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医学护理论文

经桡动脉行PCI后应用TR Band止血气囊压迫止血时间

2015-11-16 11: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探讨桡动脉穿刺后使用TR Band止血气囊压迫穿刺部位的适宜止血时间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将586例桡动脉径路PCI术后使用TR Band止血气囊对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的患者。按止血时间分为2 h组和4 h组,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 h组的压迫止血法并发症的发生率比4 h组的少(P<0105~0101[数据有误。])。结论:TR Band止血气囊用于桡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时间最好为2 h。密切观察和护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桡动脉;TR Band止血气囊;止血时间;并发症;观察护理

  近年来,治疗(PCI)术目前常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穿刺路径为股动脉和桡动脉,常规方法是经股动脉穿刺,但此方法患者术后需要卧床制动,术后并发症多,因此很多介入医生选择桡动脉径路,主要是桡动脉径路具有对患者损伤小、痛苦小、恢复快、卧床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及不影响抗凝药物连续使用等优点[1-2]。随着桡动脉径路在PCI的应用,TR Band止血气囊对穿刺部位压迫止血的应用越来越多,其止血效果也逐步得到认可。但压迫止血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有很大关系。我院2005年1月~2010年7月共收治的586例桡动脉路径PCI,术后使用TR Band止血气囊压迫止血的患者,现将使用TR Band止血气囊压迫穿刺部位止血时间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05年1月~2010年7月接受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并使用TR Band止血气囊对穿刺部位压迫止血患者586例,按止血时间不同分为两组:2 h组(311例)和4 h组(275例)。2 h组:男161例,女150例,年龄(61±10)岁;4 h组:男142例,女133例,年龄(63±12)岁。
1.2  止血方法:两组患者均行PCI术,术后使用TR Band止血气囊。止血气囊为一手腕式环状动脉压迫止血带,通过一种特制的注射器注入空气,形成气囊,直接压迫动脉穿刺部位,而压力可通过充气气量而定,最大气囊容积18 ml,气囊为透明,可直视观察止血效果:①2 h组:解除止血器压迫法:遵医嘱,使用特制的注射器在术后2 h后逐渐放气,每半小时抽出3~5 ml,如出现渗血再回注少量气体至止血, 4 h内完全解除压迫;②4 h组:解除止血器压迫法:遵医嘱,在术后4 h后逐渐放气,每半小时抽出3~5 ml,出现渗血再回注少量气体止血,6 h内完全解除压迫。
1.3  观察指标:在放气过程中和解除止血器压迫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并发症:包括出血、血肿,肢体远端肿胀及紫绀、麻木、桡动脉急性闭塞等。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t检验方法评价完全解除止血器压迫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全部数据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使用TR Band止血气囊后桡动脉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使用TR Band止血气囊后桡动脉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
——————————————————————————————————
分组    例数    出血、血肿      紫绀        麻木      桡动脉闭塞
——————————————————————————————————
2 h组    311    11(3.5)      9(2.8)    6(1.9)      1(0.3)
4 h组    275    27(9.8)      16(5.8)  18(6.5)      5(1.8)
——————————————————————————————————
注:与4 h组比较,*P<0.05, **P<0.01

  两组患者使用TR Band止血气囊止血均成功。其中有25例在放气过程有渗血,经过再回注少量气体继续止血后再解除。两组患者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详见表1。从表中看出,2 h组的压迫止血法并发症的发生率比4 h组的少。
3 讨论
  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术后压迫止血问题仍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传统的人工压迫止血既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又因压迫力度难于掌握及患者活动等因素易致各种血管并发症。TR Band止血气囊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难题,但临床应用中,发现气囊压迫止血的效果与压迫止血的时间有关,压迫时间过长,出现各种并发症越多,压迫时间过短,又达不到止血效果。因此,掌握好压迫止血时间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由于冠脉介入治疗前后大量使用抗血小板、抗凝制剂,造成凝血时间延长,发生出血的可能性大,因此,在观察过程中、应详细询问患者的情况,如患者桡动脉的穿刺情况,介入治疗的时间、术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术中肝素的使用量等。这些因素对桡动脉气囊压迫装置压迫时间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有较大的影响。
  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患者的术肢情况,如观察穿刺点周围是否出现皮肤青紫或局部进行性肿胀,如果出现进行性肿胀应及时告知手术医生处理,是否重新压迫或加压止血。并嘱患者不进行腕关节的弯曲和握拳运动,术肢放置暴露于可观察的地方。注意防止止血器的移位或脱落,同时观察桡动脉搏动情况以及双手的温度、颜色有无变化。床旁备有新的气囊、手套和特制注射器[3]。撤除止血阀时动作一定要轻柔,一旦出血,立即用特制注射器注入气体并重新压迫。止血阀撤除后,给予碘伏消毒穿刺点,无菌贴膜覆盖,避免感染。交待患者注意局部卫生。同时应详细记录止血器的放气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并做好交接班。
  通过对586例经桡动脉路径行PCI术后用TR Band止血气囊止血患者临床使用的观察和护理,发现压迫止血2 h出现出血及其他桡动脉穿刺部位并发症的患者明显少,因此认为,对于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TR Band止血气囊压迫止血的时间最好为2 h。
4 参考文献
[1] 周忠江,张远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进展[J].新医学,2007,38(12):82.
[2] 王晓燕,王海昌,曹  丰,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两种止血方法的比较[J].心脏杂志,2005,17(3):25.
[3] 胡彤彤,单美娟,杨泽漫,等.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气囊压迫止血时间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7,7(14):3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