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对体育领域里各种随机现象规律性进行研究的一门基础应用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体育统计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对《体育统计学》教学的思考
摘 要 《体育统计学》属于基础应用学科,在很多体育院校中开设,此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用科学方法研究、解释体育领域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但很多学生对《体育统计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熟悉,甚至对此课程的开设必要性存在一定偏见。体育运动的发展、创新离不开《体育统计学》的理论支撑,所以有必要对其教学方法、方式进行研究。本文通过调查发现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学习建议。
关键词 体育统计学 教学
一、引言
体育统计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对体育领域里各种随机现象规律性进行研究的一门基础应用学科。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体育领域中许多问题都需要运用统计学原理、方法来解决。体育系的大学生学习《体育统计学》有助于提高他们科学地研究或解释体育领域中的各种问题。但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机会较少,运用统计知识的实践机会也很少,造成他们对《体育统计学》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且存在一定的偏见。所以,有必要对《体育统计学》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思考与研究,以提高体育系大学生学习《体育统计学》的积极性。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09级的全体学生,共6个班级,237人。
(二)研究方法
运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中的随机数表法随机在每个班抽取10名学生,共60名学生进行座谈,并做好访谈记录。访谈内容包括对体育统计学的学习目的及意义、学习方法、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教学的建议等。
三、大学生学习《体育统计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对《体育统计学》课程开设的误解
经访谈发现山西体育职业学院没有学生认为开设《体育统计学》课程非常必要,仅18%的学生认为开设此课程很有必要,82%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开设是没有必要的,认为上体育统计学课就像是在上数学课,学习计算一些统计指标,计算步骤及过程,觉得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运用不到。
(二)大学生在学习《体育统计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强调《体育统计学》是应用性学科,属方法论范畴,重点是掌握方法,但经过与学生访谈后,发现学生在这门课程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偏重教科书中列举的各个指标的计算过程和统计推断的计算步骤,也仅限学习书中的例题,不会灵活运用到其他类同的实际教学、训练及科研问题中。学体育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导致学习兴趣低落。
(三)大学生对《体育统计学》教材的看法
《体育统计学》课程在体育院校开设已有二十几年,体育统计教材多达几十本,但适合于教学的却较少。经访谈后,学生认为教材中的例题比较空,且与实际相差较远;还认为教材中统计理论知识较多,介绍的多是统计方法的推导、计算与步骤,太抽象,不是很符合体育院校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
四、对大学生学习《体育统计学》的建议
(一)摆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不管学什么课程首先要摆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学校开设《体育统计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领会体育统计的基本思想、概念、基本思路,并能把体育领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运用科学合理的统计思想及方法进行定量解决,并为将来毕业论文设计或从事体育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熟悉常见的基本概念及其统计学意义
体育统计中常见的基本概念有正态分布、平均数、方差、标准差、标准误、误差、相关系数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重点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及统计指标的统计学意义,而不是去弄清每一个指标的计算步骤,计算过程能看明白即可不需要记忆。
(三)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统计假设有两个类型H0和HA。在具体的研究工作中,样本统计量之间或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一般是存在偏差的,这种偏差存在的原因有两种: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四)熟知常用假设检验方法的适用条件
体育统计学中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正态性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不同的检验方法适用的条件是不同的,在进行数据统计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适用条件选择正确的统计推断方法。
(五)熟练掌握SPSS软件处理数据的过程
1.在SPSS软件中的数据输入与编辑
SPSS软件是以数据为操作对象,按统计方法要求整理数据格式,是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前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数据的输入格式要严格按照相对应的统计方法要求进行编辑,不同的统计方法数据的录入格式不同,如果数据录入错误,就不能进行统计分析,甚至统计出错误的结果。
2.在SPSS软件中的统计方法选择及处理步骤
在SPSS软件中提供了很多统计方法,大部分的统计方法在数据编辑窗“Analyze”的下拉菜单中。在保证数据录入正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研究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在打开的窗口中导入相对应变量,并在复选框中选择想要的统计指标,再点击 “ok”,即可得到统计分析结果。
3.正确解释SPSS软件处理数据的结果
对于统计结果的分析,首先要按照假设检验思想进行分析,用小概率水平来控制,其次要联系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从统计结果去估计发生某种体育事件的原因,进而来反映实验或调查的科学性、实践性、合理性,并根据研究结果的实用性投入实践。
参考文献:
[1] 孙芝娟.正确选用体育统计方法的若干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49-50.
[2] 陈红梅.SPSS在体育统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百科,2005(2):54.
[3] 李健.从体育统计误用透视高校体育统计教育[J].体育科技.(1):79-81.
《体育统计学》课程改革学生需求的调查研究
摘 要: 对体育统计课程改革学生的需求进行了调查,运用SPSS、Excel等软件对调查数据 进行了统计分析,挖掘了当前学生在《体育统计学》课程目标、教材、教法、评价等方面的 需要,并根据需要提出了该课程改革的建议,对《体育统计学》课程改革和改善教学质量具 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体育统计学;课程改革;学生需求
随着体育事业的迅猛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及学校体育等的研究正逐步趋向于定量化、 科学化,这就要求每一位体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定量化、科学化的研究方法。作为体育院系各 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体育统计学》课程肩负着该项重任之一,因此,改革体育统计课程体系 、结构、内容就历史地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总结起来,以往的对体育统计课程教学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教学形式与手段提出了进行多媒体教学实验改革[1~4];另一方面是对体育统计课程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改革[5~9],其中有的 提出了运用EXCEL软件辅助,有的提出了利用SPSS软件辅助,到底怎么改才是社会和学生所 接受的?根据课程改革的三维理论[10],课程改革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学科的发 展和学生 的发展需要。本研究就体育统计学课程改革学生的需要进行了调查研究,力求将目前该学科 学生的需求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来,为体育统计课程的改革提供实证性的参考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高校体育院系学生中学过《体育统计学》课 程的学生262人。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根据.泰勒的课程理论[11]课程 问题应包含教材内容、课程目标、教 学要求、评价方案等四个维度,问卷按以上四个维度来设计,共15题。发放问卷300张,回 收率为,有效率为100%。利用SPSS对问卷量表进行信度与效度的检验,Cronbach-α系 数为,各维度信度在~之间,KMO为,主因子总变异为,因子载荷为0. 73,说明问卷量表信度较高,效度好。
数理统计方法 问卷数据用统计软件与Excel进行 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课程目标我们查阅了相关学校的《体育统计学》教学大纲[12~14],将体育统计课程目标归 纳为 6个分维度:1) 培养学生的统计思想;2)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统计能力;3) 培养学生的统计 知识与方法;4)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断能力;5) 培养学生掌握资料收集的方法;6) 培养 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学生按认同的重要程度打分,最重要的为10分,最次要的为1分。学 生对这六个分维度的认同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统计能力”平均分最高为分,这说明从一个侧面 反映了学生要求用现代的计算工具处理数值运算的愿望;“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平均分最 低为分,说明在所有目标中,他们对这方面的能力培养要求放在其次,且标准差最大, 说明学生对其看法分歧较大;其中占百分比最高、分值也相对较高(8分)的是“培养学生 资料收集的能力”为,说明大部分学生渴求对统计资料收集方法的学习;从表1还可以 发现,选择6、7、8、9分值的人数相对较多,说明学生对各培养目标认同度都很高。
教材方面学生对《体育统计学》教材[15]重点章节的认同率见表2,“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认同率为3 ;推断统计在首选中占 ,次选占;样本特征数认同率为;说明这 三个章节是体育统计学的最基本的内容,也是体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应用最多的内容,特别是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学生最常用的统计方法。
教材难度:对于现在所学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统计学》教材,学生反映见图1:“ 难”的占,“一般”的占,“容易”的占,说明我们目前采用的教材难度 适中。在计算机辅助统计运算见图2:认为 “必要”采用计算机辅助统计运算的有 157人, 占总数的,没必要的有 18人,占总数的,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认同计算机辅助体育 统计教学。在采用何种辅助方面见图3:选择“计算机语言辅助”的有 93人,占总数的 ,选择“具有统计功能的计算机软件”的有142人,占总数的;软件辅助选择情况见图 4,认为该用“Excel” 的有138人,占总数的,选用“SPSS软件”的有92人,占总数 的,说明学习者选择Excel软件辅助较SPSS软件辅助的多,用Excel软件辅助体育统计 运算的内容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教学方面开课时间见图5:选择在“实习前”的有103人,占总数的;选“大一”的有57人,占总 数的,说明学生对该学科的作用有强烈的用于实践的愿望,希望在实习之前和学习精 力、时间都充沛的大二开设,其原因是学生希望在实习中应用和收集素材,为以后的教学训练和毕业论文的研究打下基础;教学方法见 图6:选择“多媒体理论和事例教学相结合”方式的有73人,占总数的;选择“理论与 计算机实验结合”的有165人,占总数的,说明学生喜欢采用“理论与计算机实验结合 ”的教学方法上课的形式,愿意自己动手掌握计算机统计操作技术,希望能够亲自参与实践 研究,体验研究过程与方法,纯理论的教学是学生最不喜欢的教学方式。课时数见图7:有3 的人选择“54学时”;有的人选择“36学时”;有的人选择“18学时”;有 选择“72学时”。实验教学见图8:有139人占总数的选择有“必要”采用实验教 学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统计分析数值的能力。
评价评价方式见图9:选择过程性评价的有98人,占总数的;选择终结性评价有39人,占 总数的;选择两者的结合的有117人,占总数的,说明学生喜欢多元化的考核方 式和评价方式的结合;考核方式见图10:选择“课程论文”形式的有88人,占总数的 %;选择“开卷考试”的有53人,占总数的;选择“闭卷考试”的有25人,占总数的9. 2%;选择“平时成绩”的有50人,占总数的;选择“均有”的有22人,占总数的 ;说明学生愿意接受多种考核形式,很认同“课程论文”的形式,较受欢迎的考查方式是“ 开卷考试”与平时成绩。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学生强烈地要求通过体育统计课程的学习能使他们的“计算机统计能力”、“收 集资料的能力”、“分析和推断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
根据统计学定 义“把研究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方法的学问叫统计学”[16],因此在课程体系 上应该遵 循“研究设计→描述性统计→推断统计→统计报告”才是体育统计课程完整的体系,这样的 体系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才能达到他们的愿望和目的。“研究数据收集”的学问由“研 究设计”模块完成,它包括“根据研究的目的怎样明确统计总体、研究的内容与指标、研究 的形式与方法、样本数量的选择与确定、收集数据的方法” 等;“统计报告”是将收集和 统计分析的数据用统计学的方式表达出来,是学生学习体育统计课程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的综 合体现,是我们《体育统计学》课程教育的最终目标。
而现在的体育统计学课程内容主要是 “描述性统计→推断统计”,强调“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方法的原理”,对数据的整理与 统计分析方法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不够;对怎样在实际问题中对“数据的搜集”学生学习的 知识和方法不够;对统计分析的数据处理结果怎样来表达培养不够。因此导致体育统计与实 践问题脱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体验到运用体育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操作性过程,更 无法证明体育统计课程在体育教育与训练中的价值,而往往是在他们读研或在以后的工作中 才发现体育统计课程原来那么有用,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本人认为这与现在的体 育统计学课程体系缺失不无关系。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体育统计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仍 未形 成严密的科学体系,特别是在应用体系方面更加欠缺”[17]一致。所以完善体育统 计学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将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能力,是体育统计课程的最终培养目标。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有形载体,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落实课程计划和实现课程目标的 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18]。学生希望教材中增加计算机软件辅 助运算的 部分,特别是Excel软件的应用;由于Excel是Office的套件之一,任何个人和单位电脑上都 有安装,在课外也容易使用,非常普及,这些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学以致用;
另一方面 它是全中文版,较其它统计软件易学、易用、易得、易懂;所以学生喜欢Excel为统计工具 来辅助统计课程的学习,希望自己学习的知识能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因此教材改革要顺应 时代变化,符合学生实际,在内容上以实用、够用为原则,选择学生需求的统计知识和统计 技能;在教材内容的表达形式上要符合体育学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操作性强、联系学生的 生活、训练的学习内容,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表达出来,才是乐于他们接受的。
另外,学生喜 欢上机操作,希望通过上机亲自动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次学生喜欢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多 媒体与事例组合教学模式,因此开设体育统计实验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发展 的需要;因此体育统计教学需要将原来的纯理论教学模式向体育实际运用、实验型转变;在 教学方面需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局面,必须强化实践技能训练,充分利用 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 力的学习工具;
在传授学生统计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统计课程的思想、情感、态 度、价值观,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价值观。再 次,学生大都喜欢采用课程论文的形式;同时学生对开卷和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比较也认同 ;课程论文的形式对考察学生利用Internet网和图书馆等途径进行资料查询、提出问题、做 出解决的方案(如何抽样、如何进行统计整理、怎样分析、得到什么样的结论等等)、解决实 际问题、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能力都十分有效,这与有的研究结果[19]相吻合;学生 最不喜欢的是闭卷考试,一方面统计学闭卷考试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数据运算,而这些数据运 算是完全可以用现代的计算机软件代替的,另一方面闭卷考试不能考察出学生的统计学知识 与能力。
因此体育统计课程评价需要突出考察学生运用统计知识、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这就需要体育统计学课程评价利用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方式,目的 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4 结 论
1) 在培养目标上学生需求完善体育统计课程体系以求科学素质全面发展。2) 在教材方面学生需求增加普及计算机辅助的教学内容,特别需要Excel辅助的计算机 统计方法。3) 在教学方面需求教学内容的直观与操作性强的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教学模式。4) 在课程评价方面学生需求课程评价多元化,考出统计过程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方式。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生活信息化、学习社会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体育 统计课程面临着新的挑战,时代需要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育统计课 程在目标方面、学科体系、教学和评价方式等方面仍然需要改革创新,才能满足学生发展、 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健.《体育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初步研究与实践[J].体育科技,2004,2 5(2):65-69.
[2] 彭龙辉,肖文辉.体育统计多媒体教学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1).
[3] 陈红梅,杨军,吴锐创.体育统计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 报,1998,18(4):115-119.
[4] 关北光,魏佐涛. 信息化与体育统计学科改革和发展方向[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2:94-96.
[5] 李树屏.Excel辅助《体育统计》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四川体育科学,1999,88(4 ):13-15.
[6] 沈晓强,徐金尧.Excel统计函数的组合技术在体育统计中应用[J].浙江体育科学, 2004,26(4):108-111.
[7] 张必斌,敖运忠.Excel2000中的常用数据分析工具在体育统计上的应用[J].上饶师 范学院学报,2004,24(3).
[8] 赵万龙,宋翠翠.VB开发多功能体育统计软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 23(1):67-68.
[9] 覃朝玲.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辅助“体育统计"教学的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1).
[10] 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68 -270.
[11]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22.
[12] 体育统计学教学大纲[EB/OL].2008-6-12.
[13] 体育统计学教学大纲[EB/OL].
[14] 体育统计课程教学大纲[EB/OL].2008-6-12.
[15] 丛湖平.体育统计(体育学院通用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7] 覃朝玲.计算机统计技术[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7:1.
[16] 魏登云.体育统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立足点—统计思想[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 00,17(4):69-72.
[18] 高校传,杨宝山,刘明才.课程目标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98-9 9.
[19] 王美春.《体育统计学》课程建设若干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9,22(4):76-78.
社会科学发展的进程中,统计学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没有统计学,就没有现代的社会科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统计学 教育 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统计学是一门通用的 方法 论的科学,统计思想方法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性。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统计学的教育创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本文对统计学普及教育的创新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统计学;普及教育;创新
一、大规模的统计学普及教育势在必行
从世界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都比较重视统计学和统计学教育。2006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2006统计学国际论坛”,笔者参加了这一论坛,并专门就统计学普及教育问题向美国依利诺依大学何旭明教授了解了美国统计学教育的有关情况。何教授讲:“美国的高等院校几乎都开设《统计方法》选修课,而且学生中选《统计方法》课程的人数要多于选修《微积分》课程的人数,因为他们觉得统计更有用。”另外,从最近的英国、美国、日本以及港、台地区的中学教材来看,统计学与概率都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教材每个年级都有统计内容。
在国内,统计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993年12月,贺铿、袁卫两位教授提出的“大统计”的理念,在统计学界从认识上正趋于统一。1998年9月,教育部在将504个本科专业调整为249个的情况下,统计学从原来的二级学科反而被调整为理学类一级学科。这些都为统计学的发展和统计教育的大规模普及奠定了重要基础。
尽管如此,我国统计学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国所有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具有统计学专业或开设统计学课程的只有100多所,这与美国有成百上千所学校在提供统计教育的状况相比比例是较低的。从我国中学教材来看,统计的内容约占4%。相对上述国家的教科书来说比例也是较低的。
一个国家应用统计学知识的多少,反映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施,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统计学提高教育和大规模的普及教育无疑都会得到长足发展。统计学教育也会在普及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在提高指导下进一步普及。因此笔者认为,较大规模的统计学普及教育已经势在必行。
二、高等院校是统计学普及教育的突破口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的统计学教育已经开始突破统计学专业教育的界限,在一些理工农医以及社会学等大部分学科和专业中,开设了统计课程;统计知识还列入了中小学教学内容。这是可喜的,但笔者认为统计学普及教育还仅仅是初露端倪,大规模的统计学普及教育还未开始,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目前,我国在一些 财经 类院校开设的基本是社会统计学,在理工类院校开设的基本是数理统计学,都还与“大统计”的理念和作为理学类一级学科的统计学存在着很大距离。中小学虽然在数学教材中加入了一些统计学的基本内容,但一方面比例较少,另一方面,据笔者了解,由于受应试教育和基层学校师资条件的制约,教育质量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很多理科教师在大学仅学过数理统计课程,对抽样和描述统计的内容较生疏,因而感觉新教材内容体系较乱,内容不如老教材讲起来“顺溜”。于是知识可以传授给学生,也可以指导学生完成很多的练习题,但蕴涵在知识背后的统计思想能否也讲出来可能就要打很大的折扣了。
另外,国民的统计意识还不强,对统计学的认识也还不够,据笔者了解,一谈到统计,很多人就联想到统计局,联想到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统计报表等。这些都说明,统计学的普及教育还任重道远。
大规模普及统计教育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以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为基础。以人力资源为例,尽管我国有一支素质较高的统计学专家队伍,但由于他们承担着国家政府部门或科学研究机构的重要工作,因此显然不可能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大规模的普及教育工作。同样,国家目前也还不可能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财力资源开展统计学的普及教育工作。那么,怎样解决人力、物力、财力的问题,开展大规模的统计学普及教育呢?
笔者认为,要进行全社会的统计学普及教育,首先应该在各类高等院校中普及统计学教育,即把高等院校作为统计学普及教育的突破口,而后推向全社会。各类高校现有专业教师可以承担统计学普及教育的教学工作,在学校教务部门的统一安排下,着力通过开设跨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展统计学普及教育。各类高等院校接受过统计学基础教育的成千上万名大学生会走向社会的众多工作岗位,他们会带着统计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在各个岗位开花结果,同时也为他们进一步提高和继续进行全社会的统计学普及教育打下了基础。因此,把高等院校作为统计学普及教育的突破口是解决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问题的最好方略和最佳途径。
当然,由中国统计教育学会、重点大学和一流专家牵头,以讲座班的形式开展对一般高等院校的师资培训工作,以研讨会的形式定期沟通和交流各高校统计学普及教育的情况和 经验 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高等院校作为统计学普及教育的这个突破口一旦打开,全社会普及统计学教育的蓬勃局面也就很快到来了。笔者甚至认为,高等院校统计学普及教育的局面可能会很壮观,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在高等院校进行统计学普及教育的一些思考
在各类高等院校中进行统计学普及教育实际上是相对现有教育体制来说的一项教育教学改革,是高等院校教学内容创新的一种尝试,需要领导的重视,教务部门的协调等基本条件作为保证。在这里,就有关教学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法粗略地谈一下基本想法,以求抛砖引玉。
1、基本思想:将抽样技术、描述统计、概率初步、推断统计、非参数统计、 Excel 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结合在一起,并溶入案例教学,向学生较系统地介绍入门阶段最基本的统计思想和方法。
2、基本途径:通过在普通高等院校各专业开设《应用统计方法》选修课,解决统计意识的培养和统计方法普及教育问题,选修课一般为54~72学时为宜。
3、基本目标:各专业的学生通过《应用统计方法》的学习,初步树立统计意识,能够用基本的统计方法,借助于最普及的Excel统计分析软件解决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教材选用:可以选用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贾俊平等编著的《统计学》作为教材,也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和 其它 具体情况,自编教材。
5、师资问题:各高等院校讲授统计学或者概率统计的教师承担统计学普及教育的教学工作,教务部门承担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都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当然教师很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再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例如,讲授概率统计的教师很可能需要学习实际的抽样技术和Excel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方法等。
6、学习评价: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学统计”转化为“做统计”,改革传统考试方法,通过撰写统计 报告 进行考核,从而使学生掌握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写出统计报告的全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在2004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实践教学被视为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单独列为一项二级指标,强化了实践教学的地位。各类高等院校率先进行统计学教育的普及工作,不但增强了实践教学的环节,而且也为统计学的社会普及教育打开了突破口,是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同时,通过大规模地进行统计学普及教育,也会提高统计学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提高统计工作者的社会地位,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的国民基本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胡学锋.美国统计教育之考察[J].统计与决策.
[2]张国荣.在中国统计教育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J].统计教育,
[3]马赞军.大学统计学教学模式探讨[J].统计教育.[4]杨大成.统计 教学方法 当改[J].中国统计.
摘要:以上探讨了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统计学课堂教学方法,统计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无止境。相信当建构主义理论真正走进统计课堂教学时,统计教学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统计学;教育
一、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学”的特点
建构主义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认为学生学习有如下特点:
1、学生学习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即学生在学习统计课程之前,头脑里并非一片空白。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 渠道 和自身的实践,对客观世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建构了大量的朴素概念或前学科概念。这些前概念形形色色,共同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统计学概念的系统。学生的前概念是极为重要的,它是影响统计学学习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前概念指导或决定着学生的感知过程,还会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行为和学习过程产生影响。
2、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主体建构的过程,要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充实、丰富和改造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在这种建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对当前信息的理解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是简单地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也做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应两方面的统一。学生不是被动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因此,教师不能直接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要组织、引导,使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
3、学生学习既是个体建构过程,也是社会建构过程。虽然知识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但社会性的相互作用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因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社会性相互作用内化的结果(正如统计的特点具有社会性)。此外,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对某种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假设和推论,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同时,学生可以与教师、统计专家等展开充分沟通。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可以为知识建构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从而为知识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因此,课堂上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活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以及对课堂社会环境和情境的营建是学生获得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
二、建构主义理论教师“教”的特点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
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和导向作用。教师应当发挥“导向”的作用和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
2、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发现者。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并用科学的原理和原则,给予正确的引导与指引。
3、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介者。教师是学生与教育方针及知识的桥梁。教师既要把最新的知识和分析方法提供给学生,也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随着教学活动的变化,矛盾的主要方面,或在教师,或在学生。分开来看,“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能动作用;“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学生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教师则对这些活动施加影响。合起来看,在教学活动这一不断发展、循环往复的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客体地位是相互依存、相互规定,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因此,“基于教师在课堂中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教师可以实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组织课堂教学。
“基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学”与“导”的活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融合的,在和谐中不断向前发展。因此,按照“学与导和谐发展”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时,可以采取“诱导试学——引导探学——开导活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1)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首先要从现实的、有兴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真实问题情境开始。让学生一开始进入学习探索就真切地感受到统计就在自己身边,体验到学习统计的价值,从而激发起学习统计的兴趣,萌发积极主动探索统计理论和方法的求知欲望。教师要通过对课堂的组织,让学生对学习统计产生学习兴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盎然地进入了对统计学知识的探索,学生才能学有所长。(2)探索问题,增强学生主角意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基于教师在课堂中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课堂教学方式应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指挥、学生操作的教学现象。学生要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转换,对新经验和旧经验进行综合概括,解释有关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设计有思考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研究探索,教师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通过各自想法的交流、碰撞,发现学生有价值的建设性建议及方法 措施 ,及时制止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分析问题时可能出现的偏差,使问题得到正确的解决。
(3)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以往统计学教学中,我们关注比较多的是学生能否记住计算公式、方法、意义、应用条件,能否利用这些知识完成所设问题的正确计算。而“基于教师在课堂中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教师在课堂中,就应该更加关注学生能否将科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关注学生在灵活应用统计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学习统计产生兴趣,变抽象的科学法则、科学方法为得心应手的工具,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参与学习统计的快乐,享受成功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三、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统计学教法探讨
1、设计课堂教学新模式
统计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统计学基本理论和定量分析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评价。统计学课程内容基本分为三个模块两个层次。第一模块:研究统计学的一般问题,属于基础理论。第二模块:推断统计的理论与方法,相关与回归分析,属于一般的统计方法及其在社会经济领域的运用。第三模块: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统计指数与因素分析,统计综合评价,属于社会经济统计方法的特有问题,侧重于各种统计分析方法运用。两个层
反映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因而首先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优势,探索最优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应进一步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做到:(1)合理处理好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展示学习内容的实用意义。(2)教学思路清晰,过程流畅、自然。(3)采用启发式、精讲多练式、答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构建情景逼近式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设计课内课外相融共生的大课堂
课堂教学不仅要教会想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在书本之外查阅图书、报刊、杂志、网络等资料,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吸取精华,为我所用,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还要通过课内设计的实训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实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统计调查方案的编制、调查问卷的设计、统计表统计图的制作、综合指标分析、统计案例分析等内容。统计实训的课内教学采用精讲、示范、多练、答疑的方式;课外教学采用学生自行分散复习和有组织分组制表、制图、社会调查、整理计算分析等方式。
3、实行点、线、面、体相结合的大统计
“点”是指让学生根据某一知识点完成作业、实习。“线”是指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面”是指让学生把若干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实训。“体”是指让学生能就学科体系及相关学科的内容进行深入、全面、综合的分析与应用。在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能力培养、设计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从高度整体把握统计的思路和统计分析、评价思想。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建构性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教学中应根据统计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特有的概念及科学家,教学中可以适当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影响学生的心智,塑造学生的灵魂,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善于设疑,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充满求知思索的激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统计持久的浓厚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对自己能力的欲求,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信心,不断地在自我实现中超越自我。
5、设置情境,在交互中实现教学目标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也不单纯是“老师教、学生学”的木讷课堂。课堂中的社会性环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师生之间的交互,二是学生之间的交互。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师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 辩论 等形式,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统计教学要从过去主要关注“人机交互”到关注“人际交互”;从只关注学生与教师、教学信息的交互到关注学生之间的交互以及学生与校外专家、实践工作者的交互;从关注个别化学习到同时关注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社会性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交互中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6、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诊断性学习和 反思 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这意味着学生必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自我约束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在教学中,应该根据理论和实训教学的不同特点、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组织方式,不断的反馈,使学生自己及时评价。同时,在学生成绩考试评定中,应采取了灵活的考试方式
笔试、有口试,也有设计方案和调查报告,笔试内容也应着重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评价。
以上探讨了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统计学课堂教学方法,统计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无止境。相信当建构主义理论真正走进统计课堂教学时,统计教学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统计学教育分析论文相关 文章 :
1. 统计学教学专业论文范文
2. 统计学教学优秀毕业论文
3. 统计学专业课程建设模式探究论文
4. 统计学课程教学专业论文
5. 统计学教学专业优秀硕士论文
6. 统计学课程教学相关论文
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的社会科学,既研究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也研究统计方法。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统计相关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概率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摘 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的数学学科,其理论严谨、 应用广泛、 发展迅速。目前,概率的理论与方法已广泛应用于 统计学中,主要是从正态分布、小概率事件两方面介绍了概率在统计学中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随机现象;事件;样本;母体;正态分布;小概率原理
统计学主要分为描述性统计学和推断性统计学。给定一组数据统计学可以摘要并且描述这些数据,这个用法称为描述性统计学。另外,观察者以数据的形式建立起一个用以解释其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数学模型,以之来推论研究中的步骤及母体,这种用法被称为应用统计学。另外,还有一个叫做数理统计学的学科专门用来讨论这门科目背后的理论基础。
同一仪器多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重量,所得的结果彼此总是略有差异,这是由于诸如测量仪器受大气影响,观察者身体或 心理上的变化等等偶然因素引起的。同样的,同一门炮向同一目标发射多发同种炮弹,弹落点也不一样,因为炮弹制造时的种种偶然因素对炮弹质量也会有影响。此外,炮筒位置的误差,天气条件的微小变化等等都影响弹落点。再如从某生产线上用同一种工艺生产出来的灯泡寿命也是有差异的等等。
总之所举这些现象的一个共同点是:在基本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过一系列试验或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换句话说,就个别的试验结果或观察结果而言,它会时而出现这种结果,时而出现那种结果,呈现出一种偶然性。这种现象称为随机现象。对于随机现象通常关心的是在试验或观察中某个结果是否出现,这种结果称为随机事件,简称事件。为了实际的理由选择研究团体的子集代替研究母体的每一笔资料,这个子集称作样本。推论统计学被用来将资料中的数据模型化,计算它的几率并且做出对于母体的推论,这个推论可能以对或错的答案呈现(假设检验)出对未来观察的预测,关联性的预测,或是将关系模式化(回归)。
随机现象有其偶然性的一面,也有其必然性的一面。这种必然性表现为大量试验中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率的稳定性,即一个随机事件的频率常在某个固定的常数附近摆动,这种规律我们称之为统计规律性。频率的稳定性说明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随机事件本身所固有的,不随人们的意志而改变的一种客观属性,因此可以对它进行度量。对于一个随机事件A用一个数p(A)来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这个数p(A)就称为随机事件A的概率,因此概率度量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如果样本足以代表母体,那么由样本所做的推论和结论可以引申到整个母体之上,统计学提供了许多方法来估计和修正样本资料过程中的随机性(误差)。要了解随机性的一定几率必须具备基本的数学观念。数理统计是应用数学的分支,它使用几率论来分析并且验证统计的理论基础。
概率在统计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总体、抽样研究、统计描述、统计推断、正态分布规律等,正态分布是概率中最重要的一种分布。一方面正态分布是自然界最常见的一种分布,例如测量的误差;炮弹弹落点的分布;人的生理特征的尺寸:身长、体重等;农作物的收获量;工厂产品的尺寸:直径、长度、宽度、高度,都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一般来说若影响某一个数量指标的随机因素很多,而每个因素所起的作用又不太大,则服从正态分布这点可以用概率论的极限定理来加以证明。另一方面正态分布具有许多良好的性质,许多分布可用正态分布来近似,另外一些分布又可由正态分布来导出,因此在理论研究中,正态分布十分重要。如利用正态分布规律统计学校的成绩分布,得出一个阶段的学生总体是否进步,然后寻找原因,得出改进办法。分析一年 经济的发展,预测来年的收入。找出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寻求改进的方法等等。
小概率事件即发生概率很小的事件(p≤),在统计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这样的事件理论上发生的可能性则几乎为零。如买彩票中大奖,就是典型的小概率事件,也许每一期均会有大奖开出(可能性很小),但对于每一个彩民来说,他买一注中大奖的可能性(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就发生的概率几乎没有。其实,这就是小概率事件在统计学上应用的重要理论依据——小概率原理。)即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如果真的发生了,根据统计学可怀疑其真实性。
如某接待站在一天内共接待5人单独来访,结果这5人全在周一到访,由此能否推断接待站有规定的接待日?假定没有规定的接待日,一个来访者在五天中任何一天来访都是等可能的用Am(m=1,2,3,4,5,)表示“一周接待了m个人,全都是周一来访”事件,Am的概率如下表示:
事件 A1概率 事件 A2概率
事件 A3概率 事件 A4概率
事件 A5概率
5个人都在周一来访的概率为,大约万分之三。现在概率很小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了,于是怀疑假定的正确性,从而推断接待站有规定的接待日。
公元1814年,拉普拉斯在他的新作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统计,世界上男婴与女婴的出生比值是22∶21,即在出生的婴儿中,男婴占,女婴占,可奇怪的是1745-1784年四十年间统计巴黎男婴的出生率时,却得到另一个比是25∶24,男婴占,与前者相差,对于这千分之一点八的微小差异,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巴黎人有“重女轻男”的现象,有抛弃男婴的陋习,以至于歪曲了出生率,经过修正出生比依然是22∶21。统计学依据小概率原理作出结论的正确性很高,但也存在犯错误的风险(较低)。
小概率原理在统计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如假设检验结论的判断,假设检验是用样本信息推测总体的一种统计推断方法,由于抽样误差的存在,样本信息和总体特征间可能不尽相同,所以假设检验实际上就是判断待比较各方的差别是不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假设检验中p值的大小反映的就是差别由抽样误差造成的概率。在假设检验中就是通过比较p值与检验水准a(通常设为)的大小关系,从而做出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
如果p值小于a统计学则认为差别由抽样误差造成的概率很低,那么根据小概率原理认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抽样中就发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判定差别可能是由于比较各方在本质上的不同导致的。否则认为差别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在这里检验水准是在假设检验前认为设定的,是研究者能够承受的本次假设检验放弃真错误的概率,也可以理解为是研究者设立的小概率事件的概率。而p值则是通过计算,即在检验假设成立的情况下,差别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概率。
统计在现代化 管理和 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统计在现代化国家管理和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统计,统计的影响是这样巨大,故与之密切相关的概率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浅谈统计学基础教学方法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摘要:统计学基础知识是一门研究数据的技术性学科,具有综合性,抽象性及应用面广等特点,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能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工具,系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职教学中需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统计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方法设计能力培养
统计学基础知识是一门研究数据的技术性学科,学科内容中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不仅应用于各项工作中,也用于其他学科研究过程中的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并得出结论。故统计学具有综合性,抽象性,应用面广等特点,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能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工具,系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探讨其教学方法和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
统计学基础也是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其学科内容的特点:一是基本概念多,理论讲授上较抽象;二是指标类别多,初学时严格划清各种指标内涵难;三是调查分析方法多,正确理解和选择恰当的调查方法难;四是正确的调查方式、方法指标体系的设置,统计范围的界定与是否得出反映事物的正确结论直接相关;五是科学设置调查事物的指标体系又与弄清反映该事物的客观内在本质的相关指标直接相关。因此,对年龄小,分析能力差的中职学生教学对象来讲,即便从概念上掌握了统计学的原理,如果不结合实际的统计案例资料和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很难达到正确应用统计知识解决现实社会经济中问题的目的,甚至会因为错误使用方法,得出对事物评判的错误结论。
二、结合本学科知识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增强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对教材内容体系的全面分析和教学对象知识结构的分析,以及学生对统计学知识学习的兴趣、理解的深度和掌握应用情况的总结,在教学中的不同环节恰当地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1、通过学科内容体系导入与工作任务联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讲授本学科内容时,首先给学生介绍统计学基础教材内容的基本框架:统计学的涵义、研究对象、性质、职能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其次是介绍学科知识体系: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统计资料调查整理的方式方法,统计数据的显示与提供,以及提供的统计数字资料运用多种指标法进行分析(总量指标法--反映事物的规模状况,平均指标法--反映事物的集中趋势及一般规律,相对指标法--反映事物的纵向横向比较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标准差法--反映事物中总体单位标志值之间的离散趋势和程度,分析事物之间的差异。统计指数法--反映事物中各种直接因素的影响。
时间数列法--反映事物在时间段上的发展变化趋势。抽样调查法--统计专门调查方法中最科学的方法。相关回归分析法--分析事物中的因果关系。)通过内容体系的简单讲解导入,让学生在学习具体理论知识前就对该学科有一个总体感性认识,产生兴趣。带着要通过掌握统计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目的去学习。
2、让学生的学习从理性认识过渡到感性认识,增强应用能力
我在教学中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统计调查方法内容时,除对每个知识点进行举例说明外,一部分知识讲完后,给出几个典型的统计调查方案让学生弄清在这些调查方案中所涉及的统计总体、总体范围的界定、总体单位、标志、指标以及采用的哪种调查方式等。这不仅让学生把抽象的统计学概念知识从理性认识过渡到了感性认识,而且通过这些案例还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了调查方式的选用必须要根据调查对象和要解决的问题适当选取,而不是什么调查目的,什么事物都可以用任何一种调查方式。只有正确选用统计方式、方法去调查分析客观事物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才能具备正确利用统计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指标应用与典型资料结合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讲授综合指标法时,对每一种指标的理解都是
分别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该指标的含义和作用。为了让学生能正确理解和区分每一种指标的作用,在所有指标介绍完后,我选用了国民经济年度统计公报资料作为案例,让学生从统计公报资料中找出学习过的每一种综合指标,如:2007年全国GDP总值,人口数等是总量指标。本年度GDP完成百分比是计划完成相对指标,本年度GDP比上年度增长百分比是动态相对指标。人均GDP是强度相对指标。
GDP构成比例是结构相对指标。五年中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比是后面要学习的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案例,学生不仅对各种综合指标法的应用有了正确的理解,而且把各种指标的理解认识变成了应用能力,同时还对后面学习动态数列知识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中很好地起到了巩固理解知识和预习下一教学环节内容的潜在作用。还起到了掌握知识综合性的效果。通过这样一个案例,学生进一步明确,研究一个总体的问题时,可以对问题的不同方面运用多种指标进行分析,弄清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关联,这些都必须用一定的统计数据来说话。因此进一步强调了学生学习统计知识的必要性,也让他们认识到统计学知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4、新旧知识在现实案例中的综合运用,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在讲授统计指数的内容时,传授给学生统计指数编制的基本方法的原理,教材中举例的商品价格、商品量、以及职工工资水平指数的编制都仅仅是一种计算基本方法的介绍。要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还必须结合实际统计指数编制的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及其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所以我特意在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讲完后,介绍实际工作中零售物价指数的编制。这个经济指数也是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与人们生活水平息息相关。
告诉学生,物价指数的编制运用了抽样调查的知识,实际工作中不可能对每一种商品都采价调查,而是分大类商品,在商场和集贸市场分别采价。例如集贸市场的蔬菜价格每周至少要采集三次,每次要采集成交价的三人次,进入零售商品物价指数编制的价格实际上是一个多次简单平均的价格,而每天某种商品的三个价格要简单平均,每周三次的平均价格再简单平均。商场的商品价格如较稳定可用期初和期末的平均。通过这样一个案例,既给学生传授了新知识,又复习巩固了平均指标计算方法的具体应用,不仅日常生活中用,而且在经济研究中应用非常广泛。进一步告诉学生加权平均法和调和平均法在编制物价指数和其他社会经济现象指数中的应用。
5、典型调查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统计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我把学生应用统计知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放在抽样技术的教学内容中,抽样技术的基本理论也是抽象的。如,抽样误差,抽样平均误差,抽样的组织方式。针对研究对象的特点,都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抽样误差的计算既涉及到平均指标的计算又涉及到标准差的计算,新旧知识的交替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新旧知识计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在教学中利用了一个草席质量抽样调查的案例,这个案例体现了从制定调查方案中的调查方式的确定,采用主要标志划类,简单随机抽样原则,到调查实施的步骤:草席宽度分类,登记原验级等级,编顺序号,确定抽样总体,计算全级总体标准差,决定抽样数目,设计计算表格,决定样本号,现场调查中的统一验级标准。
验级过程:由5人分别验级,级数的最后确定采用众数办法,5人验级中的3人验级标准为准。以上这些都具有前面介绍的抽样调查方式的代表性,而又用到了平均指标和众数的方法。同时,在计算草席平均等级时,还用到了品质标志值平均指标的计算,即将等级品质标志值过渡成数量标志来计算该批不同尺寸草席的平均等级,再计算抽样指标与原验级指标之间的误差。
这样一个复杂的抽样调查过程和指标的计算结果,更清晰的告诉学生要说明和解决的问题:由于收购草席时,验级人员在判断标准上的误差带来了草席等级误差与价格的差异。而由于误差的存在,根据此抽样调查结果计算出的整个库存草席的总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差异巨大。对导致这样的结果,进一步结合政策市场以及人为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查找了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促使了草席的收购价实相符。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教学方法设计,能让学生对统计学有更全面的认识,对学科基础内容有一个总体框架性把握,让那些学生在学习时感觉模糊的概念和繁杂的理论通过这几个教学环节的反复巩固和练习也逐步变得清晰,并大大提高了其综合应用统计知识的能力。
280 浏览 7 回答
98 浏览 4 回答
328 浏览 3 回答
311 浏览 2 回答
343 浏览 2 回答
339 浏览 3 回答
122 浏览 3 回答
152 浏览 2 回答
295 浏览 3 回答
244 浏览 2 回答
89 浏览 4 回答
333 浏览 6 回答
204 浏览 7 回答
208 浏览 5 回答
170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