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医学护理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出血并发症护理的几个

2015-07-28 18: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出血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3月——2013年8月在我院行溶栓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9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行加强出血并发症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出血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皮下出血2例,颅内出血1例,其他出血1例,出血总发生率为8.7%;对照组患者皮下出血2例,颅内出血5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其他出血3例,出血总发生率为23.9%;两组患者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溶栓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出血并发症的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并且对于降低其治疗后的出血发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出血;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48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81-02急性心肌梗死为冠心病当中最为严重,并且对患者可造成严重影响的并发症之一。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的将梗死的血管开通,进而实施心肌的再灌输。对其实施必要的护理,可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或减轻患者的痛苦[1]。现对在我院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2年3月——2013年8月在我院行溶栓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9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6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8±7.64)岁;对照组中男25例,女21例,平均年龄(67±8.6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的护理。研究组的主要护理措施如下。
  1.2.1预防出血的护理在实施溶栓治疗前,应对患者的凝血指标等进行必要的检查,同时询问其既往的病史,确保患者能够适应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后的护理中。应注意防护尽可能导致出血的因素,以及临床特征。应实施相应的血小板、血常规和凝血酶时间等实施必要的检查,若是发现异常的情况,应及时的进行对症处理。
  1.2.2皮下穿刺点出血的护理若是患者存在穿刺点出出血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的应用弹力绷带为患者实施包扎加压处理,防止患者产生出血现象,并将患者的手指末端暴露在外面。观察指端皮肤的颜色和温度,以及指端的感觉和毛细血管的充盈度,若是患者的温度出现下降,或是颜色变为苍白色或绀色,同时毛细血管的充盈度小时,需及时的通知医生处理。
  1.2.3颅内出血的护理观察患者意识和瞳孔情况,若是患者的意识和瞳孔存在异常,或是头痛和呕吐的状况,应预防颅内出血的发生,需及时的想医生报告,进而实施有效的抢救。
  1.3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出血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皮下出血2例,颅内出血1例,其他出血1例,出血总发生率为8.7%;对照组患者皮下出血2例,颅内出血5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其他出血3例,出血总发生率为23.9%;两组患者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高危病症,其主要的发病机制为患者冠状动脉出现闭塞,导致其心肌长时间处于缺血的状态而引发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发病急、且病情发展较快,一旦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患者容易发生心力衰竭以及休克等非常严重的症状,从而给其临床治疗增加一定的难度。因此,早期的及时发现和诊治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临床中效果较为理想的一种治疗方式,但是溶栓后需要给予患者良好的护理干预,否则比较容易发生相关并发症。其中,出血是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2]。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选择有效治疗方式,对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疗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中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是溶栓治疗。通常在患者并发的6小时内进行治疗,效果更加。采用溶栓治疗的主要特点是能够直接有效地作用于患者的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从而实现其纤维蛋白凝块的成功降解,最终使溶栓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对新形成的血栓起效较快,且效果比较明显。但溶栓后出血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在溶栓治疗期间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如治疗前的全面准备以及治疗后的严密监护等,对于减轻患者痛苦,将其治疗后出血的发生率,防止患者病情恶化以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3]。
  本文研究表明,两组患者护理后出血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皮下出血2例,颅内出血1例,其他出血1例,出血总发生率为8.7%;对照组患者皮下出血2例,颅内出血5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其他出血3例,出血总发生率为23.9%;两组患者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对采用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采用溶栓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出血并发症的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并且对于降低其治疗后的出血发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袁景云.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J].山东医药,2010,3(42):159-160.
  [2]杨淑蓉.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3(6):134-13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