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空间碎片可能会阻碍太空航行计划的顺利开展。
空间碎片:人类空间进行活动造成的产物。包括火箭箭体、卫星本体、抛弃物、空间物体的碎块等,是空间环境的污染源之一。自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发射来,NORAD监测和编目20000个左右大于10cm的空间碎片。至今为止,还车站7 500个碎片处于地球轨道的位置中,主要位于低地轨道的位置。有的被燃烧殆尽,有的顺利返回到地球。此外,还有大于1 cm的碎片约存在10000个,直径大于1mm的约100000个。碎片数量根据研究,在一段时间内会处于不断增加的状态,碎片相撞继产生新的碎片,又被称为二次碎片。
多数碎片位于近圆轨道。在500km高度的位置,质量小于1g的物体只有几年的存在时间,在太阳活动才是的高峰阶段,寿命只有短短的几个月而已。地球静轨道位置的碎片是无限存在于太空中的。
太空航行:载人、不载人的航天器在太空中的航行活动称之为太空航行。1961年,苏联宇航员首次进入神秘的太空,宣告载人航天时代的到来。至今为止的50年来.人类没有停止过对宇宙探索的步伐。从航天活动历史看,人类探索太空活动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初步探索:从14世纪末至19世纪末阶段。14世纪末万户进行飞行试验;16世哥白尼提出著名的“日心说”;伽利略对重心、速度等运动概念进行研究;19世纪,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大定律,揭示天体运行的规律、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解决了天体运动相关方面的问题。至此,经典力学和早期天体理论为宇宙航天奠定基础。
现代航天理论、飞行初创阶段。现代航天理论:始于20世纪初,齐奥尔科夫斯基于1903年提出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相继发表论文,奠定火箭、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理论事实上的基础。
第三阶段:现代化时期。总的来说,失去控制的空间碎片,可能会使太空航行成为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