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针对收治的50例患者,自制汤药1号、2号分别进行内服加外洗,同时结合制霉菌素片进行治疗。结果:痊愈36例(72%),显效9例(18%),有效5例(10%),无效零例。显效率为89.6%,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霉菌性阴道炎;阴痒;中医妇产科学
霉菌性阴道炎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炎性反应之一,主由白色念珠菌引起,而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极易复发,笔者在近五年中采用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治霉菌性阴道炎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0例均是我院门诊就诊患者,为已婚健康妇女。年龄30~45岁,平均36岁,病程6~186 d,平均31 d。排除以下病例: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患有严重肝肾疾病者,在治疗期间合并应用其他抗真菌类药物者。
1.2 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及《中医妇科学》拟定具有典型的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性症状和体征,确诊为霉菌性阴道炎[1]。
1.3 治疗方法
1.3.1 药物:①自拟汤药1号:土茯苓20 g,忍冬藤20 g,红藤20 g,黄柏12 g,败酱草20 g,薏仁20 g,萆解15 g,白茅根15 g,柴胡10 g,僵蚕10 g,知母10 g,玉竹10 g,山楂20 g,准山15 g,甘草10 g,随症加减:热重去卑解、白茅根,加栀子15 g,丹皮10 g泻火解毒;湿重去败酱草加苍术配薏仁健脾渗湿;兼血瘀去草解,败酱草加桃仁10 g,益母草15 g活血化瘀;兼肾虚去萆解,败酱草加枣皮10 g、女贞子10 g滋阴补肾;②自拟汤药2号:苦参30 g,蛇床子30 g,白鲜皮30 g,土茯苓30 g,黄柏30 g,银花30 g,公英30 g,川椒15 g;③2%~4%碳酸氢钠溶液500~1 000 ml;④制霉菌素片:规格50 U/片。
1.3.2 给药方法:治疗组:每天用1号方1剂,水煎服,每剂水煎2次,分早晚口服,每次药物250~300 ml ;每晚用2号方,水煎1 500 ml药液,趁热熏洗外阴,待药汁温后坐盆15~20 min,分别用洗净的手指将制霉菌素2片分别放入阴道穹窿部两侧,治疗期间忌同房。以3 d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然后查看效果。
2 结果
2.1 标准:痊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阴道分泌物涂片复查阴性;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阴道分泌物涂片复查阳性并有明显好转;有效:症状和体征减轻,阴道分泌物涂片阳性;无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变化。
2.2 治疗效果:痊愈3 6例(72%),显效9例(18%),有效5例(10%),无效零例。显效率为90%,总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霉菌常潜伏在人体的口腔、肠道、皮肤和阴道黏膜内,作为寄生菌并不引起任何症状,当寄生菌与宿主之间内环境的稳定性失调,主要是宿主的免疫功能减低,寄生菌转化为致病菌,生长繁殖而发生炎性反应。导致菌群平衡打破发生紊乱,常合并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后极易破坏阴道菌群间的制约,使霉菌生长旺盛不易控制。霉菌性阴道炎80%~90%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其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白带增多呈豆楂样,属中医“阴痒”、“带下”范畴,多伴口干苦,便结或便烂,舌体胖大,质红,黄厚腻或黄腻,脉弦滑数等症[2]。其病机主为脾虚肝郁,湿热下注,风毒侵袭,损伤冲任带脉而致。采用内服外治的方式,治疗以疏肝健脾、清热利湿、解毒辟秽为原则,药选忍冬藤、败酱草、红藤、黄柏、知母清热解毒;土茯苓、薏仁、萆解、白茅根,既清热解毒又有健脾利湿之效;柴胡、僵蚕疏肝解郁、疏风止痒;准山、山楂加强健脾消滞之力,玉竹滋阴养胃,清热养阴津又不滋腻助湿;甘草和中解毒,全方水煎内服,调理机体内环境,提高抵抗能力,加强阴道“白净”作用。同时,选择清热解毒、祛风杀虫的中药水煎外洗熏洗局部,很快地改善阴道内环境,调节酸碱度,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为了保持阴道内持续给药,缩短治疗疗程,加强杀菌作用,配合用制霉菌素外塞阴道,其药理作用主要是与霉菌菌膜上的固醇部分相结合,改变其渗透性,破坏菌体而达抗菌作用[3-4]。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两者并用,能有效持久的保持寄生菌与缩主之间或菌群之间的衡定协调,从而达到疾病治愈的目的。
4 参考文献
[1] 顾美玟.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674.
[2] 李白新.霉菌性阴道炎[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8):506.
[3] 唐沙玲.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92例[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9):997.
[4] 刘鸿雁,安丽景.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56例[J].光明中医,2010,25(2):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