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必要了,大学毕业是一件非常有仪式感的事情 我们不能再这方面变得将就。而且如果这个女孩不能够完成毕业论文答辩的话,她有可能会被肄业。薛洋就不值得了,因为一场病,而让自己晚毕业一年,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毕业每年就只有那么几天,所以每个人都应该珍惜。
1.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方永刚的颁奖词: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 ,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对方永刚这样评价:有人说,理论是灰色的。他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以他的实践和人生告诉人们,理论是彩色的,生命之树常青。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在推荐方永刚是这样写到:他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中,思考中国的今天和未来,他是伟大理论的真诚播火者,他所传播的理论和他的道德人品一起,赢得了青年一代。方永刚 把忠诚献给最壮丽的事业男,44岁,中共党员,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方永刚入伍20多年来,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学习、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方永刚热爱本职,兢兢业业,在军校教员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刻苦学习和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上,正是凭着这种水滴石穿的精神,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研究就会跟进一步、深入一层,不断推出研究成果。他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荣获全军院校育才银奖、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大连市委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从军队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北国的漠河边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被官兵群众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2006年11月,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的方永刚,仍然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学生上完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方永刚真学、真信、真情宣传、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用生命的激情诠释了一名军校教员的敬业奉献精神和高尚师德师风。2.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谢延信的颁奖词: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对谢延信这样评价:这个人对爱情忠贞,对老人孝顺。谢延信,人如其名,信守一生。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在推荐谢延信的时候这样写到:家庭是什么,是人世间最可信赖的社会细胞。谢延信作到的不仅仅是孝,这是对家庭亲人的忠诚,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就是这种忠诚。谢延信 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男,55岁,河南焦作煤业(集团)鑫珠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机电科工人。1973年,刘延信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7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此后,刘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刘延信后改姓为谢)。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再也没有站起来。一老,一瘫,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谢延信老了,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没有垮、孝心没有变、责任没有失、良心没有丢。他隐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担负起让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3.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陈晓兰的颁奖词:虽千万人,吾往矣!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彭长城,对陈晓兰这样评价: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却挑起了维护医疗环境纯洁的大任,屡遭报复,陷入困窘,依然坚持,无怨无悔,最终推动主管部门出台多个法规性文件。她所作的对得起作为一位医生的良知。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在推荐陈晓兰的时候这样写到:一个弱妇女子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行业潜规则,她代表了这个社会核心价值的方向。陈晓兰 坚守医德无私无畏医生陈晓兰,女,55岁,原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陈晓兰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达20多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因此被央视评为2006年度“3·15质量先锋” 。在她与假劣医疗器械10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她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 “以身试针”。在她的推动下,国家专门多次下发文件,取缔和查处了七种一度使用很广的伪劣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曾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肯定和奖励。目前,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已经正式聘请她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4.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李剑英的颁奖词: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在推荐李剑英的时候这样写到:李剑英说过这样的话:“老百姓对我们那么好,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正是军人的沛然正气与感恩之心,塑造了一位真正的英雄。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任卫新,对李剑英这样评价:生为国生,荣为国荣,碧空长剑,英雄不死。永恒的十六秒,他用军人的生命谱写了热爱人民炽烈的壮歌。李剑英 英雄试飞员李剑英,河南郑州人,空军上校军衔,历任飞行员、飞行中队长、领航主任等职。2006年11月14日,李剑英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发动机空中停车。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居住着3500口人。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秒的时间内,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他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迫降过程中,飞机受到高出地面水渠护坡阻挡,爆炸解体,李剑英同志壮烈牺牲。在16秒时间里,他用生命写出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优美赞歌。 李剑英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6年12月6日,空军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并追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5.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钟期荣 胡鸿烈的颁奖词: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对钟期荣、胡鸿烈两位老人这样评价:作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作好事,始终不渝的作好事,把一件好事做到终生!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在推荐两位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们的信仰观照了许多社会无力的角落,当我们每个人都去弥补社会缺位的时候,其实也弥补了更多缺位的人心。他们为百年树人,更树仁义于百年。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振耀,在推荐两位老人的时候这样写:我想到了中国的武训。胡钟夫妇本为青年才俊,意气风发,但感于贫困学子,即抛家舍业,投身教育,一座树仁学院就是一座丰碑,永远感动中国。 钟期荣 胡鸿烈 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两位均已89岁高龄,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1987年胡鸿烈获委任为第六届的全国政协委员。1993年第八届开始,他连续两届获委任为全国政协常委。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青年时代已经是民国司法外交界的青年才俊, 1953年两人学成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971年他们自资创办树仁学院,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为香港社会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35年来,胡氏夫妇为学校拼尽心力,生活非常节俭。胡鸿烈更不惜以迟暮之年,回律师楼工作,出入法庭打官司,为学校大楼挣工程费。据估算,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1979年,胡博士获邀回大陆,出席中国国庆三十周年纪念,获邓小平接见,成为第一位踏足内地的立法局议员,并在1987年获委任为第六届的全国政协委员。6.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孟祥斌的颁奖词: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彭长城,对孟祥斌这样评价:我们常常无时无刻地追问自己人生的意义,也许意义不在于追问,而在于行动。而孟祥斌用纵身一跃放大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纪宝成,在推荐孟祥斌的时候这样写到:真的仁者视他人的生命如自己的生命,真的勇者愿为他人的生命付出自己的生命。(纪宝成)孟祥斌 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男,28岁。第二炮兵某旅机要参谋。2007年11月30日上午,孟祥斌带着妻子叶庆华和女儿到市区购物。11时20分左右,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10余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不顾江水寒冷,跳水救人。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再次沉入水中。13时40分,被打捞起来的孟祥斌被送往医院急救,但是却没能挽留住他年轻的生命。12月4日,在孟祥斌的葬礼上,浙江金华市近3万名群众自发从四面八方赶到金华市殡仪馆,为舍己救人的英雄孟祥斌送行。孟祥斌1997年12月入伍,山东齐河人,爱学习、肯钻研,曾当选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第七次党代会代表。7.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对钱学森老人这样评价:大千宇宙 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 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 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在实施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中钱学森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 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8.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闵恩泽的颁奖词: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对闵恩泽这样评价:归国五十多年,奠基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以知识报效国家,一生成果难数,开发生物柴油推动绿色化工,凭贡献乐享人生。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任卫新,在推荐闵恩泽的时候这样写:青春投学,爱国有志;耄耋赤子,报国有恒。成就卓著,贡献卓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闵恩泽 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男,84岁。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奠基人。200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他成为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位获奖人之一。闵恩泽1955年在美国学成后冲破重重阻碍回国。60年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满足了国家的急需,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70年代,在特殊的政治条件下,他没有忘记科研工作,领导了多种催化剂等的研制和开发,也均投入生产和应用,使我国炼油催化剂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炼油催化剂跨越式发展。1980年以后,他指导开展己内酰胺磁稳定床加氢研究,使我国裂化催化剂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满足了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和油品升级换代的需要。闵恩泽院士是德高望重的著名专家,为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凝聚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他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把催化剂科学技术扩展到了应用于生物质资源的加工利用。2001年起,他指导的生物柴油生产和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从60年代,闵恩泽已经多种疾病缠身,并被发现有肺癌,切除两片肺叶和一根肋骨。但是他没有放弃中国的石油催化事业,一直坚持工作并不断取得突破进展,至今仍工作在科研第一线。9.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李丽的颁奖词: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振耀,对李丽这样评价:我们从李丽的事迹中感到了爱的力量。李丽也证明这样一点,一个人无论多么平凡,无论多么孱弱,只要孜孜不倦,奉献爱心,就一定能够促成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的广大。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在推荐李丽的时候这样写:孱弱的身体,强大的心灵,这个座标对太多健康的躯体是一个提示,让我们更多自省,看到真诚与善良的心灵力量是无边的。李丽 湖南张海迪女,45岁,衡阳人,1岁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在多舛的命运里,她不仅没有怨天尤人,还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先后义务深入省内外100多个学校、企业、社区、监狱开办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听众达10万余人次;帮助近百名厌学孩子重返校园、数十名中学生戒除网瘾,为近万名学生树立自信。4年多时间里,她的善行使得20多万人获得心灵的洗礼。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被人们誉为“感恩天使”、“湖南的张海迪”、“中国的海伦·凯勒”。10.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罗映珍的颁奖词: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刘姝威,对罗映珍这样评价:谁说久病床前无贤妻?罗映珍用行动告诉我们: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在推荐罗映珍的时候这样写:苦难磨励爱情的坚强,爱情总因苦难而显光芒。她不仅唤醒了丈夫,也唤醒了许多人在这纷杂时代中对内心情感最深处的拷问。 罗映珍 700个日夜唤醒沉睡爱人女,27岁,中共党员,从1998年9月起在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小勐统镇计生服务所工作。罗映珍的丈夫罗金勇是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民警。作为一名警察的妻子,罗映珍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弘扬家庭美德,不但热心本职工作,而且热爱公安事业、关心支持缉毒工作。多年来,她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的奉献之歌、正气之歌、爱心之歌。2005年10月1日,罗金勇与妻子罗映珍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临危不惧与3名毒贩进行了殊死搏斗,因寡不敌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肩负起了照顾丈夫的责任,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罗金勇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罗映珍在医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俭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说话,并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用日记呼唤着丈夫意识深处的觉醒。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醒过来,能眨眼,能开口讲"你好"、"是"、"累了"等几个简单的字,并在特殊的体位下能喝水。见证了这个奇迹的人们都说,是罗映珍的坚持和爱,唤醒了沉睡的丈夫。2006年,她被评选为感动云南十大人物。2007年,全国妇联、云南省妇联分别授予罗映珍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临沧市公安局还授予罗映珍二级警司警衔。罗金勇及其妻子罗映珍的先进事迹经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伸出关爱和援助之手,积极支持好警嫂罗映珍。
其实我觉得这样的话,确实是很有必要说明他这个人对这个学习非常的看重,哪怕自己生病了,那么他依然坚持完成学业,像他这种顽强的精神,像他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我觉得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也应该要值得发扬的一件事情的啊。
我觉得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老师这样做也真的是非常的值得赞扬。首先这个答辩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女孩子在这之前出了车祸,从心情上有许多的压力,害怕失去这次答辩的机会,影响自己毕业。二来老师这样做,也是关爱了自己的学生,这样的做法可以说相当的人性化,也安慰了女孩子这么压抑的心情,完成了答辩,女孩能更加安心的养病了。
男,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人,1963年4月出生,1985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同年7月入伍,1992年12月入党,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军事学博士,现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技术7级。 2008年3月25日逝世。 多年来,方永刚一直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事迹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刻苦钻研、与时俱进 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入学习者。方永刚先后主编了16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在国家和军队核心期刊上发表40多篇,荣获“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28个奖项,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军队重点理论研究课题7项。1997年5月8日,一场车祸造成他的颈椎严重骨折。在做牵引治疗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看书学习。住院108天,他一连看了43 本书,并完成一部30万字的专著《亚大战略格局与中国海军》。2003年7月,胡主席提出要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他连夜调整了第二天的讲课稿,让这一新思想第一时间进入了课堂,在学员中引起强烈反响。他放弃休息,编写了科学发展观教学读本,初步形成了党的创新理论教学体系,为党的创新理论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员思想作出了贡献。2006年10月份,参加国防大学全军首届政治理论骨干研修班,期间撰写了1万多字的文章《论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结业时,所做的《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军队政治理论人才建设》的发言,就军队如何招才、引才、用才、留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二、追求真理、矢志不渝 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方永刚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是党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使他有机会上大学,参军入伍,光荣入党,成为一名军队政治理论教员。 他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党的创新理论,才能解决面临的发展问题,才是指引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之路、人民过上和谐富裕生活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党的创新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是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真理。正是靠着这种坚定的信仰,他一直把学习、研究、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作为自己最神圣的职责,看作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当成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每当党中央提出新的思想理论观点,他都及时学习研究,很快就有论文发表或专著出版。20多年来,他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他始终认为,如果他的宣讲可以使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更坚定一点、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更深入一步、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更充足一些,那么,研究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就是他人生的最大价值和全部意义! 三、不辱使命、甘愿奉献 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传播者。方永刚认真履行一名思想理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近6年来累计完成1000多课时的教学任务,年均超额完成200%的教学工作量,连续多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同时,他还利用课余时间为学院教职员工和学员举办了200多场学术讲座。 1998年以来,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大连市讲师团成员,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1998年10月,他去长山要塞函授辅导,给部队讲课。一次,方永刚到北海舰队搞专题调研,潜艇某基地请他去讲军人使命与战斗精神,不到一周时间连续讲了15场。为了把老百姓关心的下岗、失业、三农问题、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讲透彻,他经常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深入到群众当中,与大家拉家常,把生活当课堂,让老百姓给自己出题目。有一次,他到旅顺口区铁山镇给党员干部讲课,三个多小时的讲课结束后,一位8O多岁的老党员拉着他的手说:“你讲的都是咱老百姓想知道的,听你讲半天,我这辈子都没白活。”还有一次,一个镇请他围绕农村问题讲讲致富之策。他利用五一长假,跑了许多村镇,咨询了许多专家,围绕科技致富、科技兴农等问题给大家上了一堂课,并提议通过小额贷款扶持农民上项目。报告结束后,一位大嫂激动地说:“你把党的好政策讲到咱的心坎上,你把党的温暖送到咱这偏僻小山村。” 四、师德高尚、知行统一 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践行者。方永刚把本职岗位作为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平台,不知疲倦地为党工作。早在2006年3月,他的病情就已露出了端倪,但是由于工作太忙,一直没有做系统检查。当时学院正承担着海军基层政工班4 期1500名学员的培训任务,他主动请缨承担了开班的第一课《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对海军基层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了讲好这堂课,他精心准备,看了上百万字的资料,到基层部队进行调研,找老海军了解情况,向随舰出访的同志了解事例,十二次易其稿,试讲了10多次。正式讲课时,他不停地冒虚汗,四节课下来,内衣全都湿透了。课间,他不得不到休息室的沙发上躺一会。 2007年8月22日,方永刚荣获国家教育部授予的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方永刚入伍20多年来,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学习、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方永刚在军校教员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把时间全部用在了刻苦学习和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上,经常学习、备课、撰写著作和文章。他读过的《邓小平文选》等书籍。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研究就会跟进一步、深入一层,不断推出研究成果。他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荣获全军院校育才银奖、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方永刚时刻保持激情,他的课充满了理论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连续6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员、青年教员成才标兵,荣立三等功1次。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大连市委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都留下他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被官兵群众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 2006年11月,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的方永刚,仍然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海军基层政工干部培训班国防生学员上完了他本学期的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方永刚真学、真信、真情宣传、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 2007年6月20日,中央军委授予方永刚同志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荣誉称号。 在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的情况下,他争分夺秒地抓紧工作。他表示:“不管癌症是中期还是晚期,研究党的创新理论没有限期。我能舍弃我的生命,但不能舍弃我的事业;我不惧怕癌症,但害怕离开最钟爱的三尺讲台。只要不倒下,就要不停地学、不停地写、不停地讲,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创新理论。”2007年1月15日上午,在术后第二次和第三次化疗间隙,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学员们上完他本学期的最后两节课。1月22日,他带病给大连市地税局作了《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辅导报告。1月23目,他又躺在病床上完成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 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2008年3月25日,方永刚在北京逝世,享年45岁。
获得2007年《感动中国》荣誉的人物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闵恩泽;党的理论传播者方永刚;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的河南工人谢延信;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钟期荣、胡鸿烈;用爱心唤醒英雄的妻子罗映珍;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牺牲的空军飞行员李剑英 ;被称为湖南张海迪的残疾人李丽;坚守医德的医生陈晓兰;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孟祥斌。此外,感动中国还向“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开发团队表达了特别致敬。 NO 1: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 事迹:他是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在实施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中钱学森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 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对钱学森老人这样评价:大千宇宙 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 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 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NO 2:李剑英 英雄试飞员 事迹:李剑英,河南郑州人,空军上校军衔,历任飞行员、飞行中队长、领航主任等职。 2006年11月14日,李剑英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发动机空中停车。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居住着3500口人。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秒的时间内,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他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迫降过程中,飞机受到高出地面水渠护坡阻挡,爆炸解体,李剑英同志壮烈牺牲。在16秒时间里,他用生命写出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优美赞歌。 李剑英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6年12月6日,空军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并追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 推荐词集锦: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在推荐李剑英的时候这样写到:李剑英说过这样的话:“老百姓对我们那么好,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正是军人的沛然正气与感恩之心,塑造了一位真正的英雄。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任卫新,对李剑英这样评价:生为国生,荣为国荣,碧空长剑,英雄不死。永恒的十六秒,他用军人的生命谱写了热爱人民炽烈的壮歌。 颁奖词: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NO 3:钟期荣 胡鸿烈 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 事迹:两位均已89岁高龄,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1987年胡鸿烈获委任为第六届的全国政协委员。1993年第八届开始,他连续两届获委任为全国政协常委。 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青年时代已经是民国司法外交界的青年才俊, 1953年两人学成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971年他们自资创办树仁学院,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为香港社会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 35年来,胡氏夫妇为学校拼尽心力,生活非常节俭。胡鸿烈更不惜以迟暮之年,回律师楼工作,出入法庭打官司,为学校大楼挣工程费。据估算,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 1979年,胡博士获邀回大陆,出席中国国庆三十周年纪念,获邓小平接见,成为第一位踏足内地的立法局议员,并在1987年获委任为第六届的全国政协委员。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对钟期荣、胡鸿烈两位老人这样评价:作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作好事,始终不渝的作好事,把一件好事做到终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在推荐两位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们的信仰观照了许多社会无力的角落,当我们每个人都去弥补社会缺位的时候,其实也弥补了更多缺位的人心。他们为百年树人,更树仁义于百年。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振耀,在推荐两位老人的时候这样写:我想到了中国的武训。胡钟夫妇本为青年才俊,意气风发,但感于贫困学子,即抛家舍业,投身教育,一座树仁学院就是一座丰碑,永远感动中国。 颁奖词: 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NO 4: 孟祥斌 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 事迹:男,28岁。第二炮兵某旅机要参谋。 2007年11月30日上午,孟祥斌带着妻子叶庆华和女儿到市区购物。11时20分左右,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10余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不顾江水寒冷,跳水救人。 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再次沉入水中。13时40分,被打捞起来的孟祥斌被送往医院急救,但是却没能挽留住他年轻的生命。 12月4日,在孟祥斌的葬礼上,浙江金华市近3万名群众自发从四面八方赶到金华市殡仪馆,为舍己救人的英雄孟祥斌送行。 孟祥斌1997年12月入伍,山东齐河人,爱学习、肯钻研,曾当选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第七次党代会代表。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彭长城,对孟祥斌这样评价:我们常常无时无刻地追问自己人生的意义,也许意义不在于追问,而在于行动。而孟祥斌用纵身一跃放大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纪宝成,在推荐孟祥斌的时候这样写到:真的仁者视他人的生命如自己的生命,真的勇者愿为他人的生命付出自己的生命。 颁奖词: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NO 5:方永刚 把忠诚献给最壮丽的事业 事迹: 男,44岁,中共党员,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方永刚入伍20多年来,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学习、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方永刚热爱本职,兢兢业业,在军校教员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刻苦学习和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上,正是凭着这种水滴石穿的精神,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研究就会跟进一步、深入一层,不断推出研究成果。他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荣获全军院校育才银奖、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大连市委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从军队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北国的漠河边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被官兵群众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 2006年11月,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的方永刚,仍然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学生上完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 方永刚真学、真信、真情宣传、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用生命的激情诠释了一名军校教员的敬业奉献精神和高尚师德师风。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对方永刚这样评价:有人说,理论是灰色的。他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以他的实践和人生告诉人们,理论是彩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在推荐方永刚是这样写到:他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中,思考中国的今天和未来,他是伟大理论的真诚播火者,他所传播的理论和他的道德人品一起,赢得了青年一代。 颁奖词: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 ,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NO 6:李丽 湖南张海迪 事迹:女,45岁,衡阳人,1岁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 在多舛的命运里,她不仅没有怨天尤人,还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 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先后义务深入省内外100多个学校、企业、社区、监狱开办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听众达10万余人次;帮助近百名厌学孩子重返校园、数十名中学生戒除网瘾,为近万名学生树立自信。4年多时间里,她的善行使得20多万人获得心灵的洗礼。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被人们誉为“感恩天使”、“湖南的张海迪”、“中国的海伦•凯勒”。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振耀,对李丽这样评价:我们从李丽的事迹中感到了爱的力量。李丽也证明这样一点,一个人无论多么平凡,无论多么孱弱,只要孜孜不倦,奉献爱心,就一定能够促成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的广大。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在推荐李丽的时候这样写:孱弱的身体,强大的心灵,这个座标对太多健康的躯体是一个提示,让我们更多自省,看到真诚与善良的心灵力量是无边的。 颁奖词: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NO 7:闵恩泽 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 事迹:男,84岁。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奠基人。200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他成为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位获奖人之一。 闵恩泽1955年在美国学成后冲破重重阻碍回国。60年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满足了国家的急需,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70年代,在特殊的政治条件下,他没有忘记科研工作,领导了多种催化剂等的研制和开发,也均投入生产和应用,使我国炼油催化剂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炼油催化剂跨越式发展。 1980年以后,他指导开展己内酰胺磁稳定床加氢研究,使我国裂化催化剂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满足了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和油品升级换代的需要。 闵恩泽院士是德高望重的著名专家,为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凝聚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他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把催化剂科学技术扩展到了应用于生物质资源的加工利用。2001年起,他指导的生物柴油生产和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从60年代,闵恩泽已经多种疾病缠身,并被发现有肺癌,切除两片肺叶和一根肋骨。但是他没有放弃中国的石油催化事业,一直坚持工作并不断取得突破进展,至今仍工作在科研第一线。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对闵恩泽这样评价:归国五十多年,奠基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以知识报效国家,一生成果难数,开发生物柴油推动绿色化工,凭贡献乐享人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任卫新,在推荐闵恩泽的时候这样写:青春投学,爱国有志;耄耋赤子,报国有恒。成就卓著,贡献卓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颁奖词: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NO 8: 陈晓兰 坚守医德无私无畏医生 事迹:陈晓兰,女,55岁,原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陈晓兰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达20多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因此被央视评为2006年度“3•15质量先锋” 。 在她与假劣医疗器械10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她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 “以身试针”。在她的推动下,国家专门多次下发文件,取缔和查处了七种一度使用很广的伪劣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曾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肯定和奖励。 目前,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已经正式聘请她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彭长城,对陈晓兰这样评价: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却挑起了维护医疗环境纯洁的大任,屡遭报复,陷入困窘,依然坚持,无怨无悔,最终推动主管部门出台多个法规性文件。她所作的对得起作为一位医生的良知。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在推荐陈晓兰的时候这样写到:一个弱妇女子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行业潜规则,她代表了这个社会核心价值的方向。 颁奖词:虽千万人,吾往矣!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NO 9:谢延信 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 事迹: 男,55岁,河南焦作煤业(集团)鑫珠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机电科工人。 1973年,刘延信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7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此后,刘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刘延信后改姓为谢)。 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再也没有站起来。一老,一瘫,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 谢延信老了,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没有垮、孝心没有变、责任没有失、良心没有丢。他隐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担负起让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对谢延信这样评价:这个人对爱情忠贞,对老人孝顺。谢延信,人如其名,信守一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在推荐谢延信的时候这样写到:家庭是什么,是人世间最可信赖的社会细胞。谢延信作到的不仅仅是孝,这是对家庭亲人的忠诚,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就是这种忠诚。 颁奖词: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NO 10:罗映珍 700个日夜唤醒沉睡爱人 事迹:女,27岁,中共党员,从1998年9月起在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小勐统镇计生服务所工作。 罗映珍的丈夫罗金勇是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民警。作为一名警察的妻子,罗映珍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弘扬家庭美德,不但热心本职工作,而且热爱公安事业、关心支持缉毒工作。多年来,她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的奉献之歌、正气之歌、爱心之歌。 2005年10月1日,罗金勇与妻子罗映珍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临危不惧与3名毒贩进行了殊死搏斗,因寡不敌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肩负起了照顾丈夫的责任,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罗金勇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罗映珍在医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俭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说话,并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用日记呼唤着丈夫意识深处的觉醒。 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醒过来,能眨眼,能开口讲"你好"、"是"、"累了"等几个简单的字,并在特殊的体位下能喝水。见证了这个奇迹的人们都说,是罗映珍的坚持和爱,唤醒了沉睡的丈夫。 2006年,她被评选为感动云南十大人物。2007年,全国妇联、云南省妇联分别授予罗映珍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临沧市公安局还授予罗映珍二级警司警衔。罗金勇及其妻子罗映珍的先进事迹经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伸出关爱和援助之手,积极支持好警嫂罗映珍。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刘姝威,对罗映珍这样评价:谁说久病床前无贤妻?罗映珍用行动告诉我们: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在推荐罗映珍的时候这样写:苦难磨励爱情的坚强,爱情总因苦难而显光芒。她不仅唤醒了丈夫,也唤醒了许多人在这纷杂时代中对内心情感最深处的拷问。 颁奖词: 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感动中国特别奖:嫦娥一号研发团队 事迹: 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上实现的又一个重大的跨越。在这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航天工程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宏大的系统工程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自己的产品、自己的设计、自己的条件完成的。“嫦娥一号”,是完全的“中国制造”! 感动中国评委对于嫦娥团队的评价语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副总指挥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体主任设计师36岁。这是一群航天才俊,为达到“精确变轨,绕月飞行,首飞成功,一年寿命”的探测工程目标,他们针对月球探测卫星的新特点,集思广益开拓进取,短短三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是一只高度团结的队伍,统一决心、统一意志、统一目标和统一行动。这是一支不负众望的团队,11月7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我们期盼成功,因为你们的卫星打多高,我们的头就能昂多高”。中国航天人再一次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雄辩地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上不断谱写新的华章。中华民族完全能够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推荐词集锦:最崇敬他们,创造惊天动地的伟业 最热爱他们,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 大江后浪推前浪, 丰田新穗赶旧穗。 好日月,好社会,崛起振兴 靠的就是这新一辈 (阎肃) 少年壮志当拿云。一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十年磨一剑,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来的飞天之梦。从此,仰望星空,嫦娥不再寂寞;环顾宇宙,骄傲在心中荡漾。辉辉中华,泱泱大国,开始展示一个文明古国应有的大气与辉煌。(陈章良) 嫦娥是中国美丽的传说,嫦娥一号是中国强大的现实。神话成真的设计者们飞扬着青春,飞扬着激情,飞扬着智慧,飞扬着报国志,飞扬着强国梦。70后、80后们证明他们已经接过承载着中华复兴使命的接力棒,以超越前人的速度雄心大展,剑指未来。嫦娥一号是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的转折点,更是中国航天人完成代际交接的里程碑。(王晓晖) 一个千古不变的奔月梦想,几代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时间推移到公元2007年,嫦娥飞起,一个民族的心也一起飞腾。壮哉嫦娥,圆我中华千年飞天梦想;壮哉中华,崛起神州,飞腾世界。(纪宝成) 中国人对于奔月的梦想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但是,真正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的,是当代的航天功臣们。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国人插上了飞天的翅膀!(刘姝威) 他们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团结合作,是“嫦娥”成功奔月的强大动力;他们知难而进,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让嫦娥的舞姿如此精准完美;他们“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的航天精神永恒地镌刻在浩瀚无垠的太空。(杜玉波)
2007感动中国颁奖词 获得2007年《感动中国》荣誉的人物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闵恩泽;党的理论传播者方永刚;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的河南工人谢延信;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钟期荣、胡鸿烈;用爱心唤醒英雄的妻子罗映珍;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牺牲的空军飞行员李剑英 ;被称为湖南张海迪的残疾人李丽;坚守医德的医生陈晓兰;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孟祥斌。此外,感动中国还向“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开发团队表达了特别致敬。 1、钱学森 钱学森生于1911年12月11日。1939年他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留美从事火箭研究,1955年冲破阻力回到祖国。此后,他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新中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由此起步。迄今,钱学森已为祖国工作了逾半个世纪,1991年和1999年,他先后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颁奖词】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闵恩泽 将石油变成汽油、柴油需要催化剂,用石油制备各种塑料也需要催化剂,我们身上穿的衣服都可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提取各种纤维来制成。然而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在催化剂研制领域还是一片空白。当时刚回国的闵恩泽带领同事们用不到十年的时间,研制成功一系列催化剂。此后几十年,闵恩泽和他的同事们又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能生产各种炼油催化剂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针对目前原油价格上涨,他又把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充分利用原油加工高价值化工产品上。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闵恩泽说:“现在原油很贵,所以一定要把原油充分利用好,除了生产汽油煤油、柴油之外,让它生产一些高价值的三大合成材料,这样才能赢利。” 如今84岁高龄的闵恩泽带领大家建起了一套可年产5万吨生物柴油装置,它能把植物油和废弃的地沟油转化成柴油。 【颁奖词】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3、方永刚 理论教学与研究的前沿地带,方永刚是一颗星,一团火,20多年的教师生涯,他以生命燃烧的代价奋力耕耘三尺讲台,真学、真信、真情传播并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成就之风令人惊讶,而不知疲倦、不顾生死的投入状态,更让人叹为观止。 作为一名普通的理论教员,方永刚的灼人热情从哪里来,党的创新理论的巨大魅力是不竭之缘,遍阅中外历史,政治兴衰、国家兴亡和民族续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思维,理论新则方向明,人心顺事业成,正反两方面的例证,比比皆是。而在形势多变,社会转型的变革时期,指导理论的适时更新更具有决定性意义。 【颁奖词】 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 ,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4、谢延信 30多年精心照顾亡妻的父母和傻弟弟,老谢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做人要讲良心”是他的信念。用简单的道理过简单的生活,今年54岁的老谢简单的生活并不贫瘠。 【颁奖词】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5、钟期荣 胡鸿烈 香港树仁学院坚持四年制,经历35载风雨,成为香港首间私立大学 12月19日,香港树仁学院接获香港教育统筹局通知,获批准升格为大学,成为香港首间私立大学。教统局局长李国章表示,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通过,树仁学院升格为大学,并考虑提供一笔过拨款资助树仁。 对于树仁学院历经35年的漫漫长路,终升格为大学,学校上下都充满喜悦。副校长胡怀中表示,树仁学院获升格,是对两位创办人———校监胡鸿烈及校长钟期荣的肯定,也证明树仁一直坚持四年制是正确的。 树仁的创办人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是民国时期的顶尖人物。他们在1971年自资创办树仁学院,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为莘莘学子打拼35年,为香港社会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上世纪70年代港英政府曾以给予津贴为条件,要求其放弃四年制,改用“二二一制”(即二年预科、二年专科、最后一年学术性教育),但胡氏夫妇坚持办学理想,结果不获资助。经多年争取,终于让树仁修成正果。 外交官状元邂逅第一女法官,夫妻二人决定通过办学来报国 “在过去的35年,我已把青春、生命、一切一切,都奉献给了这个书院。”86岁的钟期荣曾经中风,行动和说话都有困难。但说起自己的梦想成真,她异常激动。胡鸿烈为妻子温柔地拭去不能控制的垂涎,他把一切荣誉归于妻子:“树仁今天的地位,正是她的远见和毅力的结果。” 钟期荣1920年7月出生于湖南长沙。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她考入国立武汉大学法律系。1944年,她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同一年,钟期荣参加重庆全国高等文官考试,获得司法组第一名,之后成为中国首位女法官。胡鸿烈则是当时外交官考试的第一名。 当时两人要接受为期半年的训练,外交官考第一的胡鸿烈四处打听谁是司法界状元,碰巧当时钟期荣要为这批新外交官进行司法训练,两位状元谈起恋爱来。翌年11月12日,两人在重庆结婚。外交官考试状元配中国第一女法官,一时传为佳话。两人之后育有二子。 1945年,钟期荣与胡鸿烈一起漂洋过海,留学于法国巴黎大学,专攻青少年犯罪学,1953年获博士学位。1955年回香港定居。 在此后的16年中,钟期荣先后在联合、浸会、珠海、崇基、崇华等院校任教,她高超的授课艺术和丰富的学识,使她在香港教育界声誉鹊起。 1971年,钟期荣辞去教职。当时,她的丈夫胡鸿烈在跑马地成和道买下了一幢花园洋楼。喜欢孩子的钟期荣最初想利用这个场地办一所幼稚园以怡情寄兴,后在丈夫的支持下,经过反复的考虑和讨论,决定“不为己,但为群;牺牲小我,达成博爱”,办一所大专学校。多年以后,钟期荣在回忆自己办学的初衷时说道,她与丈夫“均深受中国文化熏陶,为典型的中国书生,一腔热血,报国无门,慕古思贤,忧时忧国,咸信兴绝学于当今,重振人文,乃大丈夫应有之壮志,故此不避万难,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负起复兴中国文化之重任,来推行仁者教授,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培养出仁人君子,故创立树仁学院”。 与港英政府斗法坚持四年制,港英政府最后只好承认学校有选择学制的自由 1978年,港英政府发布《高中及专上教育发展白皮书》,建议树仁、浸会、岭南三家政府认可的专上学院改行“二二一”制(即二年预科、二年专科、最后一年学术性教育),改行这种制度后,政府将提供经济资助。 港英政府提出这一制度的目的是试图让这几所学院的学制与英国学制相衔接。钟期荣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拒不改制,结果树仁学院被港英政府排除出政府资助名单。由于钟期荣的坚持,港英政府最后不得不承认学校有选择学制的自由,并继续承诺给予树仁学院免息贷款。 1989年,港英政府宣布将所有大学学士学位课程统一为三年,将入学资格之预科统一为两年,以与英国本土合轨。此令一下,全港哗然,有5000多名学生愤而走上街头,游行请愿。港英政府不顾舆论反对,一意孤行,强行改制。钟期荣顶住压力,孤军奋战,独立坚持四年学制,再一次渡过了难关。 35年风风雨雨,树仁学院从创办初期的三层花园小楼校舍、200多名学生,不断发展壮大,为香港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类专业人才。现在,该校已发展成拥有一栋12层的校舍楼和一栋19层的综合大楼,文、商、社会科学等3个学院和中文、法商、社会等13个系,200多教职员工及3000多名在校学生的初具规模的大专学院。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评价钟期荣“是一位凭着一颗炽热的中国心,赤手空拳兴办教育的创业者”。 为保中国国籍选择当大律师,与何厚铧同年当政协委员,放弃立法局议员身份 从1944年在重庆全国高等文官考试中邂逅,到60多年后的今天,夫妻二人始终相携相随,给对方最大的支持和理解。 胡鸿烈1920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他自幼家贫,至九岁才能读小学。他只用了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就完成了一般人要六年才能完成的小学课程。之后,胡鸿烈自行参加省升中试,在浙江省三万多名考生中高中状元。高中毕业后,胡鸿烈顺利进入顶级学府之一“中央政治大学”,主修法律,并于1942年毕业。1949年他和妻子一起赴法国巴黎大学修读法学博士,并于1952年毕业。之后只用了两年多时间在英国考得大律师资格,于1955年回港当执业大律师。 胡鸿烈说,当时大部分修法律的学生都会选择当事务律师,因市场需求大,钱亦比大律师赚得多。不过,当时要做事务律师就必须放弃中国国籍,胡博士为保留中国国籍而选择了当大律师。 回港当执业大律师后,胡鸿烈一直平步青云,及后更成为最早期的民选立法局议员。1979年,胡博士获邀回大陆,出席中国国庆三十周年纪念,并获邓小平接见,成为第一位踏足内地的立法局议员。对于港英管治的那套什么“事先必须申请批准,回来后还要写报告”的规矩他统统不理,“爱国有理,大不了不做议员”。 结果,他真的在1983年从立法局退下来,不再担任民选议员,并在1987年获委任为第六届的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特首何厚铧也在同一年获得委任。胡鸿烈说,当年他欣然接受了这项任命,“皆因早就盼望可以为国家做点事”。1993年第八届开始,他连续两届获委任为政协常委。 五亿身家用完妻子积劳成疾,为给学校建大楼,大律师80多岁还在打官司赚钱 年届86岁的树仁大学校监胡鸿烈及校长钟期荣携手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胡鸿烈说起自己51岁时创立树仁学院,只基于一个看似简单的理由:“好多年轻人无办法进大学嘛!” 胡氏夫妇事业有成,生活无忧,胡鸿烈深知太太有办学之心,希望开办幼儿园,他却认为其时本港只有两所大学(香港大学及中文大学),大专学额短缺,中学生缺乏出路,于是决心办大专。他们在1971年以51岁之龄创立树仁学院,后来更注册成为本港第二所专上学院,一直坚持四年学制。人家50岁已经开始盘算退休,但他们两人才刚刚在跑马地起步,一个当起校监,一个当起校长来。 树仁大学位于宝马山的3幢校舍,是胡氏夫妇的毕生心血。由于一直以来坚持开办四年制课程,所以当时港英政府没有资助过树仁一毛钱,多年来的开支除了依靠学生的学费,其余都靠胡鸿烈打官司的收入来支出。为了建立学院大楼,他们卖掉在跑马地的小洋房,花了7年才建成。 1978年获政府拨出宝马山斜坡,原本只能兴建几层校舍,胡鸿烈却坚持打176条桩,最终建成12层大楼;为建成图书馆大楼,胡鸿烈又变卖湾仔峡道的校舍,筹募过亿元;为令学生享有舍堂生活,2002年兴建29层高的学生宿舍和文康大楼,胡鸿烈更不惜以迟暮之年,回律师楼工作,出入法庭打官司,为大楼挣工程费。大律师多生活富裕,胡氏夫妇却为学校拼尽心力,生活非常节俭。 几亿元不是小数目,夫妇二人义无反顾把真金白银投进在学校中,有为钱而争吵过吗?胡鸿烈还是答得一脸从容:“从来没有试过。因为校长从来不管钱,她对钱没有多大的概念,她只负责学校的事务,我负责去挣钱支持学校。” 2001年某日,两夫妇在学校饭堂吃饭,大家正在说笑时,钟期荣突然倒下。胡鸿烈说:“当时还以为校长跟我开玩笑。”这刻虽说来得有点突然,但丈夫说太太中风,可能早有因由。“中风前,我已经很忧虑她的身体,因为她经常忙工作,胃口也不好,只是我未有提醒她多注意身体时,她已经出事了。” 【颁奖词】 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6、罗映珍 罗映珍,女,27岁,中共党员,从1998年9月起在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小勐统镇计生服务所工作。 罗映珍的丈夫罗金勇是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民警。作为一名警察的妻子,罗映珍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弘扬家庭美德,不但热心本职工作,而且热爱公安事业、关心支持缉毒工作。多年来,她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的奉献之歌、正气之歌、爱心之歌。 2005年10月1日,罗金勇与妻子罗映珍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临危不惧与3名毒贩进行了殊死搏斗,因寡不敌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肩负起了照顾丈夫的责任,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罗金勇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罗映珍在医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俭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说话,并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用日记呼唤着丈夫意识深处的觉醒。 每天早上5点,罗映珍便准时起床,以打果汁、煮粥作为一天的开始,在晨曦中带着做好的果汁和粥赶到医院,为丈夫洗脸、刷牙、按摩、擦拭身体、喂食……每天晚上罗映珍回到住处,都已经是深夜一点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今已有3个年头,罗映珍依然在默默地坚守,默默地付出,用饱含着真情和热泪的日记呼唤着丈夫的苏醒。她写道:"我相信只要你有坚强的信念,你就能挺过来,意念可以创造奇迹,我们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坚持,要么放弃,我选择继续坚持。"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使罗映珍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心中的悲伤,点燃了内心的希望。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醒过来,能眨眼,能开口讲"你好"、"是"、"累了"等几个简单的字,并在特殊的体位下能喝水。见证了这个奇迹的人们都说,是罗映珍的坚持和爱,唤醒了沉睡的丈夫。 2005年,罗映珍被推荐为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被中共临沧市委、永德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被永德县委、县人民政府表彰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06年,她被评选为感动云南十大人物。2007年,全国妇联、云南省妇联分别授予罗映珍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临沧市公安局还授予罗映珍二级警司警衔。罗金勇及其妻子罗映珍的先进事迹经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伸出关爱和援助之手,积极支持好警嫂罗映珍。 【颁奖词】 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7、李剑英 2006年11月14日,兰州空军某部河南籍飞行员李剑英驾驶某型歼击机,在训练结束下降途中,飞机撞鸟,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在生死攸关的16秒里,李剑英看到飞机下方的密集的村庄和人群,依然决定改跳伞为迫降,先后三次放弃跳伞求生机会,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不幸殉难。 【颁奖词】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8、李丽 她是残缺的,残疾几乎与生俱来,轮椅陪伴一生;她又是和谐的,这和谐写在眼睛里、面容上、手势中,写在她多年如一感动旁人的行动深处。这和谐保持着弥漫与穿透的力量,从冰冷的轮椅上升华出来,惠及周围,感动着每一个与她接触的人。 她叫李丽,45岁。 2003年度衡阳市十大新闻人物; 2004年度衡阳市十大杰出女性、全国侨联先进个人; 2005年度感动湖南十大新闻人物; 2006年被评为“湖南省践行八荣八耻先进个人”、“湖南省未成年人道德素质教育标兵”;“湖南省十大公益禁毒先进个人”。 2007年被评为“湖南省学雷锋标兵”、“衡阳市文明标兵”,近日又被评为“湖南省‘三八’红旗手”,入围感动中国人物2007年度候选人…… 个人传奇的背后,折射出她那痛楚悲壮的传奇人生和对社会的倾情奉献。 李丽说,她是一个用精神行走的人,想用自己所倡导的和谐家庭、和谐心灵理念,给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送去健康、平安、幸福和快乐。 【颁奖词】 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9、陈晓兰 十年一人孤身举报假劣医疗器械,屡遭报复,陷入困窘,依然坚持打假,促成9种假劣医疗器械被取缔,推动主管部门出台多个法规性文件。 十年前,陈晓兰是上海市虹口区广中地段医院理疗科的医生,同事尊敬她,病人爱戴她,一些病人坐车赶很远的路来找她看病,因为“陈医生医术高不人”; 十年后,陈晓兰虽然早已脱下了心爱的白大褂,但仍然艰难地前行在打假道路上——“因为我曾经是一名医生,我要对得起医生的良心。” 【颁奖词】 虽千万人,吾往矣!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10、孟祥斌 2007年11月30日,星期5,是叶庆华到浙江金华驻军某部探亲的第二天,她的丈夫孟祥斌为了多抽出点时间和家人团聚,特意和同事调了班,带着她和三岁的女儿到街上买东西。 叶庆华:那天比较冷,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并且他也感冒。没衣服,因为他棉袄放在家里嘛,我就说要不这样吧,你也买件棉袄吧,所以我们在兰溪门下车的时候,对面就有一个太平鸟,刚好断码的,挺便宜的,他就买了件两百块钱的。反正大家都是好像就是很久没见,都是在一起特别地高兴。 买完了衣服,夫妻俩陪女儿吃了一顿肯德基,之后,他们准备到江对面去逛逛,顺便给女儿买双红皮鞋。11点十五分,就在他们刚要走过城南桥的时候,忽然身后传来呼救声。 目击者:两只脚鞋一脱,她就爬上去就跳下去了。 这位女青年是因为失恋而跳入婺江中的,正在水中挣扎,生命垂危。孟祥斌闻讯后立即调头向女青年跳江的栏杆边跑去。 【颁奖词】 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用第一抹光线的纯净,为世界画一双眼睛;用第一朵花开的声音,为世界唱一首歌曲;用所有春天的消息,为你写下传奇;用初次看见你时我的眼睛,流下幸福的泪滴;让第一颗水滴的透明,留在你最深的心底;让第一缕微风的清新,成为你最深的记忆;用所有夜晚的月光,陪你迎来黎明;用第一次想你时我的心情,写下祝福的话语……1.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方永刚的颁奖词: 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 ,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对方永刚这样评价:有人说,理论是灰色的。他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以他的实践和人生告诉人们,理论是彩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在推荐方永刚是这样写到:他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中,思考中国的今天和未来,他是伟大理论的真诚播火者,他所传播的理论和他的道德人品一起,赢得了青年一代。 方永刚 把忠诚献给最壮丽的事业 男,44岁,中共党员,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方永刚入伍20多年来,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学习、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方永刚热爱本职,兢兢业业,在军校教员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刻苦学习和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上,正是凭着这种水滴石穿的精神,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研究就会跟进一步、深入一层,不断推出研究成果。他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荣获全军院校育才银奖、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大连市委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从军队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北国的漠河边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被官兵群众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 2006年11月,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的方永刚,仍然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学生上完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 方永刚真学、真信、真情宣传、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用生命的激情诠释了一名军校教员的敬业奉献精神和高尚师德师风。 2.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谢延信的颁奖词: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对谢延信这样评价:这个人对爱情忠贞,对老人孝顺。谢延信,人如其名,信守一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在推荐谢延信的时候这样写到:家庭是什么,是人世间最可信赖的社会细胞。谢延信作到的不仅仅是孝,这是对家庭亲人的忠诚,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就是这种忠诚。 谢延信 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 男,55岁,河南焦作煤业(集团)鑫珠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机电科工人。 1973年,刘延信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7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此后,刘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刘延信后改姓为谢)。 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再也没有站起来。一老,一瘫,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 谢延信老了,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没有垮、孝心没有变、责任没有失、良心没有丢。他隐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担负起让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 3.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陈晓兰的颁奖词: 虽千万人,吾往矣!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彭长城,对陈晓兰这样评价: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却挑起了维护医疗环境纯洁的大任,屡遭报复,陷入困窘,依然坚持,无怨无悔,最终推动主管部门出台多个法规性文件。她所作的对得起作为一位医生的良知。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在推荐陈晓兰的时候这样写到:一个弱妇女子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行业潜规则,她代表了这个社会核心价值的方向。 陈晓兰 坚守医德无私无畏医生 陈晓兰,女,55岁,原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陈晓兰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达20多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因此被央视评为2006年度“3·15质量先锋” 。 在她与假劣医疗器械10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她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 “以身试针”。在她的推动下,国家专门多次下发文件,取缔和查处了七种一度使用很广的伪劣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曾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肯定和奖励。 目前,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已经正式聘请她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 4.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李剑英的颁奖词: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在推荐李剑英的时候这样写到:李剑英说过这样的话:“老百姓对我们那么好,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正是军人的沛然正气与感恩之心,塑造了一位真正的英雄。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任卫新,对李剑英这样评价:生为国生,荣为国荣,碧空长剑,英雄不死。永恒的十六秒,他用军人的生命谱写了热爱人民炽烈的壮歌。 李剑英 英雄试飞员 李剑英,河南郑州人,空军上校军衔,历任飞行员、飞行中队长、领航主任等职。 2006年11月14日,李剑英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发动机空中停车。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居住着3500口人。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秒的时间内,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他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迫降过程中,飞机受到高出地面水渠护坡阻挡,爆炸解体,李剑英同志壮烈牺牲。在16秒时间里,他用生命写出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优美赞歌。 李剑英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6年12月6日,空军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并追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 5.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钟期荣 胡鸿烈的颁奖词: 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对钟期荣、胡鸿烈两位老人这样评价:作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作好事,始终不渝的作好事,把一件好事做到终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在推荐两位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们的信仰观照了许多社会无力的角落,当我们每个人都去弥补社会缺位的时候,其实也弥补了更多缺位的人心。他们为百年树人,更树仁义于百年。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振耀,在推荐两位老人的时候这样写:我想到了中国的武训。胡钟夫妇本为青年才俊,意气风发,但感于贫困学子,即抛家舍业,投身教育,一座树仁学院就是一座丰碑,永远感动中国。 钟期荣 胡鸿烈 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 两位均已89岁高龄,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1987年胡鸿烈获委任为第六届的全国政协委员。1993年第八届开始,他连续两届获委任为全国政协常委。 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青年时代已经是民国司法外交界的青年才俊, 1953年两人学成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971年他们自资创办树仁学院,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为香港社会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 35年来,胡氏夫妇为学校拼尽心力,生活非常节俭。胡鸿烈更不惜以迟暮之年,回律师楼工作,出入法庭打官司,为学校大楼挣工程费。据估算,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 1979年,胡博士获邀回大陆,出席中国国庆三十周年纪念,获邓小平接见,成为第一位踏足内地的立法局议员,并在1987年获委任为第六届的全国政协委员。 6.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孟祥斌的颁奖词: 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彭长城,对孟祥斌这样评价:我们常常无时无刻地追问自己人生的意义,也许意义不在于追问,而在于行动。而孟祥斌用纵身一跃放大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纪宝成,在推荐孟祥斌的时候这样写到:真的仁者视他人的生命如自己的生命,真的勇者愿为他人的生命付出自己的生命。(纪宝成) 孟祥斌 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 男,28岁。第二炮兵某旅机要参谋。 2007年11月30日上午,孟祥斌带着妻子叶庆华和女儿到市区购物。11时20分左右,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10余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不顾江水寒冷,跳水救人。 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再次沉入水中。13时40分,被打捞起来的孟祥斌被送往医院急救,但是却没能挽留住他年轻的生命。 12月4日,在孟祥斌的葬礼上,浙江金华市近3万名群众自发从四面八方赶到金华市殡仪馆,为舍己救人的英雄孟祥斌送行。 孟祥斌1997年12月入伍,山东齐河人,爱学习、肯钻研,曾当选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第七次党代会代表。 7.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对钱学森老人这样评价:大千宇宙 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 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 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在实施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中钱学森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 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8.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闵恩泽的颁奖词: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对闵恩泽这样评价:归国五十多年,奠基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以知识报效国家,一生成果难数,开发生物柴油推动绿色化工,凭贡献乐享人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任卫新,在推荐闵恩泽的时候这样写:青春投学,爱国有志;耄耋赤子,报国有恒。成就卓著,贡献卓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闵恩泽 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 男,84岁。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奠基人。200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他成为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位获奖人之一。 闵恩泽1955年在美国学成后冲破重重阻碍回国。60年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满足了国家的急需,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70年代,在特殊的政治条件下,他没有忘记科研工作,领导了多种催化剂等的研制和开发,也均投入生产和应用,使我国炼油催化剂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炼油催化剂跨越式发展。 1980年以后,他指导开展己内酰胺磁稳定床加氢研究,使我国裂化催化剂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满足了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和油品升级换代的需要。 闵恩泽院士是德高望重的著名专家,为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凝聚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他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把催化剂科学技术扩展到了应用于生物质资源的加工利用。2001年起,他指导的生物柴油生产和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从60年代,闵恩泽已经多种疾病缠身,并被发现有肺癌,切除两片肺叶和一根肋骨。但是他没有放弃中国的石油催化事业,一直坚持工作并不断取得突破进展,至今仍工作在科研第一线。 9.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李丽的颁奖词: 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振耀,对李丽这样评价:我们从李丽的事迹中感到了爱的力量。李丽也证明这样一点,一个人无论多么平凡,无论多么孱弱,只要孜孜不倦,奉献爱心,就一定能够促成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的广大。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在推荐李丽的时候这样写:孱弱的身体,强大的心灵,这个座标对太多健康的躯体是一个提示,让我们更多自省,看到真诚与善良的心灵力量是无边的。 李丽 湖南张海迪 女,45岁,衡阳人,1岁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 在多舛的命运里,她不仅没有怨天尤人,还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 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先后义务深入省内外100多个学校、企业、社区、监狱开办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听众达10万余人次;帮助近百名厌学孩子重返校园、数十名中学生戒除网瘾,为近万名学生树立自信。4年多时间里,她的善行使得20多万人获得心灵的洗礼。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被人们誉为“感恩天使”、“湖南的张海迪”、“中国的海伦·凯勒”。 10.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罗映珍的颁奖词: 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刘姝威,对罗映珍这样评价:谁说久病床前无贤妻?罗映珍用行动告诉我们: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在推荐罗映珍的时候这样写:苦难磨励爱情的坚强,爱情总因苦难而显光芒。她不仅唤醒了丈夫,也唤醒了许多人在这纷杂时代中对内心情感最深处的拷问。 罗映珍 700个日夜唤醒沉睡爱人 女,27岁,中共党员,从1998年9月起在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小勐统镇计生服务所工作。 罗映珍的丈夫罗金勇是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民警。作为一名警察的妻子,罗映珍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弘扬家庭美德,不但热心本职工作,而且热爱公安事业、关心支持缉毒工作。多年来,她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的奉献之歌、正气之歌、爱心之歌。 2005年10月1日,罗金勇与妻子罗映珍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临危不惧与3名毒贩进行了殊死搏斗,因寡不敌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肩负起了照顾丈夫的责任,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罗金勇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罗映珍在医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俭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说话,并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用日记呼唤着丈夫意识深处的觉醒。 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醒过来,能眨眼,能开口讲"你好"、"是"、"累了"等几个简单的字,并在特殊的体位下能喝水。见证了这个奇迹的人们都说,是罗映珍的坚持和爱,唤醒了沉睡的丈夫。 2006年,她被评选为感动云南十大人物。2007年,全国妇联、云南省妇联分别授予罗映珍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临沧市公安局还授予罗映珍二级警司警衔。罗金勇及其妻子罗映珍的先进事迹经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伸出关爱和援助之手,积极支持好警嫂罗映珍。
我认为挺有必要的,按时毕业顺利毕业是多少学子心中的梦想,毕业一位着 我们对学习生涯的告别,我们不再背着书包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大学毕业意味着我们完成一个身份的转换,我们即将脱下书包进入背包,真正实现经济独立,毕业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大事。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与北京时间2008年2月17日晚上八点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准时播出。获得2008年《感动中国》荣誉的人物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闵恩泽;党的理论传播者方永刚;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的河南工人谢延信;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钟期荣、胡鸿烈;用爱心唤醒英雄的妻子罗映珍;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牺牲的空军飞行员李剑英;被称为湖南张海迪的残疾人李丽;坚守医德的医生陈晓兰;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孟祥斌。此外,感动中国还向"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开发团队表达了特别致敬。NO 1: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事迹】他是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在实施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中钱学森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 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对钱学森老人这样评价: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 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 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方永刚,男,一名政治理论教员,1963年4月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1985年7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并进入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前身为海军政治学院)就职,此后一直从事政治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研究、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方面成绩突出,2005年获得教授职称。方永刚是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见证者,更是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的受益者。他常对人们说:我是在党的创新理论哺育下成长成才的,我是党的创新理论与实践的直接受益者,我对党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为表达他的感恩之情,他不仅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坚定信仰党的理论、积极传播党的理论、模范践行党的理论,而且先后参与编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专题研究》等16部专著;并在超额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激情地为部队和地方讲授党的创新理论1000多场次,赢得了听众的热情赞扬。2006年11月,方永刚被查出患有结肠癌晚期,目前仍在治疗中。我们希望奇迹发生在他身上,并在不久的将来,能再次听到他那充满激情的演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angyonggang, M, a teacher of political theory, 4 Born in 1963 in Chaoyang City in Liaoning Province Jianping County, in July 1985 graduated from the History Department of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Dalian and entered the Navy Naval College Faculty of Political Science (formerly the Navy Political Academy) inauguration thereafter has been engaged in political theory in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work, study, dissemination of the party's innovative theories mad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2005 was Professor title. Fangyonggang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builder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witnessed, and even more innovation is the the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beneficiaries. He often the people said: I was in the party's theoretical innovation nurtured them to grow up, I was the party's innovativ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direct beneficiaries of the party I have the same sense of deep feelings. "To express his gratitude for, he not only in-depth study of the theory, firm belief in the party's theory, and to spread the party's theory, the exemplary practice of the party's theory, but also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Deng Xiaoping Theory Research socialism, "" "Three Represents" Thought "," the party's innovative theories on the topic "16 monographs, and in the over-fulfilled the mandate of teaching, passion for the troops and local party's innovative theories taught over 1,000 performances and won the audience enthusiastically praised. November 2006, Fangyonggang was diagnosed with advanced colon cancer, and he is still in therapy. We hope that a miracle had occurred to him, and in the near future, can once again hear his passionate speech.
190 浏览 6 回答
104 浏览 6 回答
157 浏览 3 回答
168 浏览 6 回答
273 浏览 3 回答
103 浏览 2 回答
110 浏览 3 回答
203 浏览 3 回答
351 浏览 4 回答
225 浏览 3 回答
226 浏览 8 回答
339 浏览 4 回答
289 浏览 7 回答
302 浏览 11 回答
203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