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小小说月刊》(Mini Novel)创刊于1993年,是由河北省文联主管主办的省级文学刊物(分上半月、下半月,每月两期出版)。秉持“文学意境·青春意趣”的办刊理念,汇聚名家、力推新人,呈现精品佳作,鼓励小小说文体的探索与创新。多次获新闻出版科学研究院“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期刊协会“全国中小学图书馆馆配期刊”、微型小说学会“优秀组织奖”、期刊设计艺术周优秀封面设计等奖项;刊登文章多被国家级省级报刊转载、收入全国各地中小学模拟试卷。自创刊以来,以内容丰富、鲜活大气、文短旨远、形式小、巧、精、新,得到海内外200万读者的喜爱,发行范围以河北为轴心,辐射全国及海内外各国。
小说月刊教育版确实是省级期刊
省级文学期刊 比较适合研究生发表的:安徽文学 文艺生活 魅力中国 青年文学家 东京文学 三门峡文学 。
大型《人民文学》《当代》《十月》《小说选刊》《啄木鸟》《收获》《小说月刊》《外国文艺》《中国戏剧》《中国作家》《民族文学》《诗刊》《儿童文学》《青年文学》《戏曲艺术》《剧本》《争鸣》《万象》
中文核心期刊制是近年来我国推广甚力而问题又最多的学术评价体系,在实践中引起很大争议。核心期刊的选定标准是"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与其刊载论文的水平高低没有必然联系;其选定范围为全国所有期刊,并没有对学术与非学术期刊进行严格的区分。因此,核心期刊不等于刊载优秀论文的学术期刊,它主要是用来供图书馆采购、收藏、导读时作参考的,而不是用来评价学术论文水平的,也不具备这一功能。只是由于核心期刊确定者的误导与实施者的滥用,才使一项文献计量学的科研成果承担了它不应承担的任务,从而给我国学术评价体系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对此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加以研究,如确有必要以期刊作为学术论文的一项评价指标,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另行制定标准。一.颇有争议的新举措经过数年不遗余力的推行,中文核心期刊制已经成为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学术水平的确认方面,如在相当一批科研教学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教师、研究人员完成工作量等,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一定时间段内,在所谓核心期刊上发表若干篇论文。有些单位还将核心期刊分为若干等级,并确定相应的奖金额度,以示鼓励。这项据说有助于提高学术水平的新举措,在学术界引起很大争议,而且是说"坏话"的人越来越多。或认为,"这种形式主义的认定法实在是搞乱了科学研究"[1];或认为,"所谓的‘核心期刊'论,不仅没有推动中国学术的发展与进步,相反抑制了学术发展,堪称影响恶劣,祸莫大焉"[2];也有学人干脆斥之为"一场乱了规矩的学术闹剧"[3]。实际上,该项制度在推行过程中也的确出了一些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武汉大学邓晓芒教授愤然辞去"博导"职务一事。原因就是他的博士生未能按规定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无法取得答辩资格。邓教授认为,他能保证学生论文做得好,但不能保证论文在哪一级刊物上发表。而校方则坚持说,实行该项制度是为鼓励学生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4]。邓晓芒的辞职曾在学术界引起不小的震动[5]。日前,笔者带着疑问,查阅了目前学术界推行最广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即第三版,以下简称《总览》)的部分内容,研读了作为《总览》前言的《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学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走访了部分专家学者。才了解到,自1992年9月问世以来已出第三版,"新闻出版界、教育界、科技界、科研管理部门、图书馆和情报机构均对该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普遍认为该书适应了社会需要,填补了在此之前国内缺少该类工具的空白"[6]的《总览》,并不是国家标准,而是也仅仅是一项"文献计量学"科研成果[7]。无论从其目标还是其所依据的理论与方法来看,《总览》都不是用来评价学术论文水平高低的。但在实践中,却被阴差阳错地广泛应用于职称和学位评审等方面,成为近年来我国推广甚力而问题又最多的学术评价体系。二.核心期刊的理论依据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以下先介绍一下核心期刊(Core Journal)的理论依据。根据《报告》,各类"期刊文献数量浩如烟海,但是它们在期刊中的分布,它们的流通与使用都存在一定的规律,那便是‘集中与分散'规律,这些规律构成核心期刊的基础":(1)一次文献(首发)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1934年,英国文献计量学家布拉德福(Bradford)首先发现了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对某一主题而言,将科学期刊按其登载相关论文减少的顺序排列时,都可以划出对该主题最有贡献的核心区......"这少数信息密度大、载文量多的期刊可称为核心期刊。(2)二次文献(文摘、题录、索引等)的分布规律。二次文献所反映的期刊论文的分布,也表现出类似的情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委员会在1967年的一篇研究文章中写道:"从物理学和化学领域的重要文摘杂志中发现了一条规律,它们所列出的或编成文摘的75%的论文,仅来自它们所收摘的全部期刊的10%。"这说明,在对科学出版物进行组织加工时,也存在一个核心区,对应一组核心期刊。(3)引文分布规律。《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创始人加菲尔德在1971年统计了2 000种期刊中的约1 000 000篇参考文献后发现,24%的被引频次高的文章出自25种期刊,50%出自152种期刊,75%出自767种期刊,而其余的被引文章则散布在数量大得多的期刊中。该研究表明,被引文章在期刊上的分布也有一个较为集中的核心区与广为分散的相关区。 因此,"文献从它的出现、情报加工、使用三方面所呈现出的核心效应及由此派生出的其他因素(载文率、影响因子、即时被引率、半衰期、共引关系等)的集中效应,在核心期刊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测定核心期刊的理论依据"。也就是说,实际测定时,应当综合"布拉德福式的载文量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二次文献收录量大"和"加菲尔德式的被引次数多"的"各种优点",在众多期刊之中最后确定哪些为核心期刊;其标准当然就是"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三.《总览》的筛选依据与特征1.以数量为主要依据据《报告》介绍,《总览》选出的1 571种核心期刊的筛选步骤和依据,大致如下:以1995—1997年国内出版的中文现刊(总数超过万种)作为统计研究的对象(港、澳、台期刊暂不计入),整个筛选依次分三步完成。第一步,采集数据。筛选指标有6项:(1)被索量统计;(2)被摘量统计;(3)被引量统计;(4)载文量统计;(5)被摘率统计;(6)影响因子。第二步,综合筛选。(1)初选结果构成矩阵;(2)求隶属度,构成评价矩阵;(3)加权平均。第三步,专家评审。将筛选方法、统计数据及筛选结果送专家评审,请学科专家鉴定筛选结果是否符合该学科的实际情况。根据专家意见作个别调整,即产生该学科的核心期刊表。最后,《总览》选取累积载文量占总载文量的30%~50%,累积文摘量占总文摘量的50%~70%,累积被引量占总被引量的70%~80%的刊作为核心期刊。由上可知,《总览》的主要依据即"筛选指标"都是从数量上考虑的。即将某一类期刊所刊文献的"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等各项指标综合后降序排队,排在一定比例之内的高指标者即为核心期刊。虽然有"专家评审"这一项,但由于是在事先已经确定的前提下进行评审,因此不可能从其他比如学术水平方面整体性地进行调整。据了解,《总览》和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对核心期刊的选定标准,专家的意见一般只占7%~10%。拥有年度收文量最大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引文库的研制者(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数据库部)则认为,由于社会科学有特殊性,以及目前期刊数据的不规范性和不完整性,在核心期刊的评选中,专家的意见应占10%~20%。即使如此,专家的作用也不过是在总体认定基础上的微调而已。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总览》会选出什么样的核心期刊可想而知。一些纯学术而且品格极高的期刊如《中国哲学史》榜上无名,而一些文学期刊,如《收获》、《十月》、《当代》、《小说月刊》,甚至大众文学期刊如《民间文学》、《故事会》也都被选为"核心",也就不足为怪了。2.学术与非学术未作区分什么是学术期刊?什么是非学术期刊?两者是有明显区别的。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而非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则以文件、报道、讲话、体会、知识等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而不是论文的文章为主。由于《总览》选刊的依据是"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并不强调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的界线,对此自然也就没有进行严格区分。具体说来,《总览》学术与非学术不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期刊的定性,二是期刊的宗旨。关于期刊的定性,以笔者比较熟悉的宗教学类为例。该类共收入8种核心期刊,除了《世界宗教研究》和《宗教学研究》是学术单位主办的学术期刊外,《法音》、《中国道教》、《中国穆斯林》、《中国天主教》和《天风》等5种都是宗教协会的会刊,《中国宗教》则是国家宗教事务局主办的行业刊物。然而,按照《总览》的说法,《法音》是"学术性刊物",《中国道教》是"道教学术性刊物",《中国穆斯林》是"伊斯兰教全国性学术刊物",《中国天主教》是"宗教学术刊物",《天风》是"基督教刊物"。这5种宗教协会的会刊,都不是学术性期刊,但除了《天风》还实事求是以外,其他4种都冒用了"学术"名称。这样一来,它们与真正的"专业学术性刊物"比如《世界宗教研究》,就没有了性质上的区别。关于期刊的宗旨,以所谓"学术性刊物"《法音》为例。据《总览》介绍,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的《法音》,"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生'为宗旨。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艺术和知识、信息于一体,宣传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法规,介绍国内外佛学研究和佛教事业的最新发展,交流四众弟子修学佛法的经验体会,弘扬佛法,展现佛教文化。"其中虽然有"研究"一说,但从总体上看,很难将其定性为"学术性刊物"。实际上,《法音》刊发的学术性文章比例很小,而且也多未按照学术论文的规范去做。这当然不是缺点而是它的特点,因为其办刊宗旨就不是学术研究,即使有学术性文章也多是为了宣扬佛教文化。上述其他几种宗教协会的会刊,宗旨与《法音》大同小异。因此,这类非学术期刊上的文章,从学术角度来看,基本上属于资料性文献,而不是学术论文。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我国的具体国情,在实践中,这些资料性文献的转载率和引用率往往大于学术论文。比如《中国宗教》称:"本刊文章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权威报刊转载。"[8]据笔者了解,其"多次被......转载",主要是文件、报道等资料性文献。以这种资料性文献的转载率为准而确定的核心期刊,当然不宜称为学术核心期刊。四.盲目应用的误区由上可知,核心期刊不等于刊载优秀论文的学术期刊,它并不具备评价学术论文水平的功能。但在实践中,却被有关部门用来承担它承担不了任务,变成了"核心期刊制",从而给我国学术评价体系造成了一定的混乱。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1.《总览》的误导《总览》为什么会在应用中完全走了样?笔者发现,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总览》自身。从《总览》所依据的核心期刊理论即"集中与分散"规律可以看出,所谓核心期刊主要是以数量为基础的一个文献计量学的统计结果。虽有"对该主题最有贡献"、"重要文摘杂志"和"被引频次高"之说,但我们很难认为这是对核心期刊所刊载的论文的价值判断。"被引频次高"自不待言,"最有贡献"与"重要",也都是从数量角度说的。但是,到了《报告》给核心期刊定义时,却发生很大变化:"某学科(或专业,或专题)的核心期刊,是指该学科所涉及的期刊中,刊载论文较多的(信息量较大的),论文学术水平较高的,并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本学科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较受该学科读者重视的期刊。"很显然,《报告》给出的定义与其所依据的理论,有了一个实质性的改变,即具有了明确的价值判断。数量虽然仍是重要特征,但事实上是从质量方面给核心期刊重新下了定义。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核心期刊除了"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外,发表在上面的论文,必然具有"学术水平较高",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前沿研究状况"、"发展趋势"等方面的优点。不可否认,一般情况下或从理论上说,"载文量多"、"收录量大"、"被引次数多"的期刊,其刊载的论文,整体上要质量好一些、水平高一些。但实际上,数量多即质量好,只是一种可能性,两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更不能反过来认定,刊载于核心期刊的论文,就一定比刊载于非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水平高或"较高"。高质量的论文很可能未刊载于核心期刊,其"二次文献收录"与"被引次数"在人们普遍认识到其价值之前,自然也不会很多。从《报告》所依据的理论与方法,核心期刊主要是由数量上"多"决定的,充其量不过是对期刊的评优——"实际筛选出来的核心期刊只能从总体上大致反映学科期刊的状况",而决不能认为是对其刊载论文水平的认定,虽然这两者有一定关系。但《报告》在下定义时,却把对期刊的评优与对其刊载论文的评优混为一谈,运用到科研项目比如《总览》中,核心期刊就有了"论文学术水平较高"等质量内涵[9]。在缺乏充分论证的情况下,数量多与质量好人为地统一起来,"核心期刊"由定量到定性,变成了"刊载优秀论文的期刊"。这种作法是比较轻率的,从引发的问题来看,后果也是比较严重的。另外,《总览》也没有对"论文"与"文章"作出必要的区分。核心期刊上刊载的文献,从《报告》所依据的理论来看,三个"分布规律"中有两个是用"论文",一个是用"文章"表示。但"论文"与"文章"有什么不同,《报告》并没有任何说明。从定义来看,核心期刊上的文献指的就是"论文",而且还有"学术"、"研究"等字样。人们会很容易由此认为,《总览》中收入的期刊全部是学术期刊,至少该期刊载文应以论文为主。这其实也是一种误导。在这种情况下,《报告》提出"科研管理人员进行研究成果评价工作时",可以把相关学科的核心期刊表作为选择的参考"[10],虽然说是"参考",也是很不适当的。此次调查之前,笔者一直认为,核心期刊就是刊载优秀论文的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从笔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的情况看,这基本上也是学界同仁的共识,不然的话,有关部门也不可能将其无条件地作为学术评价指标。这类误解的产生,显然与《总览》的误导和对核心期刊作用的夸大有密切关系。2.研究成果的滥用《总览》的作者虽然将核心期刊定义为刊载"学术水平较高"论文的期刊,但他们毕竟是研究者,最清楚该项成果的实际意义与功能。因此,《报告》用黑体字作了如下的强调:"核心与非核心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任何过分夸大核心期刊的作用,不恰当地使用核心期刊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中文核心期刊表只是一种参考工具书"。"尤其在评定职称的问题上,一定要依据评定的专业范围、学术级别等具体情况自己定出适合于本单位的‘重要期刊表',而不应不加选择地搬用核心期刊表"。"用户们‘参考'核心期刊表,经过甄别后选定自己需用的期刊,才是正确使用核心期刊表的方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核心期刊并不是国家标准,而是一项研究成果。据有关专家介绍,核心期刊的意义最初只有两个。一是为读者方便,可以提高效率,便于集中查找某专业的大多数论文;二是为图书馆优化馆藏提供方便。现在许多单位将其简单地用来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硬性指标,是把经给念歪了。对此,《报告》上也写得清清楚楚:"本课题并非纯理论研究,评出的核心刊有实用价值,主要供各类图书馆采购、收藏、导读时作参考"。但是,在实践中,要进行这种分别是非常困难的,对文献计量学不甚了了的绝大多数学人,根本就不知道核心期刊是怎么选出来的。事实上,无论执行部门还是被评定者,都把它作为了一个强制性的评价体系,不少人甚至以为它就是一项国家标准。由于《总览》已经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权威,即使有些重点科研教学单位自己独立确定核心期刊,也并未改变《总览》的基本原则。就笔者了解,其核心期刊无论分类体系还是具体刊物,都是从《总览》上抄来的,然后加加减减,顶多再分个ABC级别。而一些科研能力较差的单位,更难另搞一套,只好全盘照抄。任何一项评价,抽象的标准相对来说比较难于执行,而非常具体者就容易操作。某篇论文到底是什么水平,尤其是那些一时无法检验的理论性成果,其水平往往很难认定。但如果以发表在什么样的刊物上来评估,则一目了然,操作起来十分方便。有这样简便易行的办法,科研管理部门求还求不来呢,现成的工具岂有不用之理?另一方面,学术界对于编辑的工作成绩评估,一向缺乏可信度高的依据,论文水平高低一直被认为主要是作者的事,与编辑关系不大。在许多人眼中,编辑已经被降为没有学术水准,只能查找错别字和病句的工匠。在这种情况下,编辑渴望水平得到学术界承认的心情极为迫切,核心期刊制无疑会受到那些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核心期刊"编辑们的热烈欢迎。结果,在一部分学人的鼓吹与炒作之下,本来应由专家承担的责任,就交给一个什么级别的刊物了。当然,核心期刊的误用,与当前我们学术界浮躁心态也有一定关系,反映出我国科研管理上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无论什么事,说风就是雨,一听说有个什么"好"办法,也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就盲目跟风,大干快上。甚至根本就没有搞清楚核心期刊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大规模地迅速推广,以致人为地制造了许多矛盾。总之,一项自身还存在不少问题的科研成果[11],在没有经过国家有关部门认定是否适合推广的情况下,就在全国相当一批科研教学单位内文不对题地盲目推行开来,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科研管理上的一个重大失误。五.核心期刊制的出路关于核心期刊制的出路,有学人提议"取消核心刊物制度,代之以核心论文制度"[12]。笔者以为该意见很有参考价值。以下谈些补充看法。我们首先应当明确,核心期刊与核心期刊制不是一回事,前者是对期刊的评选,后者是这种评选结果的运用。期刊"载文量",文献"收录量"、"被引次数",都是客观存在,并不是人为产生的。按照一定标准将期刊分为核心与非核心,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是社会的需要。因此,核心期刊所面临的不是取消,而是如何才能更科学地评选的问题。至于说将核心期刊变成核心期刊制即一种评价体系,则必须非常的慎重。这一标准适合不适合学术论文的等级评定,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近读学人文章,多是从如何"科学"、"公平"评选,以及能否在发稿质量上严格把关方面,对核心期刊制提出批评。似乎只要核心期刊评选准确,发稿严格,就可以避免诸多弊端,发挥积极作用。然而,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核心期刊评选"科学"、"公平",发稿严格把关,也不可能用来作为评价学术论文水平高低的标准,因为它根本就不具备这一功能。按照《总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它所选出核心期刊其实与学术评价没有必然的联系,它并不是为学术成果评价服务的。《总览》如果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改造,是不能运用到学术评价体系中去的。如果经过多方论证,确有必要把学术期刊作为一项成果评价指标,就必须重新确定选刊标准和方法,以选出适用于学术成果评价的核心期刊即《报告》所说的"重要期刊表"。而各单位科研部门在推行这一评价体系时,也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逐一甄别有关期刊后,再制定自己的"重要期刊表"。如果没有能力,可参照情况相近单位实施。至于现在的《总览》,只能作为基础资料使用。这些工作没有做之前,核心期刊制应当取消或暂缓实行。另外,必须注意的是,即使选出了符合要求的"重要期刊",也不能削足适履,作茧自缚,只认衣冠不认人。不能说凡是发在重要期刊上的论文,就一定比发在非重要期刊上的论文水平高。对于发表在重要期刊上的论文,其水平也要请有关专家重新审核,他们不能放弃自己应尽的责任。对于非重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如果作者认为达到相当水平,可以向学术委员会提出申请,请专家鉴定,确实达到重要期刊水平者,应视为相同等级论文。总之,对于核心期刊制,应当重新加以研究,若要以之作为学术评价指标,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另行制定标准。本文只是从核心期刊理论与实践矛盾角度,谈了一些粗浅看法。由于笔者不是文献学专业人员,对现行核心期刊制也没有进行全面调查,加上水平有限,错漏之处肯定不少。希望抛砖引玉,将这个影响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重要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北方文学 月刊 14-1 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跃景街20号 150001 6230809 青年文学家 月刊 14-26 黑龙江齐齐哈尔鹤城体育场南2门 161005 2472248 诗林 季刊 14-49 哈尔滨市田地街91号 150010 4687989 雪花 双月刊 14-92 黑龙江鸡西北山路9号 158100 2354496 文艺评论 双月刊 14-117 哈尔滨市南岗区耀景街22号 150001 6244317 企业文化 月刊 14-212 哈尔滨市耀景街22号 150001 6230854 鸭绿江 月刊 8-7 沈阳市大东区小北关街31号 110041 88501314 海燕 月刊 8-12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6号 116012 3636951 芒种 月刊 8-16 沈阳市和平区北三经街66号 110003 22828718 诗潮 双月刊 8-17 沈阳市和平区北三经街66号 110003 22859033 满族文学 双月刊 8-144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七经街118号 118000 2127950 文学少年 月刊 8-159 沈阳市大东区小北关街31号 110000 88501314 作家 月刊 12-1 长春市人民大街167号 130021 5683677 <<参花>>文学月刊 月刊 12-7 长春市建设广场83-2号 130021 5668370 春风 月刊 12-16 长春市同志街5号 130061 8922690 短篇小说(原创作品版) 月刊 12-17 吉林省吉林市解放大路123号 132011 2039 763 文艺争鸣 双月刊 12-99 长春自由大路7号 130021 5643867 小说月刊 月刊 12-115 长春市人民大街167号 130021 5601184 青春诗歌 月刊 12-146 长春市清华路4-1号 130021 5666922 人民文学 月刊 2-4 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楼 100026 65003120 文艺研究 双月刊 2-25 北京前海西街17号 100009 66182597 文学评论 双月刊 2-26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100732 65264557 北京文学 月刊 2-85 北京前门西大街97号 100031 66076061 当代 双月刊 2-161 北京朝内大街166号 100705 65257553 十月 双月刊 2-163 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 100011 62028145 民族文学 月刊 2-206 北京西城区后海大翔凤3号 100009 66180356 小说选刊 月刊 2-210 北京东城沙滩北街2号 100720 64011046 世界文学 双月刊 2-231 北京建内大街5号 100732 65137744-5605 解放军文艺 月刊 2-247 北京海淀区白石桥路42号 100081 66808101 文学遗产 双月刊 18-266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100732 65137744-5453 青年文学 月刊 2-302 北京东四12条21号 100708 64010053 作品与争鸣 月刊 2-314 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100009 100009 65066351 外国文学 双月刊 2-450 北京西三环北路19号91号信箱 100081 68422277-730 小说家 双月刊 6-25 天津张自忠路189号 300020 27312720-926 小说月报 月刊 6-38 天津张自忠路189号 300020 27213345 散文 月刊 6-39 天津张自忠路189号 300020 27312720-930 八小时以外 月刊 6-47 天津张自忠路189号 300020 27212006 散文.海外版 双月刊 6-107 天津张自忠路189号 300020 27312722-916 文学自由谈 双月刊 6-111 天津新华路237号 300040 23395034 青少年文学 月刊 18-5 河北省保定市秀水胡同50号 071000 2024437 女子文学 月刊 18-26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安南大街24号 050011 6021737 名家 双月刊 18-58 石家庄和平路新闻里8号 050061 7042501-2416 长城 双月刊 18-66 河北省石家庄市石岗大街市庄路66号 050000 7045373 散文百家 月刊 18-85 河北省邢台市顺德路136号 054001 3038184 诗选刊 月刊 18-87 河北省石家庄石岗大街市庄路2号 050013 7041808 小小说月刊 月刊 18-189 石家庄 杂文月刊 月刊 18-275 石家庄市裕华东路210号 050013 8631194 草原(汉) 月刊 16-7 呼和浩特市锡林北路内蒙古文化大楼 010020 6964747 五月风(汉) 月刊 16-11 呼和浩特中山西路43号 010020 6963895 鄂尔多斯(汉) 月刊 16-84 内蒙古东胜市鄂尔多斯东路9号 017004 324907 百柳(汉) 月刊 16-125 内蒙古赤峰市铁南街文联大楼 024000 8338030 前进 月刊 22-1 太原迎泽大街369号 030071 4045414 山西文学 月刊 22-2 太原南华门东4条 030001 3075443 火花 月刊 22-61 太原迎泽大街378号省文联 030001 4043032 作品 月刊 46-37 广州文德路75号 510030 83334179 广州文艺 月刊 46-54 广州文德北路170号四楼 510030 83357758 随笔 双月刊 46-90 广州市环市东路水荫路11号 510075 87768688-510 花城 双月刊 46-92 广州水荫路11号 510075 87768688-487 特区文学 双月刊 46-100 广东深圳宝安南路振业大厦17楼E62 518008 5890850 南叶 月刊 46-177 广东韶关市浈江南路 512023 8893924 华文文学 季刊 46-215 汕头 天涯 双月刊 84-12 海口市海府路69号5楼 570203 5332803 新东方 双月刊 84-13 海南琼山市府城市委党委 571101 5884240 广西文学 月刊 48-5 南宁建政路28号 530023 5624354 红豆 双月刊 48-23 南宁市民生路79号 530012 2826093 南方文学 月刊 48-62 广西桂林市榕城路41号 541001 2830772 漓江 双月刊 48-83 桂林 南方文坛 双月刊 48-87 南宁市建设路28号 530023 5624424 创作 双月刊 42-24 长沙松桂园惜字公庄66号 410005 4426364 芙蓉 双月刊 42-26 长沙市银盆南路67号 410006 8882784 小溪流 月刊 42-40 长沙市上大垅东风二村省作协内 410008 4512133 散文诗 月刊 42-116 湖南益阳市体育场东侧 413001 4319852 中国文学研究 季刊 42-154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院内 410081 8872504 文学天地 月刊 42-214 长沙 长江文艺 月刊 38-6 武汉武昌东湖路417号 430077 68781963 外国文学研究 季刊 38-11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430079 87673262 芳草 月刊 38-33 武汉汉口解放公园路44号 430010 82625512 江河文学 双月刊 38-196 湖北宜昌市清波路17号 443002 6447448-4407 三峡文学 双月刊 38-306 湖北宜昌市云集路市委大院 443000 446334-2507 清明 双月刊 26-30 合肥市宿州路55号 230001 2640801 作家天地 双月刊 26-32 安徽马鞍山湖北路22号 243000 2499394 牡丹 双月刊 36-14 洛阳 东京文学 双月刊 36-20 河南开封省府前街72号 475000 5953240 百花园 月刊 36-29 郑州市伊河路12号 450007 7449795 莽原 双月刊 36-48 郑州市经七路34号 450003 3855171 热风 月刊 36-148 郑州市经七路34号 450003 3855114 延河 月刊 52-6 西安翠华南路105号 710061 5222048 延安文学 双月刊 52-91 陕西省延安市七里铺 716000 2113416 飞天 月刊 54-5 兰州东岗西路558号 730000 8825803 阳关 双月刊 54-36 甘肃酒泉市西大街 735000 2613446 《青海湖》文学月刊 月刊 56-2 西宁市五四路1号 810008 6116871 瀚海潮 双月刊 56-5 青海省海西州青年东路11号 817000 223693 快乐青春 月刊 56-21 西宁 朔方 月刊 74-2 银川市文化东街23号 750004 6026692 黄河文学 双月刊 74-27 银川市民生巷23号 750004 6027572 六盘山(文学) 双月刊 74-31 固原 绿风诗刊(汉) 双月刊 58-39 新疆石河子市艾青诗歌馆 832000 2012438 绿洲(汉) 双月刊 58-43 新疆乌鲁木齐市光明路15号 830002 2843194 新晨(汉) 月刊 58-49 新疆乌鲁木齐市建设路8号 830002 2817083 中国西部文学(汉) 月刊 58-65 新疆乌鲁木齐市友好南路22号 830000 4515235 伊犁河(汉) 双月刊 58-74 新疆伊宁市解放路86号 835000 8024289 回族文学(汉) 双月刊 58-78 新疆昌吉市延安南路13号 831100 2343565 萌芽 月刊 4-4 上海吴兴路277号1603室 200030 64744176 收获 双月刊 4-7 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200040 54035176 上海文学 月刊 4-219 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200040 54031961 小说界 双月刊 4-436 上海绍兴路74号 200020 64313938 巨人 双月刊 4-543 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 200052 62823025 中国比较文学 季刊 4-560 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 200083 65425300-3050 电视.电影.文学 双月刊 4-572 上海延安西路238号 200040 62484525 钟山 双月刊 28-3 南京市颐和路2号 210024 3716819 青春 月刊 28-11 南京市沙塘园7号3楼 210018 3354786 雨花 月刊 28-29 南京市颐和路2号 210024 3717649 译林 双月刊 28-52 南京中央路165号 210009 3364173 翠苑 双月刊 28-86 江苏常州市横兴弄102号 213002 6682994 太湖 双月刊 28-167 江苏无锡市长大弄5号 214001 2720680 崛起 双月刊 28-171 江苏淮阴市健康西路140号 223001 3943440-5588 三角洲 双月刊 28-186 南通 扬子江诗刊 双月刊 28-270 南京 西湖 双月刊 32-26 杭州市延安路市政府综合3号楼 310006 5157101-3604 江南 双月刊 32-79 杭州市南山路105号 310002 2628453 野草 双月刊 32-97 绍兴 山东文学 月刊 24-3 济南省历城区洪家楼南路10号 250100 8906573 青岛文学 月刊 24-21 山东青岛信号山路25号 266003 2799754 时代文学 双月刊 24-84 济南市洪楼南路10号 250100 8908869 青春潮 月刊 34-2 福州金鸡山23号 350011 7539669 福建文学 月刊 34-13 福州市西洪路凤凰池省文联 350002 3711725 台港文学选刊 月刊 34-38 福州市西洪路凤凰池省文联内 350002 3712650 海峡 双月刊 34-24 福州市东水路76号14层 350001 7536840 厦门文学 月刊 34-45 福建厦门市公园南路2号 361003 2025376 散文天地 双月刊 34-58 福州西洪路凤凰池 350002 3710796 南方 双月刊 34-86 漳州 家园 月刊 34-72 福州市于山白塔寺 350001 3310576 百花洲 双月刊 44-11 南昌市新魏路17号 330002 8511154 星火 月刊 44-13 南昌市八一大道371号 330046 6263230 鹃花 双月刊 44-32 南昌二七北路395号 330006 8614606 红岩 双月刊 78-2 重庆市中山三路重庆村30号 400015 63859591
286 浏览 4 回答
305 浏览 4 回答
90 浏览 6 回答
336 浏览 3 回答
236 浏览 5 回答
196 浏览 4 回答
261 浏览 4 回答
166 浏览 3 回答
192 浏览 5 回答
203 浏览 5 回答
86 浏览 5 回答
128 浏览 6 回答
113 浏览 5 回答
205 浏览 5 回答
149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