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医学护理论文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写,甚至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才好,其实写作论文并非什么难事,大家可以使用大量的使用参考文献,本文分类为医学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医学护理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医学护理论文2000字(一):重症医学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探讨论文
【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医学科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4例在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肠内营养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2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30.7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62%)较低(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护理后,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应当积极推广运用。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8..01
在医院系统内,重症医学科属于一个十分重要的科室,主要对脑部炎性疾病、痴呆、癫痫、遗传病、代谢病及脑血管相关疾病进行诊治,患者多存在严重的病情。对患者实施全面的营养支持,能够促进患者的体质增强,有利于其疾病恢复[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04例在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人,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25例,平均年龄(53.15±10.39)岁;对照组男28例,女24例,平均年龄(50.39±9.38)岁。影响组间比较的两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可以予以比较。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方法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观察组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其营养供给方法为:通过营养输注泵将营养液经患者鼻空腔输注入患者体内。肠内营养治疗的主要目标为将患者体内代谢紊乱情况有效纠正,并将体内蛋白质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在治疗期间,每小时25mL为输注泵的起始输注速度,经过3小时治疗后,将输注速度调整为每小时80mL。
1.2.1肠内营养护理方法
输液护理:输液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对营养液的输注速度密切关注,通常为每小时50ml,速度逐渐由慢到快;营养液的浓度应适宜,开始时浓度一般为10%,最后将其维持在20%至25%范围内。每日对营养液管道定时更换,同时使输液接头保持在无菌状态。
1.2.2并发症护理干预
(1)输液期间,应当实施持续滴注治疗,通过37℃30至50ml的温开水冲洗管道,冲洗次数为每2小时1次。营养泵报警并发症的发生可能和滴管中液体表面过高或过低、电量不足等相关因素之间具有密切关系。(2)感染性并发症: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吸入性肺炎是常见的感染性并发症。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和鼻饲方法、胃管留置时间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为避免误吸情况发生,肠内营养过程中应当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鼻饲结束后30分钟,嘱患者尽量不要翻身。
1.3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表示方法为“[n(%)]”、检验方法为“x2”,用P<0.05表示结果有差异。
2结果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2例管道堵塞、2例感染、1例营养泵报警,并发症发生率9.62%(5/52);5例管道堵塞、7例感染、4例营养泵报警,并发症发生率30.77%(16/5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重症医学科患者多具有十分严重的病情状况,受自身疾病的影响,患者机体处于高分解、高代谢状态,为使患者生命健康得到保证,必须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肠外营养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它能够使患者胃肠负担减轻,促进患者疾病得到迅速恢复。然而,相关临床研究显示,肠外营养治疗手段的弊端较多,包括减退患者的肠蠕动功能,使肠黏膜出现萎缩情况等,如果患者进行长期的肠外营养治疗,则会使患者出现感染、代谢紊乱等严重并发症。而对于肠内营养治疗来说,它能够直接输注营养液至患者胃肠内,能够增强胃肠蠕动,使患者免疫功能增强,使感染情况的发生得到避免。同时,肠内营养治疗能够使肠黏膜功能和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得到保证,使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2]。
在综合治疗重症医学科重症患者过程中,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肠内营养支持护理不是对患者单纯的进行营养支持,除了需要使患者获得营养外,还能够使患者机体功能的正常结构得到保持,能够有效调节患者正常的生理功能,促进患者的免疫系统得到改善,同时可以使由于免疫功能不良引起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少[3]。此外,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应用,还能够使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得到保证,使死亡率降低,促进患者疾病恢复[4]。
本文通过探究重症医学科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护理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62%)低于对照组(30.77%),(P<0.05)。综上所述,重症医学科重癥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护理后,能够明显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医学护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医学影像检查护理中优质化服务的实施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优质化服务在医学影像检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12月前来我院进行医学影像检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影像检查期间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优质化服务,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乙组护理满意度为96.7%,甲组为76.7%,差异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乙组SAS评分低于同期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影像检查中,实施优质化服务,有益于减轻病患的心理压力,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医学影像;常规护理;优质化服务;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5..01
医学影像检查是利用某些介质,以影像的方式把人体的某些器官和结构密度等内容呈现出来,医学通过判断成像,去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现阶段,X线、CT及MRI等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中有较广泛应用。既往有很多研究表明[1],检查中的护理是影响影像学检查结果精确度的主要因素。鉴于此,我科在影像检查中实施优质化服务,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病患均于2017年5月~2018年12月我院接受医学影像检查,分为两组,各30例,甲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3~70岁。乙组男女均为15例;年龄22~72岁。两组患者以上资料经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甲组实施医学影像常规护理干预,以此为基础,实施优质化服务,具体内容有:
1.2.1环境护理
前来我院进行影像检查的病例较多,为更好的掌握病例信息,决定把登记窗口设置在影像科大厅,实现快速互登、互通、互录费、互审费,进而协助患者应对各类现实问题。推行首诊负责制,推行胶片自主打印,为急诊患者取片创造便利条件。在病例通道上安置饮水机、更衣間、摆放绿色盆景等。
1.2.2心理护理
在患者影像检查前,对他们进行适时的心理疏导与慰抚,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述影像检查原理、流程等,重点阐述检查的安全性,以减轻患者对影像检查滋生的焦虑不安心理。
1.2.3医学影像检查
因为医学影像检查有特殊要求,护士应在检查前5h提醒患者禁食,同时在检查过程中为患者注射止吐类药物,以减少或规避患者在检查期间出现严重呕吐现象。
1.2.4对症护理
以CT检查为例,若检查期间部分患者难以忍受疼痛,则将实况快速反馈给医生,在镇痛治疗后再行检查。若患者对碘剂过敏,则应及时予以处理,严重者需留科观察。
1.3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有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
焦虑: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2]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状态。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研究选用SPSS16.0软件包,(x±s)表示计量资料,率(%)表示计数资料,x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乙组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分别为23例、6例、1例,满意度为96.7%;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依次为15例、8例、7例,满意度为76.7%,乙组更优于甲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前后SAS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乙组SAS评分更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催促下,医学卫生水平也在持续进步,以人为本的“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逐渐将传统医学模式取而代之。在这样的医疗背景下,不管是病情检查检验,还是疾病治疗进程中,医学均应积极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其提供人性化、优质化的护理服务。
本次研究中,针对乙组中的30例接受医学影像检查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了优质化服务,加强环境护理,尽量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检查环境;心理疏导是全面贯彻落实“人本化”思想的重要缓解,其重视患者情绪的变化,加强心理疏导与支持。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后乙组SAS为(40.7±2.5)分,低于甲组的(52.2±3.3)分,差异较为显著,这提示优质化服务有益于减轻患者焦虑感,术前进食、给予止吐类药物经济实施放射防护措施等,对推进医学影像检查进程、优化检查结果均有很大促进作用。
总之,在医学影像检查中,实施优质化服务,有益于减轻病患的心理压力,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