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致把国产品牌分成一二三线:一线品牌都具有很强的技术储备和底蕴,水平明显要高于同级别的合资品牌,旗下的大部分产品都推荐购买。二线品牌在产品力,或者品牌号召力方面和一线有着一定的差距,不过也已经达到了同级别合资车的水平,属于可以购买。三线则是濒临淘汰的边缘,或许你买了也未必就很差,不过并不推荐。
1、组装车企: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东家买发动机,西家买变速箱,自己设计个外壳就说是自己造的车。感觉更像是攒电脑一样。这类车企有一个最明显特质:大部分使用的还是三菱的发动机,并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说众泰、猎豹、东南、甚至是北汽、东风这样的国企,一样是三线。
2、未必活得下来的品牌:以造车新势力为主,混得好的当然不在此列了,但是有一些举步维艰,一年好几十亿的亏钱,谁知道哪天给自己亏炸了,到时候连个售后的地方都没有了。这里就不点名了哈,毕竟说谁也不合适,这些造车新势力能活下来的,没准就是国产特斯拉,可是我觉得大多都活不下去。纯电车的门槛太低了,现在有钱就能入局,群雄逐鹿。就我个人而言,所有超过20万的纯电车,不能提供电芯终身质保的纯电车,我都是不推荐的,大家自己对号入座吧。
3、销量太差的品牌:比如说江淮,比如说力帆,比如说海马,海马有自己的发动机,实话实说,水平还真不差,可是没赶上发展的黄金时期,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现在销量已经有点惨不忍睹了,只能归为三线。像是江淮,人家也有自己的技术储备,甚至和一线品牌比也不容多让。有自己自主研发的发动机,但是水平就很一般了,口碑也没做起来。在我们这,几乎成了白事专用车,人想买都不敢买。现在只能靠给人代工。
二线三线的门槛,主要看技术储备和产品力,而且二线车企活下去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比如说上汽的荣威名爵,产品力肯定是有的,性价比也不错。荣威除了部分搭载干式双离合,不值得推荐以外,大部分车型都有同级别合资车的水平。名爵也是如此,性价比很高,外形设计也很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买是没有问题的。
还有广汽传祺,GA8、GS8以及M8的第三代发动机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不到20万的售价,性能表现不逊于30万级别的合资。包括新能源领域,广汽也颇有建树,埃安系列的纯电 汽车 性价比非常高,像将要上市的AION Y,500Km续航只要万元,相当厚道。个人认为广汽已经有了一线的实力,只是品牌认可度还略逊一筹。
除此之外,我把长安也归为二线。我知道,一定有很多人持不同意见,不管从销量、技术、产品力还是从品牌认知度上,长安都有一线的实力,但是它的某些做法让我不敢苟同。比如说被懂车帝扒出的后防撞钢梁减配,以及参数虚标。乃至于UNIK的麋鹿测试厂商的反应,都显得不那么厚道。我认为一线是可以代表“中国制造”的,而长安的这种做法,让我无法认同。这一点愿意喷你们就喷吧,我还是决定保留意见。
其实大部分一线和二线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像是广汽的一些车型,我也经常推荐。如果说一定要有所区别的话,就好像组建一支国家篮球队,我觉得一线是主力,二线是替补。
1、奇瑞:主力控卫。 旗下品牌捷途、星途,两手都能突破,左右开弓。捷途主打低端价位,物美价廉。所有湿式双离合的动力组合都值得购买。而且捷途质保超长,保10年20万公里,相当良心。星途则是偏高端品牌,之前的星途我并不太看好,主要是因为缺少当家发动机坐镇,不过现在星途揽月也出来了,各方面表现都堪称上乘,麋鹿测试还摆了UNIK一道。在20万元价位站稳脚跟不是问题。本身旗下的瑞虎系列SUV,都有非常不错的产品力(当家车型),艾瑞泽系列也都有着不错的销量。
2、红旗:主力中锋 。我知道红旗只是一汽旗下的一个子品牌,一汽下面还有奔腾,还有森雅,不过必须把这个品牌单拿出来,一汽是二线,森雅甚至是三线,不过红旗只能是一线,也必须是一线!它就是中流砥柱,就是天生的豪华品牌。国产品牌目前的技术、产品力已经完全不属于合资了,但是品牌向上还存在很大阻力,消费者的认知短时间还难以改变。不过红旗有这个天然优势,天生的身高臂长,你不用管车怎么样,从红旗H9上下来,谁也不能说你没面子。
4、长城:主力大前锋 。长城哈弗,包括高端品牌WEY,只有SUV,没有轿车。就如同四号位一样,就是守护内线,争抢篮板——得篮板者得天下!在 汽车 市场上,则是得SUV者得天下!早期,长城就凭着一款H6打天下,而现在,长城的柠檬平台,发动机、9速湿式双离合,都已经达到了世界级水平。不过现在比较令人担心的是,它在氢能源领域投入了太多精力,这一步走错,恐怕要失掉先机。
5、比亚迪:明星级分位 。国产品牌如果说一线里的格局,我觉得是一超多强,这一“超”,无疑就是比亚迪。如果说其他一线品牌都有世界级水平,面对国际车企丝毫不虚的话,那么比亚迪是真正那个可以让他们瑟瑟发抖的家伙。早在2018年,比亚迪唐二代上市的时候,大众总裁就已经急不可耐的跑到上海来试驾,结果超速被拍了下来,免费给比亚迪做了一波广告。
这是一个值得让大众这样的对手都详细研究的“重点人”,现如今,汉DM,在50万级别里没有对手!秦Plus DMi,对合资A级轿车就是降维打击,号称燃油轿车颠覆者。比亚迪凭一己之力,改变了世界 汽车 市场的格局,敲响了燃油车的丧钟。
是不是觉得过誉了?你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比亚迪比你想象的还强,你想想,为什么丰田要和比亚迪合资建厂,为什么奔驰要和比亚迪一起成立“腾势”这个品牌?
总结起来,国产品牌普遍都有更高的性价比,甚至不谈价格,同级别的质量、性能也都要优于合资。只是我们队国产品牌的认知还需要时间来转变,很多人的思维还都停留在十年前,认为国产车不行——真的不一样了。就像比亚迪的秦Plus DM-i,不谈售价,合资车里有一款比它省油的吗?没有!这其实就是国产车强大的最好证明。
现在的 汽车 企业基本的技术都掌握的差不多,国产品牌已经能和合资品牌一较高低了,甚至比合资品牌做的还要好,而且在价格方面更亲民,老百姓都能消费的起。 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红旗,传祺,长安,力帆,这都是不错的国产自主品牌。 奇瑞在发动机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这不用多说,在欧洲都有很好的评价,包括国产路虎和捷豹都在使用。
吉利在收购沃尔沃以后,大量引用了沃尔沃的技术,使自己的品牌更上了一个档次,其是帝豪的成长,这两三年不管是销量和品质都显著的提高,使自己的品牌更上了一个档次。
比亚迪 汽车 在新能源方面一直是国内的佼佼者,尤其是电动 汽车 在欧州,北美州,南美洲和欧洲都有不错的销量,已被国际上认可,有的已经建有新能源 汽车 生产基地,比亚迪 汽车 在老百姓眼里可是素有“小钢炮”的爱称,可想而知比亚迪 汽车 的质量有多好。
广汽传祺这两年的销量可是有目共睹的,GS4的月销量一直徘徊在3万辆左右,之后推出了GS8,被消费者认为是国产车里最能和汉兰达叫板的车型,销量也一路看涨,今年又隆重推出GS7,我想期待它上市的消费者都楚楚欲动呢!
长城品牌的 汽车 ,我更不用多说,单从一款h6就知道它的火爆程度了,在所有自主品牌中目前还没有哪款车型的销量能超越它了,今年长城又推出了新的品牌 汽车 WEY ,更是奠定了长城打造高端 汽车 品牌的决心,现在以上市半年多,从销量来看还是比较可观的。 这些年来,我们自主品牌的 汽车 企业无论在研发和设计方面都做出很大的努力,从大街上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 汽车 上已经看到了成效,甚至在国际上也有了立足之地。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自主品牌 汽车 ,支持咱们自己的东西,让更多的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如今适合购买的国产品牌有很多,如长安、长城、吉利、荣威、传祺等品牌,无论从车型上还是品牌影响力上都有了很好的提升。如果让我在这些品牌中推荐的话,我想我会推荐长城、长安、荣威这三个品牌,因为这三个品牌各有特色,都代表了如今自主品牌的最高水平。
首先在SUV车型上,我想不用我多说,长城旗下的哈弗必定是国人的优先。作为SUV领导者,哈弗在SUV领域展现出来的实力确实让其它品牌望尘莫及。首先是哈弗H6,作为自主品牌最成功的车型,不仅拉低了合资SUV的价格,更让国人爱上了城市SUV。另外哈弗H8、H9作为国内首款冲高的SUV车型,在展现自主实力的同时让自主品牌看高到冲高的希望。另外更值得一提的是,长城高端品牌WEY,更是冲破了自主品牌的天花板,成功杀进了合资SUV的红海领地。
说完长城我们来看下长安 汽车 ,连续9年获得自主品牌销量王想必其自身实力也不用多说。和长城不同的是,长安不仅在SUV领域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轿车领域里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另外在新能源和无人驾驶领域上,长安 汽车 也展现了自身的实力。相比于长城和长安 汽车 ,荣威则展现了自主品牌发展的另一方向-互联网 汽车 。在与阿里巴巴合作之后,荣威在互联网造车上领跑了整个自主品牌,甚至成为了自主品牌对合资品牌弯道超车最成功的车企。
总的来说,如今值得购买的自主品牌很多,而且相比合资品牌性价比更好。对于想购买自主品牌的消费者来说,完全可以入手。
现在国产品牌发展的的也都挺好的,可选性也比较多,从五万到十万再到二三十万都有不错的产品代表:
1.五六万建议奇瑞的艾瑞泽5,皮实耐用;
2.六到十万的话好像国产轿车少,可以考虑考虑小型suv,比如长安的cs55啊、奇瑞的瑞虎7啊、吉利gs啊,销量都挺好;
3.十万以上绝对是国产的suv了,竞争激烈,瑞虎8、cs75、长城的神车哈弗h6、奇瑞的捷途、还有个长城新出的大狗啊、坦克啊,太多了;
4.二十万国产就是全尺寸suv,cs95、哈弗h9、红旗的h7、h9轿车,比亚迪的王朝新能源基本也都在二十万以上价位;
关键还是看个人使用需求,现在国产车的品控比以前要强很多,不考虑贬值自用的话挺不错。
要是你不考虑合资品牌,单纯在国产品牌里选车的话,启辰就是最值得购买的车。虽然这车牌名的影响力不太大,很多人甚至还不熟悉它,路上见的也不多,但是用过的人都认为它是一部好车。名上说是国产,其实“三大件“皆出自日产,只是国产“套个壳”而已。实践证明"启辰“大多车型省油不易坏,安全操控方面与合资车无异,价格还低,性价比较高,谁用谁知道。
都可以,感觉看个人的需求了,个人感觉除了舒适度和发动机功率油耗,自动变速箱匹配外,区别不大,对于要求不高的,国产车也是很好的选择。毕竟我一个朋友07年买的众泰2008,截止去年,跑了26万公里了,大小毛病都没有。还有个朋友,09年的比亚迪F3,现在还好好的,正常保养,没有修过。不是托,勿喷。个人观点!
国产车不是不好,国产车的4S店太黑,首付买车第一必须买两年的保险大概9千左右第二 汽车 装具大概3500。第三手续费2000。第四上牌费3500。还有一些4S店给装定位仪需要2000。全款和首付相差10000左右,国人坑国人,
整合,整合,加强合作,提升品质,提高技术,取长补短,认真听取,改进,实践中暴露出来的缺点,别在互相攻击。为外资做了嫁衣。国家层面,加强监控力度,奖罚分明,促进国产不断进取。严管,严控,逼着国产强大!实行淘汰制,车企要精,不要多!
不得不说国产车实力很雄厚,大大小小的 汽车 品牌不下十五六个,但能冲到前面的只有那几个优秀的。我们按照技术储备、产品力、品牌号召力以及销量等,把 汽车 品牌划分为一二三线,一线品牌是国货之光,技术水平超越合资品牌,旗下大部分车型都值得购买,二线品牌高不成低不就,技术水平接近同级别合资车,但在国产行列里品牌号召力略微逊色,属于可以买,但不极力推荐,三线品牌奄奄一息,也许你买了之后,发现它并不是差生,但我并不推荐。
这些国产三线品牌,不推荐也不能碰
拼装车企: 汽车 无非就是四个轱辘能跑,整车配置汽配城都有售,尊崇拿来主义,没有自己任何拿手技术,先建立个所谓的 汽车 品牌,然后在这边去买个发动机,那边去买个变速箱,凑足三大件之后,自己在设计个车身外观,形成家族化设计语言,最后再去一些不入流的配件厂整个高配置,就成为了自己造的国产车,更感觉像乐高销售在打造自己的王国。
这类三线品牌它们有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发动机都来自于三菱,早期长城也用过,按理说国外向来就对国内技术封锁,发动机作为 汽车 三大件重中之重,别人为什么又会卖给你呢?其实这中间的关系较为复杂,话说当年克莱斯勒有三菱股份,后来被奔驰收购了,而奔驰又看不起这类不入流的发动机,自己造的都是豪车,自己用不上不说,闲置起来还有点浪费,觉得就算卖给中国人,也影响不到我奔驰,后来才有三菱愿意把发动机卖进来,最后让众泰、东南、猎豹、东风等车企捡了便宜。
不看好新势力造车:近段时间连小米都开始宣布要造车了,我觉得现在的 汽车 行业门槛太低了,拿着互联网技术,抱着PPT就开始干,仿佛成了只要有钱就能入局的场面。就目前在芸芸众生的国产新势力 汽车 品牌中,能够维持较高地位及水平的不多,但举步艰难的品牌不在少数,月销不过百成了常态,常年都处于亏损状态,说不定那天崩盘了,连哭的地方都找不到。就我个人而言,这些新势力电车品牌,都不值得推荐,除非能够承诺终身电芯质保。
销量太差还找不到4S店的品牌:譬如中华、力帆、江淮、海马等,其实海马在前几年水平还真不差,在我们当地甚至与吉利都有一拼,自己有技术、有发动机,生产配套体系完善,可惜在国产奋力追赶的时候落跑了,站在风口没被吹起来,现在的销量一言难尽,在我们当地连4S店都撤了。还有像江淮这样的民族车企,技术与三大件都有,并且都是自主研发,还被多次评选为“中国心”十佳发动机,但其结果与海马几乎相似,没口碑、没品牌影响力、销量起不来,在我们当地也见得不多。而像中华傍着宝马多年,推着跑也没赶上风口。
二线品牌可以买,但并不是最优选择
相比三线品牌的低门槛,二线品牌就要显得有技术含量得多,在众多车企中至少能保证有立足之地。像上汽荣威、名爵这样的实力车企,其产品与技术没有任何问题,性价比也很高,能够很好地迎合国内消费者的口碑与审美,像名爵甚至还有些许合资血统,对于年轻人来说无论是动力还是面子都有,但除了某些车型匹配的干式双离合以外,其它的都还可以。
还有广汽传祺,无论是产品力还是技术储备都是有的,并且在同价位中性价比也还不错,像GS4、GS5、GS3都是畅销车型,GS4上市之初甚至把神车哈弗H6都拉下马来,而旗下高端车型GS8、M8搭载的第三代发动机,匹配6AT变速箱,其技术与调校相当有水准,十七八万的售价,却不输40万级别的性能。只是因为当年急于求成,爆出系列“质量门”事件后,口碑一落千丈,品牌号召力摔得七零八落,就个人而言,广汽传祺的实力不输任何二线品牌,冲向一线只欠品牌认可度。
而除了上述车型以外,奇瑞在我心中被归为一二线的分水岭,我相信有很多人不同意我的看法,无论是技术储备、三大件还是产品实力上,奇瑞都可以说是国产品牌中能扛大旗的,直接说是一线都不为过,确实奇瑞的含金量不比任何品牌差,甚至赶超合资,但我也是各抒己见罢了,就竞争力、品牌号召力上距一线我觉得还是有一步之差。
一线是自主品牌的闪光点
长安: 旗下品牌及车型覆盖面积广,长安欧尚主攻低端价位,配置齐全空间大,用的同样是蓝鲸发动机,3年或10万公里的整车质保,虽不是同价位车型中最长,但其品质相当可靠。长安CS系列主攻中端价位,在轿车与SUV领域均取得不错的成绩,销量更是层层递增,而长安UNI系列起初我并不看好,但直到UNIK出来以后,我改变了这个看法,各方面表现都十分符合国人需求,虽然在近期麋鹿测试中小有瑕疵,但我认为后期经过调校后,加8AT的动力组合坐镇,在17-20万这个价位中站稳脚跟是没问题的。
吉利: 自从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就像留学归来的博士,整个品牌仿佛就戴上了光环,其实起初吉利并没有完全获得沃尔沃技术,只是拥有股权,久而久之,吉利逐渐地渗透学习了先进的管理经验,部分技术等,然后有了现在最强发动机的星瑞、星越,拥有合资光环的领克等等,在技术、品牌号召力、实力等方面都有很强的突破,但领克热衷于三缸这点就不值得推荐,虽然做的确实也没毛病,但三缸始终是心底里的坎,翻不过去。
长城: 长城这个 汽车 品牌说实话,在我高中以前我只知道皮卡有这么一款车是长城的,但近几年弯道式的发展长城不仅限于皮卡了,中低端品牌长城哈弗,高端品牌长城WEY,全都是SUV,旗下没有轿车业务,这应该就是“专注”,正如哈弗口号“SUV领导者”,早期哈弗凭借空间、动力、价格、配置等优势一把抓住国人心口,在SUV领域取得重要地位,前面也说过,早期长城用的也还是三菱发动机,而如今在全新柠檬平台下,三大件都已经达到世界级水平,并且在人工智能等方面都有重大举措,不过让人担忧的是,长城在新能源领域过度投入,恐怕会适得其反。
比亚迪: 早期的比亚迪在燃油领域上算不上一线水平,但比亚迪格局及眼光都要比其他车企长远,加上比亚迪本身就是以电池起家,所以在新能源纯电领域,它说第一没人敢称第二,包括特斯拉。在如今大力发展新能源的环境下,比亚迪在国际上都能让众多车企瑟瑟发抖。
早在2018年上海浦东机场附近,一辆灰色的比亚迪唐DM因超速罚款200记6分,虽然超速时有发生,再奇怪不过了,但驾驶员却是这件事情的重点,据网友深挖是大众集团的CEO,来上海出席会议,私下找人借了一辆比亚迪唐DM,没想到百公里秒的加速太快没把持住,给比亚迪做了一波意外宣传,不是任何一个车企都有这本事。
在国内向来都不愁销路的德系大众,2018年就已经感受到了危机感,奔驰更是早在几年前就与比亚迪合作成立起“腾势” 汽车 品牌,德系作为 汽车 工业大国,为什么要找比亚迪合作?丰田也找比亚迪合资成立研发公司。现如今比亚迪不再是当年那个被人贬得一文不值得了,汉DM、唐DM等混动车型,在同级别中或50万级别以内没有对手匹敌,而最近上市的秦PLUS DMi更是颠覆了传统 汽车 行业。
总结:对于国产品牌来说,更多的还是以性价比为主,自己造的车就是要适合自己,与合资相比,同级别同质量同价格性能都要高于合资,只是在传统观念里,国产车仿佛还停留在10年前,油耗高、调校差、动力差、品质差的阶段,就认为合资才是最香的,其实回过头来,国产哪一点又比合资差了。我认为国产车不说超越,至少它能和合资平起平坐了,就像吉利长安的发动机,又比谁差了,贵十几万的沃尔沃不也一样,而比亚迪秦plus DMi,合资中油耗谁能低过它。
国产车也分三六九等的。最好买第一梯队的,长安,吉利,长城。传祺是发展最快的车企,如果继续高速发展很可能超过长城。
1,说一下本人之前的想法:做汽配城的网站。2,汽配城网站:其实也就是汽配店与下面县市汽修店的中介。3,现实情况:有DM杂志(汽配店在其上投广告,杂志免费下发至汽修店)——有的杂志也有网站,但功能未发挥。有汽配店自己下去跑业务的。4,需调研:杂志发行有没有全方位覆盖?对汽修店的反偿服务或有什么增值服务?等等,这样你才能明确你发展的方向或盈利模式。每个市场都有各自的细分市场,看如何发掘或发掘时机问题?5,定位:待这些摸清楚后,你再结合自身看看是否可行?或从何先着手?等等以上供参考!
我开的并不是什么豪车,只是宝马525。
我的亲戚们倒是都没啥别的表现,就只是敷衍的说一句,你真厉害。也没有借钱的,也没有借给我的。基本上没变样。
但是朋友就不一样了,先是同学,突然就被他们孤立了。聚会不再叫我,他们重新建的群,不约而同的把我跟两个开奔驰的同学孤立了。然后表现最突出的,是我的一个很好的朋友。跟我公司股东说我算个啥玩意,还开宝马。然后外面各种诋毁我,简直就是听不了那些诋毁。什么我给别人当小三人家给我买的车,什么我找个了老头子当老公人家给买的。总之就是说这辆车就不是正路来的。
最可怕的是我闺蜜,她处心积虑的想我出点问题,偷着给我车上装上GPS干扰器。然后挑唆我们公司股东,抢车(车一开始以公司名义买的)。还我去一个很偏僻的地方打算抢车,然后我公司股东没敢,这个事就那么过去了。后来我赶紧把车过到了我个人名下。
个人觉得并不算什么豪车,就惹得同学朋友那么眼红,不敢想象某天我要是开上宾利,会是啥情况!
原来是辆起亚,倒没什么感觉。自从换了路虎揽胜极光以后,真是苦不堪言。亲戚朋友蜂拥而至来借车,最多的就是结婚用车。你说你自己用也行,有的朋友讲究哥们义气,还帮他自己的朋友借。
不借吧,伤朋友感情,借吧,还得搭个司机,自己用车也麻烦。后来一怒之下,就给黑色的车贴成了白色,就这样结婚借车的瞬间少了。但还是架不住朋友来借车,就又花钱改成了金色,并贴上我们公司的logo,就这样还是不行。最后实在没办法,给车直接改成了绿色。再也没人来借了。其实路虎去拉结婚,都是当炮车,没有多大意义,但人为了讲排面,要面子,就总是借车。
百十万的车一般大家耳熟能详,也觉得有面。买了以后,只是向大家证明自己的财务能力还算尚可,实际开豪车并不代表有钱,比如开豪车的资产可能是负数,但骑电瓶车的可能有几十万的存款,但人们一般都注重外在的表现
我一个朋友几年前,做生意失败,就剩了一辆宝马,但周围的朋友都觉得他有钱,还是不停的朝他借钱,而他呢为了面子,也不说自己没钱。可实际过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整天开着宝马当头车拉结婚给媳妇孩子赚生活费。
你问自从你买了豪车后,你在亲戚朋友圈里发生了什么改变。其实最大的改变就是他们会高看你一眼,觉得你混的不错,可以找你借车。或者吹牛逼的时候,我一哥们开了辆路虎,除此之外,别无其它。
不知道什么价位和什么牌子的车才可以称为豪车!在我最难的时候,很多亲人和朋友都在背后议论,说我完了!当我开着新买的雷克萨斯去参加一个亲属的升学宴后,很快就有人约我聚聚,当然了,我没有时间。三个月前,我买了一栋别墅,虽然还没交房,但是已经有很多原来的朋友在微信联系我!上个月,给女儿买了一台奥迪 Q5,这家伙,顿时多了很多嘴脸!总之一句话,生活是自己的,有过一段低落不是坏事,看清了一些东西岂不是更好!
我定居在深圳,家里买了两部车,一辆奥迪A6L(偏商务,我开着上下班),还有一辆宝马SUV(给媳妇开,接送娃上下学),算不上豪车吧。这个档次的车,在我们小区(位于南山后海,靠近深圳湾)只能算一般、很大众化。没啥感觉。唯一的区别就是春节载着妻儿回乡下老家过年,发小、邻居说什么的都有。他们无法理解,我们家一直是村里贫困户,为什么我大学毕业以后会变得这么快,他们应该是还没有适应。其实我这十多年一直都在很拼命,不停进修、努力工作,公司IPO时候有幸成为原始股东,从而完成了原始积累。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我花27万买的比亚迪唐DM,结果总被人嘲笑,认为开国产车没有面子,一度变得很自卑,奉劝买车要三思,只有自己心态好,才能不后悔。
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认为豪车就是价格高、配置高、品牌度高,只有满足这3个条件才能称为豪车。
按照这样的认知,即使唐DM配置再高,价格再贵,只要比亚迪的品牌力不足,就不能算是豪车。
可是问题就来了,宝马1系指导价万;奔驰A级指导价万;奥迪A3指导价万,这3款入门版BBA还算是豪车吗?
是不是豪车我不知道,只知道同村的人开雅阁、昂科威、途岳、君威就没有被嘲讽过,而我从买车回家第一天起,就不断地被人质疑为什么要买比亚迪的车。
说实话,质疑声多了以后,我都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一度变得很自卑。
不过,3年时间过去了,我现在内心已经把唐DM当豪车了,甚至觉得自己买国产车挺骄傲的。
接下来我详细描述买了国产车后才知道的事,以及身边人的变化,希望给大家带来有价值的信息。
我在大学里学得 汽车 专业,在4S店实习过,毕业后也接触过很多车,以为到自己买车时会特别的简单,可真的到了自己头上才发现买车真的很难!
买车时自己预算是25万元左右,重点考虑的就是合资车,第一批看的车就是RAV4荣放、途观L和本田CR-V。
到了4S店试驾了这些车以后,感觉内饰都一言难尽,配置也都比较低,不太符合心理预期。
之后认为SUV都溢价太高,应该买轿车,看了凯美瑞、亚洲龙和天籁,可能是自己开惯了SUV,觉得这些车的视野很低,窝在座位上不太舒服,并且内饰和配置都不符合自己的要求。
看来看去都不满意,我就在网上尝试着看一下25万元左右的国产车,红旗HS5、唐DM这两款车进入了我的视野。
首先是红旗HS5的外观很大气,内饰用料比较足,配置比同级别合资车高很多,各方面是比较符合我的要求。
可是红旗HS5作为首款车型,我对于这款车的耐用性没有足够的信心,害怕后期会出现问题,当时这款车的销量也比较低。
后来回头看这款车,发现2年都没有改款,但是销量却一直很高,这点有些出乎意料,说明认可国产车的人越来越多了,看来自己当时还是太过于谨慎了。
没有选择红旗HS5,我就把目光放在了,中期改款的唐DM上,作为龙颜的首款SUV,外观确实好看,就是内饰有些汽配城的风格。
看着很豪华,就是不耐看,有些为了设计而设计的感觉,2021款唐DM的内饰就好看多了,真正有了豪华感和设计感。
不过,我还是喜欢上了龙颜外观以及超大的空间,最后下定觉得选择了比亚迪唐DM。
很多人买豪华品牌车就是为了开出去有面子,要是宝马、奔驰、奔驰买不起,就会退而求其次选择其他合资品牌 汽车 。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就是认为国产车不如合资车,认为同样的价格买合资车才是对的。
我在买了国产车以后,村子里的长辈们要么认为比亚迪这三个字不好听,要么认为花小30万买国产车不值得。
身边朋友们都替我觉得可惜,认为27万元买途观L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家里的亲戚都说冲动消费,开国产车出去没有面子。
对于扑天而来的质疑声,我真的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了,内心变得极度悲伤,好在父母非常认可我的选择,让我内心稍微好受了一些。
别人质疑归质疑,国产车开起来是真的爽,说一下开唐DM的感受,这款车纯电循环在60公里左右,平时下上班很少能用到油。
一开始住的房子没有充电桩,充满需要个小时,导致充电有些不方便,遇到过几次亏电行驶,发动机噪音要大一些,油耗稍微高一些,但是这种情况很少遇到,基本上属于个案了。
在动力方面,唐DM零百加速只需要秒,提速很快,只不过我从来都没有测试过,感触比较深的是每次红绿灯起步没有输过,高速超车只要轻点油门,动力响应很快,基本上都是一气呵成。
在配置方面,简单说一下同价位合资车没有的功能,比如大尺寸全景天窗、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英寸大屏幕、主动刹车主动安全、车载新车记录仪、无钥匙进入、远程启动功能等等。
大家不要觉得这些配置很平常,可是在2019年,这些配置已经很高了,很多合资车都没有。
大家嘲笑我的车开出去没有面子,但是我的车开起来是真的爽,越用越觉得钱花得太值得了。
在我看来,虚荣心强的人、没有存在感的人,才会过分攀比,才会希望通过车来获得别人的关注。
我们要明白车就是用来代步的,就是一种工具,没有所谓的廉价车或豪华车,只要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就不会出现自卑感了。
买了唐DM回家后,经常有人问我车质量怎么样,有没有遇到过故障。
我知道问这样话的人都是带着嘲讽的心态,在他们眼中国产车的质量就是不行,可实际上让他们失望了。
唐DM开3年了,就学会加玻璃水和防冻液,故障是一个都没有遇到过,唯一一次进汽修店是被他人追尾了,除了保险杠漆蹭花了,几乎没有任何损伤,但是撞我的那辆车前保险杠直接脱落了。
这不是我在吹捧国产车,根据发布的《2021中国新车质量研究(IQS)》显示: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的差距由2020年的10个PP100缩小到了2021年的5个PP100。
IQS有一套专业的评测方式:车辆售出后三个月内总故障数 当月销售总量 100=PP100指数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在10月份,国产车累计销量万辆,而PP100指数只有5个,意思就是100辆国产车中只出现了5次故障。
关键是自主品牌众多,造车水平有高有低,但是在平均之下也能与合资车只相差5个PP100,这已经充分证明自主品牌的造车能力整体上升了。
可以说国产车不仅故障率低了,车身结构还非常安全,在关键时刻保护车主安全的同时还能降低车辆受损情况。
买了车回家后,身边的朋友说虽然国产车配置高、性价比高,但保养的时候价格也高,刚开始我是不信的,直到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才信了。
2022款途观L 330TSI 自动两驱舒享版 ,5000公里保养一次需要535元,15000公里保养一次需要698元,25000公里保养一次需要1429元,第30个月大保养一次需要1768元。
我的唐DM保养次数要稍微频繁一些,在3500公里时就要保养一次,需要更换机油和机滤,一共770元。
在8500公里又要保养一次,需要更换机油、机滤、空滤、制动液,一共需要1059元。
在135000公里还要保养一次,需要更换机油、机滤、燃油滤清器,一共需要1059元。
在第30个月就要大保养了,需要更换机油、机滤、空调滤芯、空气滤芯、火花塞、制动液、变速箱油、冷却液,一共需要2298元。
对比完之后,我心情一度是沉重的,无论是小保养还是大保养,唐DM都比途观L要更贵一些,并且保养周期更短一些,无形中就增加了养车成本。
难道唐DM不是豪华车,却得了豪华车的病吗?
当我冷静下来发现并不是这样的,我不能光看保养贵,却忽视了开车时的感受,唐DM在动力、配置和油耗等方面表现得都比途观L好,这些综合在一起,唐DM就不比途观L贵了。
随着自主品牌实力不断提升,造车工艺水平不断进步,这几年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国产车了。
根据“中国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从今年的1至10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量突破万,同比增长,市场份额,上升了个百分点。
中国品牌乘用车在10月份销量万辆,销量同比增长了,市场份额占比达到了,同比上升了个百分点。
以前日系车和德系车才是大家的首选,而从这份数据中可以看见,日系车和德系车的市场份额均有所下降。
德系车虽然在合资品牌中市场份额第一,但是已经降到了,日系车市场份额为位列第二,美系车和韩系车位列第三和第四,市场份额分别为10.%和。
韩系车曾经靠性价比优势,一度给日系车造成了压力,把国产车压得喘不过气来,而如今性价比优势已经被国产车超越了,并且在产品力上也不如自主品牌了。
最近靠雪铁龙凡尔赛C5 X 热度很高的法系车,市场份额已经到了忽略不计的地步了,品牌认可度已经不及自主品牌了。
现在的吉利、奇瑞、长城、比亚迪、领克、星途、魏派等国产车在产品力和品牌力上已经不比同价位的合资车差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国产车了。
现在很多人看见我的唐DM都是一种认可的眼光了,身边的亲戚朋友也都开始认为买国产车是正确的选择了。
其实我早就看开了,即使买不起豪车,只要能够遮风挡雨,能够满足日常代步,在我心中已经胜似豪车了!
自从买了车以后,身边的人褒贬不一,让我看清了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认知水平不同,看待问题的差异是非常大的。
同样一件事,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个看法,我们已经想明白了,不会再过分看重他人的评价,自己做出的每一个选择,只要自己满意,对得起自己,那我们就应该相信自己。
还是那句话, 汽车 就是用来代步的工具,没有所谓的廉价车或豪华车,只要我们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就不会出现自卑感了。
今年29了,农村人没什么文化。刚把开了5年的速腾卖了,买了一台奥迪顶配q5。虽然不算是豪车,但是在朋友圈里也是不小的轰动,自己家人一如平常。可是有个别的朋友我不懂是什么意思。对我疏远。背后说我的闲言碎语,感觉有些困惑。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我提车的时候连朋友圈都没敢发。生怕触动有些人的神经。唉:-(求解
说个身边例子,主人公是我一表弟
表弟初中毕业就出去闯,小伙很机灵,脑子也很灵活,后面有自己做些生意,基本上是属于不太见得光但又不是十分违规的项目,比如说前几年做的所谓“互联网兼职"项目,本质上是拉人头,玩代理模式,后面团队越来越大,听说几个月时间赚了几十W,年纪轻轻就买了一台宝马5系,买车发完朋友圈后亲戚朋友都知道了,一时间大家都投来羡慕的眼光,当面说小伙子有厉害,是家族最有前途的,让自己家里的小孩多学习学习。
最后果然应了那句老话,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前年的时候在家被几个民警带走了,具体细节不方便阐述,最后也真是辛苦一场白忙活,车子也卖了,这时口碑在亲戚朋友圈急剧下降,什么难听的都有......真是人言可畏。
自从买了车之后,突然感觉自己成了专车司机。但凡有亲戚需要接送站,都会想起我来,突然感觉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直线上升。宋小宝啊,你三舅爷的二大爷明个要落地隔壁村的养鸡场,你去接送一下嘛。 哦哦,不好意思,明个的排期被十里铺的刘德华预约了。。。。。。
最后送各位乡亲们一句话,切记,丈母娘送你车时,一定要果断拒绝,不然,你将成为全家人的神州专车司机。
现在有豪车,有房不再稀奇了,据我统计现在农村基本家家户户都有车,甚至一家两辆车,父亲,儿子各一辆,现在农村发展很快,有的收入一般,有的收入很高的。
342 浏览 5 回答
128 浏览 4 回答
146 浏览 4 回答
151 浏览 5 回答
128 浏览 2 回答
226 浏览 4 回答
164 浏览 4 回答
274 浏览 4 回答
298 浏览 4 回答
263 浏览 3 回答
245 浏览 2 回答
244 浏览 4 回答
255 浏览 5 回答
357 浏览 3 回答
162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