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读了一本《徐霞客为何在当代突然走红》这本书,从书中,我知道了徐霞客的家庭背景,徐霞客的社会交往,徐霞客的出游经历,还有他的家庭生活。书中讲了徐霞客是个孤独的行者,他亲自去探寻自然界中的奥秘,他用平时质朴的文字描绘了江山画卷。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很多至今的人在读这本书时,都很羡慕他那不同的生活。徐霞客去游山山水水的路途中,他曾经三次遭遇强盗,四次绝粮,当时他的朋友劝他回去算了,可是他却坚持说:“我带着一把铁锹来,什么地方不能埋我的尸骨呀!”在出游的一次,母亲就生病了,于是徐霞客便殷勤照料,并表示不再出游了。我觉得徐霞客是个勇敢坚强的人。在生活,我们就要勇敢一点,不要胆小怕事的,我们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不要整天游手好闲的,我们应该听父母的话不能整天惹事生非,看了这篇游记,我很有感触,我们要向徐霞客学习,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我要开动脑筋,自己做。对于观察我要观察得细致,因为伽利略说过“一切推理都必须以观察与实验中得来”。在生活中,如果我遇到了困难或险阻,我会像徐霞客那样,以顽强的斗志去克服它,解决它。我要学习徐霞客顽强拼搏的精神。在生活中或者学习中我们肯定会遇到挫折,只有勇往直前战胜它,才可以达到胜利的彼岸。在这里我们要做永远记住这位无锡江阴的千古奇人----徐霞客。
刘瑞升
(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一、徐霞客及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 ( 1587 ~1641) ,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是我国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他走出书斋,寄情山水,游遍全国名山大川、海隅边陲。东边渡海到落迦山,西至腾冲西境,南达广东罗浮山,北游盘山。足迹遍布明代的两京十三布政司,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湖北、安徽、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19 个省 ( 区、市) 。他把一生献给了旅行考察事业。
徐霞客从 22 岁开始出游,到 56 岁逝世前一年因积劳成疾,不得不返回家乡止,他不殚虎狼,不畏艰险,三次遇盗、多次绝粮,仍孜孜不倦地勇往直前,表现出探险旅行家的宏伟气魄。徐霞客一生志在 “问奇于名山大川”[1]。他溯江穷流、登山入洞、访村走寨,考察了各种各样的地貌,记录了内容各异的奇观异景。徐霞客说: “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附会。”[2]即使对 《禹贡》这样被视为权威的专著,徐霞客也绝不盲目迷信。就 《禹贡》中有关 “岷山导江”的结论,经过实地考察后徐霞客确认了金沙江是长江的主源,他说 “不知禹之导,乃其为害于中国之始”。[3]要知道从古到今,这是被人们认为是唯一正确的结论。
60 多万字的 《徐霞客游记》 ( 以下简称为 《游记》) ,是徐霞客以日记体记录中国地理的名著,是我国古代篇幅最长的游记作品。《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 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中国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其文字优美,语言生动,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生动、准确、详细地记录了祖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景观。它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其主编的 《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是这样评价徐霞客的: “他的游记读来并不像是 17 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 20 世纪的野外考察家所写的考察记录。他不但在分析各种地貌上具有惊人的能力,而且能够很有系统地使用各种专门术语。”[4]《游记》为我国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的研究都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开创了我国地理学上实地考察自然、系统描述自然的先河。
《游记》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从山川源流、地形地貌的勘察,到奇峰异洞、瀑布温泉的探索; 从对动植物的考察,到对手工业、矿产、农业的记录; 从对风土民情的了解,到对民族关系的关注等,皆有记载。《游记》最初是以突出的文学价值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被推为 “古今游记之最”。其实,它涉及的广阔领域,所包括的丰富科学内容,所具有的多方面的科学价值,在我国古代的地理著作中几乎是无与伦比的。
二、历史上对徐霞客及 《徐霞客游记》的评价
直至 20 世纪 20 年代,丁文江提出 《徐霞客游记》的地理学价值之前,300 多年间人们对 《游记》的赞赏多集中在文学方面。人们肯定 《游记》内容真实,说该书 “文字质直,不事雕饰”,[5]“记文排日编次,直叙情景,未尝刻画为文,而天趣旁流,自然奇警”。[6]他的手稿,在当时就被人们争相传阅、抄录,被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7]人们还赞扬 《游记》在描述自然之美时的清新隽永、朴实无华的风格,以及物象、情愫和志趣相互统一协调的文风。正如杨明时所述: “霞客之记,皆据景直书,不惮委悉烦密,非有意于描摹点缀,托兴抒怀,与古人游记争文章之工也。”[8]奚又溥则称赞徐霞客 “其笔意似子厚,其叙事类龙门。”[9]
明清时代的文人们以徐霞客旅行考察时 “升降于危崖绝壑,搜探于蛇龙窟宅,亘古人迹未到之区,不惜捐躯命,多方竭虑以赴之,期于必造其域,必穷其奥而后止”,[10]而赞誉徐霞客为“千古奇人”,其 《游记》为 “千古奇书”。[11]丁文江则认为,徐霞客是一代新学风的开创者和实践者,是近代地理学的先驱。明清文人评价霞客及其 《游记》为“奇人奇书”,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 丁文江对霞客实证考察的科学精神,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在笔者收藏的一本沈松泉于 20 世纪 20 年代初标点的 《徐霞客游记》中,有丁文江撰写的一篇题为 《徐霞客游记》的文章,此文一开头就指出: “钱牧斋[12]说,‘徐霞客千古奇人,游记乃千古奇书,’似乎他真是徐霞客的知己,然而看他所做的徐霞客传,连霞客游历的路途都没有弄明白,真可谓怪事! 后来的人随声附和,异口同声地说 ‘奇人奇书,’但是他们不是赞赏他的文章,就是惊叹他的脚力,除去潘次耕以外,没有一个人是真能知徐霞客的。”[13]接着丁文江写道: “徐霞客曾游历过五岳,匡庐,白岳,黄山,天台,雁宕,所以近人有五岳之中游过几岳的,他们的朋友就要恭维他为霞客第二。这真是把徐霞客看得太不值钱了! ”[14]
丁文江在这篇文章中还说: “他是很爱山水的,然而赏玩山水决计不是他唯一的目的。况且近省的山水可以赏玩的很多,何必去吃这种大苦? 他是颇信佛教的,然而他绝对不是行脚僧,以拜佛为朝山的目的地———况且他去的许多山都无佛可拜。”[15]
三、丁文江对徐霞客及 《徐霞客游记》研究的贡献
在丁文江之前,由于认识上的局限,人们还不能够辨识 《游记》的科学成就,也不能透析霞客的内心世界和所追求的精神境界。丁文江曾留学日本和英国,攻读动物学及地质学,获双学士。他是用近代地学眼光来认识、分析和评价徐霞客及其 《游记》的第一人,也是使徐霞客在中国和世界科技史上确立应有地位的第一人。
在沈松泉标点本 《游记》中,丁文江写道: “……文章是霞客的余事,脚力是旅行的常能,霞客的真精神都不在此。”[16]
那么,什么是徐霞客的 “真精神”呢? 我们可以从丁文江编的 《徐霞客年谱》中找到答案: “然则先生之游,非徒游也,欲穷江河之渊源,山脉之经络也。此种 ‘求知’之精神,乃近百年来欧美人之特色,而不谓先生已得之于二百八十年前! 故凡论先生者,或仅爱其文章,或徒惊其游迹,皆非真能知先生者也。”[17]
丁文江极力推崇徐霞客的这种 “知识欲”。为此,丁文江在 《徐霞客游记》一文中说: 徐霞客 “不肯承袭附会,所以要自己去观察江河二经,山脉三条的真相———这是先生游历的真目的。这种 ( 知识欲) ———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18 世纪以前,世界上是很少见的,先生乃得之于二百八十年前。这真是我们学术史上无上的光荣! 钱牧斋谅他以张骞,元 ( 玄) 奘,耶律楚材自拟,恐怕是牧斋附会的,然而据我们眼光看起来,他的成绩不亚于这三人,而精神却不一样,因为这三个人不是恭维皇帝,就是恭维佛爷,霞客是纯粹的为知识,而求知识与他们有求己求人的分别。”[18]
在丁文江 《重印徐霞客游记及新著年谱序》中,丁文江还以十分钦敬的心情赞颂了徐霞客的勇气和献身精神: “乃求知之念专,则盗贼不足畏,蛮夷不能阻,政乱不能动,独往孤行,死而后已。”[19]
丁文江在 《徐霞客游记》一文中全面地总结了徐霞客的地理大发现: “①自先生始,才知道金沙江是扬子江的上流。先生所著的江源考……不但是完全与事实符合,而且劈头提出他怀疑的缘故,然后拿他自己的观察来一层一节的来证明解释,末后又说江源不易知的缘故,是一篇绝好的科学论文。②自先生始,才知道南盘江上游的来历……③自先生始,才知道礼社 ( 即红水江) ,澜沧,怒江是三条江,分别入南海。④自先生始,才知道龙川,大盈,槟榔江的源流。”[20]
丁文江在仔细阅读 《游记》后深情地写道: “可以知道考究云南水道之难。在云南西南这种地方,河流是在极深的峡中,两边都是高山 ( 最低的岭比河身要高出六七千尺! ) ,河里又不能行船。一条河隔几十里名目就变; 上流的人同下流人,这条河同那条河的人,都是老死不相往来! 要打听一条河的来源出路是极不容易的事。”[21]
就 《游记》的文学价值,丁文江的分析也独具慧眼。丁文江认为许多爱读 《游记》的人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丁高度评价 《游记》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他为 《游记》概括了四个特色:
第一,观察的详尽真确。他批评有些文人观察自然的能力非常薄弱,所以经常用套语来塞责读者,他举例说,一个几丈的陡崖,就被说成是 “峭壁千尺”; 几里周长的湖泊,就描写为 “一望无际”。还有人说登泰山可以望见东海,把汶河当做黄河,这些更不值得一笑了。丁文江说; “先生一部游记,从头至尾,没有一句浮泛的话; 远近大小,总是有里数、尺数、步数……凡地形、地质、植物、物产、矿业、兵事、历史、风俗,没有一件不留心,下起笔来,自然句句切实详尽,令人百读不厌了。”[22]
第二,用名词的不苟。丁文江认为,许多文人描写地形时,往往滥用名词。他赞赏霞客所作的 《鸡足山志》,霞客把鸡足山的地形分作: 台、岭、梯、谷、峡、箐、坪、林、泉、瀑、潭、涧、温泉 14 种。丁文江评价说: “这种分析的精神,的确是先生的独到,所以全部 《游记》,所用的名词,没有重复、模糊的毛病。”[23]
第三,系统的明白。丁对徐霞客富于观察分析的能力非常赞赏,他认为 《江源考》和 《盘江考》就是绝好的例证。他感到读 《游记》“条理井然,有头有绪”。[24]
第四,欣赏的真诚。丁文江认为,观察事物,并能系统地分析事物固然重要,但是描写风景名胜没有趣味,那么 “无论他观察如何真确、分析如何精细,系统如何明白,文章仍然枯燥无味,不能引起读者的同情。”[25]
丁写道: “先生是以山水为性命的人,所以读他的游记,就是不爱游的人也要为他所感动。陈函辉送他的诗,说他: ‘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真可以形容他乐而忘返的天真。”[26]
在这里,另有一位学者不能不提,他就是潘耒[27]。在丁本 《游记》里,丁文江把潘耒为 《游记》写的序言放在了最前面,而将其他几篇旧序统统放在全书之后,这是一个创举。在数篇为 《游记》写的序言中,丁文江为什么独钟情于潘次耕的序呢? 在丁本《游记》首页潘序后的按语中,可以找到答案。丁认为为游记作序的人虽多,然而都不是真了解徐霞客的真意。而唯独在潘次耕的序言中,首次说出了霞客之游求知的要旨。“乃真能知先生者”。[28]
丁文江在整理徐霞客游记时,开始并未看到潘序,而是梁任公 ( 启超) 偶然读潘耒所著 《遂初堂集·卷七》时发现的。此序是以前 《游记》各刻本所未载的,后梁任公推荐给丁文江。在沈松泉标点本 《游记》中,梁任公先生代序中写到: “吾友丁文江,研究霞客最深,吾以此序钞示之,彼欢喜赞叹,谓为佳构”。[29]
由此可见,丁文江见到潘序后的状态,丁用 “喜极欲狂”[30]形容自己的心情。丁文江认为这是一篇最了解霞客真意的序言了。丁在自己编的 《游记》中写道: “因冠于本篇之首,而移叶刻各序于卷二十旧序篇,以示区别焉。”[31]
1921 年至 1927 年间,丁文江着手整理、校勘、编订 《徐霞客游记》、 《年谱》、地图及各种附录。他把自己当年在云、贵、川进行地质考察时的资料找出来,与 《游记》进行比较、对照研究。在撰写的 《徐霞客年谱》中,丁对霞客的家世、生平事迹、旅游经历、精神风貌、游记著述与流传以及前人对霞客评述,进行了疏理。丁文江还在 《游记》中配制了一套 ( 共 36 幅) 徐霞客旅行路线的地图,这是前所未有的。另外,丁还将存世极少的咸丰刻印本上的一幅徐霞客画像放在丁本 《游记》内,使这张画像得以流传至今。
胡适在其编的 《丁文江的传记》中说: “徐霞客在三百年前,为探奇而远游,为求知而远游,其精神确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难得、最可佩的”。“在君在三百年后,独自在云南、川南探奇历险,做地理地质的调查旅行,他的心目中当然常有徐霞客 ‘万里遐征’的伟大榜样鼓舞着他。他后来用他的亲身经验和地理新知识来整理 《徐霞客游记》,给他作详细地图,给他作 ‘年谱’,并在 ‘年谱’里一面表彰他的重要发现,一面也订正他的 《盘江考》、《江源考》里的一些错误。这就是他报答那位三百年前的奇士的恩惠了。”[32]
胡适最了解丁文江对徐霞客敬重之情,胡适说: “他最佩服徐霞客,最爱读他的游记,他这一次去西南,当然带了 《徐霞客游记》去作参考。他后来 ( 民国十年) 在北京的 ‘文友会’用英文讲演徐霞客,特别表彰他是中国发现金沙江是扬子江上游的第一个人。在民国十五年,他在 《小说月报》 ( 第十七卷号外) 上又特别表彰这部空前的游记。他对于这位十七世纪的奇士,费了很多的功夫,整理他的 《游记》,给 《游记》做了一册新地图,又做了一篇很详细的 《徐霞客年谱》,民国十七年由商务印书馆印行。”[33]
胡适写道: “丁在君是我们这个新时代的徐霞客,这是我们公认的。他最惋惜徐霞客的 《金沙江游记》散失了,使我们不能知他在三百年前 ‘对金沙江的直接观察’。在君自己记载金沙江的几篇文字,可以说是有意弥补那个大缺憾的。”[34]
从胡适上述文字中可以看出,丁文江做了一件具有里程碑样的工作———整理 《徐霞客游记》,配发地图,做了 《徐霞客年谱》及出版发行。最为重要的是丁文江以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明确了 《游记》的科学价值。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徐霞客在中国地理发展史上受到重视,始于丁文江。纵览徐霞客同代或后人对徐的赞誉都是 “爱其文字,或惊奇游迹”。而丁文江作为一个地质科学家,对徐霞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翁文灏说: “……先生 ( 指丁文江———本文作者注) 对科学方面之写作,极为审慎,除非已全部确信无疑者外,决不轻易发表”。丁文江对徐霞客的认识和了解,以至整理 《游记》是有一个过程的,正像丁文江自己所言: “余十六出国,二十六始归,凡十年未尝读国书,初不知有徐霞客其人。辛亥自欧归,由越南入滇,将由滇入黔。叶浩吾前辈告知曰: ‘君习地学,且好游,宜读 《徐霞客游记》。徐又君乡人,表彰亦君辈之责。’”[35]
1914 年,丁文江入云南考察,他 “独行滇东滇北二百余日,倦甚则取游记读之,并证以所见闻,始惊叹先生精力之富、考察之精、记载之详且实。因思舆地之学,非图不明,先生以天纵之资,刻苦专精,足迹又遍海内,故能言之如指掌。后人限于旧闻,无图可考,故仅知先生文章之奇,而不能言其心得之所在。颇欲搜集新图,分制专幅,使读者可以按图证书,无盲人瞎马之感,而所藏图不多,不足以证全书; 回京后又为职务所羁,无复余力; 仅于十年夏间,作一总图,加以先生游历之路线,乃于北京文友会中,宣读英文论说一篇,略叙先生之生平而已。”[36]
黄秉维在 《徐霞客游记中之植物地理资料》一文中指出: “然遍观吾国历史,不畏险阻,不辞劳瘁,涉深越峻,以寻幽探奇,如明季徐霞客先生,实为高映之孤霞、独举之明月,古今来一人而已。丁在君先生于先生独行迈往之胜概、栉风沐雨之勤劳、旷朗无前之襟怀、详密朴实之文笔,深致景佩,乃为编年谱,阐举休明,既以彰先民之高矩楷模,复使来者知所循勉。”[37]
徐霞客和丁文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在对祖国山河的深厚情感上。三百年前徐霞客身体力行、客观真实地对自然社会的文字报告,在三百年后经过丁文江的实地勘察,予以证实; 三百年前徐霞客对中国地质学的卓越贡献,在三百年后得到中国地质学奠基人丁文江审慎的考证后予以高度赞扬。徐霞客与丁文江,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理学家、都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都是值得后人学习的楷模。
丁文江既是一位出色的地质学家,又是一位卓越的探险家。在徐霞客之后,他追踪徐霞客的旅行路线,以其一贯主张的 “科学精神”,见证了徐霞客之发现,纠正了徐的一些错误,更填补了这位前驱者留下的空白。
丁文江曾叹曰: “可怜如许人读先生的 《游记》二百八十年来,只有一个潘次耕是他的真知己! ”[38]今天看来,丁文江何尝又不是徐霞客的真知己呢?! 不仅是真知己,而且丁文江是现代唯一一位真正的徐霞客。
今天,笔者仅仅是通过丁文江对徐霞客及其 《游记》研究所作的贡献,来彰显丁文江的功绩,其实,在丁文江短短的 49 年的生命航程中,他不仅对我国地质事业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杰出贡献,他还在诸多领域里都有开创性业绩。2007 年 10 月,在江苏省泰州市黄桥镇———丁文江的家乡,隆重举行了中国地质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丁文江诞辰120 周年纪念活动,缅怀这位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地学泰斗,笔者有幸参加。在研讨会上,笔者提出对丁文江的研究要系统化,要形成合力; 适时应成立丁文江研究会; 建议黄桥镇与江阴徐霞客故乡的马镇结为姊妹镇。笔者还提出应当将对丁文江的研究称之为“丁学”,因为,丁文江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不仅仅是地学方面的,还涉及经济、教育、军事、文化、科技、历史、政治、旅游、考古、测绘以及地图学、社会学、人类学、少数民族语言学等诸多领域。徐霞客研究被称为 “徐学”,红楼梦研究被称为 “红学”,郦道元与 《水经注》研究被称为 “郦学”。丁文江作为我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科学大师和著名的社会学家,研究他的学问称之为 “丁学”是恰如其分的。
参 考 文 献
[1][2] 陈函辉 . 《霞客徐先生墓志铭》. 《徐霞客游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第 2 版,1997 年 5 月第3 印,1191,1194
[3]《徐霞客游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第 2 版,1997 年 5 月第 3 印,1128
[4] 李约瑟 . 《中国科学技术史》( 中译本) 第 5 卷,《地学》第一分册 .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6 年版,62
[5] 钱谦益 . 《嘱徐仲昭刻游记书》. 《徐霞客游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第 2 版,1997 年 5 月第 3印,1186
[6] 潘耒 . 《徐霞客游记》序 . 《徐霞客游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第 2 版,1997 年 5 月第 3 印,1269
[7] 杨明时 . 《徐霞客游记》序二 . 《徐霞客游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第 2 版,1997 年 5 月第 3印,1273
[8] 奚又溥 . 《徐霞客游记》 序 . 《徐霞客游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第 2 版,1997 年 5 月第 3印,1269
[9] 杨明时 . 《徐霞客游记》序一 . 《徐霞客游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第 2 版,1997 年 5 月第 3印,1272
[10] 钱谦益 ( 1582 ~1664) 明末清初常熟人。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明万历进士。崇祯初官礼部侍郎。清兵南下,率先迎降,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生平博览群籍,精于史学,诗文在当时负有盛名。家有绛云楼,藏书丰富,尤以明代史料收集完备著称,清初毁于火。所著有 《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辑有 《列朝诗集》。藏书之富,几埒内府。后来常熟一带藏书蔚然成风,跟钱谦益的提倡有很大的关系
[11][12][14][16][18][19][20][21][22][23][24] 丁文江 . 《徐霞客游记》一文 . 《徐霞客游记》沈松泉标点本 . 上海: 上海群众图书公司,20 世纪 20 年代,1 ~17
[13]丁文江 . 《徐霞客游记》一文 . 《徐霞客游记》沈松泉标点本 . 上海: 上海群众图书公司,20 世纪 20 年代,2
[15]《徐霞客游记》.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6 年版,28 ~29
[17]《徐霞客游记》.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6 年版,丁序: 3
[25] 潘耒 ( 1646 ~1708) ,清初学者,字次耕,号稼堂,吴江平望镇溪港 ( 今江苏) 人。师事徐枋、顾炎武,博通经史、历算、音学。往来燕赵,与名人雅士相从游。清康熙十七年 ( 1678 年) ,以布衣中博学鸿辞科,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纂修 《明史》,主纂 《食货志》兼订纪传。不解说词,充任日讲起居注官,纂修 《实录》、 《圣训》,又任会试考官。名益盛忌者益众,终以浮躁降职。遂南归遍游天台、雁荡、武夷、黄山诸名山,各以诗记。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赐复原官,耒坚辞不受。晚年,研究声韵、易象,著 《类音》、《遂初堂诗集 . 文集 . 别集》,还刻顾炎武所著 《日知录》及遗书数种
[26][28][29]《徐霞客游记》.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6 年版,潘序: 2
[27] 梁任公 . 《徐霞客游记》代序 . 《徐霞客游记》沈松泉标点本 . 上海: 上海群众图书公司,20 世纪 20 年代,3
[30][31][32] 胡适 . 《丁文江的传记》. 远流出版公司,1986 年 3 月版,37 ~38,43
[33][34] 丁文江 . 《重印徐霞客游记及新著年谱序》. 《徐霞客游记》.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6 年版,1
[35] 竺可桢 . 《地理学家徐霞客》. 北京: 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七年二月初版,40
[36] 丁文江 . 《徐霞客游记》一文 . 《徐霞客游记》沈松泉标点本 . 上海: 上海群众图书公司,20 世纪 20 年代,18
《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徐霞客游记》 读后感 ,供大家阅读参考。
更多读后感相关内容推荐↓↓↓
《爱的教育》读后感
《昆虫记》读后感600字
《伊索寓言》读后感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季羡林散文读后感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一】
我读了《徐霞客游记》这本书后,很受启发。知道了徐霞客一生共出游了二十四次,经历了种种磨难,游离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我知道了只要有坚忍不拔,敢于奋斗,知难而上的精神就没有过不去的路。
公元1586年的有感寒冷的冬天,徐霞客出生在江阴马镇的一个小村子里,他出生的那一天他的父亲已经41岁了。他的母亲王子孺在怀徐霞客的时候曾做过不同寻常的梦,梦境奇异,等待徐霞客出生之后,他的父母就给他取名弘祖,后又取字振之,是希望徐霞客长大后能光宗耀祖,振兴已经中落的徐氏家族。徐霞客是徐有勉(徐霞客的父亲)的第二个儿子,他小时候突出的表现更加让他的父母对他充满了更大的希望。徐家在科举的道路上经历了悲惨遭遇,而在徐有勉那里得到了彻底性的改变,而徐霞客自己也不喜欢读四书五经而是古今历史,山海图经,对各地山水胜景尤其感兴趣。19岁时,徐霞客的父亲因病去世,他的母亲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徐霞客22岁时第一次出游一直到了他逝世前一年,三十多年中,他共有2千次出游,其中两次遇盗三次绝粮,好友去世从人逃遁种.种的磨难,并没有难倒徐霞客出游的意志。
伟大的时代出伟大的人,就是因为徐霞客坚忍不拔,敢于奋斗,知难而上的意志力在他的有生之年内完成了一本着作——《徐霞客游记》。
同学们,也许是在人生路上,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生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学会走路,现在我们去某一个地方都有车骑,又方便又快,而徐霞客当时去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用的是什么走遍了大江南北,他用的是一双脚!同学们,让我们去学习徐霞客的意志力去学习他的精神,让我们英桥向目标奋斗吧!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二】
“饱经风霜三十年,踏遍祖国山水田”——《徐霞客游记》
当我们游览石灰岩溶洞,看到奇彩夺目的石笋、石钟乳的时候,就会想起我国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1586—1641)的伟大功绩。是他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考察和研究,为地理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1607年,22岁的徐霞客开始了他的考察旅行,从而开辟了系统地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新方向。地理考察的道路是和艰难的。那时候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主要靠步行,经常要攀登悬崖峭壁,穿越激流险滩,顶着狂风暴雨,忍受饥饿寒冷,露宿山野丛林。这些困难都挡不住徐霞客,他不仅一天天、一年年坚持考察工作,而且无论每天的旅途多么艰苦,总要坚持把当天的经历和观察心得记录下来。徐霞客三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地理考察,他的足迹踏遍祖国的16个省和自治区(按现在行政区划),对各地的山脉、河流、动植物等的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加以详细的记录,最后写成了二十卷的科学巨著《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以 日记 体裁写成的,是徐霞客毕生经历和心血的结晶,是一部对地理学的研究于发展极有价值的宝贵文献。通过阅读了解,徐霞客的整个写作过程,揭示出徐霞客之所以能在地理学上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于他十分重视实践,他的知识是通过实践获得的,从而论证了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哲学原理。
人们的认识不是人的头脑中所固有的,也不是人们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徐霞客游记》不是在家中闭门造车写出的,而是通过多年的跋山涉水的实际考察形成的。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接触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获得感性认识并最终通过实践把握事物的本质,由此深入事物的内部,掌握事物的规律。因此,要认识某一对象的本质和规律,就只有亲身参加变革这一对象的实践,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三】
一个想成大器的人,必须要经历世间的种种磨难,就像一个人在没下雨的时候在街道上行走,所以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脚印,相反在泥泞的路上便可以找到自己的脚印,通过这个实例,我们便可明白,一个不经历挫折,不经历磨难,平平凡凡走过一生的人是永远不会有成就的。只有经历种.种挫折的人,他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脚印”,留下辉煌。
这个 故事 讲的是:鉴真和尚刚剃度的时候,做了寺里的脚行僧,化缘时经常遭白眼,于是,他愤愤不平,便不去干活了,方丈知道了,便带他到寺前的泥泞路上,把泥泞留痕的道理告诉了他,使他大受启发,终于成了一代名僧。
泥泞的路才会留痕,一生碌碌无为的人,不经风雨,不经苦难,就很难成大器,而在苦难跋涉,经风沐雨的人才会有出头之日,那些脚印证明了他行走的价值。
历代许多人都在泥泞中行走过,所以他们便有所成就,比如说:徐霞客从小立志要游览天下,于是他从小便开始了他的行程,他每天走很长的路,风餐露饮,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大方几经生死,可他不怕苦,勇往直前,一年可磨坏许多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实现了理想,还写下了《徐霞客游记》。
像这样的太多太多了,如李时珍,海伦·凯勒。但也有一些人遇上一点点挫折,便开始退缩,比起他们可差远了,比如说我吧。有一次暑假,我练,一开始练得不错,可渐渐热了起来,我便不想练了,可是没办法,父母逼个不停,我只好惟命是从,可是太热了,我刚坐下就发牢骚,终于我便被酷热战胜了。一事无成。
“泥泞”多形象的字眼,它象征人间各种磨练,我只有在泥泞中走,才会留下光辉。我们走远了,但脚印代表汗水无价。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四】
读着本地名人的传记,我不仅想起了一本书,白话文的版本,配上一些名人的字画、老照片作插图,别有一番情趣。以致我看了很长一段时间后还历历在目,它就是《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名弘祖,江阴马镇人。生于明历十四年。从小便有游遍天下的大志。成年后仍矢志不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终于写成了《徐霞客游记》一书,使自己成为了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在中华人文史上具有其独特的地位。
古时候,生产力落后,交通不便,旅行就是自讨苦吃;那时候99%的男子人生主要目标就是当官光宗耀祖养儿子子孙满堂。可是有这样一个人,他按照自己的想法闯荡世界,用“另类”的 方法 留下自己的痕迹,哪怕这一路困难重重、惊险不断——被劫、被冤枉、被陷害和背叛,被贫困和疾病折磨着……文中关于这些的描写只是短短地几笔带过,接下来便是大段大段兴致盎然的景色描写、地质考察以及风俗纪录,好像这些艰难不曾发生过一般。看得出,徐霞客是一个真性情的人,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另类”,然而正是他另类的经历辅以奇文妙语,才给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食粮,也让这个“另类”的布衣之士被人们永远地记住。
他的游记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为早期的名山大川和晚期的云南风光。读《徐霞客游记》,我仿佛也跟着作者一起游历名山大川、野径深幽,有“足不出户,心游天下”之感。
好男儿志在四方,为了实现个人理想,徐霞客痴心不改,毅然将生死置之度外,这是何等的气度!数年如一日,坚持记录野外的所见所闻,从不间断,始成大作,他踏实勤奋的写作态度同样令人钦佩。
读徐霞客文,学做真人。我深深地羡慕和佩服像徐霞客这样的人,他们“出淤泥而不染”,无论遭受多少打击磨难,到头来依然心存善念、乐观积极。他们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并且真心地赞美它们,他们把不开心的事抛到脑后,于是乎每一天醒来都是新的开始。这是一群多么幸福的人啊!我坚信,只要努力,我的人生也定能如他们一般平实中见真奇。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五】
有本书看过了一段时间却怎么也忘不了,《徐霞客游记》,当然被翻译成白话文的版本,配上一些名人的字画、老照片作插图,别有一番情趣。
徐霞客的游记大致可分为两部分,早期的名山大川和晚期的云南风光。读他的游记,关于那些广为人知的事不展开了,在这里只捡几件鲜为人知的小事。
他遭人陷害:“因为顾行生病不能烧饭,我到外面吃了稀粥,立刻出东门去看望静闻。我本来打算把钱给庙里的和尚,让他买些绿豆和杂米来做粥,再用豆芽菜和鲜姜做菜给静闻吃。但是一追问先前给他的钱怎么用了,才得知竟然没买米,都买面饼吃了。我害怕又会这样,就没给他钱,准备自己去买回来给他,可静闻听了庙里的和尚的挑拨,就同和尚一起用难听的话来伤害我。我只好回来了。”
他路上被劫:“早晨开船出发,走着走着,忽然有只船顺水而上,追上了我们的船。船上的人大声吆喝着,强行上了我们的船,掀开我们的船篷,并且说要征用我们的船。混乱中痛打了船夫……所有东西,都被抢劫走了,整条船差不多被洗劫一空。”
他受人接济:“我在家乡时,朋友陈眉公就写信给云南的唐大来说:‘我好友徐霞客游览天下,现在要去探访鸡足山和大来兄。他绝不同于那些有求于平原君的食客,希望好好招待他’等来到云南省城时,我已身无分文……唐大来虽然贫穷,却把陈眉公的朋友也当作自己的朋友,我在贫穷时得到救济,心存感激!”
仆人携款弃他而逃:“早晨起床,仆人顾行还没有来,我正要去查问,这时看见一个和尚慌慌张张地来了,他说:‘悉檀寺的长老让我来迎候您。’我一听就明白是仆人顾行逃走了。又问那个和尚,果然。……我来到寺里,已经是中午。打开箱一看,所有东西都不见了。长老要派寺里僧人去追,我制止了他们,并说“‘追也追不上了,就算追上了也不能强迫他回来,他想走就让他走算了’只是离开家乡三年,我和他一主一仆,形影相依,共度多少难关和险境啊。但他却在万里之外抛弃了我,为何这样狠心啊,心中不免悲伤”
古时候,生产力落后,交通不便,旅行就是自讨苦吃;那时候99%的男子人生主要目标就是当官光宗耀祖养儿子子孙满堂。可是有这样一个人,用现代的话就是“另类”,给后人留下极其丰富的精神食粮,他按照自己的想法闯荡世界,用“另类”的方法留下自己的痕迹,哪怕这一路困难重重、惊险不断——被劫、被冤枉、被陷害和背叛,被贫困和疾病折磨着……文中关于这些的描写只是短短地带过几笔,接下来便又是大段大段兴致盎然的景色描写、地质考察以及风俗纪录,好像这些艰难不曾发生过一样!由于他的奇文妙语,于是这个另类的人被人永远地记住了。
羡慕和佩服这些人,“出淤泥而不染”,无论遭受多少打击磨难,到头来依然心存善念、乐观积极。他们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并且真心地赞美它们,他们把不开心的事抛到脑后,于是乎每一天醒来都是新的开始。
我想这是一群多么幸福的人啊!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六】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的,作者是徐弘祖。他经过34年旅行而写出的,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他游历过的喀斯特地区的洞穴超过270多个,并指可以根据所见、所感、所思、所想得出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有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录。难怪现代科学家李约瑟说:“《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世界上最早一部记载石灰岩地貌的著作,是中国明代地理学家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他比欧洲最早对石灰地貌进行考察和描述的爱士倍尔早一百年,比欧洲最早对石灰进行系统分类瑙曼早两百多年。
他将喀斯特洞穴的特征,成因及其类型,详细地描述了出来,并指出一些岩洞是水的机械侵蚀造成,钟乳石是含钙质的水滴蒸发后逐渐凝聚而成等。他在游历黄山时,记录道:初五日云气甚恶,余强卧至午起。挥印言慈光寺颇近,令其徒引。过汤地,仰见一崖,中悬鸟道,两旁绿泻如练。余即从此攀跻上,泉光云气,缭绕衣裾。已转而右,则茅庵上下,馨韵香烟,穿石而出,即慈光寺也。寺旧名珠砂庵。比丘为余言:”山顶诸静至,经为雪封者两月。今早遣人送粮,山羊学雪没腰而返。“余兴大阻,由大路二里下山,遂引被卧。
这里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地势地貌以及地理位置都很明显。说出了慈光寺周围环境状况,在茅庵附近有很多人在那里祭拜,因此香烟缭绕,从石缝中穿出。那里原本叫珠砂庵,在下雪时,受雪封路2个多月,有个早晨让人送粮食进来供人食用,走到半山腰,人都快被雪淹没了,不得已回去了。
徐弘祖让人钦佩的不仅是他的远见,对地理独特的见解,更是因为他的坚持不放弃,才使得我们今日可以看见这么多宏伟的著作,我觉得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他的坚定不移的优良品质。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七】
近日,我读了一篇名著,名字叫《徐霞客游记》。读后深有感触。徐霞客名弘祖,字振声,霞客是他的号,明万历十四年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他决心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地理考察事业。他喜欢读地理、历史和游历探险方面的书,向往着“问奇于名山大川”的生活。徐霞客埋头专心攻读和研究前人的地理学着作,但是,他并不是把前人的着述当作一成不变的经典盲目地相信,而是在吸取前人知识的同时,进行独立思考。为了搞清祖国河山的真实面貌,徐霞客决定亲身进行实地考察。
从22岁起,徐霞客开始了游历考察生涯。三十多年间,他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相当于现在的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和北京、天律、上海等19个省、市、自治区。在三四百年前,徐霞客游历了如此广阔的地区,靠的完全是自己的两条腿。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令人赞叹不已了,便何况他所考察的主要是陡峭的山峰和急流险滩呵。不难想象,他要经历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随时有丧生的危险。徐霞客的考察探险活动,持续进行到公元1640年他55岁的时候。当时,他正在云南,不幸身患重病,被人送回江阴老家,第二年就去世了。可以说,徐霞客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地理考察事业。
他注意到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观察在不同的地形、气温、风速条件下,植物生态和种属的不同情况,认识到地面高度和地球纬度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在徐霞客对地理学的一系列贡献中,最突出的是他对石灰岩地貌的考察。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的地理学家。石灰岩地貌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有众多的岩洞。徐霞客亲身探查过的岩洞达100多个。
徐霞客不仅对地理学有重大贡献,而且在文学领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诣。徐霞客在野外考察生活中,每天不管多么劳累,都要把当天的经历和观察记录下来,坚持写游历日记。他先后写了2000多万字的游记,这既是地理学上珍贵的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
他的游记,与他描绘的大自然一样质朴而绮丽,有人称赞它是“世间真文字也许是在人生路上,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生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学会走路,现在我们去某一个地方都有车骑,又方便又快,而徐霞客当时去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用的是什么走遍了大江南北,他用的是一双脚!让我们去学习徐霞客的意志力去学习他的精神,让我们向目标奋斗吧!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八】
我读完《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后,我感觉它是一部用“脚”写成的千古奇书!为什么呢?因为这部书是作者用脚“走”遍中国近二十个省的途中写的,所用的时间有三十多年,直到作者生命的结束。
作者徐霞客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祖上曾建了一座“万卷楼”来 收藏 书,这给了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可是徐霞客认为一个人要想写出好 文章 ,达到妙笔生花、下笔如有神助的地步,除了破万卷书以外,还必须行万里路!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就这样,他的一生就在不停息地行走中开始了。在旅行中,他曾遇到过三十多次盗贼,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半途而废。他曾经在 大雪 封山的日子登上了天下第一山——黄山的峰顶,就连山上的和尚们也感到万分惊讶!他也曾通过实地考察得出了万里长江的源头是金沙江,而不是岷江……
徐霞客的一生都是在不停地跋涉中度过的,他的一生给我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惜的是: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丢失了,现存的这部书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这也没能影响《徐霞客游记》成为“古今游记之最”!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九】
徐霞客是明朝人,徐霞客喜欢读地理和游记,所以,他很想出去考察探险。徐霞客的母亲非常支持他。徐霞客20岁开始游太湖,在外旅游了30年。走遍了16个省和自治区,写成了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
其实徐霞客并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为了进行地理探险考察,他在地理学上最大成就,就是对岩洞,溶洞地貌的考察。
现在人们进岩洞很方便,可是徐霞客进了250个溶洞,历尽了千辛万苦。有时他会踩到蛇,差点就被蛇咬。有时迷了路,会找不到出口。
徐霞客走了500多条河,记录了许多资料,特别是关于长江的起源。徐霞客还知道很多植物的知识,他记下了150多 种植 物。
徐霞客探险了30多年,终于累倒了。去世时,他的床头放着植物标本和写了30年的《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使我认识到徐霞客是一个做事执着、信念坚定的人,我也要向他学习。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十】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一本中国古代地理书籍。作者徐霞客在各地游行,将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他一生几乎都是在旅行中度过,书中突出写了天台山、黄山、庐山等名山。
与历代贪恋山水风情的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情操不同,徐霞客不但对美景发出赞叹,同时对所到的地理、地质、地貌也有详尽的描述和科学观察。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游武夷山的一篇日记,游记中用优美细腻的文字描写了武夷山的美丽风景,突出了武夷山奇特的特点—奇峰峭拔、碧水丹峰,也怪不得武夷山有“奇秀甲东南”的美誉了。在他的游览过程中,记录的“架壑舟”,即是船形的悬棺,最让我感到新奇,这些古老的悬棺躺在险峻的悬崖峭壁的空隙中,饱受风吹日晒,可没人知道古人是如何把沉重的悬棺放到几百米高的峭壁中去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诗正是出自徐霞客之口,是他,第一个拉开黄山的神秘面纱,将那数不胜数的绚丽风景公布于众。他是多么自在和清高啊!他不仅是一位将功名利禄抛之脑后的奇人,也是终身寄情于山水,不被俗世影响的伟人。他的旅行不仅美丽神奇,而且还十分惊险刺激,他已经超越了游玩的境界,而是彻彻底底的探险了。这种富有冒险精神、探索精神的奇人,不仅会受到旅游者的推崇,也同样使身为中学生的我受益匪浅。
书中那一片片壮阔辽远的风景,一座座高峻雄伟的山峰,似乎在催动我的探索的心,在攀登中获得乐趣,在探索里获得知识。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范文 10篇相关文章:
★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范文5篇
★ 《老残游记》读书感悟作文范文10篇
★ 《长征》读后感心得体会优秀范文10篇
★ 老残游记读书心得体会
★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五年级优秀作文10篇
★ 明朝那些事读书心得范文5篇
★ 《海底两万里》的看书心得体会和感悟范文10篇
★ 红色书籍读书心得
★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与教育意义初二作文10篇
★ 《格雷佛游记》读书笔记小学生范文汇总
249 浏览 4 回答
211 浏览 5 回答
190 浏览 4 回答
267 浏览 4 回答
193 浏览 3 回答
328 浏览 3 回答
283 浏览 3 回答
245 浏览 3 回答
90 浏览 6 回答
148 浏览 1 回答
319 浏览 3 回答
299 浏览 3 回答
218 浏览 4 回答
353 浏览 3 回答
123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