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 说 出处:《钓鱼》杂志社 作者: 中国钓鱼频道 2005-7-30 16:01:26 垂钓之趣,清浊雅俗,境界不同,品位相异。 小钓于池,鱼贪饵吞钩,前赴后继,络绎不绝,趋钓者之欲,适钓者之意。这是凡人之钓,在于一乐,在乎一笑。中钓于河,人设饵待鱼,或有失望,或有收获,但于失望之中孕生希望,于小获之外祈望大获。此之乐,在于等待,在于手中无鱼而心中有鱼。大钓于野,一竿在手,怡然自得,垂钓于碧波之上,神游于天地之间,得山水之清气,听万籁之静,悠然神会,羽化登仙,钓之佳境,尽在其中,妙不可言也! 但古人垂钓,与今人垂钓,却大相径庭。 古之钓者,多见之于史,传于后世,有三人,皆可称之为钓坛神手。一是无钩。姜太公年逾古稀,须发皆白,穷庐在秦川之上,垂钓于渭水之滨,竿上有线,线下无钩,水中有鱼,钩不入水,离地三尺而求鱼,此为无钩之钓,不钓之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钓者之意不在鱼,在乎寻找机遇。果然,穷愁潦倒的姜子牙钓到了周文王八百年锦绣江山,钓来了自己裂土封侯的夙愿。此之钓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千古悠悠,人所共仰。二是无鱼。“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环宇空旷,天籁无声,栖身荒芜之地,独钓寒江之上,柳宗元能钓到什么?他钓到的是寂寞、是孤独、是失意、是无望。此之钓者,于冰冷雪域寻找精神归宿,在无望之中表达心灵寄托,应该说是一种执著,是一种无怨无悔的追求。三是忘鱼。“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人张志和行吟于斜风细雨,垂钓于桃花流水,寄情于景,寓景于情,其乐融融,乐而忘返。此之钓者,钓到的是快乐,是忘却尘缘的恬然自在,是忘情于江湖不知我是鱼、还是鱼是我的两忘佳境。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悬竿之意,垂钓之乐,如今也与时俱进了。 且说平头百姓之钓,或于星月之下,或于烈日之中,不辞坎坷之苦,甘受泥泞之困,悬竿于江河之滨,安坐在湖海之畔,风餐露宿,顶日冒雨,乐此不疲,自美之曰:强身健体,陶冶情操,何乐而不为?但达官贵人之钓,就有别于此了。他们往来之时,车必豪华,器必高档,食必精美,行必有人陪侍于侧,酒足饭饱方满载而归。他们甚至凭手中权,坐公家车,吃他人饭,行己之私,求己之乐,公款钓鱼,受贿钓鱼,昏然不知,在钓鱼的同时,自己也俨然成了一条被钓的大鱼。诗云:“事出皆因利,人昏只为贪;漫说香饵妙,端的是鱼馋。”此之钓者,钓坛败类,实在有污钓者清誉,古所未有,今人谓之盗钓。 小儿年幼,不谙钓术却欲垂钓。我以为钓者都是有品位、有境界的人,非蒙童崽子所能知趣,故作此文以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