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褐斑病
又名黑斑病、斑枯病。主要危害叶片,一般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初现淡黄色或紫褐色斑点,后扩展成圆形、不规则形,直径5~10毫米的病斑,病斑边缘黑褐色,中央灰褐色,北方地区8~9月,华南地区5~10月发病重。感病的品种有紫蝴蝶、新大白、火舞、蟹爪黄、紫露凝霜、香白梨、西施醉舞、归田乐等,抗病力强的有湖上月、迎风舞、秋色、玉桃、紫雁飞霜和紫桂等。
发病初期可喷1%波尔多液作保护剂,发病后用50%甲基托布津和80%敌菌丹500倍混用或45%百菌清和多菌灵胶悬剂1000倍喷洒,防效特好。
2.斑点病
又名叶斑病。初现针头状褪绿成浅褐色小点,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或深褐色病斑,后期病斑边缘紫褐色,中央灰白色或浅黄色,不明显轮纹,病部产生褐色小点。病菌在病落叶、土壤中过冬,风雨传播,一般8月开始发生,秋末趋于缓和。黄色的品种如迎春舞、秋艳、粉莲、粉紫雀易感病,白色的品种如大立菊、和平等较抗病,防治方法同褐斑病。
3.锈病
发病时初现淡黄色小斑点,叶背相应产生小的变色斑,随后产生隆起疱状物,破裂后莠出大量褐色粉状物,叶片卷曲。菊花锈病的病原有菊柄锈菌、堀柄锈菌及蒿层锈菌3种,病菌潜伏在新芽中过冬,随菊苗传播危害。菊花品种对堀柄锈菌抗性有差异,上海引进的京白、秋兴京白、朝红白感病重,桃金山、舞姬抗病力强,早期可喷15%粉锈宁1000倍液效果好。
4.立枯病
该病发生在幼苗期及扦插苗,幼苗感病初现生长衰弱,叶片轻度失水,萎蔫下垂,近地面可见水渍状腐烂、变细,根部变黑、枯死。病菌在土壤及病残株长期存活。可用50%福美双或50%克菌丹,每667米2苗床500克与细土拌和成药土施入土中。并可用木素木霉菌,按土重用量拌入土壤后扦插。
5.枯萎病
感病后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失绿发黄失去光泽,稍显不正常后全株枯死。病株茎基部微肿变褐,表皮粗裂,缝中可见白色霉状物,根部变黑,维管束变褐色。该病属于土传病害,发生适温27~32℃,15℃以下不发病,高温多雨发病重。粉牡丹、万紫千红品种易感病。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病穴及轻病株要用25%苯米特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粉剂200~400倍液淋灌土壤,也可喷洒植株。
6.叶枯线虫病
危害叶片、幼芽和花。初现浅黄褐色斑点,扩大成三角形的坏死斑,叶卷缩、凋萎褐变,花芽受害不能成蕾枯死,花成畸形。
该病由菊花幼芽线虫引起,一年能发生10代,以成虫或幼虫落入地面的病残体、土壤和根芽生长点或在繁缕、苦荬菜、飞燕草植株上过冬,在干叶能存活20~25个月,在土中存活1~2个月,春末初夏靠雨水爬上叶片,从气孔侵入,活动适温22~25℃,在夏菊与小菊类发病重。
检疫,清除病原,扦插前用50℃温水浸插枝10分钟。用D-D混合剂(二氯丙烷和二氯丙烯的混合物)每平方米24~60克,在插前20~30天,开深20厘米沟,施药入沟内覆土,对幼苗和种子有药害。亦可用涕灭威颗粒剂每平方米用药~克,方法同上。
7.病毒病
有花叶型(由菊花B病毒、汁液、扦插条、桃蚜、马铃薯蚜虫传播,种子、土壤不传毒;黄瓜花叶病毒与烟草花叶病毒,蚜虫、汁液传毒)、斑枯型(番茄斑萎病毒、蓟马、蚜虫、叶蝉传毒)、环斑型(烟草环斑及菊花环斑病毒,前者蚜虫,后者嫁接传毒)和脉斑驳型(汁液、嫁接、菊长管蚜传毒)。防治传毒介体。桃蚜用50%抗蚜威2000倍液,蚜虫用70%丙蚜松1000倍防治。严格检疫。
8.矮化病
又名丛矮病。由矮化病毒侵染,汁液传毒,种子或菟丝子也能传毒,蚜虫不传毒。严格隔离,热处理脱毒,36℃处理3~4周,养护时手、工具要消毒。
9.菊花绿萼病
3又名菊花绿化病、黄化病,花小变绿。由类菌原体侵染,叶蝉传毒。防治只能彻底拔除病株,消灭叶蝉。
10.菊小长管蚜
又名菊姬长管蚜,成虫赤褐色至黑褐色,一年10~20代,每年4~5月和9~10月繁殖高峰。可用50%辟蚜雾2000倍或20%杀灭菊酯2500倍。花期可用15%涕灭威施药1~2克埋于根部。在出口菊花时,只要发现一枝有蚜虫,这批菊花就立即退货。
11.黄胸蓟马
成虫橙黄色或黑褐色,翅狭长有长缨毛,一代发生10代,高温干旱大发生,可用20%菊杀乳油或40%速果乳油2500倍防治。
12.菊瘿蚊
成虫长3毫米,腹部深橙色或灰褐色,有明显能伸缩的管状产卵器,翅淡灰色。一年发生3~4代,以幼虫在土中过冬。5月下旬出现虫瘿,初为绿色后为紫红色。6月中下旬和7月中旬喷洒20%菊杀乳油2000倍或用辛敌乳油2000倍防治成虫及刚孵化的幼虫。发生严重时可埋施15%铁灭克颗粒剂,每盆2~3克。
13.菊潜叶蝇
南方一年10代,华北3~4代,以蛹及幼虫在叶内过冬。根际埋15%铁灭克颗粒剂,每盆1克。
14.小筒天牛
一年1代,北京5~6月产卵,在嫩梢上咬成两个半环,产淡黄色卵。5~6月每隔7~10天喷1次35%硕丹乳油1000倍,可杀卵,5~6月嫩梢枯萎时,折断顶梢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