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护理干预。结果:6个月后进行骨质疏松症(OP)知识掌握率、生活方式影响、遵医嘱服药、疼痛改善、骨密度指标测定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症;护理;生活质量;骨密度指标
随年龄增加,人体单位体积骨组织骨量降低和骨强度降低,易发老年骨质疏松症。我国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及骨折的发生率大幅度提高。调查显示我国部分地区POP总患病率为12.4%[1]。患者长期受病痛折磨,自理能力减弱,生活质量下降。如何降低致病因素,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本组自2006年6月~2007年6月对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6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资料60例,临床诊断符合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学科组建议的诊断标准,年龄50~80岁,均无骨折,以腰背痛为主就诊[2]。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于患者入院时进行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评估及检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生活方式相近,骨密度指标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
2 干预方法及指标
选择有一定临床经验,并熟练掌握相关医学知识及健康教育方法的护理人员担当护理干预任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判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历时6个月。观察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变化、知识掌握情况、生活习惯、运动、饮食情况和疼痛改善情况等,并测量骨密度。
2.1 心理护理: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病程长,疼痛明显,行动不便,有心理障碍。护士应理解尊重,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良好情绪有利于疾病康复。骨质疏松症病程长、见效慢,应做好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同时介绍同科疾病康复病例增强其治疗信心。
2.2 健康知识宣教:健康知识是影响人们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防止病情发展和预防并发症。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年龄层次以及文化程度差异,采取口头宣教、文字宣教、集体宣教、单独指导等方式进行健康知识宣教。
2.3 饮食干预:保持营养均衡,合理配餐,烹调时间不宜过长。主食品种多样,粗细合理搭配;副食多吃富含钙、磷和Vit D的食物。每天坚持饮牛奶500 ml。对胃酸分泌过少者在食物中放入少量醋,以增加钙吸收。
2.4 运动干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运动方案,采用负重锻炼,运动量适宜。地方选在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环境,以增加日光照射,促进皮肤Vit D的合成和钙磷吸收。
2.5 服药干预:骨质疏松症患者常使用钙剂、Vit D、降钙素及雌激素等药物来预防及治疗。护理人员详细讲解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服药注意事项及正确服用方法。每天查询服药情况,防止漏服、多服和不按时等情况发生。
2.6 并发症预防:从入院即加强安全防护指导,帮助评估诱发跌倒因素,告知跌倒的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房内设施简单,病床高矮适合,房间设防滑标志,卫生间设坐厕并安扶手,走廊设扶手。指导老人起卧缓慢,站稳后移步,提高动作协调性。
2.7 效果评价指标:观察两组患者骨质疏松知识掌握率、生活方式、并发症例数、遵医嘱服药行为、疼痛改善情况,比较两组骨代谢情况。骨密度测定:采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X线双能骨密度测定仪测患者腰椎L2~4骨密度[3]。
3 结果
经骨质疏松知识口头测试,观察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规律明显优于对照组,形成一定的生物钟;观察组并发症总例数为2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例;观察组能自行遵医嘱服药,自觉性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情况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骨密度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的骨密度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 讨论
4.1 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症状:根据观察组干预结果表明:合理饮食、保证钙和Vit D摄入、适量活动、坚持日光浴等,使骨丢失的速度减慢,骨密度含量增加,疼痛减轻,并发症发生减少。
4.2 护理干预后患者提高了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目前大众对骨质疏松症认识有限。多数患者误认药物是唯一治疗手段,对有关饮食、运动、心理方面了解甚少。通过宣传教育,讲解与示范,使患者对什么是OP,OP发生的相关因素,OP的临床表现,主要并发症及其危害性,如何正确服药、主动运动、调节情绪等方面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
4.3 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主要并发症为骨折。疼痛及骨折直接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科学的身心教育,提高了患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自觉采取有利健康的行为。老年患者骨丢失速度减慢,骨密度含量增加,疼痛症状减轻显著,并发症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5 参考文献
[1] 李宁华,朱汉民,区品中,等.中国部分地区中老年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5):996.
[2] 刘忠厚,杨定焯.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21(1):39.
[3] 黄晓丽,郑玉霞,曹 立,等.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指标的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