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医学护理论文

精神科开放病区护理和管理体会

2015-10-14 09: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探讨精神科开放病区护理和管理对治疗和康复的影响。方法:对精神科实行开放病区护理和管理,并开展各种训练。结果:开放病区护理和管理提高了治疗和康复的效果。结论:对于精神科实行开放病区管理,是提高治疗和康复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精神科;开放式病区;护理和管理
精神科病区的管理模式,已经由原始的旧式监管,慢慢过渡为开放式管理为主的护理和管理,使病区设置更加家庭化、社会化,尽最大努力让患者过正常人过的生活。医学模式的改变注重的不仅仅是生物学治疗,更关注的是社会、心理相结合的治疗。所以对于精神疾病患者实行开放式病区护理和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术后的康复,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1]。现将实施开放性病区护理和管理的方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目前共开设2个病区,收住对象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共636人。
2 创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患者对住院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载高,为满足不同患者个性化的需求,我院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开放性病区,为患者提供幽雅、美观、舒适的休养环境。内部设施齐全;有双人标准间,同时还有卫生间、洗漱间、衣柜和电视机常用的基础设施等;同时还有6人一间的普通房间。患者可以根据自主选择合适的病房。另外还提供有宽敞温馨的活动场所。如有浴场式的淋浴房及豪华的公共厕所。
3 护理和管理方法
3.1  家庭式的病房:患者可申请由家属陪护,医院也不强制患者穿统一的服装,可自由选择穿戴,在院内外能够自由进出和自由活动,同时若特殊情况时还可请假,离开病区须与当班医生及护士请假。
3.2  有完善的护理和管理制度及固定的作息时间和活动日程:每个床旁桌上均放有入院须知及住院制度,养成患者有规律的生活,促使患者改变松散的不良生活习惯,并辅以各种训练。
3.2.1 生活技能训练:护理人员正确指导并督促患者按时起床,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换衣服、整理床铺、洗漱、洗衣服等,努力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对患者正常的精神活动加以肯定,避免患者沉溺于病态。对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和生活态度消极的患者,需要现场进行示范,再采用巧妙的方法让患者加强练习,使患者慢慢掌握一些基本的行为技能。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的病情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鼓励患者多参加娱疗活动和体育锻炼等。对情绪过度兴奋的患者,需要适时安排一些简单的劳动,以此来稳定患者的情绪;对抑郁的患者,鼓励他们多投身到集体活动中来,使他们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对恢复期的患者应组织他们参加适宜的劳动。
3.2.2 社交基本训练:组织患者与护士一起参加读书、读报、唱歌、演讲等活动,积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给患者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使他们彼此互相交流自我护理的经验,共同探讨哪些措施可以矫正不良认知和心理障碍。定期举行工休座谈会,鼓励患者投身到病区的组织管理中,让患者大胆说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使他们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和被尊重感,使患者保持愉快的精神,规律的生活。
3.2.3 社会角色功能训练:在护士或家属的带领下,让患者与朋友和家人多沟通交流,使患者能够及时地接触到社会人群,参与群体活动,扩大交际面,以提高患者对生活的热情,慢慢消除患者的敌意和攻击性。
3.2.4 应对技能训练:帮助患者学会处理、应对各种实际问题和对生活事件的行为技能训练,以减少负性心理,保证正常的心理承受能力。
3.3  心理护理:针对不同的患者,给予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如每天组织患者做放松训练等,以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
4 小结
精神科开放病区护理和管理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关键,护士与患者交流的时间更多,有助于准确及时发现患者情绪的变化,提高患者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绝大多数患者能够安心养病,保持病区安静有序的环境,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缓解患者的各种不良的精神症状,多为患者提供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增进患者的情感功能和社会功能[2]。封闭式病区适宜采取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进展,但不能根本上解决患者社会功能减退或内源性问题。结果表明,开放式病区的护理和管理明显优于封闭式病区的护理和管理。
5 参考文献
[1] 吕路线.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
[2] 高树琴.变封闭式护理为开放式护理的工作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9(1):48.
[收稿日期:2012-05-09   编校:苏建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