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件”)正式颁布,按照要求,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是深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之一。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高校共有本专科生专职辅导员91808人,与2006年底相比增加22610人,增长33%;另外,还有本专科生兼职辅导员29329人、班主任212851人,与专职辅导员一起共同构成了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一直是本刊关注的重点,自创刊号起就开设了“辅导员在线”栏目,目前已发展为本刊最重要的栏目之一――“大学辅导员”,该栏目旨在宣传党和国家有关辅导员队伍的政策和动态,为高校辅导员提供交流学生工作经验、探讨学生工作规律的平台,为辅导员服务,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服务,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创刊5年来,我们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注可以用16个字加以概括:三次提升、两大活动、重在策划、紧贴时政。 三次提升。第一次提升:2007年,为加大对高校辅导员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我们把“辅导员在线”栏目由原来的2个页码增加到5个页码,每期选择一个话题进行重点解读。第二次提升:2008年,我们把“辅导员在线”栏目由5个页码增加到10个页码,并在该栏目中设立子栏目。第三次提升:2009年,“辅导员”栏目升格为刊中刊“大学辅导员”,每期16个页码,由辅导员圆桌、明星辅导员、学工在线、培训讲堂、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专栏、博客、特别推荐等组成。 两大活动。为了解辅导员工作的现状,从学生的视角关注辅导员工作,我们于2005年9月1日至2005年12月30日举办了“我眼中的辅导员”征文活动。征稿启事一经刊出便得到了省内外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共收到征文千余篇。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为进一步帮助高校辅导员开展和创新工作,我们开展了“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大型征文活动,有30多所高校的近千名辅导员通过各种途径参与,最终评出优秀文章150余篇,即将结集出版。征文期间,我们还及时选出20多篇优秀文章予以发表。 重在策划。一本杂志重在策划,一个栏目同样也重在策划,这是我们开办“辅导员”栏目贯穿始终的理念。第一,特别关注策划。2006年5月,一封辅导员的来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来信叙述了他对辅导员职业的诸多迷茫,并期待能得到我们的解答和帮助。如何帮助辅导员找准角色定位,明确工作职责和素质要求?于是,在2006年第7期我们推出了“辅导员:充满活力的光荣职业”的“特别关注”,由《一封辅导员的来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春天来了》《我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做辅导员,是一种幸福》等文章组成。在当时,该策划的关注点较为新颖和突出,我们又及时作了相关解读,在高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大网站也纷纷转载。昨天还是大学生,今天却已是大学辅导员。面对思维活跃、个性突出甚至被认为有些没落和倒退的“90后”大学生,新踏入工作岗位的“80后”辅导员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是一个重要而且需要得到完美解答的课题。于是,2008年第10期我们推出了主题为“新任辅导员:你准备好了吗”的“特别关注”,以5篇“与新任辅导员谈心”系列文章为他们提供工作技巧方面的参考,在辅导员中间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第二,栏目策划。新时期辅导员的作用是什么?新时期辅导员如何定位自己?新时期辅导员的出路何在?新时期学校应为辅导员做什么?于是,2007年7月的“辅导员”栏目推出了“新时期辅导员四问”的策划,通过对“辅导员四问”的讨论,让新时期的辅导员们能够重温并加深认识自身工作的重要和前途的光明。当“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相遇,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面对个性十足、自我倾向化很浓的“90后”大学生,“80后”辅导员该怎么与他们和谐共处?于是,我们在2009年第3期推出了“当‘80后’辅导员遇上‘90后’大学生”的策划。5年来,类似这样的策划还有很多,比如,“班级建设:辅导员工作的基石”“辅导员待遇,职业幸福感的风向标?”“科研:辅导员不能承受之重”“走进辅导员职业化时代”等。 第三,品牌策划。为了扩大“辅导员”栏目的影响力和辐射面,我们召集8位优秀的辅导员,创办了全国第一份具有真正意义的免费辅导员电子杂志――《中国高校辅导员》,它通过邮箱传播,为广大辅导员提供义务指导和服务。《中国高校辅导员》一方面可以实现“辅导员”栏目相关内容的网络化,扩大其阅读量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它有着相对独立的编辑流程和网络传媒的优势,有利于迅速扩大自身的影响,塑造辅导员工作领域内的品牌。目前,《中国高校辅导员》的订阅量已经突破千份。 紧贴时政。关注党和国家有关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和工作动态,也是我们做“辅导员”栏目的重要理念。2006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上海考察期间,得知复旦大学辅导员包涵以周记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这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一种有益探索。在他的关心下,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选编了《包涵心语》,并由学习出版社出版。为了让《包涵心语》更好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开花结果”,2007年第1期“辅导员”栏目特别选编了该书的两篇周记,并组织了两篇辅导员阅读《包涵心语》的心得文章一同配发,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受启发,有力地推动他们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宣传表彰一批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辅导员,在教育部社政司的指导下,“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于2009年1月正式启动,历时4个月,共412所高校推荐候选人参加评选,最终冯圣兵等10名辅导员脱颖而出,荣获“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称号。于是,我们在2009年第12期推出了“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之成长感悟”的策划,特别约请10名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经历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希望能给广大辅导员带来启迪和激励。该策划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辅导员的欢迎,不少省外的辅导员还打电话索要该期样刊。 “打造高校辅导员的精神家园”始终是我们的理想和目标。我们深知,目前的工作离此目标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但定将为之奋斗不息。 责编:赵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