满足专业知识的获取,无暇拓展专业以外的兴趣,即使选修了人文素质课,也是应付学分,很少听课,据调查,我校相当多的人文素质课程,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到课率最低的20%更有意思的是医学伦理学课程,是医学生必修课,安排在第10学期上课,到课率不到40%随着医学科研的快速发展,新的医学进展不断被注入课程教育中,教材越编越厚,知识点越来越多,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医学院校的不断扩招,学生实验操作资源的相对匮乏等都影响了我们当前的医学教育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现代医学教育也应该是社会本位及个人本位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好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因此,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还是教学管理人员,都要充分认识到医学教育教学的目的,树立以提高学生综合知识素质、思维创新能力、探求问题、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教学观。强调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双主体”的有机统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医学实践热情,达到教学相长,取长补短,师生互动;强调学生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统一,既注重医学生的整体发展,又要注重学有余力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发展,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强调拓展学生校内学习和社会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为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宽松的和谐的环境和条件。


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是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争论已久的热门话题。实际上,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日趋彰显,高等学校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未来和全面发展,关注人的精神成长和精神境界的提高。现代的教育理念强调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认为:科学人文主义是人道主义的,因为它的目的主要是关心人和他的福利;它又是科学的,因为它的人道主义内容还要通过科学对人与世界的知识领域继续不断地作出新贡献而加以规定和实现。科学人文主义教育则是以科学精神为基础,而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这里人文精神是灵魂,是方向,而科学精神是骨架,是栋梁。有灵魂没骨架难以支撑,有骨架没有灵魂就会迷失方向或没有持久的内在动九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医学学科最大的特殊性在于既有自然科学属性,又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属性,是两大科学门类相结合的最典型的两种属性的科学。对于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在长期的医学教育教学积累中已经表述得十分清楚,十分明白而对于医学的社会科学属性的认识则明显滞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导致在医学教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被严重忽视,说到底就是没有正确处理好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医学既然同时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和人文科学性质,那么,在强调医学的自然科学性质的同时,发现、发掘、阐释医学自身具有的人文科学性质,至关重要医学的人文社会科学性质就是医学“以人为本”的性质,加强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是医学“以人为本”性质的具体贯彻与落实。在医学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但要教给学生毕业后从事医学相关专业知识工作的本领和科学研宄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科学素质的涵养,促使其成为富有人性化的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另外,科学人文主义教育强调在教育教学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性”,塑造学生崭新的精神世界,使其肉体和灵魂、理想和行动、道义和责任都得到升华。


人既是自然存在物,又是社会存在物,人具有双种属性,人不只是社会的适应物,而且具有能动的精神活动,能够主动地自觉地改变环境以适应自身生存。


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人的心理及生活环境对疾病的影响,也就是说对人的全部生命活动,疾病,亚健康,健康与长寿都受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及社会心理的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培养医科学生对患者实行人文关怀也是人文主义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怎样去关心人、体贴人、爱护人、理解人,如何做到想为病人所想,急为病人之所急,需为病人之所需,这对于切实改善当前医患矛盾紧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实验室做人体解剖,教师既要教给学生解剖的方法与技巧,更要教会学生能从心底爱护并尊重解剖用的遗体,严肃认真,不能马虎,从而延伸到临床实习和毕业后在临床上关怀病人,尊重病人,理解病人,注重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由此可见,人文社会科学也是认识人的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工具,是医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说,医学生如果没有人文精神,就等于没有灵魂,因此,正确处理好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3.素质教育是关键——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当前的医学生素质普遍存在高分低能,死背书本,知识面窄,理论功底不扎实,动手能力差,心理素质低,协作精神不强,人文关怀欠缺等问题。这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当代医学教育十分重要的内容。


素质教育的内涵,有的专家和学者归纳为九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二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教育模式,三是现代教育,四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五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六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特殊要求的体现,七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八是使人的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九是使人的适应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教育。简要归纳素质教育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其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就是要以人为本,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使学生既“成人”又“成才”,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集于一身的人。就现在的医学生而言,素质教育的内容有医德传统教育,医德修养教育,医学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身心健康素质教育等方面。就目前而言,无论是办学单位还是学生个人,对医学素质的培养比较重视,而对其他几个方面也应同样重视而不能忽视。因为,医德是医生的职业道德,是医学生毕业后从事医护工作的根本道德准绳,而学校医学教育阶段既是医学生医德萌芽的培养期,也是医德医风建设的关键期。在这一关键时期,要把医德修养作为医学生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以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关怀为主要内容,通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医德教育,强化医学生医德规范的认知,确立正确的医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感,职业态度,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尊重以人为本,患者至上,不断践履并逐渐养成高尚的医德品质。


素质教育具有动态性的特点。社会生产力状况的不同特征决定了素质教育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反映。这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继承历史上社会群体对培养对象的基本要求;二是透过历史看到未来社会对受教育者的伦理价值取向的基本要求。在21世纪教育中,我们更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注重传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对受教育者的熏陶与融合,如何将优良的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二是将自己融入世界民族文化的大潮中,汲取各民族的优秀传统,博纳百家文化精华和感悟异域文明的精髓;二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升华,与时倶进,勇于开拓,不断创新。


医学教育和医学实践,都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健康,为人的价值和意义而存在和发展的学科,医学不仅要关注具备自然属性的“生物人”,更要关照具备社会属性的“社会人”,全面理解人、同情人、尊重人、关爱人已成为医学发展的根本要求。医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应该在医学生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如文学、法学、历史、哲学、艺术、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护理伦理学等方面的学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道德素养。努力培养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生命、关怀平民、救死护伤的医学人文态度,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医学生能否胜任以后的医疗工作的根本前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医学生以后从容面对死亡、面临传染病等危险时根本保障,也是合格医务人员的坚强支柱和本钱,因此,在大学医学教育教学中,牢固确立“健康第一”的生存理念,培养良好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和复杂环境的应对工作的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要进一步改善我国医学人文现状就必需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科学教育,培养当代医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医学院校要有针对性增加人文知识专题讲座,人文知识沙龙活动,使医学生思想不断得到升华,同时,医学院校要加强人文科学研宄,增设人文科学研宄课题,使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互渗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唤醒医学生的人文追求和人文关怀,这是历史的责任和伦理价值的要求与人文精神的追求。


作者:张多来,江婷(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