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教师的感悟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带着这样的美好,多少人义无反顾的选择成为教师。然随着一次次的课程改革,“教师”这个在韩愈口中被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已逐步转变成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甚至于有学者将教师视为与黑板、粉笔一样地位的媒体。但同时教师又被冠之以“课改的主力军”、“平等中的首席”等称号。教育主管部门也一再号召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要成为专家、要成为名师。就在外界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不断的定位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象幽灵一样浮出水面。我们暂不去关心那极少数最终能成为名师的人,且将眼光投入仍在校园中奔波的那些熟悉的身影,经历的尴尬和无奈使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一些感觉:刚刚踏出校门的激情满怀不知从哪一天起消失在城市的高楼里,马路上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一届比一届让人生气;没有评职称的年轻教师,还想办法搞几篇文章,下载也好,抄也好,总还是在动手,职称到手,高级好象没有指望。有“能力”者大凡也都纷纷跳槽。“没能力”者也就算了,“找一个混字了得”。于是工作越来越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灵魂正经受着现实残酷的撞击。教师不幸成为了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开展的“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显示:有轻微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86%,有中度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有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29%!这个调查不一定精确,但至少表明了一种令人忧虑的趋势。一、 职业迷惘新课程改革中,三级课程的管理设置,使得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的教师受宠若惊,但惊喜之余,却发现新课程要求教师们要用崭新的目光重新审视教学。可是,课究竟应该怎么上,恐怕连课改专家组的教授也难以说出个所以然来,教师在迷茫中索性穿新鞋走老路。而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纷争无时无刻不在教育中折射他的影响,也让彷徨中的教师身陷囹圄。为了适应各类所谓的改革,教师们不知参加了多少“劳命伤财”的培训与考试,试问其间效果,各位都是心知肚明。教师应该做些啥,对这份职业有了几分迷惑。单就一位做班主任的琐碎事来说说,每天早自习巡视、早操巡视、中午放学、下午自习课巡视、班级的偶发事件处理、卫生扫除,缺一项学校有专人检查并扣分。还有家长不断地来访,学校教研活动、年级会、教师会等会议一大堆。每天早起晚归,回家还要批改作业,准备明天的教学。心中向往的教师职业有点变了味。药方:职业保鲜所谓职业保鲜就是让人对自己的职业有更长久的兴趣,能够长期地投入而不厌倦。首先,是平衡问题。职业的初期热情不能掩盖自己的生活需要,著名生涯发展理论家舒伯的“生涯彩虹”中就明确指出,人在整个生涯中的角色不仅是工作者,还有父母、儿女、休闲者等等。忽略任何一个,都有可能造成生涯发展的不平衡。仔细想想也会明白,有一个稳固的后方,前沿的变化才不会动摇根基。其实对大部分人来说,理想中的工作都不止一个要求,但却很难找到一份完全满足要求的工作。譬如教师的工作相对稳定,但很多人觉得薪酬不高(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并且重复太多,缺乏挑战。可是,做文秘,很无聊;做销售,太辛苦;想创业,有风险;学心理,过程又太漫长……所以,不要期望有十全十美的工作,能做的只是:在众多不尽人意的条件中,挑选出好的方面来补充自己的信心,多想想当教师的优点,譬如做教师相对稳定,虽然薪酬不高但也不能算低。就像同样是半杯水,有人会说“怎么只有半杯”,有人会说“居然还有半杯”。其次,长远发展问题。为自己建立一个长远的职业发展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你将目光放得更远时,你才不会被眼前的东西所诱惑。一时的认可,甚至一时的奖励都是暂时的,你的职业发展终极目标才是你要达到的终点。比如自己想拥有怎样的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等,确认教师职业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不断通过行动达成既定目标的过程。制定了合理的目标以后,还要通过有效的行动来达成目标。不能盲目地行动,所有的行动都要以此职业目标为导向,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制定行动时,首先要明确职业目标的要求,其次针对不同的要求对症下药。 二、激流“勇”退看我身边的同事们,说真得没有谁不感到教师额外的压力过大。无休无止的继续培训,一会儿是省级,一会儿是市级,更不用说区级、校级的了。做教师的似乎没闲下来,即使是寒暑假,各类学习培训也比比皆是。这样的情况下,多少教师真得想喘口气,因为忙完这些已经不错了,真得不想再从原本剩下不多的时间里挤出时间,有想作为。因而,一般的在拼命地为进城或是晋升职称奋斗后,好想休息休息,难得清静,在汹涌的激流中勇敢选择踏实度日,把“教师”当作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再也不敢当“事业”来进取。 药方:自我效能理论的有效干预自我效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最早提出的。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教师效能感被认为由两个独立的向度所组成:教学效能感(sense of teaching efficacy)与个人效能感(sense of personal efficacy)。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教学能够影响学生学习的预期,或教师对于任何教师在外在因素如家庭环境、家庭背景、或家长影响力的限制下,能够发挥其影响力的信念;而个人效能感则指个人对于本身教学能力的评估,或教师对于本身具有影响学生学习之技巧与能力的信念。信念影响行为,“如果我很努力地尝试,我能够处理那些对学业感到困难或学习动机低落的学生。”效能预期与结果预期相辅相成,减轻教师压力,增加教师对职业的热爱。从学校方面来说,要为教师创设一个尽量好的环境,给教师尽量多的关心。设想,如果一个好的教师得到领导、同行更多的关注鼓励,那么他也会因为即得荣誉而继续努力,从而得到更多的荣誉和更多的锻炼机会,促使他不断的超越过去获得新的荣誉。相反,成绩平平的教师,得不到领导与同行关注、肯定的教师,可能就会因为觉得自己不能得到认可而丧失自信,丧失动力。前者会因为较多荣誉而进一步努力,再得到更大的成绩,从而快速地成长。而后者可能就会碌碌无为,虚度日子,把一切都当作任务,失去学习、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当感觉工作是一种幸福时,自然永远不会对之感觉厌倦。三、评价惯性目前,对教师的考核评价细则,很多地方都是有弊病的。常常有领导会说,有作为才有地位。而在现实中,很多都是有连锁反应和晕轮效应的。因而一些平时默默无闻而又踏踏实实的教师常常被闲置一旁。在现实中好多老师看看自己不能有所作为,做了也是白做,就不如不做。绩、能、勒、德的考核惯性最终促成了教师们的工作惰性。 药方:细水长流的教师专业成长发展性评价治校理念要体现人文精神。学校应改变那种对教师工作机械量化的片面评价办法,推广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让教师在自身发展中体验到成就感、成功感,缓解职业倦怠。在我校,今年新出台了《XX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每位教师对照细则从自身出发,确定了发展的方向,努力的目标。很明显老师们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有的还打趣道:今年不行,明年再努力。我们从此方案中可以看出这一评价的指导思想注重了以下几点:1、关注自我:每个人的基础有好坏,水平有高低,我们的评价关注的是自我。是自我水平的纵向比较,不需要和其他人横向相比。以此消除和优秀教师比较的恐惧心理。2、关注过程:我们的评价关注的是过程。关注的是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以此消除不思进取的懈怠心理。3、关注发展:我们的评价关注的是发展。只要你的指标成绩在进步(不管你指标的达成水平还是那么低),你的指标评定就能获高分;只要你专业成长的总体水平在发展(不管你现有水平还是那么低),你就是个好教师。以此消除技不如人的自卑心理。以下为我校的具体测评(略)金·凯根认为,心理危机之中蕴涵着发展的机遇。相信在自身的努力下,从事这份光辉的职业的每一位教师,也都能拥有“光辉”灿烂的心情,从而顺利走过倦怠之意,进入崭新的程序。 参考文献:《做一个幸福的智慧型教师——兼论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乳山教育《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缓解》————教育导刊
高校体育教师赴企业挂职思考论文
一、高校体育教师赴企业挂职的意义
1.提升个人职业素养,促进实践教学开展。体育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强的学科,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对体育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要求人才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上的塑造,还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从事体育或者是与体育的相关工作,缺失实践无法有效开展工作。只有在实践中学习,学生个人的专业技能才能得以有效提升,以此增强学习的竞争优势,提高就业率。体育教师赴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可以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掌握行业发展动态。通过参与企业实际工作提升实践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实践教学积累经验。将企业实践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中,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针,推进实践教学开展,以满足企业市场需求的方向对学生开展针对性强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2.加强团队建设。师资力量是体现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窗口,团队素质水平高低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重视学校的师资建设对学校和学生来说都有重要的价值意义。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让体育教师赴企业挂职有助于加快自身双师型团队建设,健全师资团队结构,增强师资团队力量,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凭此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促进可持续发展。3.有利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启。体育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即刻具备双重身份,成为学校与企业沟通交流的桥梁,提升彼此沟通的有效性。教师在企业间的工作优良表现可以让企业做出积极的价值判断,作为良好示范,解除企业用人担忧,增加企业选拔本校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的可能性。借助挂职锻炼及时了解企业用人需求点,做出合理判断,促使学校抓住时机向企业提出搭建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以此安排及时开展实习,加强实训操练。4.提升教学水平。高校体育教师平常在校进行日常教学,面对人群较为单一,多以本专业学生和同事为主,极少与外界社会其他人士进行交流,职业视野较窄,学科知识更新缓慢,教学观念陈旧落后,知识构建有所欠缺,表现出过早的职业倦怠。教师赴企业挂职有利于拓展眼界,提高业务能力,以此将在企业掌握新的实践成果或教学技术带入学校,有益地“反哺”教学,促进教学科研探索,提升学科教育水平。
二、高校体育教师赴企业挂职存在的问题
1.教师参与挂职意识不强。各高校为加强教师建设,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部分教师没有很好地调整心态,认为自己放弃舒适优越的教学工作,跑到工作节奏比较紧张的企业中做可有可无的工作是在浪费时间,自身价值意义得不到有效体现,产生懈怠心理,消极应对;认为参加企业挂职锻炼对个人职称评定没有任何帮助,有可能会制约自身评定,参与兴致不高;要面对学校和企业双方给予的多重工作任务,压力倍增,不愿参与。各挂职企业财政收入和补贴程度不同,在补贴上会有较大差异,心理产生不平衡。企业高强度的工作时间和超脱接受范围的工作内容让自身无法很好地适应,产生退怯心理。2.挂职职业评定监管不足。高校对体育教师在企业挂职期间的“考核管理”方面监管不到位,缺乏有效组织、监督措施。部分高校对体育教师到企业挂职虽实行双重管理,但大多流于形式,学校只是不定期地对其进行电话查岗,企业仅是对其挂职期间是否遵守规章制度的进行监督,两者都并没有对教师工作中的实际专业技术能力、实践能力等进行具体考核,使教师在挂职锻炼期间完全靠个人的自觉性完成“自我监督”。3.企业对教师挂职锻炼接受度不高。教师挂职时间变动性大,少则一两个月,多则半年。人员不稳定造成企业无法实现高效管理。挂职期间教师并未完全脱离学校,经常出现有新的教学任务,随时可能离开企业,企业安排工作时存在诸多不便。人员的流动性大,企业要按时支付挂职期间的补贴费用,增加了经济负担,出于自身管理需要和发展所需,企业普遍不愿接受这种形式的派遣人员。
三、高校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成效最大化的举措
挂职尽量选择省内,设置灵活的挂职时间,建立教师挂职锻炼的长效机制,提高企业接受度。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保障教师挂职期间的经济收益,增强高校教师的主动意识。健全教师挂职锻炼的管理制度,明确组织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对教师在挂职锻炼期间实行双重管理,由挂职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学校应与挂职教师、企业保持经常性联系,做好挂职期间的管理和考核。合理帮助教师解决挂职期间的费用支出,优化课时费计算办法,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挂职锻炼结束,挂职教师应结合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完成学习总结并交学校。高校开展体育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是培养双师型团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壮大学校师资团队力量,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做好高校体育赴企挂职面临问题的处理工作,改进方针策略,可以为学校发展带来更多效益,带动院校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张守芳.对高校教师挂职锻炼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5
浅谈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分析与个人对策论文
论文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社会各界对高校教师寄予厚望,使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感到超出其承受范围的压力。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是外因和内因决定的,内因起决定性作用。
论文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职业压力 对策
压力是我们对刺激产生的一种心理与生理上的综合感受。塞利博士(HansSelye)认为,压力是种认知,认为某种情况超出个人能力所能应付的范围。教师的职业压力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使教师个体受到威胁的压力源长期、持续地作用于教师而使教师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的过程。有研究表明,教师中感受到压力较大和压力很大的共占%[1]。高校青年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处学校各部门工作的第一线,承担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和行政性任务,在教学中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你,片刻不得松懈,不能有差错。所以,许多教师感觉压力很大,以至于身心疲惫,大大影响了身体健康,甚至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不乏有英年早逝的先例,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巨大损失。高校青年教师更是职业压力的高发人群。就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的来源进行分析,进一步就如何适应教师职业压力、获得快乐,从教师个人角度提出应对策略,以抛砖引玉。
一、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外因
1.社会对高校教师期望值过高
高校教师一直被认为是工作在象牙塔中的精英,是为人师表的楷模,是学识渊博、有教养的人,是人格完美、无所不能的人。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社会各界对教师寄予过高的期望,尤其是高校教师,使得高校教师深感压力巨大,但忽略了他们首先是一个普通的人。而且社会总希望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看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迟滞性,对学生的影响可能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凸显出来。于是在此之前,人们会高频率地看到各种社会舆论、报刊对教师能力的质疑,对教师责任感的指责,对教师德性的拷问,这一切使得高校教师经常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
2.高校把社会压力转嫁给教师
当前社会急功近利的趋势十分严重,社会要求学校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优秀人才,一旦未能如愿,就可能抱怨、指责,高校深感压力,只能将压力分解消化,转嫁到教师身上。而且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平民化,教学资源相对不足,高校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不断加重。然而高校教学体制改革不断变化和深入,一方面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大量搞科研,申请课题、发表论文。
这种超常的工作负荷使高校教师不堪重负,产生极度疲劳和心力交瘁,长期处于过高压力的状态。据有研究者对613名高校教师的压力调查显示,%的高校教师工作一天之后感到疲劳[2]。另外,高校教师由于工作负荷量过重,竞争日趋激烈,人际交往时间较短,使得人际交往障碍增多,有效沟通减少,人际关系紧张。剑桥大学的基里亚科等人指出“学生对教师工作的恶劣态度”和“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导致教师与学生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方面,也是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3]。在这种人际交往紧张状态中,缺少家人关心、学校支持、社会理解,极易产生过大的职业压力。
二、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内因
1.教师的能力素质过低
考克斯等人研究调查指出“事业没有发展”、“常常感到压力”等与教师的能力素质差有关。教师备课、授课经验不足,组织能力不强,口头表达能力欠缺等,极易导致工作不顺心,难以承担教学任务。
2.教师自身过高的期望
教师能力素质过低也是教师的职业压力来源。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只是造成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的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而个人因素正是这个内因,主要包括高校教师的自我期望值、能力素质和感受力强度。
3.教师抗压能力过低
教师个人感受力的强度不同,所感知到的职业压力也不同。高校教师作为一名独立的个体,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样对压力的感受也是因人而异。在同等的压力状态下,对有些人来说是适度压力,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却是过度压力。感受性过强的教师容易感到职业压力过大,因为他们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对自我要求过高,容易产生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至于信心不足,进而悲观失望产生压力感。
三、教师职业压力的个人对策
1.教师职业的三个境界
孔子说,学习有三个境界,“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仿效这种说法,教学也有三个境界,即知“为人师”;好“为人师”;乐“为人师”,知“教(为人师)”者不如好教(为人师)者,好教者不如乐教者。
何谓知“教”,其基本条件是在具备专业知识,掌握了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何谓好“教”,其基本条件是了解教书育人中蕴藏着巨大的社会意义,及教师职业的高尚性,甘守清贫,苦中寻乐。何谓乐“教”,不仅知“教”,而且好“教”,并能从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获快乐。这太难了,如何才能做到?
2.怎样做到三个境界
知“为人师”是把教育教学当做一种职业,是平常说的职业境界,是从业的基本条件,从业者需要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除了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学习教育学,了解传授知识的基本规律,因为要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所以还要掌握心理学基本原理,以完成教与学的互动过程。除了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之外,教师需要多方面的技能,如“三笔字”。目前的大学教学中,由于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新进的老师普遍学历很高,大多是博士,他们制作PPT课件的能力不错,而传统的教师技能则有较大的欠缺,有的老师不要说粉笔字,就是钢笔字都比较差,更不要说毛笔字了,其实这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当前老师在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能放弃传统的教学技能。
知“为人师”更多是掌握做教师知识与技能,是把教师职业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行业,在其工作中伴随着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因此,教师个人的知识、情感、人格等可能会在学生中有放大的效应,桃李满天下是最好的褒奖,误人子弟则是高悬的警钟。 做教师仅有知识理论是不够的,更是一个实践活动,而且面对的永远是个性多样、充满活力的学生,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去,比掌握知识更具体,更丰富多彩,也更有挑战性。如果照搬书本知识,就会在实践中碰壁。所以,即使知为人师是第一境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掌握知识没有捷径可走,只能直接、间接途径获得,而理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即“知”易“为”难。如果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可能比较勉强,甚至不喜欢,也可能不太适合从事这种职业,因此,感到学生难教,教学太累。
好“为人师”是把教育教学当做一种事业,就是平常说的把职业当做事业来经营,这是一种颇受推崇的境界。即所谓做一行,爱一行;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凡的业绩,职业变成事业。在教学活动中,觉得自己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感到光荣自豪,是感到教育教学的意义而产生的快乐,未必能体会到教学中的乐趣。
“好”首先是一种态度,爱好或热爱,虽然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但无论什么事情,在行动中保持热爱,就不单单是一个态度的问题,往往在初为人师时,满腔热情,继而热情逐步平淡,最终不感兴趣,甚至厌烦,也就是爱好容易坚持难,“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所以贵在坚持。教师的日常是很平凡的、周而复始,没有什么新鲜刺激的'事,很容易使人提不起精神,产生职业倦怠感。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好为人师。而真正作到好为人师,必须做到或者向乐为人师努力。乐“为人师”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并享受快乐。
首先,享受学习之乐。教学中获得快乐,包括教的快乐,学的快乐,二者相互影响,教学相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学生有学习的快乐,教师自己要善于学习,并获得学习的乐趣。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所以必须终身学习,提高教育教学专业水平,而终生学习也不容易坚持,必须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成为一个“乐知者”。“朝闻道,夕死可也”,孔子学音乐,“三月不识肉味”。作为教师,学高为师,学习是应用之义,是必须的,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享受其中的乐趣,然后把这种方法和乐趣传授给学生,是获得乐为人师的第一步。
其次,教学过程之乐,“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一乐也”;怎样把看似重复的课堂教学,变得时时更新,生机盎然;教学本身非苦非乐,关键在于创造性地传授知识,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增长智慧。
第三,从教学的成就中获得快乐,这是从结果体会快乐,教学的成就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进步、成长。如果学生能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进步,他们会感到快乐,这种快乐将会反馈、传染给老师,从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境界。可能更多的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最后,应用积极心理学培养乐观心态。尽管教师职业是高尚的,意义是重大的,但教学活动不可能都是让人满意的,都会给人直接带来快乐的,所以要培养乐观的心态。积极心理学家塞里格曼()认为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据此将把人格分为“乐观型解释风格”和“悲观型解释风格”,前者认为失败和挫折是暂时的、是特定性的情景事件、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而且这种失败和挫折只限于此时此地,而后者与之相反,会把失败和挫折归咎于自身的原因,并认为这种失败和挫折是长期的、永久的,会影响到自己所做的其他的事情,因而悲观型解释风格的人更容易形成压抑。培养乐观心态的意义在于如何面对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不尽人意之处,如甘守清贫,甘于寂寞,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知足长乐。
参考文献:
[1]米术斌,王芳,张雷.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2).
[2]陈丽.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应对[J].新校园:理论版,2011,(2).
[3]汪泳,魏玉璞.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7,(2).
心理学具有抽象性强、实用性强及操作性强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心理学有其独特的学科性质,适用面广泛,对现代人才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及压力源的调查研究》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小学是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为日后学生的个人素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小学教师对于学生的知识素质基础具有很重要的培养责任,这个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展的阶段,体育教师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职业压力;压力源;普遍性
对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在七十年代得到了广泛关注。近些年来,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职业压力研究越加深入,取得了值得庆贺的研究成果。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深入,教师职业压力越来越突出,其群体日渐成为高压力群体,也成为当前在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一项热点话题。中小学体育教师承担著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责任,随着国家对体育事业给予高度的关注,体育课程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实际教学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其工作带来了巨大的职业压力。
一、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普遍性与影响力的研究
一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的普遍性
教师是一份崇高、令人敬仰的职业,承担著修剪教育“园林”中“桃李”的责任,使“桃李”们茁壮成长,香满天下,教师的职业压力也就不言而喻。下面列举了专家学者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
国内外专家学者以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为研究物件,广泛采用了问卷调查加以访谈的形式对其展开过调查研究,客观地论证了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来自瑞士著名的日内瓦大学哈伯曼教授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在中小学体育教师中有接近一半的教师有过身心疲惫的经历。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于体育教育的高度重视,体育课程在中小学阶段被列入重要的课程之列。国内教育学者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也得出上述差不多一半左右的教师感到有着巨大压力的结论。北京一家教育机构在一份调查中显示其结果令人担忧,90%以上的体育教师感觉压力很大,接近半数的教师有调换工作的想法,只有接近20%的教师表示喜欢体育运动,喜欢体育教师这个职业,愿意将体育知识传授给学生,愿意在体育教育事业中奋斗,为国家体育事业培养更多的体育健儿,并对未来的教育生活充满了信心。上海市的相关机构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心理问题做了一项调查,结果同样是令人担忧,调查显示50%左右的教师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5%的教师心理障碍较为严重。
二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力
压力对于工作业绩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是一种动力,也可以是一种阻碍。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说明工作的难易程度对于业绩的取得有不同影响,工作越简单对于业绩取得越有利,相反则不利,对于压力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工作越繁琐复杂,感觉压力就会越大,压力大小取决于个人对于压力的认识与心理承受能力。
经过研究表明,体育教师在职业压力方面,其消极影响明显高于积极影响,也充分说明其职业压力普遍存在,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情绪不稳定,在过重的职业压力影响下教师会莫名地表现出疲倦,有时还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大部分教师为了释放压力,吸菸酗酒,食欲不振,使其生活质量下降,身体健康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许多教师被迫无奈旷教、调换工作,或者提前退休;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长期过度的职业压力致使其出现焦虑不安的问题,使消化系统与回圈系统功能受到损害,患上各类疾病。
二、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压力源
一社会因素
教师职业的重要责任是教书育人,中小学体育教师承担著提高和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责任,使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拥有充沛的精力,早日踏入社会中为社会做出贡献。所以说中小学体育教师面临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巨大的社会压力。随着现代人们的身体素质逐渐下降,国家提出了全民健身的口号,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对于体育学科给予了高度重视,体育课程被摆在突出的位置。为了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需要绞尽脑汁地进行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活动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二家长因素
家长都希望子女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将来为家庭承担一份责任,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做一个对国家发展有用的栋梁之才。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小学生正处于少年时期,这些群体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对于国家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个人情感来说,体育教师也是从少年时期成长起来的,深刻了解学生家长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给予的厚望,这就间接地为教师增加了无形压力。
三现实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体育教学主要是以体育运动为主,学生需要在一节课规定的时间内做一些体育运动。基于中小学生的身体特点,还不能让其长时间做剧烈的运动,这就需要做一些游戏。在运动游戏中教师应时刻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注重其安全;有些学生任性刁蛮,不听从安排,教师不能对其实行体罚,而从情感因素上不得不控制压抑住情绪。
本文紧抓职业压力与压力源这两个主线,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压力源进行了论述。在对其职业压力的论述中,列举了大量资料,说明教师的职业压力普遍存在,在压力源论述中,阐述了几种产生与影响其职业压力的因素,为减轻其群体的压力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为了降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应该从根源上认识到职业压力来源于哪里,应得到高度关注。学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工作环境,教师也应该加强体育锻炼,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参考文献:
[1]邢午.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资本关系研究:以河南省“国培计划”教师为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2:58-63.
[2]孙卫红.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生存困境及其原因分析:基于职业生存状态的调查[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406:46-50.
[3]刘星.长沙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J].运动,201512:53-62.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236 浏览 4 回答
243 浏览 6 回答
248 浏览 6 回答
164 浏览 4 回答
264 浏览 4 回答
358 浏览 5 回答
305 浏览 3 回答
108 浏览 4 回答
95 浏览 5 回答
312 浏览 6 回答
175 浏览 6 回答
345 浏览 6 回答
334 浏览 3 回答
266 浏览 6 回答
135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