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作品:《三星图》、《四美图》等。
木版年画《三星图》在2006平遥民间工艺美术节展览中荣获优秀作品奖,作品《四美图》荣获第四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银奖。
大部分平阳木板画是由有此嗜好的农民在业余时间雕刻印制而成的。取材于当地的习俗和传说故事,木板画的内容主要是些花、鸟、鱼和历史人物。采用夸张生动的描写手法和鲜明的颜色,画面充满当地的风味,反映了当地人民健康、勇敢、浪漫的性格。
平阳年画根据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种类。有的悬挂在卧室,有的贴在门窗上,有的则用来装饰厨房或桌子。
平阳木版画以戏曲题材为多,这与当地戏曲繁荣有关。临汾自金元时期即成为戏剧摇篮,以戏曲题材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平阳木版画,在中国木版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木版画将动态的戏表现为静态的戏,将瞬间的美定格为永恒的美。
戏剧人物画中人物着戏装,是根据舞台演出时摹写而来,如《黄鹤楼》中,刘备穿蟒系带躬身向周瑜作揖,周瑜戴紫金盔,插雉尾,穿袍靴,足蹬瓷墩,左手端带,右手高举,怒容满面;赵云穿铠甲,手抱竹节;东吴兵将则手拿长矛立于楼口,背后江水滔滔,将那《黄鹤楼》剧中紧张精彩的情节,尽善尽美地刻画出来。
平阳木版画除了年画外,还有中堂、屏条、拂尘纸、灶君、门神、天地神画,以及窗花、灯花等画。拂尘纸画俗称“扑楞纸”,是张贴于炕柜、墙窑、碗架、桌边的画,既防尘,又起装饰作用,故形式都是横方型。还有纸灯画,是专为农民自制灯笼的张贴画。
扩展资料
艺术特色
晋南盛产麻纸,枣木甚多,是木版印刷的理想材料。历代不仅官府在这里设置出版机关,私人开设书坊也很多,木版年画也就成为平阳人的一种行业。元、明、清是平阳木版年画的鼎盛时期,印刷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
除了年画外,还有中堂、屏条、拂尘纸、灶君、门神、天地神以及窗花、灯花等等,多种形式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多方面需要,形成了五彩缤纷的彩印艺术世界。
平阳木版年画有三大特征:
一是宗教神画多。作用之一是驱邪镇宅。如秦琼、尉迟恭门神画和钟馗年画等;作用之二是降祥纳福。如供奉灶神、财神、天地神、福禄寿三神等等;
二是戏剧人物画多。晋南是中国元代戏曲(元杂剧)的发祥地,商家迎合当地人民群众喜爱戏曲的口味,把戏曲和美术融合为一体,在表现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的同时扩大自己的销售;
三是民俗画多。过年过节,年年有余(鱼),人们图的是一个吉利,工艺美术家创作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等年画以及供人观赏的中堂“四季美人图”、“麒麟送子”、“吉庆有余”等民俗年画,使年画深深地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
因此,山西平阳木版年画不但是民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而且在中国绘画史上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华夏文明史极其宝贵的艺术珍品。
平阳木版年画在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上,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延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表现力。平阳木板年画,不受自然现象、客观文物的约束,而是采用集中概括、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运用注重人物传神、象征寓意的手法,力求使画面完整、造型夸张、形象生动、主题突出、装饰性强。在色彩运用上不受自然光色的局限,注重色彩的对比,艳丽、明快,给人以豪放、健康、洒脱的感觉。
平阳木版年画是山西省的传统民俗工艺品。起源于古代山西河东路的平阳府(今临汾市),自宋、金到明代、清代年间,流传甚广。工艺美术家创作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等年画以及供人观赏的中堂“四季美人图”、“麒麟送子”、“吉庆有余”等民俗年画
木版年画艺术
摘 要:木版年画起源于中国,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木版年画因其文化内容的独特性,题材形式的多样性和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传承至今。
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其中以朱仙镇木板年画、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为代表。
木版年画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地方艺术具有一定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对于社会艺术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木版年画;地域特色;艺术价值;传承意义
“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年画”便是过年所张贴的一种吉祥图案,往往会有着某种民间传说、附带着神秘色彩或带有某种纪念意义,“年”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每到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请神,祭祖等等,这些都是极富民间色彩的传统活动,木板年画也因吉祥的寓意而保存至今,为我们的年味增加了不少色彩。
一、木版年画的发展和制作简况
木版年画作为中国独有的一颗艺术魁宝,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精华。
确切产生年代有待考察,“过年”最早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唐代有了年画的雏形,中国各民族自古也有信仰图腾的习俗,而图腾雕刻在“木”上较为多见,由此,画与“木”也产生了不解之缘,古代对木的依赖和利用可见一斑,把画雕刻在木头上然后反印到纸上应该也可以说是图腾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这就是木版印画。
木版年画的真正发展应该是在宋代,因为宋代出现的雕版技术为木版年画的制作提供了技术条件,促使了年画的不断发展。
而随着木版年画的广为流传,其功能和内容也不断丰富。
到了清代,木版年画发展到高峰时期。
内容题材也由最初单一的辟邪驱鬼逐渐增加了吉祥如意,年年有余,多子多寿,迎春纳福等。
对新一年的憧憬和对来年庄稼丰收的美好期盼。
可以看出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木版年画多产于村乡之地,是一种独有的民间艺术,画中形象自然、大方、纯朴、简练,比较直观地表达了农民朴实的主观愿望。
画面具有装饰性、趣味性和情节性、,色彩鲜艳强烈。
木版年画是完全由木刻雕版印刷的年画,或以木版印刷为主,兼以手工涂色的手法。
其制作有繁有简,大致分为两大步骤:刻版和印刷,其中刻版比较有难度,要求既要有坚实的美术功底,又要有精湛的雕刻技艺。
具体的制作流程:首先要挑选木材,古时一般用柳木,(坚硬,易于保存长久和进行多次的印刷不损坏);然后在木板上打上底稿,把握整体构图和内容的丰富性,运用娴熟的刀法技巧刻出图案。
对于印刷环节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各派的印刷方式有所不同,有的是同一图案刻多版,每版重点对画中某一部分单色印刷,可以说是分步完成整幅画;而有的则是只雕一版图案线条,印出单色版图案后再人工用彩笔填绘,结合了多种技艺于一体,其内容形式丰富多彩,也不乏有反映民间生活和社会风气之作。
二、木版年画的题材和地域特色
木版年画的题材比较广泛,形式多样,各地的年画创作题材与手法都有所不同,可谓是各有千秋。
其中开封朱仙镇、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以及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堪称中国四大年画。
(一)朱仙镇木版年画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始于唐朝,宋朝得到发展,明朝达到全盛时期。
它凝聚了当地劳动人民的智慧及审美情趣,代表了中国年俗及民俗文化。
其中门神类和马神类年画是其传统木版年画的主要代表,其中门神类是最广为人知的。
门神类的典型代表人物是“秦琼、敬德”,其创作样式各异,多达20余种。
门神的表现题材和内容可分为:祈福纳祥类(图2-1)、辟邪祛灾类、文武财神类、戏文故事类、神话传说类。
神马类以灶君,天神爷,牛王、马王为代表,其中灶君的内容题材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重要类型,代表作品有《金钱灶》、《宝瓶灶》、《南天门灶》等。
朱仙镇木版年画用线简练粗犷,构图匀称饱满,富有张力,造型夸张古朴,一个鲜明的特点是画中人物头大身小,造型可爱,把独有的地方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加之色彩以松烟、章丹、金箔等为原料研制而成的颜料,不仅色泽鲜艳透明,风吹日晒不变色,还具有药用价值。
鲁迅先生曾给予朱仙镇年画很高的评价:朱仙镇的木板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
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板年画的独有特色。”
(二)杨柳青木版年画
杨柳青木版年画是公认的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代表,始于明代崇祯年间,清代光绪以前达到鼎盛时期。
并且与江苏苏州的桃花坞年画齐名,在中国版画史上享有“南桃北柳”的赞誉。
当时,天津杨柳青镇出现“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况。
甚至到了家家户户都有画店的地步,店中画样不尽相同,吸引了各地商客,买者络绎不绝。
杨柳青木版画的题材广泛,包括风俗、历史故事、戏曲人物、娃娃、美人、花卉、山水等。
清帝康熙之际,逐步向场面繁华、热闹,人物众多、结构复杂的方向发展,历史及戏曲的题材增多。
但多半以汇刻精细,设色雅致见长。
杨柳青年画一般背景比较简洁,风格严谨,刻画极其注重人物神态表情。
其代表作有《连年有余》(图2-2)将这些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
杨柳青木版年画还融合了宋元作画传统以及明代工艺美术、戏剧舞台和木刻版画的形式,把木版印刷和手工彩绘结合起来,创立了喜气吉祥、欢乐明快、极富感动题材的名作,独具艺术风格。
(三)杨家埠木版年画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中国众多民间艺术中的'一枝独秀,以独特的艺术格调和浓重的乡土气息而著称。
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称。
杨家埠年画约始于明代中后期,在清代达到鼎盛时期,内容题材比其它地方要多,像门神类、神像类、美人条、山水花鸟、金童子、神话传说、吉祥欢乐、男耕女织、小说戏曲等。
清乾隆嘉庆年间出现了反映政治、讽刺幽默题材的作品。
如《义和团》、《炮打日本鬼》等。
杨家埠为增加木版年画的美感,利用大胆夸张的创作手法,摆脱现实中人物比例的限制,把美的部位重点扩大。
像《金玉满堂》(图2-3)里近1/4的面积都被娃娃脸占据。
除此之外,杨家埠木版年画还特别注重完整的构图,包括构图匀称,形体完整等特点。
(四)桃花坞木版年画
桃花坞木板年画是江南水乡独特的艺术,与北方年画的风格截然不同,它像连环画一般图文并茂,很适合装饰,而且形象都很突出,主次很明确直观,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
桃花坞木板年画最早出现在明初,在清朝达到兴盛,影响范围非常广。
譬如日本的“浮世绘”就受其影响颇深,所以桃花坞木板年画又被誉为“东方古艺之花”。
它的内容一般有很鲜明的层次,而且丰富多采。
其制作过程有画稿、刻板、印刷。
我们熟知的年画如武松打虎、白蛇传、百子图、金鸡报晓图(图2-4)、耕织图等,都反映了桃花坞木板年画题材的多样性。
不仅如此,桃花坞木板年画的尺寸也很多,大的有四尺,小的有二寸的,满足了人们不同的需求!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掌握这门年画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但是随着当地政府的重视,桃花坞木板年画有了固定的教学基地,成了苏州工艺美院的常设专业之一。
桃花坞的木板年画作为旧时民间美术的一种形式,已经成为了文物,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保护。
三、木版年画的时代特色和传承意义
木版年画有着不同的艺术特色,像朱仙镇、杨柳青、杨家埠、桃花坞、四川绵竹这些著名的年画产地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
年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不可缺少之物,少了年画就少了年的韵味,少了木版年画就少了传统的味道,木版年画相对于现在的科技手段印刷版年画,可以说是取之天然,归于自然,寄予人们信仰美好的意愿,是中国传统文化形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木版年画――这一跨越历史的艺术文化,反映了朴实的人文精神,奠定了当代部分艺术文化的基础和发展方向,见证了历史文明的变迁,传承了经久不衰的技艺,简单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中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木版年画的价值与内涵远超过了艺术本身,优雅古韵的木版年画同时也透露着时代的气息。
随着时代的改变,木版年画可以加入新的元素,但是现代的艺术形式却替代不了木版年画的地位。
面对现在各式各样的新兴艺术,木版年画同样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木版年画的文化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现在有些传统的东西面临失传,继承人员匮乏,所以面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我们作为年轻的一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为传统艺术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保护那些濒临失传的传统艺术!
四、结语
目前木版年画也有着让人担忧的问题,年画题材虽然很多但主要以老图样生产,缺乏创新;其次人才匮乏,除了一些老艺人和家族继承老作坊以外,几乎没有人能真正熟悉并掌握木版年画的技艺精髓,接班人更是寥寥无几。
这对我国的文化瑰宝木版年画的生存和发展都是沉重的打击。
木版年画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中国劳动人民的艺术结晶,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对一些绘画艺术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仅传承了文化,而且显示了古老民族艺术的价值与内涵。
对于这一传统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值得我们思考。
参考文献:
〔1〕王力非.浅谈我国木刻画的发展历程[J].艺术理论,2010(9).
〔2〕王艳.剪纸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运用[J].陶瓷艺术,2009(8).
〔3〕王树村.中国民间年画[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4〕王树村.中国门神画[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5〕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的价值及普查的意义[J].民间文化论坛,2005.
〔6〕顾筠.试论中国年画的艺术韵味[J].广西: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1.
〔7〕朱宁虹.中华民俗风情博览――美术工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8〕向思楼.民间木版年画的造型美与色彩美[J].重庆大学学报,2002.
〔9〕李雷.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风格特征[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3.
〔10〕任红燕.木版年画色彩之美[J].决策探索,2009.
〔11〕王红英.论门神画及其艺术特征[J].河南大学学报,2002.
〔12〕张士闪.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民俗特性与人文精神[J].山东社会科学,2006.
版画艺术形式招贴设计论文
一、版画招贴的概述
1、版画的诞生
版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萌芽于远古原始社会。最早的形式便是原始人类以手拓色印于岩洞的类似游戏的活动,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出现了一种以在陶体印压几何装饰纹样而得名的几何印文陶。陶体上的几何形纹样,是在陶坯未干前,用印模摁印上去,然后烧制。这些属于新石器时期先民的“印刷”尝试。中国古代的封泥、图章以及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可以说是雕版印刷的重要历程,尤以画像石、画像砖最为典型,艺术成就也最为突出。其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描绘社会风俗和社会生活的场面,如宴乐、杂技、舞蹈等,有的则描绘了神话故事,但最主要的是宣扬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展现了忠臣孝子、节妇烈女和古代圣贤的典故,如闵子骞芦衣顺母画像石,展现闵子骞以德报怨,孝顺后母的故事,可以理解为当时的“公益招贴”了。随着墨、纸等印刷材料依次出现(商代已经出现人造墨,周代,墨已经被广泛使用,秦时期固体墨开始使用,公元六世纪墨已经应用于印刷,并推动印刷术的发展;西汉时出现草纸,品质低劣,上流社会不认可,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即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在洛阳发明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中国古代雕版版画的出现,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版画起源于印刷,我国是世界公认的版画起源国,迄今为止发现世界上最早的且保存完好的版画作品为公元868年的《金刚经扉页画》早于西方至少五百年。早期版画的复制性已经成为艺术界公认的事实,然而中国传统版画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一种版画形式,而是蕴含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意识形态的技法。中国的传统版画如同一棵参天大树,其深埋地下的根系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印刷术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伴随着中华文化的诞生而萌芽,随中华文化发展而成熟,是一门一刻也没有离开文化熏染的古老艺术。
2、招贴与版画的溯源
正如德国思想家沃尔特.本雅明所说,艺术品的社会影响力,往往更多的是取决于复制传播,而不是技术本身。招贴和版画从诞生的那刻起,就注定了相互依存。造纸术的发明,是雕版印刷极为重要的一环,东晋桓玄帝曾令废简用纸,纸的应用日益普及,自此,中国人就开始用纸这一媒介传播信息。这种传播的媒体被称之为“告示”,这便是中国古代的招贴。在这些招贴中有些是直接手书或手绘完成的,随告示张贴数量及范围的不断升级,直接手书绘制已经无法满足招贴量的需求,于是推动了雕版间接转印招贴的发展。北宋庆历年间,山东济南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招贴印刷实物———刘家针铺的铜版广告,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铜版上雕刻着“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标题及白兔捣药的图案,图案两侧注有“认门前白兔儿为记”,招贴下方甚至附有较为完整广告文案。招贴构图工整图文并茂,既有象征店铺标志的捣药白兔,又有宣传产品质量和售卖方法的广告语。这副铜版画招贴比世界上公认最早的印刷广告———1473年英国的第一个出版商威廉凯克斯顿为宣传宗教书籍而印刷的广告还早四百年。明清时期,由于手工业的发展,文化领域的繁荣活跃,对于出版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成就了版画的鼎盛时期。明代的雕版印刷技术日渐成熟,所涉及的内容题材非常广泛,各地形成了各具刻印风格的刻书中心,如安徽徽州、江苏苏州、南京、福建建阳刻书中心等。也可能源于竞争,各地书商特别注重利用精美的版画吸引读者。明万历年间书籍版画出现了群采纷呈的局面,众多优秀刻工、画家投入到书籍版画的创作中。这些繁花似锦风格各异的版画作品以小说、戏曲插图的形式深受社会欢迎,对于当时文学作品的传播、普及以及加强对读者的吸引力感染力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广告作用。其中以元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明代施耐庵所著《水浒传》最具代表。雕版印刷术在我国宋代逐渐兴盛,也奠定了另一种招贴艺术———木版年画。比较著名的有苏州桃花坞年画和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为“南桃北柳”。此外还有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陕西凤翔年画、河南朱仙镇年画、广东佛山年画等。这些传统年画都具有招贴的艺术功能。因为木版年画除了满足美的欣赏外,也是传达民间文化生活“辟邪纳福”、“欢乐吉庆”一种招贴设计(《平面招贴设计艺术》作者:季阳)。直至今日,年画仍然在招贴设计中刮起阵阵“中国风”,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1866年,法国画家、设计师朱尔斯.谢雷特在其印刷厂设计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石版招贴,而被誉为“现代招贴之父”。这张石招贴作品的问世象征着现代招贴的诞生。20世纪初期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对招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来自于画家为自己的画展制作的木刻风格的招贴作品,这些作品以强烈的黑白对比、错综的线条以及具有表现力的刀法运用来诉说创作主题。这些夸张的表现形式无疑深深触动了人们感官。在设计领域,表现主义招贴风格的影响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
二、招贴中的版画艺术形式及表现
1、招贴中的凸版版画艺术形式及表现
凸版画是最古老的印刷术之一,原理也较为简单,就是将不需要印刷的地方用刀刻去,并将油墨上于刻制后平板上凸起处,并转印到纸张上即可。其中,手工雕刻的木刻版画是最为常见的凸版。这项起源于中国的古老技艺通过伊斯兰传遍欧亚,并随着十五世纪造纸的工业化发展,使得雕版印刷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成像语言,承载着传达各种信息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凸版版画常会选择有肌理表面的材质进行印刷,如衣服、地砖或其他具有特殊纹理的表面。这种创新也是招贴设计的本质要求,肌理效果是招贴设计中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视觉艺术语言。肌理效果作为美的要素之一,本身就具有一种强烈的视觉性,这一点在版画和招贴创作设计中被高度重视,也成为两种艺术形式的重要纽带。版画招贴的制作主要因其创意主题及风格的不同选择不同种类的木板,实际上,除了木板板材之外,几乎所有不同性质的媒介都会为设计师带来创作的灵感,如橡胶、塑料、复合材料,甚至包括人的`指纹,这些材质具有光滑、柔软以及特有的肌理等特性而更加利于即兴创意。
2、制版与招贴风格
首先从现代招贴的发展与制作来看,与版画的历史是有重叠的一段经历,20世纪20年代招贴作品多以绘画为主,这一阶段的招贴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的转变,这个时期很多的招贴设计工作都是由版画艺术家来完成。版画家将自己对艺术的感悟体现在招贴作品当中,在国内外出现了一大批经典的黑白版画招贴作品,这些作品既展现了版画的艺术魅力又承载了招贴的传达功能及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
(1) 以黑白块面表现的版画招贴艺术语言作为版画招贴,在版面的刻制上以两种方式比较多见,一是阴刻,在黑底上刻白纹;一是阳刻,在白底上留黑线。一般来说,刻制白线较为简单便利,所以这种方法刻制的招贴版画比较多见。黑白作为最单纯的色系,具有宽容的特点而荣登极度色彩境界。黑白对比色本是木版画表达大千物象常用的视觉语言,渐渐受到众多平面设计师的青睐。黑白块面的静谧、简洁、单纯也是招贴设计大师冈特兰堡极力主张的设计创作理念。他的招贴作品多以块面表现为设计基调,形成了独特的设计风格。
(2) 以线条表现的版画招贴艺术语言表现“黑线”要更困难一些,在制版的时候既要考虑造型又要模仿手绘的效果,这就要小心谨慎地对待线条两边的刀法处理,并且要将线条外侧的区域铲平。具有代表性的版画招贴作品《怒吼吧,中国》,是20世纪30年代反帝救亡热潮中的经典力作。作品采用阳刻技法,表现一个被蒙住耳目,紧紧捆绑受尽屈辱的男人躯体,招贴运用犀利的刀法把因奋起挣脱枷锁,而扭曲的肌肉和躯体的线条展现得淋漓尽致,传达出作品所具有的强烈视觉冲击力。不同质感的线条表达,在人们的情感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性格特征。版画招贴通过线条的处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及强烈的视觉反差对招贴的主题给予直白而又微妙的诠释,形成了独特风格的招贴艺术,这也许就是设计师一直钟情于它的原因吧。
3、印刷与招贴特色
印刷可以看成制版的衍生,尤其作为具有招贴功能的版画,印刷更是展现其最终效果的重要形式。在彩色凸版印刷中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减版套色法,前后版色彩叠印,形成混合色的方法;另一种是多版套色技术。上世纪初的套色版画招贴对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波普”艺术产生较大的影响。设计师在社会变革,流行文化当道的背景下,更加关注视觉语言的活力。采用最常见的视觉形象作为创作元素。下图为波普艺术家创作的招贴作品《新的希望》采用多套色制作的招贴。
4、招贴中的凹版版画艺术形式及表现
凹版是通过雕刻或腐蚀的方法制作金属溯到旧石器时代的阴线雕刻、石刻、骨刻。最初的金属版画是金银工匠们通过拓印的方式来进行金属上的图案设计。随着化学的进步,设计师开始尝试用腐蚀的方法进行雕刻,这种雕刻作品的线条更加细腻流畅,可以表现更为丰富的招贴艺术作品。凹版的制作更加注重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能将创意和构思通过蚀刻的方式表现出来,需要熟悉材料的特征和熟练地掌握工具。刻针和画线刀能表现精致细密的平面设计作品,在招贴作品的表现中,一些电动工具、钢丝绒、砂纸可以营造出丰富的肌理效果,这种艺术创作的微观形式在招贴设计中往往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无论在审美还是视觉传达的功能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当代的很多平面设计作品经常会使用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非酸蚀制版技术,其中生肖邮票的设计制作就是采取了凹版线雕的传统方式刻出,由于线条精细,传统纹样的细节均能完美表现。除了邮票以外,各种纸币的平面设计也是属于线雕图像。
三、结语
版画招贴的创作过程本身就蕴含着极大的创意,会牵涉到色彩的选择、图形的处理以及文案的推敲与设计。招贴创作的终极目的就是在人的心灵深处印下让人难以磨灭的印迹,那么,不同的印版在创作制版的过程中就是在讲述一个个慑人的故事,这些制作招贴的材料、技术无不具有生命力,它们都包含了特定的时空信息。版画除了技艺本身可以为招贴带来灵感,在观念艺术传承中,版画也一直将文化关怀作为创作的动力,强调对社会的干预。在信息时代来临之前版画一度将招贴的功能推向高潮。招贴是大众的艺术,而版画又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版画融合了传统美学和大众媒体,具有多样性的特质。版画可以运用不同的印刷方法来制作、传播各种信息。任何形式的海报、公告、招贴等大众传播的印刷通讯,都可以通过版画来进行全新的诠释。虽然这些作品可能具有时效性,但是它又以一种独特的完全不同的方式存在。在大众的眼里版画招贴是招贴中的艺术品,而在艺术家眼里,招贴又是版画实现社会功能的平台,展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作者:王晓玮 单位:滁州职业技术学
《大明宝钞》 大明宝钞是明朝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由于当时缺铜,洪武七年颁布钞法,次年开始制造,洪武二十二年至永乐年间,纸币时贬时升,后因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民怨沸腾,正德年间废止。 本会馆以明朝洪武年间原版新印的“大明通行宝钞”赠于顾客,借此宝物顺祝每一位新老朋友财源广进,生意兴隆。并向新老朋友表达谢意之情。《门神》门神作为中国的传统习俗由来已久,千百年间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各路门神,而其中秦琼与尉迟恭作为武将门神普及最为广泛。相传李世民忽然病了起来,众臣朝夕问候,太医勤勤看视,过数日不能全痊,恍惚似有魔崇惟秦琼与尉迟恭问安时,颇觉神清气爽,所以命人将二人画像贴于宫门以镇邪恶之气。此后,秦琼与尉迟恭成为了御用门神,随着故事的流传,普通百姓也把这二位将军作为门神看待了。 本会馆以清朝康熙年间原版印发此门神馈赠亲朋好友,祝各位家门神佑,身体健康,并向新老朋友表达谢意之情。《镇宅神判》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赐福镇宅圣君。此幅钟馗身躯壮伟,气势昂扬,内穿铠甲,外罩锦袍,须发飞动,执七星宝剑而舞,下方又画着直立铜钱,上写中华元宝,表示出驱邪降财的功能。民间将钟馗俗称为“判官”,故称“镇宅神判”。“益盛成”为旧中国店铺字号。 本会馆以原版新印的“镇宅神判”赠于顾客,顺祝每一位能家有神判镇宅,福财双至,万事如意,也借此宝物向新老朋友表达诚挚谢意。《三娘教子》 明朝商人薛广,娶有三房太太,两房无后,只有二房生有一子薛琦哥。一次薛广与朋友去外地做生意,半路上朋友私吞了薛广的财产,并贿赂县令使薛广受刑发配充军。后来朋友制造假像谎称薛广病死途中,并购的一口空棺木运回。 薛家受此打击,家道开始败落,大娘和二娘因受不了贫苦,纷纷另嫁他人,家中只剩三娘与琦哥,仆人薛保三人。琦哥因学业不精,受到三娘责备,琦哥不但不思悔改,反而顶䃥三娘,三娘怒断织布机的机头。薛保回家见三娘生气,以为三娘受不了苦,也要另行改嫁。三娘将事情原委说于薛保。薛保认为琦哥没有孝道,教育了琦哥,琦哥知错能改,刻苦功读,后来金榜题名。薛广发配军中也因屡立战功而受到重用,自此荣归故里,一家人终于团聚,一时成为美谈。 本会馆以清朝中期的木版年画,借《三娘教子》的典故,祝新老朋友儿女学业有成,金榜题名,家庭和顺。《照票》 清朝政府的一种发文公式,用途涉及广泛,主要用于票据和实物的对换,类似于今天的通行证或证明。 本会馆以乾隆年间原版新印赠于顾客,借此宝物表达向传统文化致敬之意,向新老朋友表达诚谢之情!《直符使者》 直符是《奇门遁甲演义》中的八神之首,又叫天乙贵人。古籍云:“天乙在前,太乙在后”。天乙指直符之神,[太乙指太乙神数]是最吉之神煞。由于它与地盘值班大将和天盘值班星球相对应,故叫直符。 本会馆以清中期的木版新印赠送每一位新老朋友,顺祝家庭幸福,吉祥如意。《鹤寿延年》民间历来求福寿者,多用各种行式来表达自己心中的诉愿,此板画以寿星老人居中,腾云骑鹤而来,间有童子相随,寓意深刻,因鹤谐音与贺相同,为多寿多子之意。 本会馆借此宝物祝贺每一位新老朋友福寿安康,子孙满堂,借此礼物向每一位朋友表达谢意。聚仙堂老砖茶为民国时期茶叶外包装封面纸印,上写“北苏镇”,为晋南一带,聚仙堂是店铺名号,民国时期这种茶叶十分盛行,远销其他省份。做为一种待客饮品,为当时的经济做出了一定贡献。 本会馆将老字号茶庄封印从新刊印展示出来送给每位朋友,用这种方式来共同追忆和保护老字号不被历史遗忘,一同回味和追思晋南茶文化独有的特点。灶王爷灶神,也称灶王、灶君、灶王爷、灶公灶母、东厨司命等,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晋以后则列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自人类脱离茹毛饮血,发明火食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灶就逐渐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崇拜灶神也就成为诸多拜神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了。 本会馆以原版新印赠于顾客,借此宝物表达向传统文化致敬,向新老朋友表达谢意。《百福捧寿》因佛教有三界六道九地二十五有之说,板画以佛教的二十五有为暗喻,因蝙蝠的“蝠”与“福”字谐音,刻四只蝙蝠于四角飞奔中间的篆体“寿字”,又因二十五乘四得百,故此寓意为“百福捧寿”。 本会馆以清中叶原版新印“百福捧寿”赠于顾客,借此百福向新老朋友表达最真挚的祝福和谢意!《粮仓贴》旧时百姓家中多有粮仓,逢年节必把此印贴于粮仓之上,以求祈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也表达了百姓敬天拜地,渴望平安幸福的心愿。 本会馆以清中叶原版新印“粮仓贴”赠于顾客,借此表达对新老朋友的美好祝愿和真挚谢意。 《书法赏鉴》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墨香犹在,余韵绵长,传统文化的发扬和守护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传承的价值所在。书者圣地,法之神隅。“陶唐杯”书法大赛在将书法之美展显在世人面前的同时,又将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和推广,为达到弘扬国学和承先贤之风的目的,本会馆将赛后为数不多的珍品于以相赠,并于书法背面附写作品名称和作者姓名及简要介绍。 《众财神图》 此为解放后平阳姬家后人复刻清中期的木版年画,其雕刻技艺精美,人、物跃然。内容主要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以天神传说财神为主,下部以民间历史人物为主。此版以天地结合为主的众财神图,主要表达了百姓敬天畏地,祈福平安生活小康的意图。 本会馆刊印馈赠各位新老朋友,祝各位财源广进,生意兴隆。八方来财。以此表达会馆对每一位新老朋友的谢意之情。贞祐宝券,金代钞币名。贞祐三年(1215),以原发行的“贞祐交钞”,遂改行“贞祐宝券”。并禁止行用铜钱。此卷面文有“奏准印造平阳太原府两路通行宝券,并同见(现)钱行用,不限年月,许於平阳太原府路官库倒换钱券”。 本会馆以原版新印的贞祐宝券赠于顾客,借此宝物表达向传统文化致敬,向新老客户表达谢意之情。 果实丰收 此年画为清代老版新印,表现的是秋天丰收的四种硕果,四种不同的果花配有形态各异的四只蝴蝶,一派瑞祥之气。两个柿子表示事事如意好事成双,成熟炸开了的石榴子古人多用于比喻丰收喜悦多子多福。佛手是用来比喻福满钵满的美好生活,佛手谐音福寿,古人用来比喻一掌乾坤得心应手。桃子人称寿桃,作为水果甜鲜纤维王含量较高,含有维生素E,有抗氧化抗衰老的功效。民间有肯吃仙桃一口不吃好杏一筐的谚语。《神异经》说东方树名曰桃,令人益寿。《王祯农书》认为桃为五木之精,驱邪必自扶正,用桃祝寿也就有了祝颂的意思。 赤兔献宝 赤兔马本名''赤菟''(身体大红色,像老虎一样凶猛的神驹)。乃是马中的皇者,非凡之人不可驭,''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赤兔马一直是好马的代表,可日行千里,还可夜走八百。此年画表现的是赤兔宝马身驮福水善火神碑头顶日月脚踩四方财宝。古人用赤兔宝马驮水火神碑来象征善用水火,''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善火保万年福水传千古。此年画为清代老版新印,一般贴在家中灶后之上。 平阳虎临汾古代又称平阳,此地历来不曾有老虎出没,相传有一天不知从那里跑来一只老虎,到处被群狗追赶驱逐,也就是''虎落平阳被犬欺''的另一个版本。
178 浏览 3 回答
98 浏览 3 回答
142 浏览 5 回答
202 浏览 2 回答
204 浏览 3 回答
167 浏览 3 回答
114 浏览 4 回答
151 浏览 5 回答
294 浏览 3 回答
102 浏览 4 回答
146 浏览 3 回答
330 浏览 3 回答
259 浏览 4 回答
238 浏览 4 回答
102 浏览 5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