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舒适护理;高位肠外瘘;应用
舒适护理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高位肠外瘘是腹部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所漏出的消化液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可消化腐蚀瘘口周围的组织、皮肤而引起局部糜烂甚至溃疡出血,患者疼痛难忍,极其痛苦,非常不舒适,生活质量差。为此,我们将舒适护理应用于高位肠外瘘患者的护理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3月至2010年2月,共收治高位肠外瘘患者68例,男 44例,女24例;平均年龄(56±12)岁,其中胃肠吻合口瘘39例,空肠瘘29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2组年龄、性别比、肠瘘类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按常规给予卫生处理及入院宣教,安置合适病房,瘘口护理方法使用氧化锌软膏保护周围皮肤,漏出肠液用中心负压持续吸引。研究组除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外,由责任护士专人做工作:(1)建立相互理解信任的护患关系。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详细了解病史,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明确其对疾病的反应,在言行上、感情上对患者的紧张不安表示理解和认同。WWw.133229.coM(2)缓解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在建立了护患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与患者共同剖析治疗中错误意向的成因及其对疾病的消极影响,并请恢复良好的病例现身说法,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2]。(3)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适应性。(4)重视关注患者的心理体验和感受,理解患者的行为,充分的理解与关心能使患者体验到强有力的被支持感,不适反应随之减轻[3]。瘘口护理方法采用新型敷料和伤口护理产品保护皮肤,并使用康乐保公司的两件式造口袋引流漏出肠液[4],这样患者肠瘘液就可以直接注入造口袋,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瘘液与皮肤接触,减轻了患者的疼痛,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姿势调节造口袋的方向,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1.3 观察指标
使用诺丁汉健康量表(nhp)评分比较2组患者舒适度的差异。nhp是国际上公认的信度、效度、敏感度均较好的生存质量量表。由2部分组成,本文应用第1部分,包括38个条目,分为6个维度,即躯体活动、精力、疼痛、睡眠、社会联系与情感反应,任一维度的可能得分为0~100分,100分意味着所罗列的所有限制都出现,0分意味着所罗列的所有限制都没有出现。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9例通过保守治疗痊愈,6例因经济情况自动出院,1例应激性溃疡出血死亡,12例为唇状瘘经保守治疗稳定后再次手术而痊愈。研究组患者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2种护理方式对患者舒适度的比较(略)
3 讨论
舒适是个体在环境中的心理和躯体主观感受,舒适护理是整体化的、创造性的护理模式,它使人在心理、生理、社会上达到最佳状态,满足患者舒适与安全的需要,改善了护患关系,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情感交流,消除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得到了家属的支持和理解,真正做到了人性化服务[5]。高位肠外瘘瘘出量大(最高每天可达2 000 ml左右),瘘出物因含大量消化酶因此对皮肤刺激性强,如何有效引流漏出物是控制感染,减少皮肤损害进而治愈肠瘘的重要环节。针对传统方法的不足,我们充分利用新型敷料和伤口护理产品的优势以及两件式造口袋密封性好,便于冲洗,可以调节造口袋开口方向,透明易于观察等特点,将之引入到高位肠外瘘的治疗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而心理干预可以使他们对治疗态度和认知发生积极的改变,引导其认识并放弃曲解的认知,从而解除心理障碍,消除心理上的焦虑不安和恐惧感,巩固患者的信心,从而以正确的认识、以正性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6]。美国造口治疗师fumbull[7]提出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患者不仅要活着,还要活得愉快和有尊严。舒适护理用于高位肠外瘘患者,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真正体现了人性化护理,患者满意度增加。
【参考文献】
1 萧丰英主编.萧氏舒适护理模式.第1版.台湾:华杏出版社,1998.5.
2 殷磊主编.护理学基础.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3,341.
3 姜瑞秋,张晶波.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83584.
4 张玉荣,吴爱须.两件式造口袋与传统方式在高位肠外瘘治疗中的比较研究.河北医药,2010,32:704705.
5 张指令,张志玲,唐华芝,等.舒适护理模式在疗养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02,16:187.
6 杨洁.舒适护理模式之我见.护士进修杂志,1999,14:23.
7 fumbull gb. quality of life vertase quantity of life helies. juamala(200338649),199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