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医学护理论文

胰腺炎患者护理论文(共4篇)

2023-12-08 15: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分析急性胰腺炎进行护理措施的影响


护理结局分类系统(NursingOutcomeClassifica¬tion,NOC)是全球第一个综合性的,用来测量与护理有关的患者的标准化语言,是一个能够反映护理服务效果的结局系统。NOC是个体、家庭或社区对护理措施发生后的一种状态、行为或感知。NOC确定了受护理措施影响的患者结局,使患者结局能够包含在卫生保健的效益评价中,有利于促进康复和健康,预防疾病B-4。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护患关系病人结局和急性胰腺炎护理质量。2012年1一12月,课题组对14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NOC进行健康教育,利用护理结局作为评价标准,取得了较好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


2012年1一12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5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2003年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诊断标准。患者要求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无严重视听障碍,可进行有效沟通。其中男性86例,女性59例;年龄15~69岁。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患者入院时,采用“急性胰腺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问卷”进行调查,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急性胰腺炎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患者出院时,用相同的问卷对患者进行测评,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1.2.2评价方法采用NOC结局中“急性胰腺炎自我管理”的各项指标,经过修改、整合得到包含25个指标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问卷”,问卷采用NOC结局中指标的5点式评分法,即从未、极少、有时、经常、始终m。邀请8位护理专家进行问卷效果评价,选择30例患者进行预调查,测得问卷信度为0.81,效度为0.72,问卷信度与效度良好。


1.2.3干预措施住院期间,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急性胰腺炎相关知识制定相关的健康教育计划6。健康教育内容:①帮助患者掌握急性胰腺炎的护理、预防和治疗知识,强调预防疾病复发的重要性;②告知患者发病和致病的原因及影响因素;③指导患者遵医服药,如给药剂量、用药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注意事项;④饮食运动指导,告知患者戒烟戒酒,勿暴饮暴食,少食多餐,倡导健康生活方式;⑤心理健康教育,稳定患者心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⑥如何开展自我管理和监测等。根据患者的不同特征及健康需求选择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1.2.4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02软件录入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实施NOC护理健康教育后效果比较实施NOC护理健康教育后病人相关知识掌握、曰常预防、健康心理、自我管理能力等均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实施NOC护理健康教育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除定期检查这项外,患者遵医行为、饮食控制、戒烟戒酒、自我监测等方面均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通过信息传播、行为干预等健康教育方式,护理人员能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培养患者自觉关心健康的态度,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急性胰腺炎患者一般都对疾病的诱因、并发症、药物治疗、自我保健等不了解,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不良效应,而有效的解决措施就是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是指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患者个人承担一定的预防性和治疗性保健、治疗任务,在自我管理技能指导下进行自我保健的能力。急性胰腺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的好坏。结果显示,应用NOC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除定期检查外,出院后患者自我管理的各方面均优于入院前,表明NOC对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有着重要作用。


急性胰腺炎起病急、病情重,患者多恐惧和紧张情绪,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着不利的影响。本研究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改善,说明应用NOC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护理结局是临床评价护士健康教育效果客观而有效的工具。NOC提供了评价各项护理措施有效性的标准化工具,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有关的用药、自我管理能力等,均能用护理结局中有关“急性胰腺炎患者自我管理”的相关指标来得到测量和评价。


NOC主要用于评估对护理措施敏感的结局,强化了对护理结局的量化评价,肯定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成绩,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和护理成果的特异性,本研究也印证了相关的研究结果m。将NOC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评价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规范了护理人员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程序,提高了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同时使患者获得了与自己疾病相关的知识,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有益于患者疾病康复和促进身心健康。


作者:戴慧(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浙江杭州310015)


第2篇:急性胰腺炎中临床常规护理模式的完善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类急腹症状,患者主诉表现为:突发性腹痛伴腹膜炎体征,恶心、呕吐,脂肪酶及血尿淀粉酶升高等情况,如不及时给予科学诊断治疗,易导致患者严重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情况,同时将累及损伤多器官组织,造成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等症状,最终诱发死亡。基于急性胰腺炎患者具有着病死率较高、治疗复杂、病程较长等显著特点,在着重做好患者原发病症治疗的同时,还应给予患者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切实改善患者预后。为定向择取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最佳护理方案,本研究针对性纳入了我院2013年10月以来所收治的14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依次给予了临床综合护理模式及常规护理模式,并就不同护理模式下二组患者预后康复情况实施了系统对比分析,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3年10月一2015年2月收治的14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胰腺病学组所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标准。患者临床主诉症状为: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上腹部持续疼痛、胸部压痛。临床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尿淀粉酶、胰蛋白酶、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初步判断为急性胰腺炎,后均经CT检验证实。其中重型急性胰腺炎36例,轻型急性胰腺炎106例;发病原因:胆嚢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15例,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17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78例,其他各种原因综合32例。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142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1例患者中,男38例,女33例;患者年龄18〜74岁,平均(48.87±12.14)岁;对照组71例患者中,男36例,女35例;患者年龄19〜76岁,平均(47.79±11.86)岁;二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内科保守治疗,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后,即刻实施禁食处理并作控制性液体复苏,应用胰酶抑制剂+生长抑素抑制胰腺外分泌,纠正患者水电解质紊乱,同时给予患者两种抗生素药物抗感染,并给予体内营养支持,维持脏器功能,同期实施解痉止痛、吸氧机辅助呼吸,机体多功能监护。


对照组71例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举措,其中涵括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定期检测患者血压、心电图指标,日常做好常规药物护理及基础护理工作,以强化患者生活质量。观察组71例患者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之上给予临床综合护理模式,主要通过消化道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等方式实施患者日常护理工作,具体表述如下。


1.2.1常规护理从现有临床资料来看,急性胰腺炎患者常会因休克而出现直接死亡的恶性结果;因此,患者入院阶段,首先要做好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对其指甲黏膜颜色、体温、面色、唇色予以系统观察,通过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有无心慌、烦躁、头晕、无力等症状,以此实施患者病情的初步评估。入院后,护理人员还应引导患者接受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影像学诊断等各项检查,以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程度与基本身体状况,为后续治疗、护理提供科学的参考。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密切作好患者血压、脉搏、心电监护工作,并定期测定患者血钙和血糖、监测凝血功能及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并详细记录。


另外,重症急性胰腺炎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患者曰常生活习惯、情绪波动、高血脂、胆结石等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护理人员日常护理工作开展中,应结合患者疾病状况展开积极的健康教育,叮嘱患者严禁烟酒,保持平和的心态,注意充分的休息,避免机体劳累,并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对部分烦躁不安患者可适当使用镇静药物;对腹痛患者,应观察记录患者腹痛性质、范围、持续时间、患者有无压痛及腹肌紧张情况,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患者阿托品或脈替啶等抗胆碱及解痉剂类药物。若患者存在持续性腹痛加重,并伴有高热、呕吐、黄疸情况时,则提示病情恶化,应即刻上报主治医师处理。对应用呼吸机患者应加强气道护理,防止感染发生或者吸入性肺炎情况发生;若患者采用口内插管时,应注意做好患者口腔清洁,每日以生理盐水清洗口腔2〜3次;实时观察患者腹压情况,必要时可通过灌胃、灌肠减压,以提高患者舒适度。


1.2.2药物护理急性胰腺炎特性之一就是病情复杂且多变,因此临床用药种类较为繁杂,加之需药物持续等量输入等问题,也即对护理人员药物护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急性胰腺炎常用药物的基本作用、服用剂量和给药方式同时,还须掌握各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根据药物情况结合患者身体基本情况,掌握液体输注速度;比如针对CRRT治疗患者,其输液时间应尽量安排在CRRT过程中,滴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血泵流速和超滤液量;如果患者有抗生素滴注安排,则将其滴注时间尽量安排在更换滤器时段,避免药物被CRRT清除;若患者初步实施CRRT,应尽可能将液体出入量控制在平衡状态,并观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伴随血流动力逐步稳定之后,可适当提升血泵流速和超滤液量,并密切关注患者静脉压和跨膜压;此外护理人员药物护理过程中,还须对患者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作仔细监察和记录。


1.2.3消化道护理消化道护理内容,主要涉及患者胃肠减压和禁食护理工作,因为就急性胰腺炎患者而言,实施禁食处理,能够有效避免因进食而导致的胰腺管压力增大情况,有效消除患者机体炎症影响,改善患者病情。而胃肠减压能够进一步解除胃肠内积气和积液,降低腹胀情况的同时,减少胃酸进入十二指肠的总量,从而阻断胰酶合成,控制胰腺病变。从以往我院临床护理工作开展来看,患者及家属对消化道护理措施并不能充分理解和支持,主观认为患者康复阶段即应该加大营养的摄入;所以针对这类情况的存在,首先应在实施消化道护理至前,由护理人员将消化道护理方法理念、意义详细告知患者和家属,获取患者及家属的认可,使患者及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工作。具体胃肠减压措施实施中,还应妥善固定胃管,采用3L透明敷料进行替代传统胶带固定鼻胃管,延长固定时间,避免胃管脱出而需再次置管的痛苦。同时护理人员应定时巡视病房,检查患者胃管通畅度,避免胃管受压、扭曲及堵塞情况,并对负压器有无漏气情况进行检查,以少量温开水作胃管清洗,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并准确记录。


1.2.4心理护理因急性胰腺炎病情发作往往较快,病情程度较深,加之患者对疾病及治疗方法不够了解,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且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长时间放置导管,容易产生烦躁、压抑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充分掌握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及文化程度情况,采用不同的沟通交流方式,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以此定向展开心理护理工作。再同患者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语言表情应尽量保持积极愉悦,并将这种情感传递给患者及家属,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烦躁等不良心理。此外,还可利用暗示治疗和成功案例法,消除、降低患者负面情绪,为患者说明临床治疗的必要性、优势以及自我注意事项等等,通过行为、心理层面的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


1.2.5健康宣教及饮食护理现实中,较多患者及家属认为当渡过禁食阶段之后,即能够根据自主选择喜好的饮食,无疑这种认识存在着较强的主观性,因为通常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渡过禁食阶段过后,还须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食物为主。所以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及家属讲清,在禁食期后,还应当循序渐进的改善饮食结构,且饮食计划的调整,需根据患者自身恢复情况,由医生确定正常饮食恢复时间,具体可在患者血尿淀粉酶降至正常值之后、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之后,逐步过渡到低糖低脂半流质饮食,禁止高脂肪及油腻食物。再者,护理人员还须对患者及家属做好日常生活知识讲解,内容涉及暴饮暴食、酗酒的危害,同时正确指导患者健康生活的常识,这也是患者预后康复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1.3效果判定标准


综合对比临床治疗、护理前后,二组患者血淀粉酶、上臂肌围、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等生理指标变化情况,将实验室检测所获取具体数值作为患者疗效判定的客观指标,同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实施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共分为三级评价标准,依次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


2结果


2.1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二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血淀粉酶、上臂肌围相比护理前出现了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患者血淀粉酶及上臂肌围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二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相比护理前均呈现上升趋势,观察组患者上升水平相应高于对照组患者,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临床症状缓解改善时间对比


对照组平均腹痛缓解时间(5.6±1.2)d、腹部压痛缓解时间(6.4±1.7)d、血淀粉酶恢复时间(6.2士2.0)d、尿淀粉酶恢复时间(7.5±2.1)d、住院时间(14.8±2.2)d,观察组平均腹痛缓解时间(4.3±0.8)d、腹部压痛缓解时间(5.1±1.2)d、血淀粉酶恢复时间(4.3±1.2)d、尿淀粉酶恢复时间(5.8±1.7)d、住院时间(10.5±2.2)d,各项指标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饮食习惯均出现了较大改变,由此也诱发了较多消化系统疾病的产生。急性胰腺炎病症即为一项常见的消化内科常见病症,临床发病较快,且病情相对复杂,患者死亡率高。基于此类情况的存在,除给予患者临床积极治疗的同时,做好科学的护理配合工作也至关重要。


本研究中,定向选取我院2013年10月以来所收治的14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了分组护理形式。综合二组患者临床护理结果可知,应用综合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其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康复效果均明显优于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由此说明,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定向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消化道护理、营养支持、健康宣教、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举措,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康复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笔者认为,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充分掌握急性胰腺炎疾病知识的同时,还应切实做好患者病情的实时监控及预判,对患者可能发生的不良情况尽早做好护理准备,通过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消除患者负面情绪及潜在护理隐患问题,以此确保患者能够在优质护理环境下,得到最佳的医护服务,切实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淑芳1,李凤莲2,杨晓午3,刘国庆4(4.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北京大学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3.010050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诊室)


第3篇:探讨慢性胰腺炎症中护理干预的影响


慢性胰腺炎是由胆道疾病或酒精中毒等因素引起的胰腺组织结构和功能持续进行性、不可逆、实质性损害;临床特征为反复发作的腹痛以及分泌功能不全。由于慢性胰腺炎病程长,及发病时伴随的腹痛腹泻症状严重折磨患者的身心健康,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目前治疗胰腺炎的临床方法主要有内科综合疗法、内镜介入疗法以及手术治疗,而干细胞治疗慢性胰腺炎则鲜有报道。本文前瞻性地对干细胞治疗慢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强化护理干预,以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干细胞治疗慢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胰腺炎患者82例,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慢性胰腺炎。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预组41例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1例;发病年龄16~76岁,平均(63.4±7.6)岁。对照组41例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0例;发病年龄15~72岁,平均(62.5±6.8)岁。两组患者发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考2006年和2008年全国胰腺外科研讨会提出的最新的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①典型上腹部疼痛或者用其他疾病不能解释的上腹疼痛并且患者伴有血清胰酶或粪便弹力蛋白酶水平升高,有消化不良的症状并可能伴有体重减轻、服用消化酶可以改善或伴有消化不良的糖尿病患者;②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为慢性胰腺炎特征性改变;③两种以上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为慢性胰腺炎特征性形态改变;④胰腺外分泌试验结果呈阳性。第一项为基本诊断条件,第二项阳性可以确诊,第一项+第三项两种影像学检查阳性可以基本确诊,第一则+第四项为疑似患者,需要继续临床评估和再观察。


1.3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在确诊后均进行了自身骨髓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具体过程如下:患者局麻无菌操作下,从供者髂后上棘穿刺抽取骨髓100mL,以肝素抗凝。在超净工作台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单个核细胞(MMC)层,接种于培养瓶中,加入培养液,在37°C、5%二氣化碳细胞培养箱培养3d,去除非贴壁细胞,更换新鲜培养体系,3~4d换液1次,用胰蛋白酶消化、细胞传至2~3代后,流式细胞仪鉴定骨髓干细胞,微生物检测安全后,通过静脉输注给患者,1个月回输4次,视病情2个月后重复。


1.4研究方法


在患者干细胞治疗后护理前以及强化护理干预半年后分别采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杳表(SF-36)[5]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测评。健康调杳表包括对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8个维度每个项目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调查者事先经过培训,向患者详细讲解填写方法,患者如实填写,共发出调查表82份,收回82份,回收率100%。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尿N-苯甲酰-L-酪氨酰-对氨基苯甲酸(BT-PABA)、粪便苏丹,染色)及粪弹力蛋白酶(E1)检测结果的变化。


1.5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干细胞治疗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化护理干预。


1.5.1疾病知识教育,减少诱发因素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给患者讲解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如胆道疾病、疼痛、高脂血症、特异性感染、暴饮暴食、酗酒、药物因素等)以及常见的临床表现(如腹痛、消瘦、营养不良、腹泻或脂肪痢等)。告知患者应避免或减少疾病的诱发因素,如酗酒、暴饮暴食、吃辛辣刺激食物,建议患者多吃膳食纤维类食物、蔬菜、水果等,少食多餐,不暴饮暴食,戒酒,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适当的锻炼,并疼痛时及时采取止痛措施,急性发作期要注意禁食。


1.5.2药物护理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干细胞治疗的原理、作用机制,及临床上其他治疗慢性胰腺炎方法的优、缺点比较,直白、客观地介绍干细胞疗效可能具有的副作用,使患者及其家属全面了解干细胞疗法,消除其对治疗的疑惑及恐惧、害怕心理,使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干细胞治疗;并在干细胞治疗后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药物的使用目的及正确的服用方法,说明药物可能具有的不良反应及注章事项。


1.5.3心理干预慢性胰腺炎病程长、病情反复以及伴发的腹痛、腹泻症状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患者容易形成消极、悲观的心理状态,不能很好地配合慢性胰腺炎的治疗,因此应给予患者良好、支持的心理干预。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鼓励、开导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消极、悲观的不良思想顾虑,协助患者调整身心,并建议患者家属加入到心理干预的环节,争取得到患者家属的支持,一起帮助患者调整好心态,解除不良情绪,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和饮食习惯,从而积极配合疾病的治疗,促进慢性胰腺炎的康复。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尿BT-PABA、粪Sudan阳性率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尿BT-PABA、粪Sudan阳性率及粪E1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护理后,干预组尿BT-PABA、粪E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粪Sudan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测评结果比较


经护理后,干预组生活质量较护理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慢性胰腺炎的发展,患者胰腺腺体逐渐出现萎缩、钙化等病理变化,病程长以及发病时伴随的腹痛腹泻症状严重折磨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因为疾病本身进展和局部并发症,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死率比一般人群高出15%~20%。据调查显示,在不同地区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分别在6/10万~8/10万和25/10万~75/10万。在现代随着医疗水平以及科研水平的不断进步,临床上治疗慢性胰腺炎的方法在不断改进,同时,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不断提高。但是,慢性胰腺炎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中由于疾病的特有临床特点,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因此寻求良好的医护方法对治疗慢性胰腺炎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目前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方法主要有内科综合疗法、内镜介入疗法及手术治疗,而干细胞治疗慢性胰腺炎鲜有报道。干细胞治疗慢性胰腺炎是通过胰腺干细胞经细胞因子诱导其分化、增殖,然后植入患者体内,使诱导的胰腺干细胞在特定部位扩增,从而恢复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强化护理干预是近年来临床护理界提出的一新概念,在文献研究中可见其相关报道。强化护理干预目前还没有形成一致性概念,其有别于常规护理,因常规护理对于不可逆的反复发作的慢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尚有不足。对于干细胞治疗后的慢性胰腺炎患者采取的强化护理干预措施,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护理人员给予患者的悉心照顾、心理疏导、健康教育以及饮食锻炼,并且积极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患者日常生活及康复过程中气这一系列的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变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认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症状,提高干细胞治疗慢性胰腺炎的效果。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尿BT-PABA、粪SudanII阳性率及粪E1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护理后,强化护理干预组患者尿BT-PABA、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粪Sudan阳性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强化护理干预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较护理前明显提高(P<0.05);强化护理干预组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表明强化护理干预可提高干细胞治疗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干细胞治疗后的慢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采取知识教育、心理干预等一系列的强化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变患者认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慢性胰腺炎的治疗,提高干细胞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曾永红,刘展(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第4篇:循证护理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急性胰腺炎一般病情较重,患者可出现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可并发高血糖,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存质量等造成进一步的负性影响。而除治疗方式外,护士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医务人员,其护理的质量与患者的预后有着极大的相关性。本文中我们就循证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糖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1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44例和观察组(循证护理组)44例.对照组的44例患者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452±45)岁。BlaaCT分级:1级25例,11级12例,111级7例。病因:胆石性胰腺炎38例,酒精性胰腺炎4例,混合性2例。观察组的44例患者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30~63岁,平均年龄(455±52)岁。BlaarCT分级:1级25例,1级13例,1级6例。病因:胆石性胰腺炎37例,酒精性胰腺炎5例,混合性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及分级和病因方面进行比较,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方案方面无差异,主要为实行胃肠减压、止痛、扩容、处理治疗原发症等多项积极治疗,降低血糖以胰岛素为主。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主要为饮食、治疗配合、口腔及环境、宣教等多方面的护理,综合患者的各项症状、体征和治疗方案进行护理方案的制订及实施'尤其注意健康宣教的进行,嘱患者遵医嘱进行治疗,切勿过度饮食等。


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模式进行护理,给予患者各项基本的护理,其主要步骤包括循证问题的提出、循证支持方案的制订及循证护理的实施,即在积极发现护理中潜在的问题的同时,结合护理人员自身的经验技术和患者的个体化疾病特征进行相关问题的提出及支持解决处理方案的制订,然后实施处理。循证问题包括家属及护士、医师发现的己经发生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如腹痛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方案、休克发生的可能性及护理预防措施、治疗的护理配合问题等多方面的问题,通过查阅以往相关成功的护理资料及经验,并将其与患者的疾病特点进行比对,最终找到最佳的护理方案。查阅到的相关资料要进行实用性和有效性的评估,资料主要来自中外各大资料库及医学数据库等,筛选评估后,进行临床实施,并将运用效果进行评定,再通过查阅资料及经验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解决。此过程应做到审慎评审,将所有关于急性胰腺炎较佳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评估及审定选取精华运用于实践,以科学为依据,力求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血糖降至正常范围所用时间、胰岛素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护理前后的、S-36评分结果进行统计比较.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将本研宄中统计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脸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血糖降至正常范围所用时间、胰岛素用量比较。


3讨论


循证护理是将法学的思想融入护理理念中,以科学的批判性的思维进行护理资料的查证并实施。其核心思想是护理人员在审慎、明确、明智的态度下应用当代最佳证据进行护理资料的查证及护理工作的实施,更符合科学的理念。循证护理近年来在临床各个科室得到较多应运,逐渐成熟及发展起来,并且效果较受肯定,其在胰腺炎等疾病的护理中的效果明确,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急性胰腺炎患者因疾病引起机体应激性反应增强,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加强了糖原的分解及代谢,出现血糖的增高,同时胰腺的病态性也导致其胰岛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从而导致血糖的增高,这两方面原因是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血糖增高的主要原因。临床一般采用胰岛素进行调控,同时胰腺炎患者的症状明显,患者痛苦感增强,生存质量较差而临床上除治疗外,护理是与患者接触最多,且对患者的疾病状态影响最大的操作治疗。


本文中笔者就循证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糖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研宄,并与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研宄发现,循证护理模式下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血糖水平、血糖降至正常范围所用时间、胰岛素用量等方面,同时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说明了其综合疗效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SF—36评分结果也可以得到肯定。因此,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循证护理可显著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糖及生存质量,综合优势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婵婷,刘丽娟,廖丹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