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医学护理论文

老年性心绞痛的特点及护理的特征分析

2015-09-08 08: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伴随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逐渐步入老龄社会,老年性多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老年性心绞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为更好的进行治疗及预防,现对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120例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进行统计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老年心绞痛患者120例,其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1.5±5.5)岁,诊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心绞痛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120例患者均为心绞痛患者,其中自发性心绞痛51例,劳累型心绞痛50例,混合型心绞痛19例。
  1.2临床症状120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为: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前区疼痛、胸闷、上腹疼痛、肩胛骨及肩部疼痛、上消化道烧灼感、牙齿疼痛、或是表现为无症状性发病。主要诱发心绞痛的原因是过度劳累、情绪较大的波动、着凉及暴饮暴食后、便秘用力排便,或是无明显诱因导致发病。
  1.3临床治疗120例老年性心绞痛患者依据病情发展和临床症状,主要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在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应立即停止体力活动,立即进行舌下含服0.3~0.6mg硝酸甘油,口服2.5~5mg硝酸异山梨酯,10~20mg硝苯地平片口服,如临床疗效不佳的患者,则采用硝酸甘油5~30mg,溶入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
  1.4临床护理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主要是常规性护理措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生活护理措施等。
  1.4.1一般护理严格要求限制活动,患者进行卧床休息,解开患者衣物,调整体位以患者的舒适为主,安慰患者,解除患者紧张、烦躁的情绪,对患者使用镇静剂安定及苯妥英钠,尽量减少度对患者的搬动和检查。
  1.4.2针对护理措施首先,给予患者吸氧、连接监护仪,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控,立即建立畅通的静脉通道,如硝酸甘油舌下含服不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则应采用静脉滴注进行冠状动脉扩张性治疗,改善心肌供血,增加心肌供血能力,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及心肌耗氧量,因而缓解患者的心绞痛。在进行治疗的同时应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护,如发生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同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对患者病情要进行严格的评估,注意对患者药物剂量的计算及药物使用速度的控制,避免发生药物使用过量或是速度过快造成低血压发生。
  1.4.3生活护理对患者的生活进行护理性干预,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干预,注意低盐、低脂、清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及刺激性食物。戒除患者烟酒等,不良嗜好,注意休息避免孤独劳累,禁止饮用浓茶、咖啡等,保持充足的睡眠及合理的休息时间。
  1.5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分析选用SAS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老年性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常表现为不典型的心绞痛,进行早期、及时临床治疗获得了较好的临床和资料效果,主要护理措施是针对生活护理、临床护理及心理护理措施。结果显示显效102例患者,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83%。
  3讨论
  老年患者为特殊的患者群体,伴随年龄不断的增加,身体组织及各部分脏器均开始衰竭,导致老年患者对疾病的刺激及反应症状,不能及时准确的进行表现,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急慢性疾病的合并发生,常会因此导致误诊及漏诊的发生。老年患者发生心绞痛时常会伴有其他组织及脏器的牵涉性疼痛,或是表现为其他组织脏器的疼痛,给临床诊断及治疗造成困扰[1,2]。
  本文针对我院收治的老年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主要特点常呈现不典型的临床症状发病,早期诊断困难,常发生误诊,导致治疗效果较差,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本文中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主要是针对患者发病时的处理,缓解患者心绞痛的症状及体征,对患者治疗期间的针对性护理,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后果,对患者的饮食及生活规律进行护理干预,以减少心绞痛的发病诱因,降低其复发率,进行有效的预防[3]。
  老年性心绞痛有其特殊表现形式,可表现为一侧或双侧的头痛、一侧或双侧的牙痛、下颌关节痛、颈部痛、咽喉痛、耳痛、面颊部疼痛、肩痛、左肩及左上壁内侧阵发性酸痛以及上腹部疼痛等,对老人的护理及病情观察一定要多加小心,注意问及是否伴有精神紧张、心情烦躁和心前区不适,多观察血压及心电图变化[4]。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81-2941.
  [2]黄振文,崔天祥.实用心脏病学手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39-245.
  [3]尤黎明.内科护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3171.
  [4]王海英.老年人心衰的临床表现与心理特点.中国保健医学院研究版,2008,12:50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