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生物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以生物制品为主体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带动了一系列冷藏物流,冷链监控设备生产、运输、销售的企业及商家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到位,监管手段及监控系统存在不完善等原因,在利益驱使的背后,也不乏为谋取暴利而从中大动手脚的非法分子。
我国典型的冷藏药品冷链温控技术产品及存在的缺点如下:一是温度标签试纸:高温灵敏而低温不灵敏,对迅速变化又恢复的环境不能起到监控作用,环境酸碱性影响大,且有效期大多短于药品有效期。二是温度显色标签卡:属于即用型,变色后存在被不法分子用新标签替换而掩盖事实的可能。三是电子温度记录标签:属于使用周期短,记录数据保存时间短的一次性标签,使用成本较高。四是RFID温度标签:记录数据可修改,易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且高温对其记录影响较大。五是RFID温度标签+GPS:不能在多张标签中读取到固定的某一张的数据,且接收到的只是车厢内的数据,而不是药品本身所处包装品内的环境。
因此如何建设完善可靠、规范管理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已成为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项目研究的总体思路
项目主要源于现今我国的冷藏药品研制水平虽然有很大的提高,但在其物流运输途中却仍然出现大量的问题,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监管部门的监管手段比较滞后,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于是本项目从如今已有的技术出发,整合已有的技术资源,将RFID技术、温度传感技术、GPRS技术及因特网技术结合使用,利用包装工程技术将无源电子标签安放于物流运输途中包装冷藏药品的包装产品内随产品一起运输,利用温度传感技术实现对冷藏药品所处环境的温湿度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收集数据。
三、研究方法步骤及研究结果
(一)研究方法。结合前人研究与已有技术,通过整合优化、程序改进、硬件完善后确定了本项目的研究方向和软硬件装备流程。
RFID技术:RFID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RFID系统由一个阅读器、应答系统和许多标签组成,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获得的能量发出芯片内产品信息,解读器收集并对其进行解码再发送到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信息的处理。
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高速运动的多个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的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并可作用于任何恶劣环境,操作方便快捷。
通过实验室实验验证后确定本监控程序监控流程如图3所示,通过实验室试运行后可方便快捷地收集到目标对象周围环境的温湿度变化情况,并且监控数据的存储与检查均已实现,由此确定了本项目极大的可行性。GPRS技术是一种基于G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以分组的形式提供端到端、广域的无线IP连接。
(二)研究步骤。通过分析监控系统功能需求,建立药品冷链智能监控系统的总体构架,基于RFID和GPRS技术,搭建系统的硬件平台,设计并选定与之匹配的信息感知、信息传输和信息应用的硬件设备。针对软件系统的优化与设可以看到,银纳米线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峰,分别在353和392nm处,这与文献报道一致。其中,353nm的吸收峰对应于银纳米线的四极矩共振激发引起的,而392nm处的吸收峰可归结为银纳米线的横向等离子共振。
(二)复合物的抗菌实验结果。本实验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采用抑菌圈法考察壳聚糖/乙酸纤维素/银纳米线复合物的抗菌性能。将不同银纳米线掺入量的复合物,以及壳聚糖对照分别均匀涂抹在直径为6mm的圆形灭菌后的醋酸纤维素膜上,置于试验点上于37°C培养24h,观察抗菌膜周边的细菌的生长情况。壳聚糖/乙酸纤维素/银纳米线复合物培养12h、24h的抑菌圈结果,平均抑菌圈直径结果见表1.
当培养时间为12h时,不同银纳米线掺入量的复合物不同程度地在醋酸纤维素膜周边形成了抑菌圈,其中银纳米线使用量为5mL时,复合物的抑菌圈直径最大,抑菌效果最明显,当银纳米线使用量为3mL时,复合物的抑菌圈直径最小。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物随着银纳米线掺入量的增大,抑菌圈直径也增大。当培养时间为24h时,培养基开始出现菌落的生长,而醋酸纤维素膜周边依然存在明显的抑菌圈,没有生出任何的菌落,其分布规律及抑菌圈直径与培养12h时基本一致,说明所制备的复合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且具有持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