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观察吴茱萸敷脐对阑尾炎术后肠蠕动的促进作用。方法:将60例阑尾炎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吴茱萸敷脐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组)30例,分别观察记录肠鸣音出现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试验组肠鸣音出现及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敷脐操作简单,方便易行,能促进肠蠕动,无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
关键词:吴茱萸;敷脐;阑尾炎术后;肠蠕动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但阑尾切除术后,往往由于原发病致腹膜的炎性反应、手术过程对胃肠道的刺激、麻醉的后续效应等因素引起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排气功能障碍,甚至引起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因此,肛门排气功能的恢复将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术后肠蠕动早期恢复,可加速胶原的合成,减轻发生肠粘连的机会。将60例阑尾炎术后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60例,所有观察病例均为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阑尾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在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吴茱萸粗粉敷脐,共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2~70岁,平均36.4岁;对照组仅采用术后常规护理,共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0~71岁,平均37.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试验组手术后除常规护理外,2 h内以吴茱萸粗粉末20 g调酒敷脐,持续外敷,6 h后更换外敷粉末1次,连续使用2 d;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1.3 观察指标: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注:术后24 h内每2小时听诊患者左右侧上、下腹及脐区肠鸣音,每个部位听诊1 min/次,若听诊区每分钟有3次及3次以上的肠鸣音定为肠鸣音恢复时间。此外,手术前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教育,以获得精确的最早肛门排气时间,且该时间应标示连续性肛门排气开始及患者自觉腹胀不适开始缓解。)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P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
2 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比较 (,h)
组别 | 例数 | 肠鸣音出现时间 | 肛门排气时间 |
试验组 | 30 | 12.80±4.94① | 20.73±5.00② |
对照组 | 30 | 18.83±6.33 | 27.57±6.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