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型文化宋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
孙和平,男,1954年12月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99年1月浙江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1991-1995年瑞士伯尔尼大学哲学-历史系留学进修,同时,获德国歌德学院德语文凭;2003-2004年浙江大学哲学系STS中心高级访问学者;2004年6月被浙江大学接受申请哲学专业同等学历博士学位。现为湖州师院学院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专职教师,浙江省哲学学会会员、湖州市哲学学会副会长。在教学方面,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选读》和《科技哲学》等课程的讲授,教学态度严谨,教学效果优良,在教学质量综合测评中多次被评为优秀,得到同行和同学们的好评。目前正参加国家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建设工作。在科研方面,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原理和科技哲学。已完成的论文有:《论对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完整理解》(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高教研究》1996年第1期);《诺思关于技术与经济结构变迁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与马克思主义》(中国高等教育论丛·社科卷1997年第4辑);《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实践概念的教学改进----兼与现行教材《原理》作者商榷》(南京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教育与研究文选》全文收录);《论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原初领域》(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1999年第8期全文收录);《克里普克可能世界语义学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必然判断用法》(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钱威主编教材《高师素质教育引论·第一章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社会主义的目的、自觉意识和主体性》(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5期);《弗洛里迪信息伦理学的主体间性本质评述》(《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11期第一作者(共2人));《论恩格斯如何扬弃“哲学基本问题”》(《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独立)《论“虚拟实在”对“科学实在”的内在化》(《哲学研究》2006年第4期第一作者);《信息空间中“恶”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伦理问题》(《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年第3期第一作者);〈信息哲学视阈下的工程伦理媒介基础转换〉(《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1期第一作者);〈传媒哲学与科学研究的虚拟交互关系〉(《哲学研究》2007年第9期 独立,《人大复印资料》(B6科技哲学)2007年12月全文转载);〈“风险社会”的传媒哲学阐释〉(《哲学研究》2009年4期);译著《传媒、计算机、实在性》([德]克莱默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1月)。主持浙江省教育厅课题《主体间性问题及科学与道德关系研究》,其成果专著《科学与道德关系的先验阐释》,并得到浙江省社联省级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出版资金资助,已由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主持省哲学社科规划重点课题《信息阈中的灾害伦理性质研究》(2008年)。
钱伟强 1、简介钱伟强,字弱侯,号仅卢。1980年生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泗安镇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2002年毕业于湖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後执教于长兴中学。2007年调入浙江古籍出版社。伟强少年时代即爱好经史之学,树立根本;继则潜心古典诗文词赋,颇称擅长;暇事宗谱典礼之学,亦有所心得。在撰学术专著有《彊村先生词学研究》、《仪礼经注提要》、《公羊礼证大义蒙发》等。调往浙江古籍出版社之後,从事古籍整理编辑工作,以《三礼》、《春秋》为研究重点,撰有《孱守庵诗文存稿》五卷、《素丝堂晬语》二卷、《元代经传纂疏学研究》、《清儒学案节要》等。另撰有《春秋公羊学》、《书蔡氏传义疏》、《诗道学征》等,至於《浙西学术举要》、《会稽五钱公年谱》,则次第撰述之中。 2、著述古籍整理: 《春秋胡氏传》,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 期刊论文: 钱伟强:《朱孝臧早年行踪及他与王鹏运交游之始考》,《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增刊。 3、代表作《西泠印社乙酉清明祭先贤文》 维岁次乙酉、时值清明,西泠印社同人聚於西湖孤山之阳,谨以清酌时羞,祭于先贤诸公之灵曰: 夫事之运替,文之嗣绝,固所难虞也。而人有不易得,世有不可无,故君子罹乱而昭其志,临危而见其受。斯文微茫,赓此渺存,孔子曰:“天生德於予”,其吾社诸先贤之谓乎! 方其神州陆沈,海岳崩析,公等遭世罔极,屯邅困踬,遂乃传心於艺事,联蹠而社结。一续斯文之钥脉,克绍龙泓之心法。秦鉩汉印,泥封龟篆,又有及于书画诗文者,人不一是,文赅诸体,志乎道而游於艺,其於斯文之流衍,厥有不替之崇勋。 今印社同人踵先贤之遗规,逢昌期之际会。当誉望之日隆,惟敬恭之勤务。于是相与猷谋,裒定群议,乃以名家之社、天下之社、博雅之社为实务,人无论少长,地不别中西,海滙百端,岳峙九州,继往开来,与时兼进。谨於此际,告我先贤,昭昭其志,实鉴厥行。 炳炳诸公,亹亹其宗。卋有斯伦,千载所雄。继述绝轨,何可遗委?尚期英灵,歆此薄酹!
宋型文化,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时代文化的符号,而且是一个具有新的文化特质的文化范型。以追求内圣、精神的圆满自足为目标的宋学,构成了宋型文化的基本内核的重要方面。成熟的科举制度、文官官僚系统、中央专制集权、台谏制度等则构成了宋型文化的制度层面。而宋代农业革命、消费性的城市经济、士大夫阶层的形成等方面,则构成了形成宋型文化的物质基础。 ——摘自《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87 浏览 4 回答
216 浏览 2 回答
177 浏览 3 回答
185 浏览 4 回答
190 浏览 2 回答
357 浏览 3 回答
145 浏览 6 回答
253 浏览 2 回答
191 浏览 3 回答
94 浏览 3 回答
184 浏览 3 回答
342 浏览 5 回答
238 浏览 2 回答
121 浏览 5 回答
281 浏览 3 回答
287 浏览 4 回答
81 浏览 3 回答
145 浏览 3 回答
115 浏览 6 回答
218 浏览 4 回答
305 浏览 5 回答
340 浏览 5 回答
204 浏览 4 回答
213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