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是培养我们下一代的第一步教育,在农村里幼儿教育经常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看看下面论文!
论文1:农村留守幼儿教育问题思考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大批农村劳动者离开家乡,进城从事二、三产业,子女大多被留在家乡,从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这支规模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队伍中的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无法享受同龄孩子的“花季”“雨季”,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就像乡村的小草一样,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生自长着。
如何教育好农村“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留守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监护不力,农村留守幼儿的身心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儿童是未成年人,他们的身体和心理还没有发育完全,他们应该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监护下成长的,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的现象,还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成人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因此,只有在家庭监护和学校监护的相互配合、补充与协调下,他们才能获得一个相对健康的成长环境。
而留守儿童的多数都是被粗放型管理,被照顾到的也仅仅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上,而更为重要的心理需求与发展往往被忽视,和学校监护也无法协调起来,从而会带来诸多隐患。
近年来留守儿童中溺水、触电、自杀等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寒暑假学校监护空白的时间段里,这类事故的发生更加频繁。
2.教育不完善,部分农村地区产生读书无用论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三方面的内容,而农村中的留守儿童在这三个方面却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不足。
3.家庭教育的弱化
家庭是孩子成才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依托与基础,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使孩子在学校学习中更加有信心且积极向上,而农村留守儿童外出务工家长很少与其子女联系,他们不能直接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身心发展里。
因此,在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社会规范、良好的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教育和影响上,家庭教育的功能都大为削弱。
4.学校教育“独木难支”
教育孩子这项工程并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来完成,家庭教育占很重要的位置,留守幼儿的父母不能经常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学校教育变得“独木难支”,可能导致部分留守儿童不听老师劝导,一意孤行,教育成效大打折扣。
5.社会引导偏差
社会发展迅速,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中小学周围林立的网吧、游戏厅、歌舞厅,对于孩子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潘多拉魔盒”。
一些没有父母监督的孩子,可能会沉迷于此,甚至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
一旦受到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的唆使,很容易做出违法违规的事情。
另外部分留守儿童认为读书无用,自己父母也没读什么书照样挣大钱,将来自己可以一样走这条路,于是厌学甚至逃学。
新的“读书无用论”风在部分农村地区掀起。
全国有很多的农村少年在小学毕业后即走向社会,成为新的低文化素质劳动者。
这不仅会严重阻碍孩子今后的成长成才,而且会制约我国农村地区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农村留守幼儿教育思考与建议
针对农村留守幼儿教育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有以下对策:
1.关爱“留守幼儿”
政府可以在外来务农人员较多的城市,建立农民工子弟学校,使孩子们可以和父母一起生活学习,也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鼓励有志向的大学生去农村支教,从而改善农村教育质量。
要加强农村基层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统筹各方面力量,给予留守儿童特别关怀,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逐步建立起社会监护体系。
2.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监护网
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让教师学习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切实解决孩子们的心理疑难杂症。
加强家校联系,及时沟通、关爱留守儿童。
建立留守幼儿专门档案,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以便及时疏导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吸引留守幼儿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重视办好农村家长学校,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联系沟通,指导他们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
3.学校要不失时机,加强对“留守
幼儿”双休日的跟踪管理组织教师,深入到留守幼儿的家庭,指导监护人如何正确教育、引导孩子,关注他们双休日的活动,经常性地保持联系。
监护人也要关注他们动态,及时与学校互通信息,发现错误现象,及时帮助纠正。
4.公安、司法、法院、工商、文化等
有关部门要协助管理各部门应该各司其职,对校园周边环境和娱乐场所进行治理,铲除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源头,督促各场所严禁未成年人出入,并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宣传,采用以案说法等形式进行教育。
呵护留守幼儿,关注未成年人成长,还孩子们一个健康成长的好环境。
5.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妇联、关工委等家庭教育工作责任机构要把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强对父母和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整合镇、村的资源建立农村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站,发动家教志愿者担当代理家长、义务辅导员,关心留守幼儿的思想、学习和行为习惯,让每一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6.设置“亲情电话”
幼儿园可以设置“亲情电话”这项活动,让班主任每月与家长电话联系,反馈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要求家长在百忙中,每月都能给孩子打电话或写信,鼓励子女努力战胜困难,及时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
家长跟学校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育责任。
三、结语
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刻不容缓,这不仅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关系着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把教育和这个民族的兴旺发达相结合,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能面临如此艰巨的留守儿童问题。
解决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论文2: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摘要]中国农村的幼儿教育起步晚,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
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认真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其中问题主要包括:生源不足、硬件设施落后、幼师资源不足等等方面。
从目前遇到的问题出发,对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具体阐释。
通过对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
希望能够对提升农村幼儿教育有所助益。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原因分析
一、农村幼儿教育现状
(一)农村幼儿教育生源少。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差距。
很多农村劳动力涌入到城市打工,有的孩子被留在了农村并且由爷爷奶奶照顾,还有的孩子被父母带到城市。
被带入到城市的孩子虽没有固定的学校读书,但是家长还是希望把孩子带在身边接受让好的教育。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乡镇幼儿园逐渐兴盛起来,许多农村孩子被送入到城镇幼儿园当中来。
以上这些因素都让农村幼儿生源变少。
(二)硬件基础设施薄弱。
幼儿的发展不但与学校家长的教育有关,还与幼儿所处的环境有关联。
学校环境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特别重要。
但是,在农村幼儿园当中,公办的幼儿园较少;而私立幼儿园由于规模小,很多幼儿园仅有2-3个班,教师人数也是2-3人。
今年,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开展“关工委自身建设优秀论文奖”评审工作,旨在动员全省广大关工委工作的同志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关工委队伍自身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党组51号文件指出的“要按照‘学习型、服务型、调研型、创新型’的要求和建立长效机制的目标,锲而不舍地努力,把各地各校的关工委建设成为有活力、有战斗力、有影响力的和谐集体。”通过努力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关工委常态化建设的成果,使关工委工作再上新的台阶。本文想结合自己多年参与高校关工委工作的实践,通过对目前关工委自身队伍建设的状况分析,探索一些加强关工委队伍自身建设的对策与措施,以达到推动工作的目的。一、客观清醒地认识关工委队伍自身建设的现状,努力增强加强关工委队伍自身建设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随着关工委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随着常态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关于关工委工作队伍自身建设的课题越来越明确地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要开展这项重要的工作,有必要对关工委工作队伍建设的现状作一客观正确的分析,才能找到思路与对策。那么,现在的状况如何呢?总体而言,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省高校关工委队伍建设取得十分可喜的成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正在向高层次上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还不少,有些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予以加强。(一)近几年关工委队伍自身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可以概括为五个“提高”第一是对加强关工委队伍自身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各级领导较自觉地将这一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第二是关工委工作队伍的数量、素质上有了较大提高。各高校的领导层、骨干层和参与层的框架体系初步完善。第三,关工委工作队伍自身建设的制度已基本建立,工作水平有较大提高。第四,关工委队伍自身建设实际成效有较大提高。不少高校能根据自身特点,积极探索扩大资源、建立网络,多渠道加强自身建设的经验,形成了各自的特色。第五,关工委的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积极性也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各基层关工委搭建的工作平台、创设的有效载体为吸纳更多的老同志参与关工委的工作提供了许多好的机会,使更多的老同志有了用武之地。(二)近几年来对关工委队伍自身建设存在的不足或者说薄弱环节方面主要表现为四个“不够”第一,对关工委队伍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上存在“滑坡”趋势,忧患意识不强,加强队伍自身建设工作的动力不够。最近几年省教育系统在抓校级及二级关工委常态化建设方面力度很大,成果卓著,特别是关工委队伍建设作为考核的硬性指标,对各校压力较大。因此,大家是拼了命在抓这一工作的。但是,随着“合格单位”的通过,大家工作的节奏明显放慢,对如何巩固自身建设的成果这方面认识有了松懈,缺乏机遇意识与责任意识。第二,对关工委队伍建设的状况分析不够到位。一是对过去在队伍数量中存在的“水份”缺乏压力,二是对目前困难认识不够。最近与兄弟院校同行交流时,大家对关工委队伍的后继乏人现象较为担心,在领导层中主任、常务副主任的人选因普遍的换届变动较大,常务副主任年龄偏大,但新退下来的同志很难物色,这几乎成了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骨干层中也是“老面孔”、“老龄化”居多,新的骨干力量充实较难。在参与层中,拓展参与面可以说难度不小。第三,关工委队伍自身建设的发展不平衡性现象突出,对后进整改措施不够有力。校与校之间,二级学院与二级学院之间,委员单位之间,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差距。第四,对关工委自身队伍建设的投入不够到位,影响或制约队伍建设。特别是二级关工委的经费投入较难落实到位,这势必关系到老同志的补贴和激励机制的巩固与提高。对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则是促进作用,解决不好则会成为自身建设乃至关工委工作中的“瓶颈”。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固然可喜,但只能代表过去。问题不容忽视,每一个关工委工作的同志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强化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抓住省教育系统关工委推进关工委队伍自身建设的大好时机,乘势而上,将高校关委队伍自身建设的这篇文章做大做好做强。二、加强针对性、提高科学性、注重实效性,努力探索关工委自身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一)加强针对性,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开展工作的重要思路我们之所以要强调加强针对性这一点,是因为教育部20号文及省教育工委51号文明确指出关工委的工作要“因地制宜”,要有的放矢。在关工委队伍自身建设的问题上,要做到有针对性,就必须做好“三个针对”。一是要针对各校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各校情况不同,本科院校与专科院校,老高校与新高校,规模大退休人数多,与规模较小,离退休人数较少的学校,各二级学院之间均有不同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对象的学校或二级学院,制订不同的队伍建设的目标,制订不同的建设策略。不能提一些根本实现不了的“高目标”。二是针对我们在常态化建设合格评估中查找出来的队伍自身建设的不足或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属于认识问题则提高认识,属于措施不力的则强化措施,是投入不足的则加大投入等等。三是针对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明确工作的方向与目标,按照“学习型、服务型、调研型、创新型”的总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的建设内容、任务与要求,哪一方面不足,则强化哪一方面。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争取使校级及二级学院关工委队伍建设均达到新的水平。(二)提高科学性,努力使关工委队伍自身建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高效化在提高科学性方面,主要有三点体会。第一,要善于选择重点。“三重”(重基础、重基层、重实效)既是关工委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自身建设的根本原则。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一是要扎实,对学校及二级关工委队伍基本状况两本帐要了如指掌,基础只能厚实,只能提高,不能削弱。没有二级关工委的常态化就没有学校真正意义上的常态化,因此二级关工委、委员单位、各平台载体的发展非常重要,基层队伍壮大了,学校层面的队伍才有根基与保障。注重实效是所有工作的落脚点,因此在队伍建设过程中,只能讲“实”,不能搞“虚”、“假”、“空”,不能搞“水份”,要实实在在,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第二要善于分类指导,注意全面推进,均衡发展。一般号召与分类指导是密不可分的。对不同类别的对象必须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与指导。在队伍建设上,关键是对在职领导的积极争取,充分发挥在职领导的主导作用。老同志要善于经常与在职领导沟通,汇报队伍建设的状况及思路,争取在职领导能主动自觉地将关工委自身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中去,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之中,使老同志在在职领导的心目中真正是一支“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要努力使队伍建设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考核,从而为关工委队伍自身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其次,要充分发挥校关工委的常务副主任为核心的老同志工作班子的主体作用。常务副主任是关工委自身队伍建设的直接责任人,他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与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对全校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不仅熟悉,而且要善于谋划,募集能工巧匠,打造有特色的工作队伍。常务副主任要充分发挥二级关工委在队伍建设中的作用,积极主动地与二级学院党政领导一起规划、协调、充实、调整关工委的队伍,使之不断壮大。再者,分类指导还表现在完善对各委员单位、各工作平台、各特色、亮点进行指导,形成校关工委工作的合力,提升工作的战斗力。可采取多种措施,如举办培训班、召开经验交流会、开展单项评比、开展专题调研等方式,动员更多的在职领导与老同志汇集到关工委工作的渠道上来,让不同层次的老同志发挥聪明才智,献计献策,使工作的效果更明显、更突出。第三点体会:加强关工委队伍自身建设要善于开拓创新。创新的前提当然离不开扎实的工作和坚实的基础,创新不是我们的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在队伍自身建设的问题上,基层是我们工作的基地与沃土。为了调动更多的老同志的积极性,我们常工院开展的系列创新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成效。比如我校关工委与天宁区关工委开展的《校地共建·牵手圆梦》活动,获省创新成果二等奖,就是我们利用社会上的老同志的资源,包括各街道的关工委为人才培养提供实习基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岗位、为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提供舞台等,壮大了关工委队伍。又如外国语学院关工委聘请民营企业家担任二级关工委委员,他为大学生做报告,建立奖学金等起到了校内老同志起不到的作用。延陵学院关工委与校离退休第一党支部建立的《牵手圆梦》共建活动,使四十多位老同志热情参与延陵学院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节约水电检查等活动之中。如果我们能够把校地、二级学院与二级学院、委员单位与二级学院之间的桥梁搭好,那么关工委队伍就会不断壮大、提高,队伍建设中的一些难题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一、深刻领会用社会主义价值观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自2006年以来,我们关工委在对青少年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一直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即从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荣辱观等方面教育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体现。2014年元月4日,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 *** 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简称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形成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抓好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也就抓住了未来,管住了长远。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让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2月18日,中央又召开了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 *** 强调要像过去儿童蒙学诵读《三字经》、《弟子规》那样,让孩子们背诵熟记,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慢慢品味,细细琢磨,逐步领会。融化在小小心灵里,体现在习惯养成中。2月24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 *** 特别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综上可见,党的档案, *** 同志的讲话,都对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明确要求。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人生奋斗的圆梦之舵。用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对于凝聚青少年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同时,面对世界思想文化交锋的新形势,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思想文化多元化的新特点,对于引领社会思潮,应对西方“普世价值”冲击挑战,对于引领青少年凝聚核心价值观的共识,也是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领会重要性,增强自觉性,引领下一代,践行有保证。 二、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引领青少年践行价值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价值目标层次对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在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具有统领的作用。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两个一百年”为之奋斗的目标,是“五位一体”发展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目标所在。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个中国人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目标的参与者,是实现中国梦的圆梦人。为此,去年,我们关工委对青少年开展了“学习十八大、放飞中国梦”十项系列教育活动,(中国关工委网站作了转发,至今仍保留在“中国梦”栏目内)其意义就在于把中国梦的治国理念和青少年的理想追求统一起来,把中国梦的价值目标和青少年的价值目标融合起来,增强青少年为之奋斗的正能量。正如顾秀莲主任所评价的:“合肥市关工委对青少年开展的‘学习十八大,放飞中国梦’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把‘中国梦,我的梦’融入到对青少年的学习教育中,融入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融入到‘爱祖国、爱家乡,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合肥’的实践活动中,增强了主题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让广大青少年了解昨天,珍惜今天,创造明天,为建设‘美丽合肥’贡献力量。”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不是一天养成,一劳永逸的。今年,是建国六十五周年,我们在用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又作了精心安排,提出并正在实施。“弘扬核心价值观,老少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十项系列教育活动。比如,举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专题报告会;举办庆祝建国六十五周年报告会,并广泛在青少年中开展宣讲活动;编写中华传统美德宣传材料,组织青少年学习;开展国防教育,激发青少年爱国情感;开展《我心中的伟大祖国》征文活动和朗读比赛;举办“五老”、少儿“美丽中国、美丽合肥”摄影书画展;举办《祖国颂》歌咏会,讴歌伟大祖国繁荣富强;举办第九届少儿艺术节,绽放青春风采;组织“小记者”开展采访老战士、老模范和“合肥好人”活动,从采访中汲取健康成长之价值营养,等等。总之,通过上述活动,就是要引领青少年逐步确立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注入青春活力。 三、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引领青少年践行价值取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对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循和践行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倡导自由,强调社会进步发展的终级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强调享有在法律面前的实质平等,是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是以社会公正(即社会公平正义)为前提的。而法治又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四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在改革开放时代,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分配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人们期盼公平,向往平等发展机会,渴望公正的社会环境。党的十八大提出“逐步建立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以为,只有当“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真正成为共同价值取向,当公平正义的阳光普撒神州大地,社会活力才会充分迸发,内生动力才会充分涌流,圆梦中华才能获得不竭的精神动力。 在社会层面坚持这样的价值取向,对青少年而言,他们尚未或正在走向社会,在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过程中,我们觉得首要的任务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通过教育,践行价值取向,使他们成为对社会责任勇于担当,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有用之才。多年来,我市各级关工委开展过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在学校着力加强法制副校长建设,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学法、用法表演展示赛活动,开展“学法我先行,守法我必行”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活动中知法、守法,争当守法护法“小卫士”等等。特别是这几年,我市关工委围绕两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去年开始我们精心打造 “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品牌,以扩大影响力感染力,增强教育成效。下面列举2013年几组数字为证:全市1854所中小学有75万多名学生参加,其中有71万多人参加了法律知识竞赛,参赛率达90%;全市作法制报告1240场,受教育青少年达63万人次;全市有875名“五老”网咖监督员不辞辛劳地工作,净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全市有1100多名“五老”参与帮教失足青少年活动;连续10年到“大墙内”面对面开展帮教失足青年100多人,并协调有关部门,把考场搬进“大墙内”,目前已有500多名失足青年拿到了文化、技能考试合格证,为他们回归社会就业创造条件;全市举办“模拟法庭”35场,有2万多名学生受教育;全市共筹集资金80多万元订购《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读本》3万余册,以及普法教育动画片等影视材料、供青少年学习、观看,等等。通过建立法制教育示范区活动,提高青少年法制意识,增强社会责任,践行价值取向,勇于担当,为社会进步发展作出贡献。 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引领青少年践行价值准则 “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层面对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它涵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个方面,是我们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循的道德操守,价值准则。爱国是调节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价值准则;敬业是职业行为的价值准则;诚信(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既是传统美德,又是做人做事必须遵循的价值准则;友善是调节人际关系相互尊重,和睦友好的价值准则。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大爱无疆,上善若水”。当前的问题是在一些领域,一些人当中,价值准则、道德底线出了问题,以假乱真,以丑为善,以耻为荣、值得警惕。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也是每个青少年的道德追求,道德养成,价值准则。培育和践行这些道德规范,对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工委的首要教育任务。我市各级关工委多年来一直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青少年。诸如,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中华魂爱国主义教育,“告诉世界我能行”心理健康教育,道德养成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等。特别是在全市开展了“学雷锋,心向党,爱家乡,见行动”十项系列教育活动,广泛宣传雷锋精神,做有道德的人。涌现出“救火小英雄”李俊杰,“合肥好少年”薛飞等一批先进典型。为全市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观,坚守价值准则树立了榜样。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通过这些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在青少年中逐步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逐步养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有“善学者能,多能者成”的敬业作风,有“以信立身,以诚处世”的诚信品格,有以俭养德“一滴水尚思源,一粒米报涌泉”的感恩之心,有“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的友善态度,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道德法律意识,激浊扬清,抑恶扬善。才能将青少年带入更高道德境界,践行价值准则,坚守道德底线,成为有骨气和底气的高尚中国人。 深刻领会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不能仅仅停留在对“24个”字的表象理解上,那只是通俗化、大众化的概括,主要便于传播,入心入脑。实际上,核心价值观涵盖著社会主义国家观、民主观、文明观、和谐观;涵盖著自由平等观、公平正义观、法治观;涵盖着人生观、道德观。作为关工人,用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在践行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上有所作为,可谓是任务艰钜、任重道远。在这里,我们以为首要的是要尽关工所能,真正地弘扬“五老”精神。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完成不了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使命的。“五老”精神是核心价值观在关工工作中的直接体现。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正是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我们在工作中开展的各项教育关爱活动,想青少年所需,为青少年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就是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我们坚信,全国有900多万关工人队伍,充分挖掘发挥这一独特的教育资源,尽关工所能,忠诚敬业,无私奉献,必将使“关爱明天”的事业更加辉煌,也必将会踌就更加美好的“明天”。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 *** 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共同理想。切中利益的关注点,核心价值观才更有吸引力。如果要发展不要环境、讲政绩不讲民生,公众会怎么理解富强文明?如果办事情都得找关系、打官司也要走后门,老百姓又从何感受平等公正?夯实“三个倡导”的社会基础,必须关切人们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对当代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的思考 吕志华 随着全球化程序的加快,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 式发生了剧烈变化。从青少年流行文化的迅速兴起和氾滥就可以管中窥豹,诸如“追星”现象、 “网迷”现象、“哈日哈韩”现象、“洋节”现象等,是其典型的代表;“超女”风靡全国,同样也是以青少年群体为主体。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盛行和传播,势必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其健康成长,这就给青少年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挑战。如果不从内容、手段和方法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学校教育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面对新挑战,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青少年科学发展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青少年思想文化主阵地,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直击青少年流行文化 所谓青少年流行文化,是指青少年在与社会互动中形成的,得到同龄群体认同的独立价值和行为规范,包括生活形态、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等。从“青年文化”的视角看,青少年流行文化是青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现代商业社会中出现的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从文化趣味的代际差异,特别是从文化生产和消费的角度看,“青少年流行文化”并不是“大众文化”,也不完全是“流行文化”。有人将青少年流行文化归为三类:流行新品、流行产业和流行话语。流行新品是指流行文化领域内所出现的前所未有的新产品,如手机简讯文化、网路游戏文化和网路聊天文化;流行产业是指以制造流行品为主,或直接参与生产流行品的文化产业,包括影视、音乐、出版、服饰、美容等文化产业,如欧美大片、日韩剧、卡通片、《大 1话西游》等。流行话语是指某一时期在青少年群体中广泛流行的语汇,如目前流行的“网路聊天语言”(只管读音正确或相近,不管汉字是否正确)。这些流行文化,各有特点,形成源头不尽相同,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二、青少年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发展有其合理性和一定的进步性。但低格调 的青少年流行文化自身价值取向的偏离和价值观的迷失,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带来了一系列消极的影响。 首先,青少年流行文化淡化青少年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当前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盛行和广为传播,导致一些青少年政治信仰淡薄,要么对政治漠不关心,要么在全球化影响和西方思想渗透下,对西方政治制度和政治观念产生认同心理,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持怀疑态度。当前的青少年流行文化,往往也造成青少年行为的无节制和社会道德责任感与道德行为的缺失,使他们的道德认知与判断能力,尤其是道德实践能力弱化,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道德问题。 其次,青少年沉溺流行文化,影响其学业与健康成长。 流行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消费文化,它倡导物质至上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为了促进文化商品的消费,流行文化总是通过各种缤纷的形象和华丽的包装,竭力 *** 人们的欲望需要,不断向人们推销消费至上的理念和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如美国的"哈利波特",从电影到书籍、电子产品、玩具、游戏,几乎渗透了所有的文化产品领域。这些又大大地 *** 了青少年对流行文化的消费欲望。如今,青少年的消费观念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视节约俭朴为美德的观念淡化了,部分青少年在生活上相互攀比,追逐名牌;“我的地盘我做主”、“玩的就是心跳”,几乎成为青少年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信 2条。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容易吞食青少年的心灵,使其沉湎于平庸的娱乐和无聊的消遣之中,影响其学业成绩与健康成长。 再次,流行文化混淆价值标准,扭曲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认同危机。 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广泛传播在青少年群体中形成了一股潮流、一种时尚、一种环境、一个氛围,使得青少年的兴趣、喜好和口味日益趋同。齐一化的特点消灭了文化本应具有的思想丰富性和价值多样性,造就青少年思想和行为的单面特征。青少年流行文化的膨胀,也使得青少年的价值辨别能力减弱,产生价值观颠倒、扭曲。一些青少年不知何者为荣,何者为耻,荣耻不辨,善恶不分。青少年流行文化的膨胀发展使得一些青少年为人处世完全从自我感受出发,以自我为中心,淡化对远大人生理想的追求和人生意义的严肃思考,产生社会共同理想认同危机;另一方面又混淆社会主流价值标准,导致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价值认同危机。当前强势的西方文化价值观、时尚也在青少年流行文化中体现了出来,如当前青少年中流行过“洋节”等现象,往往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弱化国家和民族层面的传统价值观念,导致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 赢得青少年就意味着赢得未来。青少年群体是国家人力资源的宝库,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面对光怪陆离、纷繁芜杂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武器,加强对青少年流行
第一,青少年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者。青少年思想活跃,接受新知识快,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期,对广大青少年来说,学习是最重要的。掌握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关键的是要学会掌握其本质,灵活运用,所以首先要做一个学习者。 第二,青少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者。因为广大青少年是整个社会细胞当中的一个重要连线点,他联络到千家万户,社会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城市、乡村、富裕人家还是相对贫困的家庭,都有青少年活跃在其中。青少年可以利用自己的联络广泛的优势,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者。 第三,青少年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一切理论要运用于实践,用来指导实践才能发挥其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归根到底是要去落实,要体现在青少年成长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青少年作为未来发展的生力军,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者,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青少年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推动者。理论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有可能会遇到新的问题,碰到新的困难,出现新的情况,广大青少年在这个过程当中,经过自己的切身感受,能够进一步的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能够指引或进一步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新的情况。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青少年应该做好这四个角色。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作为20世纪的黄昏悄然展翅的“密涅瓦”(猫头鹰),不仅回眸了人类自身与世界文明的百年历程,而且也回应了新世纪遇到的种种新矛盾与新问题。人民日报出版社推出的《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评析》(以下简称《思潮》)一书聚焦当今思想领域里的三大问题论争,选取了最具时代特征和问题意识的人文主义、科学主义、经济全球化、普世伦理、女性主义、绿色和平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八个社会思潮加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当今社会存在的三大思想论争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一元性与多样性、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论争。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有怎样的价值观念,就会有怎样的行动。培育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形成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抓好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也就抓住了未来、管住了长远。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新的认识和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倡导核心价值理念,更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制度和公民道德价值取向,对青少年加强这些价值观的教育,对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风尚均有奠基性功能。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培育价值观和促进文化发展、文化强国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职责。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是未来建设的接班人,担负著神圣的职责。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而立德树人恰恰做出了最为诚恳的回答。我们培养的人不是只会考试的做题机器,疲惫不堪的分数奴隶,疲于奔命的就业机器,而是有着健全道德的人。立人先立德,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命题。美丽中国,需要的不是高分数机器,而是有道德的现代的人。因此,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需要,是进行社会主义五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结合实际,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首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 *** 思想、 ***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贯穿于实际教学始终。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应尽的职能和义务,让广大青少年在学校受到全面的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社会公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荣辱观教育、劳动观教育、自觉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等,把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放在重中之重,从而教育学生砥砺品格、磨练意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 其次,把挖掘青少年自身存在的潜力贯穿于实际教学始终。青少年是富于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要让他们在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树立正确道德观念的基础上,勇于创造、善于创造、不断创造。传授给青少年丰富的知识,使其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和本领,使其具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追求。进而让广大青少年自觉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络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巨集伟目标紧紧相连,自觉服务祖国,无私奉献社会,艰苦奋斗,不懈进取,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无悔的青春,在实践中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文明人。
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好四种角色: 第一,青少年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者。 青少年思想活跃,接受新知识快,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期,对广大青少年来说,学习是最重要的。掌握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关键的是要学会掌握其本质,灵活运用,所以首先要做一个学习者。
第二,青少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者。 因为广大青少年是整个社会细胞当中的一个重要连线点,他联络到千家万户,社会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城市、乡村、富裕人家还是相对贫困的家庭,都有青少年活跃在其中。青少年可以利用自己的联络广泛的优势,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者。
第三,青少年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 一切理论要运用于实践,用来指导实践才能发挥其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归根到底是要去落实,要体现在青少年成长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青少年作为未来发展的生力军,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者,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青少年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推动者。 理论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有可能会遇到新的问题,碰到新的困难,出现新的情况,广大青少年在这个过程当中,经过自己的切身感受,能够进一步的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能够指引或进一步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新的情况。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青少年应该做好这四个角色。
238 浏览 3 回答
278 浏览 4 回答
255 浏览 3 回答
81 浏览 4 回答
267 浏览 5 回答
101 浏览 3 回答
187 浏览 2 回答
104 浏览 4 回答
134 浏览 4 回答
333 浏览 6 回答
125 浏览 2 回答
121 浏览 3 回答
81 浏览 3 回答
259 浏览 3 回答
278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