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医学护理论文

微创手术结合乳管疏通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问题

2015-09-24 08: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 临床资料
  微创手术组138例患者,均为急性乳腺炎乳腺脓肿形成的哺乳期妇女,年龄20~36岁,平均24.2 岁,初产妇107 例,经产妇31 例。产后12~168天,平均46 天。左侧乳腺脓肿83 例,右侧乳腺脓肿55 例。其中单个脓肿96例,多发脓肿9例,多房脓肿48 例。脓腔大小2cm×2cm~8cm×10cm,平均4cm×5.4cm。全部病例均有乳腺局部红肿热痛表现,局部可扪及硬块,伴明显压痛。可触及波动感者106例。伴白细胞计数升高114 例,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126 例。脓液细菌培养94 例(68、12 %) ,金黄色葡萄球菌63 例,化脓性链球菌25 例,厌氧菌6例。本组患者穿刺冲洗24 例,切开置管负压引流 114 例, 对照组为同期外科门诊切开引流患者86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病程、脓腔大小、白细胞计数、细菌培养、合并症 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2 手术方法
  2.1 术前常规检查外,另做双侧乳房彩超,了解乳腺脓肿的位置、深浅、脓腔大小、分布及数量。
  2.2 微创手术组
  2.2.1 穿刺冲洗组:适应证为血常规检查,无明显白细胞计数升高,体温≤38℃;B超检查:脓肿为单房且脓肿直径≤3cm;无皮肤变薄、破溃。常规消毒铺巾,彩超探头消毒后找到脓腔,在在彩超引导下用20ml一次性注射器穿刺进入脓腔,抽出脓液,分别反复注入双氧水、甲硝唑注射液冲洗脓腔至抽吸出清亮液体为止。术后无菌敷料覆盖,包扎固定,给予敏感抗生素静脉输液,暂停哺乳,每天两次做乳管疏通,其他时间出现奶胀可用吸奶器吸出即可。隔日做乳腺脓腔穿刺冲洗一次,一般2~4次即可痊愈。治疗期间辅助进行乳管疏通。
  2.2.2 切开置管负压引流组:不适宜进行穿刺冲洗的患者均可行切开置管负压引流。用彩超探头找到脓腔低位并标记。麻醉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沿标记位置在乳房表面做1~1.5cm放射状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钝性分离进入脓腔,可见大量黄绿色脓掖流出,用手指打开多个脓腔间隔,并清除脓腔壁坏死组织,反复触摸检查,注入双氧水、甲硝唑、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尽可能清除更多的坏死组织,至冲出的盐水较为清亮为止。自切口置入冲洗管、引流管(用输液器去除针头连接胶管做成冲洗管,引流管为一端修剪有多个侧孔的输液胶管)各一根,切口缝合固定。术后给予敏感抗生素静脉输液,暂停哺乳,每天两次做乳管疏通,其他时间出现奶胀可用吸奶器吸出即可。术后每两小时甲硝唑、生理盐水浸泡冲洗脓腔,同时轻轻按摩乳房,然后自引流管放出。冲洗至引流液较清亮时拔出冲洗管,引流管接负压吸引,吸引至引流液为少量淡黄色浆液或乳白色奶汁流出时拔出引流管,伤口愈合后拆除缝线。有乳瘘出现时,做乳管疏通时压住切口,经2~3次换药即可愈合。治疗期间同样进行乳管疏通治疗。
  2.3 切开引流组:口服或注射回奶药物,同时选择乳房波动最明显处放射状切开乳房皮肤,排出脓液,手指钝性打开脓腔间隔,清除脓腔壁坏死组织,注入双氧水、甲硝唑、生理盐水反复冲洗3次,凡士林油纱填塞,无菌纱布包扎,1~2天换药一次,至伤口痊愈为止。
  2.4 辅助治疗:用拇指、食指撑开乳晕轻轻挤压刺激泌乳反射至乳汁流出,用一手扶住乳房,另一手手指并拢平伸用指腹寻找并按压奶窦,以辅助乳管疏通。整个过程以患者不感觉明显疼痛为宜。在按压过程中如发现乳头处有乳管出奶不畅,可在消毒后用针头做乳管挑治疏通乳管。
  3 结果
  3.1 微创手术组138例患者中除9例出现乳瘘,经局部加压包扎,换药2~3次伤口愈合外,其余患者均为I期愈合,瘢痕较小,病程7~12天,患者病程中换药方便,无痛苦。术后随访86人,随访时间3~6个月,患者均继续哺乳,瘢痕纤细、平整。切开引流组86例患者,平均病程27.4天,术后愈合瘢痕呈片状增生明显,患者病程中换药痛苦较重,患者全部终止哺乳。详见表1。
  3.2 统计学分析:微创手术组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切开引流组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穿刺冲洗组和切开置管负压引流组总费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切开引流组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4 讨论
  4.1 术前常规做乳腺彩超检查,术者参加检查,了解脓肿分布的层次、范围和周围组织情况,有利于术中操作[1]。
  4.2 乳管疏通可使乳管尽快恢复到排乳通畅状态,减轻水肿,尽可能排空乳汁可减少乳汁淤积再次形成脓肿的机会;同时排乳通畅还可冲洗乳管,排出脓液,缩短病程。乳管疏通保证了乳汁的分泌,保留了术后继续哺乳的可能性。
  4.3 穿刺抽脓、冲洗可最小程度造成乳腺组织的损伤,避免乳瘘乳瘘形成。但如脓腔过大需多次穿刺抽吸,一方面增加患者的痛苦,另一方面可增加再次感染的机会。脓腔为多房穿刺不能充分排除脓液,必然导致治疗效果欠佳。故穿刺抽脓、冲洗适合脓腔液化完全,无分隔的单个脓腔[2]。
  4.4 切开脓腔的切口选择,有学者认为在脓腔正中做切口,有的学者做乳晕切口[3],笔者认为在彩超引导下在脓腔低位距乳头远端位置做切口效果最佳。脓腔正中切口因切口位于脓腔正中,皮肤受累,直接缝合愈合不佳:乳晕切口术后愈合瘢痕小,但该切口加重乳管的损伤,影响乳管疏通,患者基本终止哺乳。而脓腔低位距乳头远端位置做切口尽可能少的损伤乳管,切口两侧为正常组织,愈合较好,切口距乳头较远,做乳管疏通时不影响伤口愈合。
  4.5 脓腔置管缝合时缝线固定管道时尽可能贴近管道,缝合时较常规加密,这样可避免乳房消肿后冲洗时漏水。
  4.6 在其他置管封闭负压引流术式报道中很少提到术后乳瘘的发生,但该并发症却是时有发生,对此我们从切口的选择、术后乳管疏通、包扎时弹力绷带的使用、拔出冲洗管时即安排患者哺乳等多方面进行预防;一旦乳瘘发生,我们即给予加压包扎,同时尽量吸空患侧乳房减少乳汁潴留,局部换药2~3次即可痊愈。
  4.6 封闭式负压吸引主要作用于伤口表面,通过增加创面血流量,促进肉芽组织及修复因子生成,清除创面渗出物,减少组织细菌含量,减轻创面水肿,能明显提高治愈率[4-5],使伤口愈合更容易。本组病例伤口7~12天愈合,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不需要多次填塞纱条换药,明显减轻了患者痛苦和麻烦,并且保留了患者的泌乳功能,让患者能够继续快乐的哺乳,享受做母亲的幸福。
   [参考文献]
  [1]邹洪达,金花玉,高晓虹,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介入治疗乳腺脓肿31例[J].齐齐哈尔医院学报,2010,31(8):1239-1240.
  [2]王伟,柏文红,刘龙江.穿刺置管低负压引流治疗乳腺脓肿[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7,13(2):34-35.
  [3]祝玉祥,章佳新,邵稳喜,等.经乳晕切口负压引流治疗乳腺脓肿[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11-12.
  [4]潘红英.封闭式持续性冲洗负压引流治疗乳腺巨大脓肿[J].南京大学学报,2010,30(12):1806-1808.
  [5]陈少全,陈木龙,王烈.封闭式负压引流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08,16(7):495-497.
  [收稿日期]2012-05-10 [修回日期]2012-07-2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