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分泌物的性状是代表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状况的特殊信号。细菌性阴道病主要是由阴道加特纳菌引起的一种阴道炎,可通过性关系传播。细菌性阴道病是加特纳菌、厌氧菌等增多,而乳酸杆菌减少,阴道内生态平衡系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其中,健康妇女阴道中也有加特纳菌寄生。
一、临床症状
细菌性阴道炎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困扰着很多女性,导致女性白带量多,呈脓性或混浊浆液状,质稠或稀,有腥臭味,伴阴道坠胀、灼热感,或外阴瘙痒。分泌物刺激尿道口可有尿频、尿痛等不适。细菌性阴道炎不是由特异的病原体,如白色念珠菌、滴虫或淋球菌、结核杆菌等所致而是由一般的病原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引起的阴道炎性病变,又称“非特异性阴道炎”。常因卫生条件差或身,体虚弱引发本病。中医称本病为“带下病”、“阴痛”、“阴痒”
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妇科检查:可见阴道黏膜及宫颈潮红充血,有较多分泌物,腥臭,阴道口触痛明显。阴道分泌物镜检:有大量白细胞,无滴虫、霉菌,或分泌物革兰氏染色找到一般病原菌,即可诊断本病。滴虫性阴道炎白带为灰黄色或黄绿色、稀薄或脓性井有泡沫;霉菌性阴道炎白带为豆腐渣或凝乳状,伴明显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镜检找到滴虫或霉菌可明确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白带常表现为灰白色如奶油样,有难闻臭味,镜下可见线索细胞;阴道内PH值升高达4.7;阴道分泌物加氢氧化钾有鱼腥气味。本病常可合并其它阴道性传播疾病,故其临床表现可受到合并症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如当合并淋球菌感染时,阴道分泌物可表现为明显脓性状,并可出现尿痛,排尿困难等尿路刺激症状;合并滴虫感染时,可出现泡沫状阴道分泌物,且瘙痒加剧,呈奇痒;合并念珠菌感染时,阴道分泌物可呈现为凝乳状或豆腐渣样。
二、治疗
治疗方法细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方法为全身治疗和阴道局部治疗两类,全身治疗主要是内服药。阴道局部用药治疗,具有用药剂量小,不良反应轻微或不明显的优点,故局部用药更受欢迎。选用抗厌氧菌药物,主要有甲硝唑,克林霉素,甲硝唑抑制厌氧菌生长,而不影响乳杆菌生长,是较理想的治疗药物,但对支原体效果差。
2.1全身治疗;(1)口服药物:首选灭滴灵500mg,2次/d,口服,共7天;也可选择灭滴灵2g,顿服,灭滴灵单次口服不如连用7天效果好;停用后有30%的复发率,灭滴灵可引起白细胞减少,服用期间要定期查血象,妊娠早期应尽量避免使用。或克林霉素300mg,2次/d,连服7天。氨苄青霉素据报道对治疗细菌性阴道炎有一定的疗效。
2.2局部药物治疗:经常清洗,保持局部的清洁卫生,可定期用3%硼酸或醋酸冲洗阴道,可减轻症状。用2%克林霉素软膏阴道涂布,每次5g,每晚1次,连用7天,治愈率92%~94%,偶有阴道刺激症状,不须停药;或甲硝唑泡腾片200mg,每晚1次,连用7~14天,0.75%甲硝唑凝胶5g阴道内给药,每晚1次,疗程5天,局部用药与口服用药疗效相似,治愈率在80%左右。用洁尔阴或1‰至2‰的新洁尔灭冲洗也有较好地疗效。
2.3中药治疗:
1、湿热下注: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阴中潮红、灼热、肿痛,尿赤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止带。方药:猪苓、茯苓、赤芍、丹皮各15克,泽泻、黄柏、栀子、白果、车前子(包)各10克,生甘草6克。中成药:龙胆泻肝丸
2、湿浊下注: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有腥味,阴中下坠肿胀,腹胀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治法:健脾利湿止带方药:党参、苍术、白术、茯苓、山药、生苡仁各15克,陈皮、欠实各10克中成药:白带丸
3、肝郁脾虚:带下量多,色黄白,质稠,或腥臭,阴中灼热坠胀,心烦口苦,体倦乏力,纳差便溏,舌质红、苔薄腻,脉弦细。治法:疏肝清热,健脾利湿。方药:丹皮、白芍、白术、茯苓、生苡仁各15克,柴胡、栀子、泽泻、黑芥穗、车前子(包)各Io克,生甘草6克。中成药:加味道遥丸。
三、预防与调养
1,保持外阴清洁。
2,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3,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