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常规抗病毒与护理对策,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积极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治疗与护理治疗,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小儿临床上较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以冬春为好发季节,多出现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1]。目前无特效药物,同时在治疗后也容易反复[2]。根据小儿的心理特点,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与降低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6月~2011年1月我院住院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入选标准:符合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患儿家长同意;无治疗药物过敏;无严重并发症[3]。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3.6岁。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都采用常规的抗病毒治疗,给予口服莫西沙星颗粒,初始剂量50 mg/次,2次/d,2周后改为1次/d,治疗30 d。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告知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指导患儿保持身体清洁,介绍正确的预防方法。治疗前检查患儿是否有炎性反应,应先治疗炎性反应再进行治疗。保持病室良好通风,严格控制陪护探视,保持病房清洁、舒适,家属不许随意串病区和病房,必要时戴口罩以减少细菌侵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积极的心理护理措施。治疗前做好预防性健康指导,针对这些需求,我们在患儿治疗前向其发放《上呼吸道感染心理健康教育手册》,向患儿及家属说明预防性措施的重要性,介绍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表现及后果。因此,在护理中做到安慰、关心和鼓励小儿,不流露出厌烦、歧视等表情,帮助患儿消除焦虑、恐惧心理,培养患儿良好的心理状态;告诫陪伴或其他患儿保持病房安静,以利于患儿休息;沟通护患关系,经常巡视病房,积极观察和掌握患儿的情绪变化;护理时要语气和蔼,操作轻柔,给患儿带来亲切感。
1.4 疗效判定:痊愈:临床各症状均恢复正常;显效:临床各症状基本消失;有效:临床各症状明显有效;无效:临床各症状无明显有效甚至恶化[3]。同时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 18.0软件,应用秩和检验与χ2检验等方法对获得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经过治疗后,治疗组60例痊愈40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60例痊愈20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2.2 并发症情况: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神经系统异常1例,皮肤反应2例;治疗组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我们知道,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目标是防止病情进展,缓解症状,防治合并症,防治急性发作以及降低病死率。一旦症状得到控制,不应该立即减少治疗,要积极加强护理[4]。同时呼吸道感染小儿造血及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抑制,粒细胞减少,导致机体抵抗力急剧下降,易造成各种并发症。另外治疗药物使胃黏膜淤血、食欲不振、营养吸收障碍,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患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5]。同时小儿的恐惧、紧张、焦虑、悲观心理,可使内分泌功能下降,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合并感染。
我们认为在护理中,一些患儿与家长容易产生焦虑、悲观等情绪变化。同时,治疗引起的各种不适致睡眠不良,更易使患儿的情绪低落,对进一步治疗失去信心。这不仅增加了小儿的痛苦,增加治疗费用。我们给与患儿及时的心理疏导,劝其放松情绪,正确看待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并发症,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在护理患儿时,患儿的陪伴起了重要作用。与陪伴患儿谈心,了解患儿的心理感受,以争取患儿与家长的信任和配合,为下一步的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神经系统异常1例,皮肤反应2例;治疗组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总之,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陈育智.小儿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10,42(2):100.
[2] 董 琳,周晓聪,黄志英.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思维[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3):143.
[3] 王大礼,周玉民.广州社区上呼吸道感染认知行为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7):5.
[4] 刘 慧.对妇幼保健机构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控制[J].护理研究,2006,2O(12):3362.
[5] 耿秀娟,张华金,薛珍珍,等.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对策[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