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劳动的特质是目的性、变革性、新颖性、超前性、价值性。
1、目的性:任何创新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这个特性贯彻于创新过程的始终。
2、变革性:创新是对已有事物的改革和革新,是一种深刻的变革。
3、新颖性:创新是对现有的不合理事物的扬弃,革除过时的内容,确立新事物。
4、超前性:创新以求新为灵魂,具有超前性。这种超前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超前。
5、价值性:创新有明显、具体的价值,对经济社会具有一定的效益。
创新劳动可以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类是为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而获得新知识的创造性劳动。这类劳动也可称为科学创新劳动。
比如,实验科学先驱的伽利赂、经典力学始祖的牛顿、第一个发现镭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对电磁学做出巨大贡献的法拉第、创立相对论的爱因斯坦以及首创化学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等科学家,就是从事科学创新劳动的典范格。
第二类是为节约时间和空间,节约体力和精力,节约资源和能源而探索更简便的思想、方法利手段的创造性劳动。这种劳动也可称为技术创新劳动。比如集装箱的发明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这里并没有发现新知识的科学创新,但却是一个能给社会带来巨大效益的技术创新。
从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在许多重要产业,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关键的不是科学创新劳动,却是技术创新劳动。比如要做出微米的集成电路技术产品,其科学原理并不复杂,也早已为人们掌握,所以并不需要科学创新劳动,但却需要复杂的技术创新劳动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