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动机及学术背景 本人本科中文专业,硕士是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国 教育史,读研期间认真读书,刻苦钻研,打下了良好的研究功底。毕业参加工作后(现在 XX 大学工作),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十四篇,主持课题四个,参与课题六个,具有较好的研究水平和良好的发展潜力。 本人对中国教育史非常热爱,在这上面也花费了比较多的功夫。正因为用的功夫比较多,所以也更执着,更迫切希望能在自己心爱的事物上有所收获。作为一个读书人,多少都有司马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情结,因此我也希望自己将来在教育史上能够有一些成就,能够“成一家之言”。 在学术背景上,我大学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于古文和传 统文化比较热爱。研究生学的是中国教育史,读研期间和工作后 还旁涉了“诸子百家”之学,分别有哲学、政治学、历史学、心 理学、社会学、文学等。在学术底蕴上有一些积累,但还需要我 师淬之,炼之,继续提升。在所有这些学科中,我还是比较偏爱历史和哲学,哲学是智慧的学问,它给人以智慧的享受和喜悦。 读研期间,对于于述胜老师参与编写的《中国教育哲学史》全四册,我尤其喜爱,文史结合,逻辑梳理,哲学脉络,非常给人以散文的美感和智慧的分享,它使我辈学者能够知其源,探其流,思其所以当然之理,明白原来历史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参加工作后,我先后到新加坡公共服务学院、国防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等高等院校短暂进修学习。由于单位党校性质原因,因此也颇有一些时间和精力读书研究,工作期间,主持了学院的一般课题四项,参与编写《苏区时期的红色诗词与歌谣》一书,参与中组部课题研究两项,其中《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获得三等奖,参与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红色资源与党的执政伦理建设研究》一项。平时也经常写点小论文,截至目前共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有些论文被新华网、人民网全文转载,有些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目录索引,有些论文质量也还尚可,因此偶尔也能收到一些稿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