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个正确的中俄能源平台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互利共赢:中俄能源平台应该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形式,不是单方面占优的形式。2.合法合规:中俄能源平台应该遵守国际法律法规,符合两国相关法律法规。3.可持续发展:中俄能源平台应该是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4.透明公开:中俄能源平台应该是透明公开的,俄罗斯和中国的相关机构和民众应该能够了解其中的各种条款和细节。5.双方信任:中俄能源平台应该建立在双方信任的基础上,两国政府、企业之间应该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其次,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判断一个中俄能源平台是否正确:1.合同条款是否清晰:中俄能源平台的合同条款应该清晰明确,避免出现语言不清晰、术语混淆等问题。2.能源资源是否均衡:中俄能源平台应该是能源资源均衡的,不应该出现单一资源优势的偏差。3.技术和设备是否达标:中俄能源平台的技术和设备应该达到国际标准,保证运营效率和安全。4.资金投入是否充足:中俄能源平台的资金投入应该充足,确保能源平台的正常运作。5.投资回报是否高效:中俄能源平台的投资回报应该高效,双方应该能够获得足够的利润和回报。6.能否充分体现中俄经济合作:中俄能源平台能否充分体现中俄经济合作,有利于深化中俄友好关系。
您好,正确的中俄能源平台应当基于客观的能源分析并充分考虑中俄两国的实际情况,以确保完成更高效的能源合作。首先,应充分了解中俄两国能源市场的特点,包括资源、技术、设备、管理等,并根据两国能源需求和行业发展态势研究可行的能源合作方案。其次,应建立有效的信息联络机制,实时跟踪平台的运行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顺利实施中俄能源合作。最后,应制定明确的实施流程和管理体制,包括定期评估、有效的协调机制等,保证中俄能源平台的有效运行。
虽然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既必要又具备可行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双方一定会合作,即便是最终双方政府在战略层面选择了合作,但是具体的合作过程中能否就合作方式达成一致?这一切都取决于双方基于各自利益最大化条件下博弈的结果。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重要项目———中俄原油石油管道项目长达15年之久的艰苦谈判恰如其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博弈可以分为合作博弈(cooperative game)和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当参与者的行为相互作用时,是否允许参与者之间签订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契约。非合作博弈研究的是利益冲突环境中相互独立和理性的个体行为以及这些行为间的交互影响。由于独立性要求,非合作博弈中的每个个体只对自己负责,追求个体决策最优,相互没有也不能缔结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同盟,其结果可能是有效率的,也可能是无效率的。与之相反,合作博弈允许个体间签订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强调团体理性,其结果往往比追求个体理性更有效率。考虑到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双方很难缔结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协议来提升双方的收益,因此,下面我们将重点运用非合作博弈理论来分析中俄双方政府在石油天然气合作方面的战略选择及中俄原油管道项目路线的选择。
一、中俄双方政府在石油天然气合作方面的战略选择分析
(一)基本博弈模型
考虑一个由中国政府和俄罗斯政府两方参与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博弈的基本式为
Gb={I,S,θ,q,π}
(1)局中人:中国政府和俄罗斯政府,定义为I={1,2},其中,i=1表示中国政府,i=2表示俄罗斯政府。中国政府和俄罗斯政府都是理性和自利的。在石油天然气合作中,俄罗斯政府拥有油气资源,在讨价还价中处于占优地位,中国政府相对处于劣势。
(2)策略集合: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俄罗斯政府,可选择的策略都只有两种:合作或不合作。定义行动Si∈{合作C,不合作N},i=1,2。策略空间为Sij,i,j=1,2。策略S11=合作,S12=不合作,S21=合作,S22=不合作。第一个下标表示第几个参与者,第二个下标表示第几个策略。例如S11=合作表示中国政府的第一个策略为合作。
(3)类型空间:定义类型θj∈{友善,非友善},j=1,2。如果参与者的类型是友善,那么他将采取合作的行动策略,如果参与者的类型是非友善,那么他将采取不合作的行动策略。类型空间为θij,i,j=1,2。类型θ11=友善,θ12=非友善,θ21=友善,θ22=非友善。第一个下标表示第几个参与者,第二个下标表示第几种类型。例如θ11=友善表示中国政府的第一种类型为友善。
(4)局中人的信念:P(θ11)=q1,P(θ12)=1-q1,P(θ21)=q2,P(θ22)=1-q2。联合概率分布为P(θ1,θ2),其中P(θ11,θ21)=q1q2,P(θ12,θ22)=(1-q1)(1-q2),P(θ21|θ11)=P(θ21)=q2,其他类推。q1,q2∈[0,1]。
(5)收益函数:定义完全信息下的收益函数为πi(S1j,S2j),j=1,2表示第几个策略。
假设完全信息下中国政府的收益函数π1(S1j,S2j)(j=1,2)为:
π1(S11,,S21)=(合作,合作)=a1
π1(S11,,S22)=(合作,不合作)=b1
π1(S12,,S21)=(不合作,合作)=c1
π1(S12,,S22)=(不合作,不合作)=d1=0
为便于分析,假设俄罗斯政府的收益函数π2(S1j,S2j)(j=1,2)为:
π2(S11,,S21)=(合作,合作)=a2
π2(S11,,S22)=(合作,不合作)=b2
π2(S12,,S21)=(不合作,合作)=c2
π2(S12,,S22)=(不合作,不合作)=d2=0
由于中俄在石油天然气供需方面存在巨大的互补性,所以在双方选择合作策略的情况下,双方的收益均是正值,但由于俄罗斯在合作的博弈中拥有资源的优势,而中国又处于对油气资源急切追逐的状态,从而俄罗斯拥有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其从合作中获取的收益要高于中国,即有π2(S11,,S21)=a2>π1(S11,,S21)=a1>0。如果双方都选择不合作策略,则收益相同,即有π1(S12,,S22)=d1=π2(S12,,S22)=d2=0。如果中国选择合作策略,而俄罗斯选择不合作策略,则选择合作策略的中国由于投入了合作的成本,却失去资源,被迫转向中东、非洲等地区寻求资源,故其收益值为负。选择不合作的俄罗斯却可以选择同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合作,故其收益值仍然为正,即有π1(S11,,S22)=(合作,不合作)=b1<0,π2(S11,,S22)=(合作,不合作)=b2>0。如果俄罗斯选择合作策略,而中国选择不合作策略,中国收益值为0。选择合作策略的俄罗斯因为它投入了合作的成本,同时还可能丧失同别的国家合作的最佳机会,所以其收益值也为负,即有π1(S12,,S21)=(不合作,合作)=c1=0,π2(S12,,S21)=(不合作,合作)=c2<0。
根据上述定义,完全信息下各种策略下中国与俄罗斯的支付就可以写成表10-1的形式。
表10-1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双方的支付矩阵
在信息不完备条件下,参与者1中国政府的期望收益函数:
(1)当参与者1(中国政府)的类型为友善(θ11)时,参与者1(中国政府)的期望收益为
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
(2)当参与者1(中国政府)的类型为非友善(θ12)时,参与者1(中国政府)的期望收益为
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
由上述期望收益,不难得出下述结论:
1)如果θ2=1,即在参与方2属于友善类型,完全采取合作策略情况下,参与方1的收益会因自身的策略不同而不同。若参与方1也采取合作策略,则收益为a1;若参与方1采取不合作策略,则收益就变为0。由假设a1>0可知,参与方1的最佳反应策略是选择合作策略。
2)如果0<θ2<1,则参与方1的收益会随着参与方2的策略变化而变化。若参与方2类型为友善的可能性越大,即参与方2选择合作性策略可能性越大。只要能保证q2a1+(1-q2)b1>0,参与方1的最佳应对就是选择合作策略;反之,若参与方2类型为不友善的可能性越大,即参与方2选择不合作策略可能性越大,当q2a1+(1-q2)b1<0时,参与方1的最佳应对就是选择不合作策略。
3)如果θ2=0,即在参与方2属于非友善型,完全采取不合作策略情况下,若参与方1采取合作性策,则收益为b1;若参与方1采取不合作策略,与参与方2针锋相对,则收益为0。由假设b1<0可知,参与方1的最优反应应当是针锋相对,采取不合作策略。
在信息不完备条件下,参与者2俄罗斯政府的期望收益函数:
(1)当参与者2(俄罗斯政府)的类型为友善(θ21)时,参与者2(俄罗斯政府)的期望收益为
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
(2)当参与者2(俄罗斯政府)的类型为非友善(θ22)时,参与者2(俄罗斯政府)的期望收益为
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
同上面的分析相似,由上述期望收益,可以得出下述结论:
1)如果θ1=1,即在参与方1属于友善类型,完全采取合作策略情况下,参与方2的收益会因自身的策略不同而不同。若参与方2也采取合作策略,则收益为a2;若参与方2采取不合作策略,则收益就变为b2。参与方2的最佳反应策略将视a2与b2的值决定是选择合作策略还是不合作策略。若a2>b2,选择合作是最优应对策略,反之,则不合作策略成为参与方2的最佳应对策略。
2)如果0<θ1<1,则参与方2的收益会随着参与方1的策略变化而变化。若参与方1的类型是友善的可能性越大,则参与方1选择合作性策略可能性越大。当q1a2+(1-q1)c2>q1b2时,参与方2的最佳应对是选择合作策略;反之,若参与方1的类型是不友善的可能性越大,即参与方1选择不合作策略可能性越大,当q1a2+(1-q1)c2<q1b2时,参与方2的最佳应对是选择不合作策略。
3)如果θ1=0,即在参与方1属于非友善型,完全采取不合作策略情况下,若参与方2采取合作性策略,则收益为c2;若参与方2采取不合作策略,与参与方1针锋相对,则收益为0。由假设c2<0可知,参与方2的最优反应应当是针锋相对,采取不合作策略。
(二)中俄双方政府的具体行动策略分析
(1)中国政府与俄罗斯政府的类型分析。根据上述博弈模型,无论是对中国政府而言,还是对俄罗斯政府而言,其行动策略的选择都依赖于对另一局中人类型的信念。因此,在分析局中人的行动策略之前,我们先来讨论两个局中人的类型。对中国政府而言,基于国内经济发展对石油的巨额需求及石油安全的考虑,急于开辟新的石油供应渠道,以期实现石油进口的多元化,提高石油安全系数。因此,同俄罗斯进行石油天然气合作是中国的迫切需要。此外,如能与俄罗斯开展石油天然气合作还可以进一步夯实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改善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由此可见,俄方可以明确地判定中方属于友善类型的局中人,即俄方对中国是友善型的局中人的信念基本可以调整为1。但中国对俄罗斯类型的判断要复杂一些。尽管与中国政府进行石油天然气合作同样对俄罗斯具有巨大的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战略利益,但由于其拥有油气资源的优势,在选择合作伙伴方面居于主导地位,在美、日等外部因素的干扰下,为了最大化自身的利益,俄方在是否选择中国作为合作伙伴方面具有摇摆的动机和可能。因此,一个较为合理的假定是:中国对俄罗斯的类型的信念调整为[,1]之间。
(2)俄罗斯政府的行动策略选择。在将中国的类型的信念调整至1之后,俄罗斯在决策时面临的问题就简化为比较合作策略所获取的收益a2和不合作策略所获取的收益b2的大小。若a2>b2,则选择合作策略,反之,则选择不合作策略。因而,其行动具有不确定性。
(3)中国政府的行动策略选择。将对俄罗斯属于友善类型的信念调整至[,1]之间后,中国政府面临的选择就是如何在保证q2a1+(1-q2)b1>0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为争取俄方合作而进行的投入。即中国政府唯一理性的策略就是促成双方在石油天然气方面的合作。作为促成俄方合作的策略之一,中方应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坚持石油进口的多元化战略,尤其应加强同中国陆路相通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以及南亚缅甸、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合作,降低俄罗斯在石油谈判中的优越感;策略之二是要利用好俄罗斯同美、日之间的矛盾,降低俄方对与美、日合作的期望值;策略之三是加强同俄罗斯各阶层的接触和交流,消除俄方对中国崛起的担忧,进一步提升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方只有通过上述举措的组合使用,才能更有力地促使俄方重新评估其在合作与不合作策略间的得益,坚定地实行同中国合作的策略。
总之,中俄双方在石油天然气合作上的博弈,俄罗斯居于主导地位,在国内政治因素或国际事态因素的影响下,其在博弈中的得益可能会出现变化,从而在决定采取合作战略还是不合作战略之间会出现摇摆,进而表现出一定的行动机会主义。但是,由于中俄间在现有国际政治格局中存在着共同的巨大战略利益,因此,结合政治层面的考量,俄罗斯最终必然会选择合作战略。但是,中方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受国际政治、国内政治以及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其进程将是缓慢而复杂的,不会一帆风顺地向深层次发展。
二、中俄原油管道项目的路线变更分析
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在经历了15年旷日持久的谈判之后,终于在2009年4月21日随着《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的正式签订而尘埃落定,历经波折的中俄原油管道也在2009年5月进入了实质性的工程施工阶段。在这期间,中俄原油管道的走向也从最初的“安大线”变更为现在的“泰纳线—中国支线”。对于管道线路走向的变更引发了大量的讨论,观点各异。但就其实质而言,我们完全可以将其简化为俄罗斯政府在采取与中国政府进行石油天然气合作战略的前提下的一个利益最大化的决策问题。
(一)中俄原油管道路线变更的简要回顾
中俄原油管道项目最初在1994年11月由俄方首先提议,在双方签署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石油股份公司会谈备忘录》后,便开始了项目前期工作。1996年4月,俄罗斯联邦政府代表团访华期间,双方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议》,正式确认中俄原油管道项目。1999年2月,中石油与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了《关于开展中俄原油管道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协议》,双方根据此协议于1999年12月完成了预可行性研究。2001年7月17日,江泽民主席访俄期间,中俄双方经过谈判就原油管道走向、俄罗斯向中国供油数量、原油购销承诺方式和原油价格公式等重要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在江泽民主席和卡西亚诺夫总理会谈后,双方签署了《关于开展铺设俄罗斯至中国原油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原则协议》。协议规定该管道自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安加尔斯克经中国满洲里入境,终点为大庆,自2005年开始,每年输油量为2000万吨,到2010年达到每年输油量3000万吨,连续稳定供油25年。2001年8月,中国政府批准了中方的项目建议书(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1年9月8日,在中俄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时,双方签署了《中俄关于共同开展铺设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总协议》。双方计划2003年7月完成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工作并开工建设,2005年建成投产。双方已于2002年7月底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投资论证的报告,并分别报各自政府进行评估和审批。2003年5月28日,中石油和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签署了《关于“中俄原油管道原油长期购销合同”基本原则和共识的总协议》。就在中俄有关单位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俄石油管道前期准备工作的时候,由于日本方面的强力介入,中俄石油管道线路出现变化。2003年2月7日,在由俄罗斯能源部长优素福夫召开的会议上,与会的俄罗斯各方代表拿出一个折中方案:将“安大线”和“远东方案”两条线合并为一条线,在年运输量5000万吨的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干线上建设一条年运输量3000万吨的到中国大庆的支线,其中到中国的管道线路将优先开工。2003年3月13日,俄罗斯政府原则上通过了将“远东线路”和“安大线”合二为一的折中方案,该方案后来也成为《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战略》的一部分。同时俄罗斯政府要求各部门和有关方面对石油管线方案再进行细化研究,于5月初再作决定。2004年12月31日,俄罗斯政府决定由俄罗斯国营石油运输公司修建一条从泰舍特至纳霍德卡的石油运输管道,预计该管道输油能力为每年8000万吨。2006年1月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俄罗斯将在2006年夏天开工泰舍特—纳霍德卡(简称“泰纳线”)的太平洋输油管道一期工程的建设。根据之前约定,率先开通中国支线。2008年10月,中俄两国总理在第13次定期会晤期间,就建设中俄原油管道达成重要共识。2009年4月21日中俄双方正式签订《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根据协议,中俄双方同意共同建设和运营从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市经中国边境城市漠河到大庆的石油管道。该管道俄罗斯境内段已于4月27日开工,中国境内段于5月18日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兴安镇开工。整个管道计划于2010年10月竣工通油。
(二)中俄原油管道路线变更的原因解析
首先,我们假设:
n为管道寿命期;
i(i=1,2,3)代表线路(其中,i=1表示“安大线”;i=2表示“泰纳线”;i=3表示“泰纳线—中国支线”);
ci为管道建设成本;
bit为线路i第t年的运营成本;
qi为线路i在寿命期内的年运输量;
pit(t=1,2,……,n)为线路i的原油在第t年的终端售价;
πit为线路i第t年的收益;
r为折现率;
si为线路i的其他收益(如政治层面的收益)。
则,各线路的总收益现值分别为
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
作为一个理性人,俄方必然会选择总收益现值最大的线路。即,当π1>π2时,俄方将选择“安大线”,反之,当π1<π2时,俄方将选择“泰纳线”。
俄方之所以摒弃“安大线”转而选择“泰纳线—中国支线”,究其因就在于“泰纳线”的总收益现值要高于“安大线”。因为,一方面“安大线”的运量远低于“泰纳线”,且不利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开发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如果俄方选择“安大线”,管道建成投入运营之后,俄方面对的只是中国一个出口对象,且1/3的管道在中国境内,双方将形成一种双边垄断的局面,这不仅将使俄方丧失原油出口的主动权,不利于其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和能源外交战略的实施,扩大在亚太的影响力,而且,中方作为垄断买方将大大抵消俄方作为垄断卖方的力量,减弱俄方在原油价格方面的定价权优势;而如果选择“泰纳线”,由于“泰纳线”管道全程在俄罗斯境内,终点在俄罗斯的转运港口,俄方面对的客户将不再是中国唯一的买方,还有整个亚太地区。这将使俄罗斯处于一个单边垄断———垄断卖方的地位。这一垄断卖方的地位不仅可以保证俄罗斯将原油流向的决定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便于其能源外交战略的实施,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还将保证其在原油价格的定价权方面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中国长期大比重依赖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国际市场已是不可避免的战略选择。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关系着我国的能源安全,而能源安全不仅是经济安全问题,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军事安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坚定信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转变思路,创新机制,加强协作,改进方法,再接再励,开拓进取,不断提高合作水平。
无论从提升中俄经贸合作水平的角度看,还是从石油安全战略的角度看,加强中俄石油天然气经贸合作已经时不我待。尽快落实大型石油、天然气合作项目,努力扩大中俄石油天然气经贸合作的领域和规模,不仅有利于推动双边经贸发展,避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出现“空壳化”,还有利于保障双边的能源安全,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新时期加强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须着重遵循以下原则。
一、互利共赢,协调发展
现代的国际合作普遍强调的一点是“双赢”,即合作的双方必须是建立在互利的基础之上。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同样也须坚持互利原则。中国需要向俄罗斯明确传递这样的信息: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应当是一种“双赢”的结果,而不是俄方对中方的一种“恩赐”。固然,俄方拥有油气资源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与中国合作的主动权,其可以选择与中国合作,也可以选择与日本或其他国家合作,这一点在中俄原油管道合作上体现得十分清楚。但是倘若俄罗斯背信弃义,最终放弃与中国的合作,不仅会失去中国这个稳定的大市场,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使其在亚太地区的能源战略不能实现,还将严重损害俄罗斯的政治声誉,损害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适时地推进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应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为基本出发点,充分考虑到俄方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能源战略。
二、开放合作,维护安全
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是在新的世界能源大格局逐渐形成的大背景下进行的,面向全球和未来石油市场的能源战略,不具有封闭性和排他性,应当遵循开放性原则。日本、韩国、美国甚至欧洲的国家都可以平等地参与。尽管封闭性和排他性的中俄石油天然气经贸合作对中国而言更为有利,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安大线”之所以被搁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俄方认为该线路不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以此为鉴,中国应加强同日本、韩国的能源合作,将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放在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大框架下进行。对于中、日、韩三国来说,竞争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有着某些相同的意图,即确保石油供应安全以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但是这些目标不能通过恶性竞争甚至冲突来实现,而应该靠良性竞争或竞争下的合作来达到。因为“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是每个国家能源战略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国家经济安全和政治、军事安全的重要内容,能源的国际合作只有建立在确保合作各方的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础上,才具有长久性和稳定性。因此,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应在各自的能源战略的指导下进行,注重维护两国的能源安全。中俄双方应充分理解对方对能源安全的关注和担忧,在坚持平等、互利合作理念的基础上,增加相互沟通和协调,寻求切实可行的、符合双方国家利益和能源安全的最佳合作模式和途径。任何一方如果忽视对方对能源安全的关注,都将使合作步入死胡同。
三、政府推动,市场引导
中俄两国政府主动协调沟通,消除各种妨碍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不利因素,强化完善市场机制和功能是十分必要的。采取官民结合、技贸结合、合资合作、多元投资等方式,不断拓宽双方合作的领域和范围。摒弃传统思想的束缚,遵循市场经济客观规律,全方位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使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主要动力从各级政府部门向市场和企业转化。利用市场化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安全。
四、以我为主,循序渐进
战略上突出我方的利益诉求,战术上注重策略方法,稳扎稳打,逐步推进,防止一哄而上,不急于求成。从条件相对较为成熟、前期准备工作较为充分、俄中央与地方形成共识的项目入手,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和投资的联动作用,争取形成规模递增效应。引导相关部门和企业关注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市场,通过项目合作增强与俄罗斯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关联度,在更高的层次上加强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实现两国共同发展。
五、创新机制,规范管理
充分利用现有合作机制,积极搭建新的合作平台。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讨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新思维、新模式和新机制。将对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纳入健康有序的轨道,妥善处理好各类涉及俄罗斯的敏感问题,避免干扰或损害中俄合作的顺利发展。
有关中俄关系的形式与政策的论文是怎样写的,写形式与政策论文有哪些相关的信息值得关注的地方。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中俄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2017中俄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篇1 浅谈中俄关系 如今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十分严峻,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关系也日趋复杂,每天打开电视,各种新闻节目总是将目光聚焦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摩擦上。台海问题,中日关系,钓岛局势,南海问题,中印边界,让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听了都头皮发麻。当然,不能让我们忽视的,还有与中国远隔万里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然而,我们有一个重要的邻居,他曾经辉煌,然后衰落,如今再度崛起,他与我们有着长达数千公里的边境线内,在历史上,我们与他亦敌亦友。而我们与他们的关系,却时常被民众所忽视。他就是俄罗斯。 中俄关系实际上是中苏关系的继续和发展。俄罗斯独立以后,由于中俄两国领导人和政府在两国关系上都采取冷静、郑重和从国家利益出发的原则,中俄关系不但没有停滞和倒退,而且在政治、经济、 文化 技术和军事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顺利和健康的展,两国关系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两国经济关系落后于政治关系、边界勘界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两国边境人员进出交往中的某些无序现象等问题有可能影响中俄关系的发展,必须引起重视,加以解决。中俄两国平等信任、睦邻友好关系形成和发展是由历史教训、国家利益、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等主导因素决定的。这些主导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和有深厚基础的,它们将对两国关系产生长远的影响。 中俄两国在亚洲互为两个最大的邻国,中国和俄罗斯亚洲部分的国土加在一起几乎占亚洲陆地面积的一半以上,两国之间有4300多公里漫长的边界线,两国又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5个核国家中的成员,中俄两国关系的性质和状况,对亚洲和世界的局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和重要的影响。在世纪之交和下个世纪,中俄关系的前景如何,对亚洲和世界会有什么影响,这是每个国人都应该关注的话题。 俄罗斯所拥有的中西伯利亚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在历史上曾是中 国的领土。古代时,我们便与这片土地产生了诸多的联系。而中俄关系密切起来则是从近代开始的。俄罗斯的前身苏联曾是共产主义的老大哥,是中国在革命时期重要的盟友,二者又是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同盟。在那几十年中,中俄关系(当时称中苏关系)度过了一段蜜月期。建国后,中国面临着美苏争霸的格局,作为共产主义国家,中国当然义无反顾的站在苏联这边。而苏联也很照顾中国,为中国援建了许多工厂和设施。在中国研制原子弹的初期,苏联专家也提供了很多帮助。 然而好景不长。在赫鲁晓夫上台后,他全盘批判斯大林,中苏关系开始紧张。政治上,苏联试图在中国建立电台,了解干涉中国政治,毛泽东极力反对。军事上,苏联反对中国的核弹研究。经济上,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要求中国按照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方面不赞成,毛泽东批判苏联的是修正的社会主义。1961年,中俄 珍宝岛战役爆发,中俄关系降至冰点。苏联方面撤走了留在中国的专家。在经济方面,苏联也停止了对中国的援助。 苏联解体后,作为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衣钵,中苏关系开始慢慢恢复。尤其是近些年来,在很多国际问题上,中俄两国有着相同的立场。中俄两国目前有着共同的敌人,那就是美国。所以按照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一原则,两国关系也理应越走越近。 中俄关系越来越密切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结果。从实力上来看,俄罗斯是一个合格的盟友。俄罗斯拥有大量的资源和强大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也在慢慢复苏。而中国则是目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是全球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一个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二者联手,可以与美国相抗衡。 近年来,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又给中俄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中俄也在近海区域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其用意不言而喻。2005年,两军成功举行“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2007年,我军赴俄罗斯参加上合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事演习;2009年,中俄在沈阳军区洮南合同训练基地举行“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中俄的军事演习已经常态化。我们且不想将来爆发战争,俄罗斯会与中国联手出击。假设台海终有一战,那么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对于中国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俄关系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因为两国的有着共同的利益。但内部其实暗流汹涌。事实上,中俄两国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中俄国防关系最明显的变化是近几年俄罗斯出售给中国的武器在大幅减少。中国国防武器的增加和改良也使得俄罗斯官方面临了一个很难的抉择。直至现在,俄罗斯都拒绝将其最先进的武器,譬如远程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出售给中国,他们害怕中国获得这样的武器后会打破东亚的军力平衡。 俄罗斯政府也不愿将其最好的核能技术和其他知识产品传授给 中国,因为那将使低价的中国制造取代俄国成为第三方市场的出口方。双方的能源合作仍存在问题。双方不断地对外宣称两国签订了巨额石油和天然气合同,但直到最近都没有实现。俄罗斯能源公司试图引进欧洲和亚洲客户来抬高竞买。尽管这个 方法 提高了俄罗斯的议价权,但却使中国更加怀疑俄罗斯是否是个可靠的长期能源合作伙伴。 两国政府还对彼此在中亚的活动有所怀疑,在东亚中俄国企再为石油和天然气进行着竞争。中国拒绝同意俄罗斯认定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是独立国家的决定。这两个地方是2008年8月,在战争中,俄罗斯从格鲁吉亚抢来的。在社会层面,中国民间交流也很有限。 综上所述,我们与俄罗斯既要合作,又要有所防备。历史的 经验 告诉我们,俄罗斯这个国家是有虎狼野心的。与中国合作也不过是权 宜之计,未来也不是不存在反咬一口的可能。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对俄罗斯的动作,也该要有些防范。 参考文献:新华网2012年04月23日 07:58 新京报(北京) 2012-04-29 02:13:01 《东欧中亚研究》1996年第6期 2017中俄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篇2 【摘要】5月7日,普京宣誓就任新一届俄罗斯总统。随着普京第三度入主克里姆林宫执掌俄罗斯政权,“新普京时代”的大幕也随之正式拉开。普京此次其再度当选俄国最高领导人,一方面对于俄罗斯乃至世界来说都将是一次变革,然而另一方面对我国来说其间将包含众多的“利弊得失”,中俄关系将得到新的发展。 【关键词】普京 中俄关系 近来世界局势变化多端,国家间博弈风云变幻,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普京再度入主克林姆林宫,成为俄新一任总统。其“硬汉”形象吸引着世人之目光,在其之前领导俄罗斯十数年中,俄罗斯逐步走出苏联解体之创伤,不断迈向世界大国之路,但其执政之强硬 措施 ,亦是使得世界望而生畏。俄罗斯作为一个真正的资源超级大国和国际上唯一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军事大国,始终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在“新普京时代”中俄关系将会有怎样新的发展、存在怎样的机遇与挑战这是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首先:俄罗斯之于中国具有资源、安全、政治以及技术方面的重要意义。 安全方面,近两年来,中国周边环境并不和平,南边是东盟国家领土领海争端,西边中亚国家动乱,东边面临日本、韩国的压力。这种形势下,北边和俄罗斯关系的和睦就显得非常重要。 从政治角度看,在国际上中俄这两个大国之间的互相支撑尤其重要,在地缘关系上会影响到欧亚政治与军事力量的平衡。反之,如果没有中俄的互相支撑,不仅中国在国际上会孤立,俄罗斯也真的孤立了。 从能源角度看,尽管目前中国从俄罗斯获取能源占比不大,但是未来亟须思考就近获取能源的问题。俄罗斯是一个真正的资源大国,仅就中国急需的能源来源,截至2010年底,俄罗斯天然气储量世界第一,石油储量跃居世界第七,仅次于海湾国家和委内瑞拉。俄罗斯也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和石油输 出国 组织(OPEC)以外最大的原油输出国。而现在中国主要的能源来源地不但距离远,而且政治环境不稳定。 技术方面,尤其是军事技术方面,虽然中国国防现代化进展很快,但很多技术来源于俄罗斯。因此,在直到2050年今后的30多年内,与俄罗斯的良好关系将始终是中国健康成长的一根国际支柱。 中俄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正在呈现出制度化走向。例如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协调及广受瞩目的军事合作。在伊核及朝核问题上,中俄两国配合得非常密切。双方都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都是多边会谈的积极参与者。两国的合作为把问题控制在政治、外交框架之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中俄关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两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双方高层交往密切并已实现机制化,各领域互利合作发展迅速不断深化,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与配合。胡锦涛同志指出,中俄两国都面临着维护和平稳定、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两国互利合作有着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中方高度重视中俄关系,愿同俄方一道,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胡锦涛还说,中俄双方都重视两国立法机构的友好往来,希望中国全国人大和俄罗斯联邦会议及国家杜马充分发挥已有的对口合作关系和相关机制的作用,积极促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发展。 与历史上的两国关系不同,目前的中俄关系既没有强烈的针对性,也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既有现实的互利考量,也有缔造长久和平的长远打算。两国共同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理性国家关系,因此有理由相信,这种关系将得到长久的发展.。中俄应共同努力打造理性国家关系,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对于一级世界造成的重心倾斜具有重要的平衡作用,对于中俄两国来说,也具有巨大的安全和经济价值。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深化和发展,已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希望双方加倍努力,密切配合,推动中俄战略协作在今后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决定中俄关系今后走向的上述主导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和有深厚基础的,不会因为两国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它们将对两国关系产生长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21世纪中俄关系的前景及其对亚洲和世界的影响得出三点看法: (一)中俄两国在进入21世纪后将继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睦邻友好、平等互利的双边关系,两国在经贸、科技等各方面的合作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二)从地区和世界范围来看,中俄两国都将各自奉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在共同关心的地区性和世界性等国际问题上彼此会加强磋商和协作,但彼此 不结盟,也不针对任何第三国;(三)中俄睦邻友好、平等信任、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将会有利于亚洲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合作,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安全和发展。 回顾我们走过的历史,展望未来,中俄两国只有坚定不移的坚持睦邻友好合作,坚定不移的站在一起,才能在新的历史时期走上更好的发展道路。远亲不如近邻,当前的国际局势依旧很复杂,霸权主义仍然存在,强权政治依旧横行,我们两国既为邻邦,就应该互相合作,互相帮助,这是我们两国新的历史机遇,也是两国人民的殷切期望。只要中俄两国能携手共进,相信,这两个曾经在世界上无比辉煌的国家,必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天,重新创造新的辉煌! 2017中俄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篇3 摘 要:上任后首次外访的第一站就是俄罗斯,而俄罗斯梅德韦杰夫也在第一时间电话祝贺了.这也是中俄高层频繁交流的缩影,进入21世纪以来,中俄不仅加强了在国际政治事务上的合作,同时还涉及到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各领域.随着俄罗斯经济的继续复苏,中国的不断崛起,中俄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不断提高,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中俄合作仍然是趋势所在,我们应该把握这一趋势,使中俄关系保持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关键词:中苏关系;现状;新时期;展望 中俄关系的渊源始于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而分析当今局势必须以历史为依据,所以,我们从冷战中的中苏关系开始,分析中俄关系. 一、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全球对抗.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并且在中国共产党打败国民党掌握国家政权后,仍然对国民党进行支持,同时对中国进行封锁.因此,中国的外交政策“一边倒”,即全面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而苏联也派专家对新中国的建设进行指导,中苏关系发展迅速. 19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在1960年的布加勒斯特各党会议上,中苏发生争论,苏联不仅在会上组织围攻,而且在会后从中国撤退专家,撕毁合同,停止供应设备,对中国施加政治经济压力,迫使中国听从其指挥.而中国坚决反对苏联对我国内政的粗暴干涉,适时调整了对外政策,改为“两个拳头打人”,既反美也反苏,重点发展和亚非拉国家的关系,此时中苏关系开始转冷. 60年代末,中苏两党意识形态分歧逐渐演变为国家利益的冲突.1969年6月,勃列日涅夫扬言要对中国进行“坚决的反击”,公开发出了战争威胁,多次策划对中国实施核打击.不仅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而且在世界上,大国沙文主义严重,随意干涉别国外交和内政.此时美国深陷泥潭,对中国的态度转变并逐步建交.中国面对严峻的军事威胁,开始联美反苏. 80年代末,苏联穷兵黩武的政策使其经济衰退,国内问题严重,被迫转为守势.而中美关系也再度恶化,中国的实力不断增强,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但“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① 二、冷战结束后中俄关系的初步恢复 冷战结束初期,中俄两国立即达成一些协议,其中有两点最为重要:第一,中国承认俄罗斯是苏联的继承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二,中俄两国确认1989年和1991年中苏两国领导人所签署的两个《中苏联合公报》依然是中俄关系的指导文件,中俄两国将继续坚持上述两个《中苏联合公报》所确立的基本原则②.这是实现中苏关系平稳地转变为中俄关系的重要步骤,也是中俄未来加深友好交往的利好因素,这为以后中俄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际上,俄罗斯一直把自己看作是欧洲的俄罗斯,俄罗斯“大西洋主义”思想和“从渥太华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政治安全体系理念都昭示了俄罗斯急切地加入美欧政治安全体系的心情,而中国受困于影响,这一时期在外交关系上遇冷受挫.也就是说,俄罗斯亲西方的外交政策限制了俄罗斯对华政策的推进程度,而中国不稳定的国内形势又影响了两国探究新型关系的深度.同时中俄双方刚刚修复的关系还比较脆弱,历史的消极因素仍然存在,当时俄罗斯对西方国家的态度明显要强于对中国的态度,中俄两国的“互视友好国家”的关系就显得有些“低洼”,两国只确认了“好”邻居的状态. 然而,虽然俄罗斯努力融入西方国家,中国在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中并未占据重要的位置.但是美国惧怕俄罗斯过于强大,西欧各国对俄罗斯的态度也由热转冷,都对俄罗斯的未来感到担心.此时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实力不断增强,加上俄罗斯和中国的地缘优势,中俄开始接近. 三、中俄关系的现状 中俄也对双方关系发展进行了研究,采取了新举措,吸取了过去极端化的教训,避免了不是结盟就是对抗的宿命,摸索出一条既符合两国国情,又适合两国利益需要、更顺应时代潮流的合作道路.1996年两国确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这一关系性质以法律形式予以确定.普京认为该条约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长期内调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之间关系的文件”,是“世纪条约”但不是上个世纪的条约,这是未来世纪的条约,“因为它确定的是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友好国家在我们合作的基本方面彼此相互协作的原则”③.中俄这一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致力于战略上全面促进两国政治、经济、外交、安全和人文关系不断深化和拓宽,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永作“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④.不仅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相互支持和依重,在经贸领域加强合作互惠,人文领域的合作日益广泛而富有成果,而且在 教育 、文化、政党、司法等方面交流频繁. 对两国未来的展望应充分考虑两国现阶段的国情以及今后的发展任务.在国内,中俄担负着相同的历史任务:对俄罗斯来说,就是要重振俄罗斯,实现强国富民的战略目标;对中国来说,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中俄两国在经济上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在区域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形势下,中俄需要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在国际上,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且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崛起感到忧虑,并以各种方法减缓中俄崛起的速度.中俄现阶段都没有与美国争霸的实力和意愿.中俄都致力于为自身的发展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维护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因此,为了突破西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封锁,中俄必须走到一起,相互倚重. 四、中俄关系未来的展望 可以说,目前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双边关系发展已经比较稳定和成熟,能够经受得住一些国际重大事件的考验.虽然影响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依然很多,但是双方在考虑自身利益时,已经能够兼顾对方利益关切,而且随着两国国内政局的稳定,两国外交政策不断成熟,中俄关系仍会稳中有进.今后一段时期内,全球化会为两国合作提供更多的平台,而且两国在伊拉克问题,朝核问题等国际问题上也有了相互合作的经验.两国之间“要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扩大互利合作,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对彼此之间的分歧,要坚持对话,不搞对抗,从双方长远利益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妥善加以解决,反对动辄进行制裁或以制裁相威胁”⑤. 中俄毗邻而居,命运紧密相连,和则两利,不和则两害.两国和睦相处,加强合作不取决于愿意还是不愿意.因为两国除了难以割舍的深厚传统友谊,彼此还处于相似的战略环境,持有趋同的国际政治理念、拥有得天独厚的客观互补条件.深化中俄各领域合作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它既是两国政府高层的共识,也得到两国广大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中俄各领域合作已全面启动,两国关系又处在了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着又一次的重要发展机遇.尽管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所起伏,但中俄深化各领域合作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人民日报》1991年12月13日、12月29日. [3] 普京.普京文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 江泽民同志在莫斯科大学的演讲:共创中俄关系的美好未来.新华社莫斯科2001年7月17日电. 2017中俄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相关 文章 : 1. 2017论中俄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 2. 2017大国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 3. 2017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 4. 有关中国与俄罗斯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5. 2017年形势与政策论文
97 浏览 3 回答
95 浏览 2 回答
168 浏览 3 回答
104 浏览 3 回答
339 浏览 4 回答
103 浏览 4 回答
221 浏览 2 回答
135 浏览 4 回答
138 浏览 4 回答
116 浏览 3 回答
182 浏览 4 回答
160 浏览 2 回答
119 浏览 6 回答
223 浏览 5 回答
343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