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颅脑手术;肺部感染
在颅脑手术患者的并发症中,肺部感染占首位,肺部医院感染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是引起颅脑手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找出颅脑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做好护理防范措施,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我院共收治颅脑手术患者102例,通过积极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颅脑手术患者102例,男62 例,女40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34岁;致伤原因:车祸伤82例,坠落伤15例,其他伤5例;受伤部位:枕部68例,额部26例,额顶部7例,枕顶部3例。所有病例均在发病24 h内入院,入院时经体检均未发现肺部感染。
1.2 方法
对102例颅脑手术患者分别进行评估,制订个性化护理计划,有针对性的实施预防肺部感染的预见性护理措施。
1.3 颅脑手术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
1.3.1 意识障碍:颅脑手术患者大多数有程度不等的意识障碍,卧床时间长,从而肺活量降低,肺泡扩张不全,咳嗽乏力或咳嗽反射障碍,导致排痰困难,痰液常在肺部积聚,引起细菌大量繁殖。WWW.133229.COm
1.3.2 气管切开:气管切开破坏了正常的呼吸通道,并且患者有效通气道明显缩短,对空气过滤屏障锐减且气道形成了开放伤口,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无阻碍地进入下呼吸道细小气管内,引起肺部感染[2]。气管切开减弱了纤毛清除运动和咳嗽反射,降低了上呼吸道防御功能,使上呼吸道的细菌顺着导管周围储留的分泌物向下移行,进入气管肺组织造成呼吸道感染。气管切开处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性渗出及水肿,有利于细菌的黏附、定植及沿管壁下移引起感染。由于支气管与外环境直接联系,作为免疫第一道防线口鼻道和口咽便失去了防御感染的作用,也不能湿润气管,使气道过分干燥,易导致细菌侵入,在置管时如果无菌操作不严,气管护理不当时,易发生肺部感染。
1.3.3 误吸:颅脑手术患者可致生理反射消失,颅内压增高很常见,胃肠功能下降,胃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内容物可向气管内返流。鼻饲进食时,因患者吞咽反射差,若体位不当,食物常误吸入气管内。颅脑手术患者还容易出现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因此常使用h2受体阻断剂,导致胃液ph值升高从而降低了杀菌作用,使胃内革兰氏阳性杆菌大量繁殖,通过胃食管返流进入呼吸道,从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3]。
1.3.4 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定植于鼻咽部的正常菌群有所减少,而耐药菌株易于繁殖,这些细菌或真菌被吸入下呼吸道引起感染。
1.3.5 医护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易导致感染的发生。
1.3.6 其他原因:颅脑损伤引起下丘脑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大量儿茶酚胺,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诱发肺水肿;呼吸中枢处于抑制状态,支气管敏感部位的神经反应性及敏感性降低,咳嗽能力减弱,不能排除过多的分泌物而流入肺内而造成感染。吸烟也是发生医院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1.4 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
1.4.1 护理评估: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颅脑损伤情况、意识障碍程度、受教育程度、社会角色等进行评估,并制订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1.4.2 保持呼吸道通畅:①抬高床头15°~30°。采取侧卧和半卧位,避免呕吐物和口腔分泌物流入气管内。②定时翻身叩背,每2小时1次,顺序由下到上,由两边到中间,以刺激呼吸道,使肺膨胀,促进痰液的排出。③有效吸痰。掌握吸痰指征及时吸痰,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采用柔软的一次性硅胶吸痰管,一次一根,采取正确的吸痰方法,动作轻柔,痰液粘稠不易吸出可用0.9%氯化钠溶液+靡蛋白酶行气管内滴入,方法是每次吸痰前滴入5 ml以刺激咳嗽,稀释痰液利于吸出。
1.4.3 防止误吸:误吸是颅脑手术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最主要诱因。按常规应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如口腔中有异物应取出。鼻饲不当也易引起误吸,鼻饲前吸痰1次,鼻饲时检查导管有无盘曲、脱出。同时床头抬高至45°,每4小时测量胃残留量1次,鼻饲后0.5 h内禁气道内吸痰,防止诱发呕吐及误吸。
1.4.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各种物品定时消毒,如雾化器、氧气湿化瓶、吸引器等。各项操作必须严格按无菌操作原则执行,防止交叉感染。操作前后要洗手、戴口罩,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湿化液每24小时更换1次。设独立重症病房,限制人员流动,进入人员戴口罩、帽子。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每天最少通风2次,每次30 min。病室温度22~24℃,湿度50%~60%。
1.4.5 积极治疗原发病:只有当原发的颅内疾病的初步康复,全身情况得到改善,肺部感染才会得到有效的控制。严格执行无病操作技术规程,尽量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缩短抗生素和皮质激素使用的时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早期预防,可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也使因肺部感染而死亡的病死率明显降低,预防的措施主要是采取综合方法。
1.4.6 气管切开护理:(1) 加强气道湿化,保持气道的湿润状态,给予气道滴药,超声雾化,气管套管口持续用双层无菌0.9%氯化钠溶液纱布覆盖[4]。(2)气管内滴药:0.9%氯化钠溶液20 ml+α糜蛋白酶4 000 u+庆大霉素8 万u+地塞米松5 mg,每2~4小时1次,每次0.5~1 ml。(3)超声雾化吸入:采取沐舒坦雾化吸入,由于沐舒坦具有促进黏液排出,及减少黏液的滞留,使呼吸道黏膜上表面活性物质发挥正常的保护功能[5]。故早期沐舒坦雾化吸入可协助患者排痰和使痰液易于吸出。方法:沐舒坦15 mg+庆大霉素8 万u+地塞米松5 mg+0.9%氯化钠溶液5 mg,2次/d,15~20 min。
1.4.7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患者如出现体温、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积极处理。重视基础护理,口腔护理2~3次/d,根据口腔ph值选择适当的清洗液,ph值高时选用2%~3%硼酸液擦洗,ph值低时采用2% nahco3擦洗,ph值中性时用1%~3%双氧水或0.9%氯化钠溶液擦洗。加强早期营养支持,可满足机体组织的营养,加速脑组织的功能重建,减少并发症。胃肠外营养应在伤后24 h内,胃肠内营养在肠鸣音恢复后进行,胃肠内营养制剂是流质、混合奶、要素饮食、半流、普食等。肠蠕动恢复后,以肠内营养支持为主,鼻饲给予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饮食由少渐多,循序渐进。营养支持对危重病患者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于消化的食物。不能经口进食,应采取鼻饲或胃肠外联合营养,每次鼻饲前先抽胃液,确定胃管在胃内,再缓慢注入,温度和速度适宜,以免烫伤及呃逆,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 ml。
2 结果
通过对102例颅脑手术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仅发生肺部感染11例,经积极治疗除2例死亡外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颅脑手术患者由于损伤较重,常伴有意识障碍并卧床,用药较复杂(如激素、抗生素、脱水剂的应用),接受各种侵入性检查、治疗、护理措施等均为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同时因外伤后,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从而易引起肺部感染,而肺部感染反过来加重继发性损害。因此能否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是改善患者通气,增加脑部供氧,从而减轻继发性损害,最终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之一[6]。作为护理人员,应做好以下几点:(1)树立“一切为了患者”的理念,认真观察病情,严谨对待每项护理措施,确保及时准确的落实护理计划;(2)加强护理,尤应重视口腔和呼吸道的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必要时吸痰,翻身叩背。(3)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患者最好置于单独隔离病房,控制不必要的人员流动。总之,早期预防感染,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护理人员面临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林小聪,詹永忠,谢扬.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监控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756758.
2 侯铁英,江飞舟,梁敏.颅脑手术后医院感染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760.
3 吴晓翠,刘时萍.颅脑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631633.
4 李湘君,王玉心.重症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现代护理,2008,5:147.
5 潘学田主编.中国药品使用手册.第1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195.
6 吴育典,陈文荣,张增良,等.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分析.中华创伤杂志,2006,16:62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