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通过对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分析,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探讨应对不良反应的处理技巧。方法:分析我院2001-2010年间接种门诊报告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然后对其发生原因等进行统计总结。结果:2001-2010年在我院开展的15种疫苗的预防接种中,记录有9种疫苗发生不良反应96例,一般反应79例,异常反应16例,偶合反应1例 结论:严格掌握预防接种的禁忌症,规范化操作,选用安全性高免疫效果好的疫苗,能够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对不良反应及时鉴别并给予正确处理,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关键词: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处理技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免疫预防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接受免疫接种的人群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临床上免疫接种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也不断增加。同时,预防接种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关注。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EFI)是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健康损害[1]。有的学者认为是个别受种者接种疫苗后在发生正常免疫反应的同时所产生一些对机体有害的反应,因此为了树立公众对预防接种免疫的信任,杜绝接种差错与事故的发生,监测疫苗的反应动态,必须加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管理,加强对预防接种人员的培训,寻找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2]。引起接种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疫苗本身的质量和被接种者的个人身体差异等,尽管如此,我们也可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免疫预防能够更好更安全地为人们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预防接种门诊常用的15种疫苗进行监测,不良反应的资料主要来源于被接种者及其家属的报告和预防医生的主动发现。
1.2方法:按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诊断标准将不良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偶合反应,将96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资料汇总并进行统计总结。
2 结果
2.1不良反应相关情况 2001-2010年我院院发生的不良反应96例中,一般反应79例,异常反应16例,偶合反应1例,AEFI临床诊断中,以发生红肿浸润的构成比最高共45例,占上报AEFI总数的56.96%。其他临床诊断分布情况,见表1。
2.2一般预防措施
2.2.1宣传培训 包括对儿童家长进行预防免疫的宣传教育,对接种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及培训处理不良反应的专业人员,以此来降低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2.2疫苗的质量管理 严格控制疫苗的质量,确保疫苗质量合格。严格控制疫苗以及注射器的采购渠道,确保从上级疾病控制机构采购疫苗、注射器以及消毒用品,严格从有资格认证的医药机构采购,确保冷藏保存和运输,实时跟踪监测温度。
2.2.3接种场所的管理 接种场所要宽敞明亮,空气流通,合理安排接种工作流程,工作区和工作台要合理布置,接种场所要安排单独的工作区域。
2.2.4规范接种操作 接种前做好疫苗的检查,包括疫苗的批号、有效期、颜色、标签、凝块等,接种时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皮下、皮内、肌肉注射时要掌握各自的要点,剂量准确,接种完毕后,登记,留观30min。
2.3可预见的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
2.3.1严格掌握禁忌症 预防接种的禁忌症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同的病症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的发生率不同,因此在掌握禁忌症的同时,还应该根据不同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危害程度等多方面考虑,加以断定。
2.3.2关于免疫缺陷、过敏史、严重疾病患者的预防接种 有过敏病史者慎用血清类型的疫苗,对于疫苗接种过敏史者,应严格避免接种同种疫苗,各类免疫缺陷症人群、恶性肿瘤的患者使用免疫抑制治疗的应避免活疫苗的接种,并尽量推迟常规的预防接种。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在接种时需要详细询问病史,以避免偶合或加重其它疾病。
2.3.3关于发热、腹泻、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预防接种 体温>38℃,或1周内每天腹泻>3次的儿童,严禁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或者完全康复后补种
2.4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处理技巧
2.4.1疫苗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要保持镇定 出现不良反应后医生要保持镇静,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科学、合理地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消除他们的恐慌心理,并且对症及时处理和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2.4.2出现不良反应后及时上报 出现不良反应应按规定时限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3 讨论
报告的不良反应中,以一般反应为主,占AEFI报告总数的82.29%。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局部硬结,红肿侵润反应,异常反应报告了16例,以过敏性皮疹和无菌性脓肿为主要临床表现共11例,占异常反应报告总数的68.75%。
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疫苗本身质量、接种操作、被接种者体质等因素有关,为减少或避免接种反应的发生,应保证疫苗质量,加强接种人员的技术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3]。严格按照规定实施接种,同时也应加强对预防免疫知识的宣传教育,使被接种者明确接种的意义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禁忌证等,以便配合接种工作[4]。
参考文献:
[1]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04—135
[2]庄菱,刘大卫.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个案报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1):55—58.
[3]包佐义,可雅.儿童打防疫针的禁忌[J].健康文摘,2006,2(8):12.
[4] 薛家鑫.关于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的思考[J].中国计划免疫,2005,11(3):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