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是当今世界威胁公共健康最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1],也是儿科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近年来,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逐年增高[2],陈育智[3]报道,北京0~14岁的儿童支气管哮喘患病率在1990~2000年的10年间,从0.78%上升到2.06%,增加了1.6倍。人的健康受到生物、心理与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及影响,一旦生病,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4]。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后,患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尤其对于那些学龄期患儿而言,就更容易情绪低落,自卑感明显,甚至丧失与病魔进行抗争的勇气,从而直接影响到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开展。支气管哮喘患儿普遍存在着恐惧、烦躁、疑惑、自卑、绝望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为此,本研究制订了一整套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时进行干预,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按照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1]确诊的患儿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最大12岁,最小4岁,平均(6.0±1.5)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3个月;发作时伴咳嗽、咳痰39例,伴气喘37例,伴呼吸困难19例,伴白细胞总数增高33例。
1.2 患儿心理特征的分析
1.2.1 恐惧心理 绝大多数的患儿均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不治之症,谈喘色变,加上住院时要进行一些抽血、检查等操作,就莫名地产生了紧张、恐惧的心理压力。再者,当前独生子女多,孩子生病后,父母情绪紧张,对医护人员要求高,更加重了患儿的心理负担[5]。
1.2.2 烦躁心理 由于支气管哮喘发作时,会出现一系列的如咳嗽、气喘、憋闷、呼吸困难等不适与痛苦的感觉,患儿就会相应地出现诸如辗转反侧、烦躁不安、难以入睡的表现。
1.2.3 疑惑心理 患儿被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初期,会产生疑惑的心理,内心会对诊断结果产生怀疑,为什么别人没有患支气管哮喘,而偏偏我患上这病呢,一定是医生诊断错了,因此,常常会要求医生与护士重新多做一些检查,拒绝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等,从而导致治疗的依从性较差。
1.2.4 自卑心理 多见于那些学龄期的患儿,涉世未深,但又获取了一定的知识,了解了一些支气管哮喘的医学常识,也可能见过那些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时痛苦不堪的场景,并且有过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痛苦的体验和感受,再加上虚荣心强,害怕受到嘲笑和歧视,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
1.2.5 绝望心理 由于大多数人们都认为,支气管哮喘是慢性不治之症,谈喘色变,一旦患上就不能治愈,终生就会受到这种痛苦的折磨,因此,非常容易使患儿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产生绝望的心理反应,认为这病也不能治好,拒绝治疗与护理,严重者甚至绝食、自杀等。
1.3 心理护理措施
1.3.1 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良好的就医环境可以使人具有愉悦的心情,非常有助于恢复身心健康,因此,病房应保持空气清新,布局合理,整洁有序,温度适宜,静谧温馨,使患儿犹如在家一般,从而可有效地消除其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陌生与恐惧感。
1.3.2 对患儿病情适度保密 对患儿的实际病情给予适度的保密,尤其对于那些医学常识欠缺的患儿,尽可能地避其免紧张情绪,消除恐惧心理,最大限度地促进病情的好转与恢复。尊重患儿,舒缓情绪,满足其心理需求。护士应尊重患儿并拥有高度的同情心与责任感,态度和蔼,文明、优质服务,不歧视患者,闲暇时可与患儿聊天,播放轻快向上的音乐,以舒缓其紧张、烦躁的情绪,增强其信任感及安全感,从而树立与疾病抗争的信心与决心。对于那些有疑惑心理的患儿,应适当满足其要求行各种检查的愿望,耐心细致地解释说明相关的结果与问题,以解除其疑惑心理,正视现实,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1.3.3 减少刺激,稳定患儿的情绪 当患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时,会出现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不适与痛苦的感觉,并且患儿的自尊心极强,尤其对于那些学龄期患儿来说,会具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担心受到嘲笑及歧视,内心极不愿意别人特别是比较熟悉的人看到自己痛苦的场景,所以此时应尽可能地避免熟人的探视,减少不良刺激,稳定患儿的情绪,使其积极配合相应的处理。
1.3.4 悉心呵护,给予针对性的精神鼓励 对于那些有消极绝望心理的患儿,应视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情绪疏导,耐心地解释支气管哮喘虽然是儿科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但又是可控、可治、可防的疾病,只要能积极地配合治疗,都能获得理想的疗效。护士应悉心呵护患儿,给予精神鼓励,还可举出一些身边已治愈患儿的实例,使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精神上得到安慰,治疗上看到希望。
1.3.5 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支气管哮喘患儿由于病程长,即使出院后也需长期坚持巩固治疗,有时不可避免地就会把烦躁情绪发泄到家长的身上,而家长长期的辛苦当不能得到患儿的认可时,也会产生心理的不平衡,从而对患儿失去耐心,因此,劝导家长理解并宽容患儿,共同配合治疗,对提高依从性及促进病情恢复相当必要。
1.3.6 定期随访 坚持定期随访,对患儿提供心理咨询及饮食、生活与用药指导,对患儿的早日康复也是非常重要的。
2 结果
通过对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一系列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消除了患儿恐惧、烦躁、疑惑、自卑、绝望等心理问题,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出院后定期随访6个月,无一例患儿因情绪与心理问题而放弃治疗,效果显著。
3 讨论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内容从单一的疾病护理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全面的身心护理。心理护理是护士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语、表情和姿势等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和病情的发展,因此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6]。
儿童由于各器官的功能及免疫系统的发育尚不完善,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心理素质也较差,因此,护士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除了做好临床护理外,还要充分认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对于有恐惧心理的患儿,护士应采取亲切和蔼的语言与患儿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在治疗前做好其思想工作,争取患儿愉悦配合[7],系统正规的心理护理可以明显减轻哮喘发作的症状[8],有助于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决心,以乐观向
上的心态,积极地配合治疗与护理。坚持定期随访,对患儿提供心理咨询及饮食、生活与用药指导,对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促进早日康复都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31.
[2] 张洲慧,彭珉娟.儿童哮喘治疗进展[J].海南医学,2009,20(11):295-297.
[3] 陈育智.儿童哮喘的定义及诊断[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9):643-644.
[4] 詹圆圆.心理护理对妇产科手术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1):38-39.
[5] 吕军颖.住院儿童的心理问题和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11):1536.
[6] 李成秀.浅谈儿童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11):1557.
[7] 魏明杰.儿科心理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9,30(8):120.
[8] 张艳芬.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