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hiv感染者;艾滋病;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1],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由于该病的不可治愈性且病死率高,加上周围人群的歧视,所以艾滋病患者要承受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与折磨,有着特殊的心理状态。我院对168例艾滋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针对心理问题采取的心理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6至2008年共收治aids患者168例,均存在心理问题。其中男101例,女67例;年龄5~68岁;有偿献血感染58例,输血感染21例,性感染71例,母婴感染12例,其他感染6例。
1.2 结果 168例中,好转出院127例,死亡18例,23例不配合治疗未愈出院,无自杀行为。由全面掌握aids相关知识的医护人员提供aids咨询及心理护理、情感支持者,较始终对患者隐瞒疾病诊断及家属不慎告知患者疾病诊断者情绪稳定、生活乐观,且有信心和责任感。
2 护理体会
2.1 aids患者心理特征表现 aids患者知道自己患病后一般经过以下四个阶段:(1)疑虑恐慌期:患者突然得知确诊为aids或被怀疑为aids时,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诊断错误或检查错误,希望误诊被证实。WWw.133229.cOm常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自尊心受到挫折,自我价值感丧失,会变得心情沮丧。因此,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敏感,常根据医生或护士的细微表现来猜测自己的病情。由于其心理应激引起的矛盾冲突,容易导致焦虑、恐惧、绝望、羞愧、罪恶、束手无策等不愉快情绪。同时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可以出现烦躁不安、失眠,也可有现实感丧失或人格解体。这种心态不仅增加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而且影响治疗效果。 (2)冲动发泄期: 患者知道自己患病后,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捉弄的感觉,表现悲愤、烦躁、拒绝治疗,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如常借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怕被周围人遗弃。aids患者的主观感觉异常,对周围环境特别敏感,极易激动,爱生气,变得固执敏感。(3)悲观忧郁期:aids患者容易产生自卑和依赖心理,患病后受到亲人和朋友的照顾,成为人们关心帮助的中心,患者有意无意地变得软弱无力,对事物无主见,对自己日常行为和生活管理的自信心不足,被动性增加,事事都要依赖别人,行为变得幼稚。长期用药,很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产生悲观情绪,出现言寡行独,厌恶交往,抑郁苦闷,常常被失望、无援、孤立及凄凉的感情所包围,对事业及人生失去信心,生活缺乏乐趣。再加上疼痛的折磨,则进一步转化为绝望,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之后,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4)合作升华期: 患者心理状态显得平静、安祥、友善、沉默不语。这时又能顺从地接受治疗并希望医务人员能替他保密,要求得到舒适周到的治疗和护理,希望能延缓死亡的时间。许多aids患者虽有多种心理矛盾,但最终能认识到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惧怕死亡是无用的,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得更沉静,并能具体考虑其实际健康状态,并能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现实,生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把消极的心理转为积极的效应,以使心理通过代偿来达到平衡。此期患者对自身疾病关注不会太多,而是考虑怎样发挥自己有限的人生价值。
2.2 aids患者心理需求 患者的依赖性增强,情感变得脆弱,盼望得到重视、关心和爱护;希望医护人员告知其病情、治疗过程及预后;希望得到优质的护理。由于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并住在隔离的病室里,使他们更加感到呆板、无聊、厌烦,情绪不稳定,甚至度日如年,因此需要丰富的生活。
2.3 aids患者心理护理策略 (1)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aids患者的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求护理人员具备综合性的专业素质修养。aids的患者是来自社会的群体,他们的年龄、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社会经历、兴趣、爱好、习惯、能力各异,面对同种疾病在其精神心理上存在的差异,要了解各种患者,不仅要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娴熟、精湛的护理技术,敏锐的观察力,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力,丰富而有预见性的想象力等专业素质,还要注意学习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并运用到护理实践中去。遇到患者提出的疑问,要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各种知识耐心细致地给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满足他们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使之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除此以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护理工程中应该具备耐心、爱心、诚心以及热心,让aids患者能够体会到护理过程中的温暖和人文关怀。(2)做好心理调查:aids患者心理负担一般以恐惧、焦虑心理为主,导致情绪低落或易急易怒、失眠、纳差,甚至不配合医疗工作[2]。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做针对性心理调查,但调查必须要在尊重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弄清其心理症结,耐心开导,达到乐观开朗,积极健康的心理标准。对患者及家属立即进行艾滋病常识的宣教,配合医生交待清楚病情。(3)实施差异化的心理护理策略:由于aids患者心理负担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护理人员在心理护理过程中不可采取“一刀切”的策略和模式,需要针对不同的心理变化反映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例如对患者的恐惧心理,护理人员首先必须把握此类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谈话方式进行aids知识宣教。宣教内容包括aids的病因、传染过程、隔离的目的与方法、时间、症状、治疗、等,强调感染危险的行为如:①在不使用安全套于多人或不了解的人发生性关系,患有性病的人更容易感染,同性恋尤其是男同性恋;②使用他人用过未经消毒的注射器;③输入未经aids监测的血液;④母婴垂直传播。说明aids是由aids毒引起,是可以预防和通过理智心里控制行为阻断传播途径的,使患者对aids有完整的认识以消除恐惧心理[3]。对于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护理人员要主动对患者进行疏导,稳定患者情绪。可向患者介绍一些病例以及目前治疗的新成就,使其充满希望,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帮助克服消极的心理。(4)注重语言艺术:语言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甚至致命。因此,aids护士面带微笑时时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以自己优美、良好的语言影响患者,给患者安慰和信心。①提倡安慰性语言。护士都应该用安慰性语言表现出热情和对患者的理解。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鼓励和安慰他们。尤其是对久病、重病、老年患者更应予以体贴、安慰和鼓励,要用成功经验和事实告诉患者,以解除他们的顾虑,增强患者的信心和抗病能力。 ②要用解释性语言。患者对疾病的恐惧以及对预后的担忧,一个重要原因是对疾病本身以及对疾病诊断、治疗过程意义不了解。不论是医生或是护士,对患者这些问题都要耐心作出解答。要强调语言艺术性、科学性,掌握分寸进行必要解释。③多用暗示性语言。良好的言语暗示也可以缓解和治疗疾病。因此,护士应用暗示语言时要慎重,应与医生暗示一致,而且要注意暗示语言要清晰明确,使患者听起来确信不疑。
3 讨论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日益发挥广泛作用,无论何种原因感染此病都是不幸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心态可以减少发病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相反,心理状态不佳则起反作用。这些心理问题都可能是周期性的,多变的,且不可预料的。所以,我们应注意多观察患者的表现,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促其正确认识,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作为艾滋病护理人员加强aids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阻断aids应该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秋海主编.传染病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7.
2 王伟杰.大学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现状及对策.中国医药导报,2007,4:91.
3 王小岩,朱会英,曹洪涛,等.综合医院防治艾滋病的措施.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