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论文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教师 转变 论文摘要:新课程理论下,广大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可真要把改革落到实处,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先转变。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师的阵地,教师首先要实现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转变。 要想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教师起关键性的作用。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没有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也就不可能有新课程的真正落实。在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应有哪些转变呢?笔者认为,应从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课堂提问,师生关系三方面实施转变。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作用的转变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师生双边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具体来说,教师应实现以下三方面的转变: 1.由单纯“引入”到激情谈话的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上课就复习,复习后讲新课,而应最大限度地用激情谈话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这一新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设计了如下引人的谈话情景: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思乡念亲的浓厚情感。在古诗中曾留下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许是为了给亲人多提供一次团圆相聚的机会,我国古代就把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是一个亲人团圆的节日。书中这幅图描绘的就是一家人在八月十五中秋节那天,边吃月饼边赏月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观察图中哪些事物的形状是圆形的(月亮、圆桌、圆凳、月饼、盘子等)?接着,让学生说一说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的?从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这样,学生激情高涨,兴趣盎然,急于想知道圆的知识,课堂也活跃起来了。 2.由传统知识讲解到创设情境的转变 新课程理论下的数学教学不再是干枯、无味、机械的了,它应该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是有无限乐趣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上有很大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传授者和灌输者,应该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活动、去主动学习。创设情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具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和重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谈话,游戏,多媒体等各种手段创设情境。比如,笔者在教乘加、乘减时制作一个动画:创设了一个森林里小动物们去小熊的商店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小猴子、狐狸、老虎去买东西。在买东西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就掌握了知识。买东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把数学课设计成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学生发现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快就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有着神奇而独特的作用。它把教学内容制成动画,学生喜闻乐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功能大,可以运用图像、声音、颜色、特技等多种方式把知识展现给学生,既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又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并能留下深刻印象。 3.由教师讲学生听到合作交流的转变 新课程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在教学中要多采用谈话交流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形式,以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好的互动。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感到无拘无束,可以畅所欲言,思维就会被激活,创造的火花就会不断闪现。同时,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教师要鼓励创新,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数学教师要真正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不能停留在形式上,以利于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二、教师在课堂提问中的转变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作为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课堂提问”,在数学课堂上有着新的特色和功能,同时也成为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窗口”之一。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反馈教学信息,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以前,有的教师把课堂提问当成活跃气氛的手段,为提问而提问,流于形式,漫无目的,信口滥问。目标不明确,充斥耳闻的是“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之类的问题,内容空洞无实,未达到教学效果,长此以往,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首当其冲的是提问。只有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真正做到勤思善问,目的明确,面向全体,灵活多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启迪学生的心智。 三、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转变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重要的是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化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可以结合课堂的具体情景和学生的兴趣急性发挥;指示的学习不必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不必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学生确立崭新的师生关系。旧的师生关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老师与学生决非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确立崭新的师生关系,就会少了理解,少了引导,多了批评,多了抱怨。实质上,新时期的师生关系是多种关系的集合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应该是严父,及时纠正;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就是医生,及时“对症下药”,开出一副副鼓励的药方;学生高兴或痛苦时,教师应该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与他们分享喜悦或悲伤。教师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教师最主要的就是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只有确立崭新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教学才能转变。 总之,在新课程下,教师的教学行为要不断地转变。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手段,主动地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使之贯穿于教学始终。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转变行为,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课堂的改革,教育的创新。 参考文献: [1]课程改革知识百问. [2]中国当代教研. [3]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