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组织各级绿色学校参加我们未来的能源全国中小学生征文比赛的通知各地环保宣教中心、各级绿色学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增强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全国绿色学校的利用,我中心在中国环境意识项目的支持下,计划在全国绿色学校开展“我们未来的能源”全国中小学生征文比赛活动(参赛细则见附件1)。希望各地环保宣教中心协助组织绿色学校参加比赛,并要求参赛学校于2009年10月 25 日之前将参赛作品发到指定邮箱(或),将文字材料邮寄到我中心。参赛细则与参赛信息表(见附件2)可到中国绿色学校网或中国环境在线下载。中国绿色学校网址: 中国环境在线网址:联系人:栾彩霞 电 话:;84637722-2304 传 真:;84633417 附件:1、“我们未来的能源”参赛细则 2、“我们未来的能源” 参赛信息表二○○九年九月三日主题词:环保 能源 征文比赛 通知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 2009年9月3日印附件1:“我们未来的能源” 全国中小学生征文比赛 参赛细则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 支持单位:中国环境意识项目协办单位:各地环保宣教中心二、比赛主题:能源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仗能源的可持续供给,这也是国家战略安全保障的基础之一。但是,人类能源消费的剧增、化石燃料的匮乏、传统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气)价格不断上涨,引发了全球性通货膨胀并带来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而且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如CO2、S02和NOX等造成的气候变化和在此背景下的极端气候影响在世界各地频频上演,人类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所有的这一切迫使人们不得不思考人类社会的能源问题,寻找新型替代能源迫在眉睫,各个国家都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开发新能源,从新能源大规模应用的现实性和可能性看,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源、氢能、可燃冰、核聚变能源和潮汐能等备受关注。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但我国人均能源资源严重不足,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我国是一个更为紧迫的课题。国务院在《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提出“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抓紧制订出台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推进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水电、沼气、生物质能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的科研、开发和建设……”,如何节约能源,如何应用可再生能源,如何善待我们的地球环境,已经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话题。希望所有的参赛者,发挥自己的创意,围绕能源的主题,表达对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家园的关注。三、参赛对象:各地绿色学校在校学生(小学、初中、高中)四、作品要求与投稿方式:1、大赛主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参赛者应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题材不限,进行创作。(学生可以独立报名参赛,也可以在学校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参赛)2、作品要求:(1)参赛作品须为参赛本人的原创作品,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或其他权利,一经发现将被取消参赛资格。(允许指导老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辅导,指导老师拥有署名权)。(2)参赛作品字数要求:小学生字数不限,初中生800字以上,2000字以下;高中生1000字以上,3000字以下;诗歌要求4行以上,50行以内。(3)参赛作品内容健康合法,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围绕“ 未来的能源”的主题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自由的发挥,参赛作品必须与征文主题相关,体裁不限,内容积极向上,具有较强的文学性。(4)参赛作品不予退还,请参赛者自行保存文件。 (5)每位参赛者最多送2件作品,每件作品单独装订,请勿送作品集或文集。(6)参赛作品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7)本次征文比赛不向学校、参赛学生收取任何费用。(8)征文比赛获奖作品版权归主办单位。参赛作品将在大赛指定支持媒体发布,作者需授权给本次大赛组委会相应的发布及使用权限。3、投稿方式:参赛作品首页第一行请详细写明邮政编码、学校、班级、作者姓名及指导老师姓名。第二行写作品标题,文字请居中,正文后面附“参赛信息表”。凡参加此次大赛的作者请在作品登记表上“同意在相关媒体发布”栏签名,并详细填写《参赛信息表》,与参赛作品一起发到指定邮箱,并将原件(参赛作品及报名表)邮寄到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大赛指定邮箱: 或邮寄地址:北京朝阳区育惠南路1号 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邮政编码:100027 收信人:栾彩霞五.奖项设置:一等奖 3名 (社会环保实践基金1000元、证书)二等奖 10名 (社会环保实践基金600元、证书 )三等奖 15名(社会环保实践基金500元、证书 )优秀组织奖3名 (奖金2000,证书)优秀指导教师10名(奖金500,证书)备注:优秀组织奖的评选对象是各宣教中心,根据各地区参加比赛的学校的数量和作品的数量和质量评选。六. 时间安排:1、报名与参赛(2009年9月-10月),作品的递交截止日期为2009年10月25日2、评审阶段初审 (2009年10月)终审阶段(11月),组委会邀请专家组成大赛评委会,对作品进行评审,并由组委会最后确定获奖名单。3、奖品发放(2009年12月) 七.大赛相关事宜咨询: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联系人:栾彩霞电 话:(0086) 传 真:(0086),84633417 附件2: “我们未来的能源”参赛信息表作者姓名 性别 年龄 年级 照 片E-mail 联系电话 学校名称 通讯地址与邮编 指导老师姓名 联系电话 E-mail 作者有关荣誉称号、作品获奖或发表情况 本人已经仔细阅读本次大赛的详细说明,同意依照相关说明参加比赛,同意主办方在相关媒体发布,并遵守比赛规则。作者签名:学校推荐意见 (盖公章处)备注:参赛者在提交作品时应当提供真实的个人资料,个人资料失实将会失去其作品获奖机会。
火箭队是一支有高中锋传统的球队,从早期的摩西-马龙(Moses Malone)、拉尔夫-桑普森到奥拉朱旺(Hakeem Olajuwon),以及2003年首轮选中的中国中锋姚明。1967火箭队年加入NBA,当时落户于圣地亚哥,经历了4个平淡的赛季后,于1971年搬到休斯顿。跟许多球队一样,火箭队的处子赛季令人失望。1967-1968赛季,火箭队仅15胜67负。第二个赛季火箭队从休斯顿大学得到“大E”埃尔文-海耶斯(Elvin Hayes),他在新秀赛季平均每场就拿下分,火箭队队成绩开始上扬,1968-1969赛季火箭队取得37胜45负的成绩,打进了季后赛。1970年火箭队27胜55负,1971年40胜42负,从1971年开始,火箭队就搬到了休斯顿。直到1994年,火箭队才获得第一座总冠军奖杯。奥拉朱旺在那个赛季平均每场得了分个篮板和个盖帽。在总决赛中,火箭队碰到纽约尼克斯队。奥拉朱旺战胜了尤因,火箭队以4比2夺得球队第一个总冠军。1995年火箭队从开拓者得到了“滑翔机”德雷克斯勒(Clyde Drexler),在总决赛中,奥拉朱旺碰到年轻的奥尼尔,火箭队以以4比0横扫奥兰多魔术队,蝉联总冠军。2000赛季火箭16年以来首次未能进入季后赛,不得不进行重组。在2003年选秀大会上,火箭队钦点来自中国的姚明为状元,再引入高中锋,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在2004年夏天,火箭队放弃三名球队主力—老大弗朗西斯、莫布里以及卡托,从魔术交易来两届得分王麦蒂,总经理道森期望姚麦这一内外组合能重现大梦滑翔机时代的辉煌。然而,不断的伤病导致球队战绩始终无法达到人们预期的高度。尽管2005年和2007年两度闯入季后赛,却均第一轮便刹羽而归。在07年夏天,在一片怀疑的眼光中,新任总经理莫雷上任。莫雷对球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炒掉了主帅范甘迪,聘请原国王队主教练阿德尔曼,在保留了姚麦两大核心的基础上,换来麦克·詹姆斯和斯科拉,尤其以零代价请回弗朗西斯最令球迷欢欣鼓舞,使得新赛季的火箭阵容在各个位置均有补充,实力大大增强。历史:1967-71 圣地亚哥火箭队(San Diego Rockets)1971-今 休斯顿火箭队(Houston Rockets)获总冠军年份:1994年、1995年
我们未来的能源(一) 现在,每个国家都需要能源。瞧,有的国家为能源争吵、有的国家为能源随时准备战斗,想用武力抢夺能源。可见,能源多么重要。在大街上跑的汽车大部分用的是汽油和柴油。据说,石油、煤、天然气的开采和使用,都会污染环境哟! 于是,我想了想怎样才能不污染环境,又能有能源呢?我开始沉思起来,不知不觉的闭上了眼睛…… 当我睁开眼睛时,已经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这里一座座立交桥又如一道彩虹似的挂在天空中,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更不可思议的是式样古怪的车,他们排出来的竟然是水蒸气! 正当我一筹莫展时,出现了一个机器人,“我叫一点通,我是你的导游,我来带你参观未来世界。” “ 这里是2100年。由于石油5年前耗尽,现在公路上跑的都是电动汽车和氢气动力车。”一点通讲到。 “氢气动力汽车?”我不解的问。 “对,氢气是既高效又环保的新型清洁能源。它大量存在于水分中。人们可以通过电解将其分离出来,供人们大量使用。人类已经开发出来使用氢气做的燃料的发动机,氢气燃烧后可以还原成水蒸气不会污染环境。所以人们不再使用不环保的石油燃料了。”一点通说。 “咚”支撑我的书倒了,我从梦中醒来。原来是做梦呀! 如果未来的能源真的像想象的那样就好了,因为那样既高效又环保,比石油强多了。我们未来的能源(二)老师布置了一篇《未来的能源》习作,要求展开丰富联想。可是,写什么好呢?我沉思起来,不知不觉地闭上眼睛…… 当我睁开眼睛时,已经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这里一座座立交桥犹如一道道彩虹似得挂在天空中;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更不可思议的是样式古怪的车,它们排出来的竟然是水蒸气! 正当我一筹莫展时,出现了一个方头方脑的机器人:“我叫小灵通,听说你有一篇《未来的能源》作文不会写,我就让你来参观未来世界,并做你的导游。” “你怎么知道我要写作文?”我惊奇地问道。 “要么怎么叫小灵通嘛!”它说。 “这里是公元2048年。由于石油于5年前耗尽,现在公路上跑的都是电动汽车和氢气动力汽车。”小灵通讲解到。 “氢气动力汽车?”我不解地问。 “对,氢是既高效又环保的新型清洁能源。它大量存在于水分子中.人们可以通过电解将其分离出来,供人们大量使用。人类已经开发出了使用氢气做燃料的发动机,氢燃烧后有还原成水蒸气不会污染环境.所以人们不再使用不环保的石油燃料了。”小灵通说。 “那还有加油站吗?”我忍不住又问。 “现在也没有加油站了,取而代之的是‘加电加气’站。”小灵通说. “未来有的主要能源电与氢气,那上那去发那么多电呀?”我问小灵通。 “你猜猜看!”“用太阳能!”我自信地说。“可该怎么使用它呢?具我所知,它们可不太好用呀?”我不解地问。 “也对也不对。应该是‘人造太阳’!” “什么? ‘人造太阳’?没看见天上有这么个宝贝呀?” 没等它说完我大惑不解地四处张望. “看把你急的.这是一种能模拟太阳发出巨大能量的新型核电站,不是挂在天上的。”小灵通提醒我. “那你快给讲讲嘛!”我有些迫不及待了。 “那要从你们那时候的托卡马克装置说起。太阳能产生巨大的能源是因为它压力大,温度高,能让几个氢原子核聚合成一个氦原子核,然后放出超大能量,人类把这叫做核聚变。这对太阳来说是小菜一碟。可人类怎么去掌握这么超高温超呢?” “氢弹爆炸不就是核聚变吗?我们人类不早就掌握这种本领了吗?”没等它说完我急忙插上话题。 小灵通不屑地回答:如果人类真想把核聚变当成新能源的话,比如建个核聚变发电站什么的,能象扔颗氢弹那么容易吗? 氢弹爆炸的核聚变,你控制的了吗?控制不了,又怎么能利用呢?” 我终于明白了,我们人类需要的,是能够控制的核聚变反应堆,不是一个挂在天上的太阳。 “对,当参加核聚变的燃料被加热到几亿度的高温时,原子里的原子核和电子就分了家,成了带电粒子。而‘托卡马克’装置就是可以将高温高压的带电粒子托举在真空中的磁容器。有了它再高的温度和压力也不怕。”小灵通像在给我补课。 “那燃料够用吗?还是用氢吗?”我又忍不住问。 “用氘(与dao刀字同音).海水里有打量的氢原子的同位素—氘。它是进行核聚变的巨大燃料来源。一升海水可以提取30毫克氘。这些氘在核聚变反应中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00升汽油。全球海洋中约含有40万亿吨氘,够人类使用上百亿年。来自大海的核聚变能源是清洁、安全、取之不尽的理想能源。像这种‘人造太阳’我国已有几十个了,它们为我们国家发电做出了很大贡献,是能源的主力军。” …… “咚!”支撑我的书倒了,我从梦中醒来,发现本子依然空着,但灵感如潮水一般涌来.我把梦中的经过全记录了下来。 如果未来的能源真的是像想象的那样就好了, 那样既高效又环保,比石油强多了。50年后的能源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国家自己的人造太阳会成功吗?我赶紧查阅相关科技资料。原来我国的托卡马克装置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他们用了8年时间,已经造出了一个巨大的容器,可以把稳定的反应时间提高到1000秒,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呢.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当个科学家,专攻‘人造太阳’。也许50年后,当我再遇见小灵通时,我将会自豪地告述它,我国的‘人造太阳’也有我的一份功劳呢。让我们憧憬着那一天早日到来吧!我们未来的能源(三)二零三四年的今天,我已经是一位科学家了。一天,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从我耳边闪过。那就是:那天,我的一位杰出的弟子告诉我:“我们地球上的能源用完了。要到其他的星球上去采集能源才可以呀。”我带了一小部分人到地球的同胞兄弟金星上去。我看了一会儿后,发现金星上到处都是火的能源。我只好离开这个地方。我又来到木星上,发现木星上到处都是冰的能源,更别说比木星还远的的星球了。我又到了黑洞、陨石等等,发现到处都只是只有单一的能源。我突然想到:能不能把所有星球上的能源都聚集到一块,这难道还不行了吗?我说做就做,用了两三年的时间才把这一些机器做完。我正想着大功告成的时候,突然又一个难题摆在我面前:如果我把所有的所有星球上的能源都聚集到一块,那这些能源该储存在哪里呢,再说,我也不能把所有的能源储存在几十个房间里,这样再过几天就会把那些空间装满的呀,该怎么办呢?我久久的思索着,忽然,我眼前一亮,我又想:如果在制造一个机器,就是这个容器(它旁边有一个容器)的就清除一些没用的能源,这拿到还不行吗?我又用了一年的时间才把那个容器做好。我叫一些人到各个星球上把无线电传送能源的把他插在各个星球上。能源一下子又出来了,流过了每个地球。我们欢呼着,好像在庆祝一个盛大的节日。我真希望我的梦想能成真。我们未来的能源(四) 据说,石油、煤、天然气的开采和使用都会不同程度地污染环境哟! 那么,如果哪一天地下的石油、煤、天然气都开采完了,怎么办?也许,用不着100年,地球上的地下能源就会枯竭。到那时,因为没有电,电视机开不了、空调无法启动、电脑成废物、甚至到晚上连电灯也无法开亮;因为没有石油和煤的资源,飞机、火车、轮船、汽车通通都开不动了。这样一来,我们就只能坐马车或骑自行车去学校上课啦,而且晚上大街和家里都是一片漆黑,晚上在家做作业就只能烧柴火来照明了。哗!那太可怕啦?! 据说,还有一种能源是用水来发电的,但是开发水电要拦截河流,而且会影响地球上的生态平衡哟! 我不希望看到世界上有争吵与战争,我希望世界上充满欢乐与和平。所以我幻想要是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微型能源器”该多好。这个能源器不需要我们去破坏地下资源,可以随时吸收储藏太阳能、风能等所有大自然的自然能源(如果让它放在海边,还可以随时吸收储藏潮汐产生的动能……),需要用能源时可以随时随地释放出来供大家使用,如果需要用很大的能源动力时(如飞机、火车、轮船)可以用很多很多的“微型能源器”相互组合来提供能源。这样一来,有了这种“微型能源器”,世界上每个国家之间也许不会再争吵、不会再发动战争了;而且肯定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不会破坏生态平衡;同时,可以美化我们的城市,因为我们可以不需要大街上那些难看的电线杆、电线塔及缠绕在上面象蜘蛛网一样的电缆线;还有,这种“微型能源器”,不需要进行高压变电,可以彻底消除因电磁波产生辐射给人类造成的健康损害。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微型能源器”便会出现,带给人类和平、健康和快乐!
月球传来希望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的迅速增加,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的化石能源面临着枯竭的危险,据专家们预测,传统化石燃料至多能维持到本世纪中期。 人类早就千方百计地从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中寻找新的替代能源。这些能源都很重要,但专家们认为,它们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太阳能的能流密度太低,随昼夜、晴雨、季节的变化很大,难以成为大规模的工业能源,只能满足家庭以及一些特殊需要;水能增长的速度跟不上能耗增长速度,并对生态、生物链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的资源和利用也各有局限,在未来的能源开发中作用不大;生物能倒是一种可以大规模使用的再生能源,但再生速度也难以赶不能源消耗增长的需要。 于是,人们把目光转向了核能,首先寄希望于以原子弹所用的裂变物质铀-235或钚-239进行裂变发电。许多发达国家的核电发展十分迅速,法国的核电能源都占了全部能源的百分之七十多。我国核电发展时间不长,核电运行机组装机容量只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累计发电量只占总发电量的,国家规划要加大发展力度,在今后15年间至少每年要批准建设一座大型核电站。但是,用作核裂变发电的燃料毕竟有限,核污染和核安全虽可以做到有效控制,但总是让人心里不踏实。上世纪80年代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就使不少发达国家核电事业的发展停滞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直到近几年才有所缓解。 目前,人们正在致力于研究开发可控核聚变发电,其中一个世界性的项目就是“国际热核反应堆”,欧盟和中国、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等国都先后陆续参与,已经过20多年的努力,现正进入艰巨的攻坚阶段。人们对此寄于巨大希望,将它比作“人造太阳”,称之为“21世纪的人传给后代的纪念碑”,并力争在30年到50年之间投入商业化应用。 以这种方式发电目前主要考虑利用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氘和氚作燃料,这种燃料当然十分充足,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氚本身具有放射性,在氚核反应过程中,伴随核聚变能的产生而产生大量的高能中子,这对核反应装置产生严重的放射性损害,解决这一难题十分困难,因而影响了这一研究开发的进展速度,最好的燃料是氦-3,而地球上的氦-3极为稀缺,估算总量只有几吨到十几吨。 正当人们进行艰苦探索之际,从月球岩土样品的研究中传来喜讯:这些岩土中含有大量的氦-3。 氦-3成为至宝 氦-3是氦的同位素,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与氚相比,它是一种清洁、高效、安全的核聚变发电的燃料。它聚变反应的能量大;聚变反应时主要产生高能质子,不会形成强大的中子辐射,对环境保护更为有利;它本身不仅没有放射性,而且反应过程中无缓发中子,无裂变物质,衰变余热小,维修和部件更换更容易,更易于控制,因此受到国际核聚变界的广泛重视。 月球上的氦-3来自太阳风。太阳风由90%的质子(氢核)、7%的高能粒子(氦核)和少量其他元素的原子核组成,氦-3正是太阳风中的高能粒子。月球上没有磁场的干扰和大气层的阻隔,太阳风粒子流能直达月球表面,被月球上的岩土所“吸附”。月球形成已经40多亿年,由于流星和微流星的频繁撞击,月球上的岩土不断翻腾、溅射,在纵向和横向上充分混合,“吸附”了氦-3的岩土也越来越厚。 在月海地区至少有9到10米厚,在月陆地区也有4到5米厚。 月球的直径有3476公里,表面积有3800万平方公里,虽然只有地球表面积的十四分之一,大约相当于中国陆地的四倍,但月球被专家们称为“太阳风粒子收集器”。据测算,月球上的氦-3储量大约有100万吨到500万吨,甚至有人估算有5亿吨。在地球上的大气和天然气中也有少量的氦-3,在核反应中也会产生氦-3,但整个地球上的储量与月球上的储量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它对地球人类充满了诱惑力。 据专家们测算,如果在10―15平方公里范围内挖掘并加工深度为3米的月球岩土,就可以提取约1吨的氦-3,足以保证一个功率100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工作1年。每燃烧1公斤氦-3就可产生19兆瓦的能量,足够供莫斯科市照明用6年多。用美国的航天飞机往返运输,一次可运回20吨液化氦-3,可供美国一年的电力。我国每年大约只需要10吨氦-3,就可以满足全年能源的需要。按照全球目前的能源需求水平,一年有100吨氦-3就能满足全世界的消耗,这些氦-3一年用航天飞机运输三五次就够了。按照这样的推算,月球上的氦-3可以供地球用上几千年甚至上万年。 专家们对在月球上采掘加工氦-3并运回地球发电进行了成本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经济上完全划算,因为在发电量相同的情况下,使用月球上的氦-3,其花费只是目前核电站发电成本的10%。如果以目前的石油价格为标准,每吨氦-3价值高达40亿到100亿美元,这真是月球上的无价之宝。2030年的一天,我漫步在公路旁。只见,公路两旁载满了挺拔的大树,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都是用混合燃料发动的,不像以前那种汽油型的汽车开起来既要燃油,又污染空气。工厂和居民的用电也是用风能、太阳能、开发垃圾回收来发电。全都是一个崭新的能源利用法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能源”一个醒目的词语,“跳动”在我们的眼帘。你会想到什么呢?你可能会说“能源”这个词说熟悉,我不知道怎么说好。说不熟悉吧,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能源。那就让我们来聊一聊能源这个话题吧! 地球是在一次宇宙爆炸中炸出来的,它一炸出来就内涵丰富的能源。化工燃料、太阳能、核能、水能、石油、生物燃料等等……说了这么多,还忘记告诉你们到底什么是能源呢?能源就是能产生能量的物质。能源种类有很多:有一次能源、有二次能源、有可再生能源、还有非再生能源。一次能源是直接来自自然界未经加工转换的能源,此类能源有:化石燃料、太阳能、核能、生物燃料、水能等等……二次能源是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的能源,此类能源有:电能、煤气、汽油、沼气、氢能等等……可再生能源是不随其本身的转化或被人类利用而减少的能源,此类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等……非再生能源是随其本身的转化或被人类利用减少的能源,此类能源有:化石燃料、核燃料等等……打个比方吧,我们以前生活常见的传统能源它们有:原煤、天然气、汽油、煤油、热力、电力、石油气、柴油等等……还有许许多多的工程都用到了能源比如:三峡大坝和葛洲坝用水能、火箭发射升空用氢燃料、秦山核电站用原子能发电。大量的能源使用使我们成为了“石油”能源的“俘虏”,而我们现在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开发了新的能源。摆脱了石油能源的依赖性,首先一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取消电网送电。再利用混合燃料发动汽车、利用氢能源的开发、利用生物来直接将太阳转化为氢、利用海浪发电、开发垃圾燃气来开发能源市场,使我们能更有效的开创能源的利用和起到环保的作用有利于生态环境。 听了我对这能源新旧对比的介绍,你是不是对能源更加了解,更加有兴趣去开发呢?那让我们更多的有志之士来合理地去开发能源,使我们子孙后代受益无穷。 然后,我插一个比赛的通知:环宣中心发[2009] 21号关于组织各级绿色学校参加我们未来的能源全国中小学生征文比赛的通知各地环保宣教中心、各级绿色学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增强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全国绿色学校的利用,我中心在中国环境意识项目的支持下,计划在全国绿色学校开展“我们未来的能源”全国中小学生征文比赛活动(参赛细则见附件1)。希望各地环保宣教中心协助组织绿色学校参加比赛,并要求参赛学校于2009年10月 25 日之前将参赛作品发到指定邮箱(或),将文字材料邮寄到我中心。参赛细则与参赛信息表(见附件2)可到中国绿色学校网或中国环境在线下载。中国绿色学校网址: 中国环境在线网址:联系人:栾彩霞 电 话:;84637722-2304 传 真:;84633417 附件:1、“我们未来的能源”参赛细则 2、“我们未来的能源” 参赛信息表二○○九年九月三日附件1:“我们未来的能源” 全国中小学生征文比赛 参赛细则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 支持单位:中国环境意识项目协办单位:各地环保宣教中心二、比赛主题:能源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仗能源的可持续供给,这也是国家战略安全保障的基础之一。但是,人类能源消费的剧增、化石燃料的匮乏、传统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气)价格不断上涨,引发了全球性通货膨胀并带来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而且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如CO2、S02和NOX等造成的气候变化和在此背景下的极端气候影响在世界各地频频上演,人类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所有的这一切迫使人们不得不思考人类社会的能源问题,寻找新型替代能源迫在眉睫,各个国家都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开发新能源,从新能源大规模应用的现实性和可能性看,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源、氢能、可燃冰、核聚变能源和潮汐能等备受关注。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但我国人均能源资源严重不足,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我国是一个更为紧迫的课题。国务院在《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提出“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抓紧制订出台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推进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水电、沼气、生物质能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的科研、开发和建设……”,如何节约能源,如何应用可再生能源,如何善待我们的地球环境,已经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话题。希望所有的参赛者,发挥自己的创意,围绕能源的主题,表达对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家园的关注。三、参赛对象:各地绿色学校在校学生(小学、初中、高中)四、作品要求与投稿方式:1、大赛主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参赛者应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题材不限,进行创作。(学生可以独立报名参赛,也可以在学校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参赛)2、作品要求:(1)参赛作品须为参赛本人的原创作品,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或其他权利,一经发现将被取消参赛资格。(允许指导老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辅导,指导老师拥有署名权)。(2)参赛作品字数要求:小学生字数不限,初中生800字以上,2000字以下;高中生1000字以上,3000字以下;诗歌要求4行以上,50行以内。(3)参赛作品内容健康合法,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围绕“ 未来的能源”的主题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自由的发挥,参赛作品必须与征文主题相关,体裁不限,内容积极向上,具有较强的文学性。(4)参赛作品不予退还,请参赛者自行保存文件。 (5)每位参赛者最多送2件作品,每件作品单独装订,请勿送作品集或文集。(6)参赛作品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7)本次征文比赛不向学校、参赛学生收取任何费用。(8)征文比赛获奖作品版权归主办单位。参赛作品将在大赛指定支持媒体发布,作者需授权给本次大赛组委会相应的发布及使用权限。3、投稿方式:参赛作品首页第一行请详细写明邮政编码、学校、班级、作者姓名及指导老师姓名。第二行写作品标题,文字请居中,正文后面附“参赛信息表”。凡参加此次大赛的作者请在作品登记表上“同意在相关媒体发布”栏签名,并详细填写《参赛信息表》,与参赛作品一起发到指定邮箱,并将原件(参赛作品及报名表)邮寄到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大赛指定邮箱: 或邮寄地址:北京朝阳区育惠南路1号 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邮政编码:100027 收信人:栾彩霞五.奖项设置:一等奖 3名 (社会环保实践基金1000元、证书)二等奖 10名 (社会环保实践基金600元、证书 )三等奖 15名(社会环保实践基金500元、证书 )优秀组织奖3名 (奖金2000,证书)优秀指导教师10名(奖金500,证书)备注:优秀组织奖的评选对象是各宣教中心,根据各地区参加比赛的学校的数量和作品的数量和质量评选。六. 时间安排:1、报名与参赛(2009年9月-10月),作品的递交截止日期为2009年10月25日2、评审阶段初审 (2009年10月)终审阶段(11月),组委会邀请专家组成大赛评委会,对作品进行评审,并由组委会最后确定获奖名单。3、奖品发放(2009年12月) 七.大赛相关事宜咨询: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联系人:栾彩霞电 话:(0086) 传 真:(0086),84633417 好了,就是这样,LZ要努力啊
这个不应该发到这里吧据新华社北京电 全国政协委员、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昨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将推迟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发射计划将拖后到2008年。黄春平说,发射计划延期,“并不是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工作周期决定。”“神舟”七号火箭每一个部件都需要经过复杂的工作周期,首先要进行单样技术攻关,攻关合格后再设定方案、原理考核,之后进入抽样阶段。这一阶段要解决两方面的任务,一是要通过性能指标测试,二是原材料、加工等工艺能力要在工厂的生产能力范围内。抽样合格后,再修改设计,做试样生产,再进行产品实验,最后进入工厂生产。此外,还要请相关专家进行测评。因此,“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急于求成”。黄春平介绍,与“神五”、“神六”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门闸。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门闸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据悉,“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专家介绍,“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必须在地面做充分的试验和训练,其地面训练一般在一个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试验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拟太空的失重现象,然后航天员在水池里面进行出入舱和舱外操作训练。专家称,“神舟七号”将具备航天员太空行走的几项必备条件。首先,会提供航天员在舱外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舱外航天服,它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热屏蔽、气密、保压、通风、调温等多种功能,航天服的手套既密封又灵活,头盔透明密封。其次,出舱背包有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其控制系统配有的喷气装置使航天员可以借此控制行走方向。据悉,航天服和背包构造复杂,技术难度大,造价昂贵,美国生产的一套航天服约为150万美元。第三当然是必须拥有技术操作熟练、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稳定的航天员。“目前,‘神舟’七号的其他部件都差不多了,只有宇航服还要攻关,宇航服的研究进度决定了‘神七’进度。”黄春平又补充说,“不过,中国完全有能力解决。”黄春平说,为了适应真空的环境,“神舟”七号宇航服从气密、通信、排泄、通讯、电源、活动关节等各方面,都要比“神六”有较大提高。“神舟五号”时,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只是对一人一天上太空的考核,当时杨利伟仅待在返回舱里,轨道舱的舱门是紧闭的。此次“神舟六号”虽然在外形上与“神舟五号”几乎一样,不同的是,两名航天员将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从事多人多天的空间飞行作业程序。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两名航天员就是在‘一室一厅'里活动。”而到了“神舟七号”,航天员除了在“一室一厅”里活动外,还将走出“厅”,从轨道舱侧面的窗口出来在太空行走。据介绍,“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出舱设备、结构气密性要求更高,因此“神舟七号”会在外形上与“神舟六号”有明显的不同,相关系统也会有所改变,特别是轨道舱。通常飞船发射上太空后,航天员在进行出舱活动之前,会先在气闸舱内进行2-3小时的适应性准备,在气闸舱内穿戴好舱外航天服,背上背包,带好用品。实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所穿戴的航天服体积庞大,地面重量就达125公斤,根本不像在地面穿衣戴帽那么容易,必须在其他航天员的帮助下才能穿上。“所以 ‘神舟七号'时上天的航天员起码得两人,这样可以相互配合,至于会有多少人出舱活动则未定,估计会是一人进行太空行走。”据黄春平预测,“神舟”七号将有三名航天员,一个要出舱行走,一个在轨道舱迎接,返回舱还要留人。出舱活动将有行走、操作、拧螺钉等安装设备等项目,为今后建立太空空间站作准备。
我国将在2008年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届时中国航天员将首次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当前,气闸舱等核心技术难关已被攻克,整船已进入综合测试阶段,用于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预计在2007年12底前完成全箭总装。据悉,“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专家介绍,“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必须在地面做充分的试验和训练,其地面训练一般在一个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试验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拟太空的失重现象,然后航天员在水池里面进行出入舱和舱外操作训练。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庆伟表示,未来的神舟七号飞船,不会是神舟六号的简单重复,突破许多关键技术。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仍然是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此前这种火箭已经成功地将六艘神舟飞船送入太空,具有成熟的技术基础。目前新一枚运载火箭元器件的采购与生产已经展开,火箭总设计师荆木春说,这一次他们将采用质量更高的元器件。针对前几发火箭的飞行情况,科研人员还将对这枚火箭进行局部改进,来进一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此外,他们还考虑在火箭上增加一些摄像头。 从神舟七号开始,我国进入载人航天二期工程。在这一阶段里,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等科学目标。整个二期工程的所有发射任务全部由长二F火箭担任。
月球传来希望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的迅速增加,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的化石能源面临着枯竭的危险,据专家们预测,传统化石燃料至多能维持到本世纪中期。 人类早就千方百计地从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中寻找新的替代能源。这些能源都很重要,但专家们认为,它们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太阳能的能流密度太低,随昼夜、晴雨、季节的变化很大,难以成为大规模的工业能源,只能满足家庭以及一些特殊需要;水能增长的速度跟不上能耗增长速度,并对生态、生物链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的资源和利用也各有局限,在未来的能源开发中作用不大;生物能倒是一种可以大规模使用的再生能源,但再生速度也难以赶不能源消耗增长的需要。 于是,人们把目光转向了核能,首先寄希望于以原子弹所用的裂变物质铀-235或钚-239进行裂变发电。许多发达国家的核电发展十分迅速,法国的核电能源都占了全部能源的百分之七十多。我国核电发展时间不长,核电运行机组装机容量只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累计发电量只占总发电量的,国家规划要加大发展力度,在今后15年间至少每年要批准建设一座大型核电站。但是,用作核裂变发电的燃料毕竟有限,核污染和核安全虽可以做到有效控制,但总是让人心里不踏实。上世纪80年代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就使不少发达国家核电事业的发展停滞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直到近几年才有所缓解。 目前,人们正在致力于研究开发可控核聚变发电,其中一个世界性的项目就是“国际热核反应堆”,欧盟和中国、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等国都先后陆续参与,已经过20多年的努力,现正进入艰巨的攻坚阶段。人们对此寄于巨大希望,将它比作“人造太阳”,称之为“21世纪的人传给后代的纪念碑”,并力争在30年到50年之间投入商业化应用。 以这种方式发电目前主要考虑利用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氘和氚作燃料,这种燃料当然十分充足,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氚本身具有放射性,在氚核反应过程中,伴随核聚变能的产生而产生大量的高能中子,这对核反应装置产生严重的放射性损害,解决这一难题十分困难,因而影响了这一研究开发的进展速度,最好的燃料是氦-3,而地球上的氦-3极为稀缺,估算总量只有几吨到十几吨。 正当人们进行艰苦探索之际,从月球岩土样品的研究中传来喜讯:这些岩土中含有大量的氦-3。 氦-3成为至宝 氦-3是氦的同位素,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与氚相比,它是一种清洁、高效、安全的核聚变发电的燃料。它聚变反应的能量大;聚变反应时主要产生高能质子,不会形成强大的中子辐射,对环境保护更为有利;它本身不仅没有放射性,而且反应过程中无缓发中子,无裂变物质,衰变余热小,维修和部件更换更容易,更易于控制,因此受到国际核聚变界的广泛重视。 月球上的氦-3来自太阳风。太阳风由90%的质子(氢核)、7%的高能粒子(氦核)和少量其他元素的原子核组成,氦-3正是太阳风中的高能粒子。月球上没有磁场的干扰和大气层的阻隔,太阳风粒子流能直达月球表面,被月球上的岩土所“吸附”。月球形成已经40多亿年,由于流星和微流星的频繁撞击,月球上的岩土不断翻腾、溅射,在纵向和横向上充分混合,“吸附”了氦-3的岩土也越来越厚。 在月海地区至少有9到10米厚,在月陆地区也有4到5米厚。 月球的直径有3476公里,表面积有3800万平方公里,虽然只有地球表面积的十四分之一,大约相当于中国陆地的四倍,但月球被专家们称为“太阳风粒子收集器”。据测算,月球上的氦-3储量大约有100万吨到500万吨,甚至有人估算有5亿吨。在地球上的大气和天然气中也有少量的氦-3,在核反应中也会产生氦-3,但整个地球上的储量与月球上的储量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它对地球人类充满了诱惑力。 据专家们测算,如果在10―15平方公里范围内挖掘并加工深度为3米的月球岩土,就可以提取约1吨的氦-3,足以保证一个功率100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工作1年。每燃烧1公斤氦-3就可产生19兆瓦的能量,足够供莫斯科市照明用6年多。用美国的航天飞机往返运输,一次可运回20吨液化氦-3,可供美国一年的电力。我国每年大约只需要10吨氦-3,就可以满足全年能源的需要。按照全球目前的能源需求水平,一年有100吨氦-3就能满足全世界的消耗,这些氦-3一年用航天飞机运输三五次就够了。按照这样的推算,月球上的氦-3可以供地球用上几千年甚至上万年。 专家们对在月球上采掘加工氦-3并运回地球发电进行了成本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经济上完全划算,因为在发电量相同的情况下,使用月球上的氦-3,其花费只是目前核电站发电成本的10%。如果以目前的石油价格为标准,每吨氦-3价值高达40亿到100亿美元,这真是月球上的无价之宝。2030年的一天,我漫步在公路旁。只见,公路两旁载满了挺拔的大树,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都是用混合燃料发动的,不像以前那种汽油型的汽车开起来既要燃油,又污染空气。工厂和居民的用电也是用风能、太阳能、开发垃圾回收来发电。全都是一个崭新的能源利用法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能源”一个醒目的词语,“跳动”在我们的眼帘。你会想到什么呢?你可能会说“能源”这个词说熟悉,我不知道怎么说好。说不熟悉吧,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能源。那就让我们来聊一聊能源这个话题吧! 地球是在一次宇宙爆炸中炸出来的,它一炸出来就内涵丰富的能源。化工燃料、太阳能、核能、水能、石油、生物燃料等等……说了这么多,还忘记告诉你们到底什么是能源呢?能源就是能产生能量的物质。能源种类有很多:有一次能源、有二次能源、有可再生能源、还有非再生能源。一次能源是直接来自自然界未经加工转换的能源,此类能源有:化石燃料、太阳能、核能、生物燃料、水能等等……二次能源是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的能源,此类能源有:电能、煤气、汽油、沼气、氢能等等……可再生能源是不随其本身的转化或被人类利用而减少的能源,此类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等……非再生能源是随其本身的转化或被人类利用减少的能源,此类能源有:化石燃料、核燃料等等……打个比方吧,我们以前生活常见的传统能源它们有:原煤、天然气、汽油、煤油、热力、电力、石油气、柴油等等……还有许许多多的工程都用到了能源比如:三峡大坝和葛洲坝用水能、火箭发射升空用氢燃料、秦山核电站用原子能发电。大量的能源使用使我们成为了“石油”能源的“俘虏”,而我们现在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开发了新的能源。摆脱了石油能源的依赖性,首先一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取消电网送电。再利用混合燃料发动汽车、利用氢能源的开发、利用生物来直接将太阳转化为氢、利用海浪发电、开发垃圾燃气来开发能源市场,使我们能更有效的开创能源的利用和起到环保的作用有利于生态环境。 听了我对这能源新旧对比的介绍,你是不是对能源更加了解,更加有兴趣去开发呢?那让我们更多的有志之士来合理地去开发能源,使我们子孙后代受益无穷。
火箭推进原理的题目如下:
1、火箭的工作原理
当火箭推进剂燃烧时,从尾部喷出的气体具有很大的 _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火箭获得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_ ,因而发生连续的现象,随着推进剂的消耗,火箭的质量逐渐减小,加速度不断增大,当推进剂燃尽时,火箭即以获得的速度治着预定的空间轨道飞行。
答案解析:
现代火箭是指一种靠喷射高温高压燃气获得反作用力向前推进的飞行器。
当火箭推进剂燃烧时,从尾部喷出的气体具有很大的动量,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火箭获得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动量,随着推进剂的消耗,火箭的质量逐渐减小,加速度不断增大,当推进剂燃尽时,火箭即以获得的速度沿着预定的轨道飞行。
故答案为:
动量 ; 动量。
火箭的工作原理既可用作用力与反作用的关系加以分析,本题有一关键词:动量守恒定律,要求学生从动量守恒角度进行分析。
2、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我国的火箭发明,我国的这项发明产生于(C)。
单项选择题: A、汉朝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205 浏览 4 回答
344 浏览 5 回答
147 浏览 4 回答
116 浏览 7 回答
82 浏览 3 回答
174 浏览 5 回答
316 浏览 5 回答
209 浏览 6 回答
355 浏览 4 回答
138 浏览 4 回答
173 浏览 3 回答
118 浏览 5 回答
166 浏览 2 回答
140 浏览 3 回答
262 浏览 8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