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护理模式发展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服务对象不仅包括病人,还包括健康人。新的护理模式对现代护理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纵观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的护理教育经验,为培养出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整体护理”能力的护理专业人才,护理教育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以尽早适应护理模式转变的要求。
关键词:护理模式,护理教育,转变
护理模式的转变
近年来,许多国家的各种医疗机构都相继实施了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的整体护理。整体护理要求护患比例合理,护士素质全面,护理方法先进,护理教育管理科学。实践证明,整体护理理论的确立及机制的推行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护士和医院的形象,而且使护理的价值得到了很大的体现。由此可见,推广整体护理模式并使之转变成政府行为符合现代医学模式对护理概念的界定,是当代护理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显著特征。整体护理模式的核心是围绕病人这个中心,按照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系统的、适应的和心理的整体护理。它适应了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适应了人们对疾病护理的需要,适应了社会的需要。
护理教育发展对策
护理教育的变革形式:WHO建议所有的会员国都应把护理教育放到大学中去,以保证护士能胜任时代的要求。因为护士素质的高低受基础教育、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制约,护士自身努力是有限的,难以实现较大跨越,社会必须建立从基础教育到继续教育的立体教育体系,真正使护士拥有较高的文化思想素质,能对所从事的专业作深层次的思考,并不断拓展服务领域。
加速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培养面向未来的合格人才。将传统的以医学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向“突出护理,加大人文,体现社区”的新型课程体系转化,针对这一方向,高等护理教育需要重新制订教学目标,既体现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也应体现教育者对所培养人的期望及教育者的价值观。特别强调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使其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以适应社会的变革和职业岗位变化的需求。我国的护理教育正处于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型的时期,在课程安排上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缩减不必要的基础课,增加现在教学中没有或所占比例较小的内容,如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法学、美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宗教学等课程,并把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内容贯穿于护理教学的始终。并强调文化因素和人的积极性与捍卫健康的潜质在医学行为中的作用,强调要结合不同的文化背景,因人施护,并在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过程中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护士-病人-社会”三者之间真诚和谐的护
患关系。为适应这一新型护患关系的转化,迫切要求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观念的教育,使系统化整体护理真正变成全社会所认可和接受的科学护理模式。
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即是把传统的“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变革为“探索-转化-创造”的创造性学习过程。在教学中,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固然重要,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同样重要,把讲与学、讲与做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创意、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技能,赋予护士创造力发展时机,而不满足于“死读书,读死书”的现状。另外,采用目标教学法,运用角色表演、专题讲座、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鼓励护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护患感受,在分组讨论中激发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专题讲座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环节的衔接,加大实践学力度。完善教学评价,把知识和技能评价,教育内容和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完善全面评估制度,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加强师资培养,优化教育层次:高等护理教育停办30年,造成了高质量护理师资的严重短缺。现阶段可通过临床进修、研究生教育、国外培养等途径,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和知识层次结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考虑我国的实际,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院校之间相互的协作交流、教师互访、毕业生互换、图书资料信息共享,才能共同提高。另外,要注意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提高工资待遇,减少人才流失,以师资的完善为基础,为逐步建立健全的高等护理教育体系打下基础。基于我国的国情,特别应加强护理继续教育,逐步建立制度化、网络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护士在职继续教育。由于我国地域广,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很不一致,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差异较大,因此需要稳步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应立即停止招收初中毕业的中专生,原有中专卫校有条件的可通过合并、升格等途径,招收文化基础较扎实的高中毕业生,通过医学专科教育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教育层次,适当发展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以促进学科的发展,尽快完善护理硕士、博士及博士后教育,以完善护理教育层次。为适应经济发展,护理院校的办学形式应向开放型发展,一是发挥院校合并优势,利用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拓宽人文知识面,加强基础知识,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二是与国外护理院校合作办学,适应高等护理教育国际化趋势;三是通过向国外选派护士进修学习,增强中国护理教育的开放性,推动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
广泛开展创新教育迫在眉睫: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护理教育的主题,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思想。护理教育是一种培养护理人才的专业教育,其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在现代护理教育中,必须注重护理的行为和技能的训练,切实解决其动手能力问题,礼仪训练、美学行为训练、护理技能训练、交往能力训练等都作为护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身心有疾病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所培养的护理人才讲究态度目标的实现,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表现为对护理专业和护理对象执着的爱,创新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顽强的意志与毅力,否则将来遇到新的护理问题时就无心去创新,无力去探索,或者一次探究失败就退缩,那么我们的护理专业将停滞不前,发展不堪设想。因此在课堂、实验室及病房护理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应加强素质教育,尤其要贯彻伦理,以培养护生的创新人格,使其养成良好的护理道德。丰富护生的课外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能工巧匠小制作展览、趣味运动会、伦理道德演讲辩论、特长小组交流会、护理操作比武、护理礼仪表演、病区教学查房及文化娱乐活动等。寓教于乐,拓宽护生的知识面,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优点,以利个性的良好发展,并从中启发护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加强临床实习护理带教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临床护理带教工作是适应护理模式的需要,也是护理教育摆在我们面前的几个新课题。临床实习带教对护士掌握并巩固在校所学的护理理论和技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要强化护生整体护理理论知识,更新护理理念。以往护生的临床实习大多安排在校内课程结束后由各实习医院负责带教,这就出现了知识掌握与巩固之间的脱节现象。应适当增加校内学习期间的临床见习时间,边实习边实践,并根据
新的培养目标制订出较为完善的临床实习计划以及详细的实习目标和达标计划,使学生在校学习的医学、人文和社会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能在临床实践中得以有效地运用,从而培养护生护患沟通能力,提高整体素质。
总之,护理模式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护理教育的拓展必须顺应护理模式的转变,要从护理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层次与水平上加大改革力度,破除狭隘的生物医学的护理模式,建立整体护理的观念,使我们的护士不仅是医学护理专家,更应是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思想工作专家等。作者:李秀琴,本文来自《中华护理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