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仅作参考!!!正文 为配合中国教学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和我社共同举办的“2009年体育教学专题论文评比”活动,我们特地约请了富有课题研究经验的朱万银老师为大家写了一篇专稿,阐述体育论文的撰文方法,希望能对一线老师们写作体育论文有所帮助。 一、关于体育论文 运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对体育教学某些现象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和理性认识,自觉地把握该现象的本质及一般发展规律,用论文的形式进行表述,就是体育教学论文。体育论文是表述这一认识成果的文字形式。真正称得起体育论文的文章,不是从提笔开始,而是在写作之前必定有一个前期的研究过程作为基础,题目也是早已选定的。论文质量取决于“想、做、写”的总过程,即使是写作水平有限的教师也会在撰写体育论文过程中得到提高。[编辑本段]种类 二、体育论文的种类 前期的不同研究方法,决定了后期相应的体育论文体裁形式,常见的几种形式: (一)实验报告类体育论文。运用实验方法搞研究,要在报告中说明假设、实验因素、实验对象、受控干扰因素、测试、统计、验证假设。 (二)观察报告类体育论文。运用观察方法搞研究,要在报告中说明观察目的、对象、项目、结果的统计整理。 (三)调查报告类体育论文。运用调查方法搞研究,要在调查报告中说明调查目的、对象、抽样方法、问卷的发放与收回、统计整理。 以上三种研究方法中,较多地运用了自然科学的操作程序,相应的体育论文形式也接近自然科学论文。顾名思义,报告的文字要求切实简明,不需要铺展详述,切忌渲染描写。 在肯定上述三种方法及其论文形式程度较高的同时,国际学术界历来认为教育、体育之类的研究内容,简单滥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容易失去教育、体育的特殊性,在构思设计和立论行文的时候,特别要注意教育、体育特点。 (四)体育教育史志性体育论文。对于体育教育史中的人物、事件、思想、制度、方法等内容,经过收集史料,分析整理,提出自己的新认识。 (五)体育教学论证性体育论文。对于体育教学实践或理论中的某一问题,运用新的价值观或新的方法重新审视,进行逻辑性的整理与构建,做出必要的论证,从而建立新的结论。 (六)体育教学经验性体育论文。对于体育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经过筛选、分类等过程,提炼出反应本质属性和一般规律的内容。关于经验性的体育论文,是许多中小学体育教师关心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从认识论的层次考虑。理论认识来源于实践,理论之所以称得上理论,正是它寓含着来自无数个别事物中的一般,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正是理论赖以产生的资源。 2.从方法论的层次考虑。所谓经验是指从个体过程中,已经抛弃了个别细节,完成了许多抽象过程,体育教学的操作,经过理性认识的升华,自然也就有了科学的品味,如果只停留在记叙一种简单过程,那就不足以称为论文了。 3.从操作层次考虑。要把经验总结的性质和功能区分清楚,首先要避免述职性,就是写作的宗旨是叙述做了许多工作,取得多大成绩,以期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评价,因而,作为论文的经验总结应是表述新的认识,才能进入交流领域,其次要有一定的规律,才可能有严格的区别。 4.面对广大体育教师撰写的体育论文,大多是经验性的总结这一现实状况,为保护撰写者的这一积极性,应肯定和提高这种形式的科学品味。[编辑本段]特点 三、体育论文的特点 (一)信实性。体育论文的科学性取决于论文的可信与实在,主要显示如下三点: 1.事实依据。来自调查、观察和测量的各种数据,以及建立在这些数据基础上的统计结果,才具有说服力。这些数理统计除了可按体育统计学的原理外,还可用电脑统计等科学方法,绝对不可用推理的方法来说明事实依据。 2.理论依据。前人研究的理论结果,受到实践和历史的考验,许多学说、观点、方法已广为专业同行者的认同,并列入工具书、教科书及典籍之中,援引这些内容也可以作为体育论文中相应的内容理论依据,但需完整、准确和贴切。 (二)逻辑性。体育论文的体例要规范,论述要合乎逻辑要求;论文的结构要严谨,标题之间避免交叉混乱;论文的顺序要清晰,前后思路要统一。 (三)新颖性。体育论文只有表述新的认识,专业同行才会看,撰写的文章才有交流的价值,重复、再现性的内容,简单的堆砌是难以成为论文的。为了避免出现一些问题,就必须知道前人研究的课题中已经说了些什么,为此,收集前人的问题资料是很有必要的。[编辑本段]要点 四、体育论文的撰写格式及表述要点 (一)体育论文的题目 题目是全文的名称,具有概括性,要涵盖全文的内容。题目要反映体育论文的特点,反映出所要表述的特殊性内容。这样,一篇论文的名称才会与同类其它论文有所区别。例如,《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水平》这样的体育论文题目,很难反映出该文的特殊性,即使文中有些独到的见解,可惜还是没能从题目中反映出来。 体育论文题目要确切,避免过于宽泛。题目中的名词概念,不要用的太大。例如,《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发展学生智力》,这里的“教学质量”和“发展智力”都比较宽大,一篇三五千字的文章,很难说明这么大的概念,如果小一些,“沿着改进了什么方法?”、“提高哪方面的质量?”、“发展了哪一种智力?”这样的思路思考和命题,题目就可能比较准确、切实。《改进途中跑技术,提高短跑速度》这样的体育论文题目就比前面的题目小,表达得就比较确切,而且,只有这样,论文才容易写,才可能写出一些实实在在的内容,题目大而不当,内容就十分容易流于空泛。反之,题目太小也很难体现研究价值,如《剃光头与提高游泳速度》。 题目的逻辑关系应当准确,防止同义重复和概念不清之类的问题。例如《加强体育教学中的美育》这样的体育论文题目,严格地说是有逻辑缺陷的,因为体育教学本身就是美育的一种内容和途径,题目有时限于字数仍不明确时,可以在下边加一个副标题,对文章的内涵进一步的提示。 (二)体育论文的署名 这是体育论文归属性的标记,也是表示作者对论文既承担责任,也享受权益,因而应该署出作者单位的全称和姓名。署名应符合研究与撰写的实际情况,如果是合作完成的,主要合作者不要遗漏,向期刊投稿或参与学术征文和讨论,应标明通讯地址、电话、电子信箱等。 (三)体育论文的引论(也称:辅论或副论) 引论部分的作用是引导读者对于体育论文的轮廓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引起读者对于下文主要内容的重视和兴趣,并为阅读全文作好思想准备。引论部分包括题目的解释,选题的缘起,同类体育论文已有的成果,以及此研究成果的实践意义,这一部分具有自我评价的性质,因而要力求客观、公正、适当。既不溢美吹嘘,也不客套做作。引论文字不要太长,包括关键词,一般也不超过全文的1/10或1/8。 (四)体育论文的本论(也称:主论或正论) 这部分是体育论文的实质性内容所在。具有创建性的命题作为论点提出,相继大量篇幅则是充分论证观点的正确与合理。一篇优秀的体育论文,必定提出了明确的论点,而且或多或少地具有创建性,不少体育论文在这方面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论点含糊不清,也缺少新意,有些经验性的体育教学论文,所提论文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命题陈述形式,仅仅还是散乱地隐含在事实的叙述之中,比如有的论文强调“三基”,有的强调增强体质,但都没有提出新的论点,所以难以升华。其次论证思路要清晰有序,依据充分,要用典型事例来证明其论点。 (五)体育论文的结论与建议 为了给读者深刻的印象,要特别重视结论。结论可以独立成为体育论文的一个部分,结论要简明,篇幅一般短于引言。如对于成功还是不足之处,是大面积推广还是继续实验?还应提出准确、评价性的建议。 (六)体育论文的参考文献 体育论文撰写过程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一般采用“顺序编码”制在文后著录,即按论文所引用文献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 1.专著的著录项目及格式为:主要作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数 例如:[1]孙绍荣.教育信息理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1 2.连续出版物的著录项目格式为:作者.题名.原文献题名,版本: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例如:[1]耿培新、曹卫民.对开发体育校本教材的几点认识.中国学校体育,2005(4):4 参考文献主要是索引性的,它明确标示引自他人的学术思想、理论、成果和数据,既体现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又表明了学术的继承性和严肃性,以便读者进一步检索有关资料,核实数据或共享资源。 五、体育论文的撰写 (一)选题。体育论文的选题反映了研究者的信仰、知识、习惯、兴趣以及价值观念,因而应该通过自已选题,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结合写作进行专题学习。通过学习,既可以继承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立论的起点,又能通过收集有关必要的资料,作为引用的论据。为此,积极地储备资料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注意定义的准确性。体育论文中涉及的主要概念性定义,应做出此定义的界定表述,以便交流讨论,避免引起误解。 (四)文章从写提纲、修改提纲开始。有了好的提纲,才可能写出好的论文,提纲可以写成两级或三级标题的形式,成文后也免去大的改动。 (五)数据要准确。体育论文中希望提供量化的内容和数据,必须是准确为前提,测量与调查的原始数据尤其要准确,测试条件要规范统一。运用数量统计分折所得出的结论性效果,一定要进行体育统计学的检验。 (六)文字要力求平实。论文的科学性要求论文撰写尽可能运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文风力求平凡朴实,不用描写,形容与渲染,也要忌避粗俗语言,论文的语言美就在于简练严谨。 (七)注意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体育教学不同于科学技术行为,它是研究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锻炼行为效果和规律为主的。因此,体育 教学论文的撰写是科学研究的行为之一,只有对体育教学研究得越深,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八)写关键词。可将文中最能表达论点的关键用语表述在“摘要”前,引起读者的关注。(南昌一中初三年级其中两个班,有130余名学生。初三第一学期,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能测试,以体能三项为例,50m立定跳远,男引体向上,女仰卧起坐,测试结果经原始统计,130余名学生三项体能总分(满分30分)每人平均10分,平均每项得3�3分,三项体能测验,不合格率达100%。这个测试结果表明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不仅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还滋长了学生不爱体育锻炼的不良习气。重智育、轻体育,成为大部分学生的主要思想状况,学生积极向考试文化科目要分,而轻视体能测试30分,以牺牲健康和体育活动来换劝升学率”。面对这种情况,我认真地在班上进行体育素质教育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体育课、活动课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同学,提高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面对班上“文弱书生”的体能现状,首先就是使学生的观念转变,加强思想素质教育,从第一次班会,第一次家长会做起,配合班主任向家长、学生宣讲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德智寄于体”,健康第一,才会有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存在,使学生与家长产生共识,使学生自身对体育课、体育锻炼有足够的认识,学生才会自我充电。在抓住学生思想开始发生转变的契机,让体育素质教育迅速占领宣传阵地,利用初三的黑板报广泛宣传。为了贯彻体育素质教育,抓好初三体育课、活动课教学,根据学生的体能现状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进行体能分组强化训练,以点带面,抓好学习尖子体能及差生的转变工作。例1:熊倩同学在第一次体能立定跳远测验为零分时,还是无所谓的态度,班上许多同学都关注着她的情况,面对典型的文弱书生,教师耐心的指导训练,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转变她的体育意识,强化和布置她在课外要自觉加强锻炼,告诉她要逼出自己的潜能,在平时遇有楼梯不要走上去,而要跳上去,并号召全体同学监督她,几个月后,她的立定跳远素质就达到满分,还带动了其他同学。例2:周宇翔同学,文化成绩是第一名,可在体能测验,引体向上、俯卧撑两项均为零分,是一个典型的轻视体育素质重视文化的“文弱高材生”,且在上体育课时有病无病经常请病假,独自躲在教室看书。针对该生的思想,让大家都来关心他、帮助他,同时教师利用每天的课间操,在操场单杠练习场地上等他,让他伴身边好友一同前来参加锻炼,教师及时保护、帮助他们练习,风雨无阻,雨天教师为他撑伞,从不间断,终于使他在引体向上、俯卧撑两项体能素质达到测试满分,而且从此,他从未请过一天病假,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校“三好”学生。例3:毛薇薇同学,她的外语成绩排第一,可对体育课的热情,远不如对外语的专注。她在体能测验仰卧起坐素质上为零分。从此她就经常因故请病假、例假,独自在教室或站在操场边读看英语,针对她的思想及心理,教师主动了解关心她,使她吐出自己的心里话,她认为反正这项中考体能素质测验项目我拿不到1分,还不如利用体育课,请病假、例假,多抽出时间背单词,获取中考高分。在教师的及时教育下,指出体育素质的测试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健康。未来世界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人的体质是素质的基础工程,通过教育,使她又回到体育课、活动课中来。教师耐心帮助指教基本技术,同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告诉家长,请他们帮助女儿,每晚入睡前,在床上做规定次数的仰卧起坐,每天早上起床前做规定次数练习锻炼,坚持天天练。几个月后,毛薇薇同学在仰卧起坐体能测试中,终于取得满分。通过在班上对典型的学习尖子实施体育素质教育,激励了全体学生,促进了全班体育素质的整体提高。我们还通过体育比赛来促进、推动体育素质教育的实施。一年来,我们举行过多次体育竞赛,如50m对抗赛,立定跳远对抗赛,力量项目对抗赛,男女混合接力赛等等,活跃了学生课外生活。同时把每次比赛结果,每个学生的体能成绩公布在宣传栏,公布对抗赛的名次、成绩,并发奖状、通报表扬。学生对参与比赛非常热烈、激动、紧张,每个学生必须参加,班与班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了强大的动力感。学生还把个人的体能成绩,与班上的集体荣誉紧密相连。我荣班荣,我胜班胜,我差班差,学生每一次的投入竞赛,整体素质(体能)就提高一次。今年5月8日,我校初三两个班130余名学生迎来了体育中考,接受体能测验,经中考体育三项体能素质(100m、立定跳远、俯卧撑(男)、仰卧起坐(女)测验后经原始统计,班上学生,平均分数达到26分(满分30分),创下班平均分优秀率100%的佳绩,也创下了南昌一中初三年级历史上空前的佳绩,这些都是对学生实施体育素质教育取得的成果。
小学体育研修日志范文(通用7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各类日志都很熟悉吧,日志是详细介绍一个过程和经历的记录。日志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体育研修日志范文(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制定好教学文件,是搞好课堂教学改革的依据。
《课程标准》根据健康三维观,体育自身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趋势,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教师不要把运动技能教学作为唯一目标,而应结合实际,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一项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多元目标来完成,教师在制定各个年级的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2、根据新的评价思想,搞好课堂教学评价,是搞好课改的关键。
课堂教学更注重口头评价,教师要随时对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加以纠正,对学生的活动要加以评价鼓励,对有关的知识要加以渗透,教师的评价是全方位的,不能局限于技能评价的圈子里,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口头评价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课程标准》把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把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把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把学生个人评价与学生间评价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发扬合作精神,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做好及时性自我评价,每堂课后坚持写教学日志或教案评述,我们体育教师除了上课外,还有两操、运动队训练等诸如此类的工作要做,所以很少有在课后写教学体会的。按课程标准思想,若想达到五个领域目标,教师必须学会及时总结,找出一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哪些是值得发扬的,哪些是应该弥补的,教师在课后能坐下来认真思考,对以后的系统上课是大有益处的。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思想理念上要重视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兴趣和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初步掌握运动技能技术,了解一般体育卫生常识,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和能力,学会尊重关爱他人,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就要善于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例如在跳跃性游戏和体操跳跃中纠正学生的不正确落地姿势:帮助学生了解勇敢与蛮干的区别,帮助学生完成动作等,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这次网络研修给了我们一个学习、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它跨越各县市、各乡镇、各学校间的时空距离,神奇地让我们在一线广大教师得以实现与同行、与能手、与精英、与专家共同在线交流、探讨、合作、学习的愿望。
在网络研修中,我具体做了以下几点:
1、积极观看了视频课程及大量教学案例片段,时间达40小时之多,在观看视频的同时,积极发起话题和留言多条。
2、积极上传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积极建立研修日志,并且主动发表自己看法,积极向专家及其他学员老师请教。
经历这次网络教研生活,我受益匪浅,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由“单纯、简单教书型教师向学习、研究型教师转变”,以前看来是盲从、可笑而遥不可及的,然而,网络教研却帮助我在不知不觉中成功完成了教师角色的转换。
每一次网络教研活动,都是我很好的学习、反思过程。我在观看课例中学习,我在交流研讨中学习。我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在学习中我不能不反思,真是不比不知道,以前我总对自己的教学感觉良好,但看了别人的课,听了别人的见解,才深感自身的不足,直觉汗颜,真有如坐针毡之感。我们看到了自己课堂教学的差距,因而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
每一次网络教研活动,都为我搭建了教学研究的平台。当我认真、反复观看每一节课例后,我总是围绕每一次的教研活动探讨,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与日常管理中的不足,结合课例,开展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再与同行、专家共同探究。我在教育管理与教学中的困惑受同行、专家们的点拨、阐述而豁然开朗,如梦初醒。对于研讨中的疑问,我也会在教学实践中作进一步探究。
网络教研让我的学习、工作、思想改变了很多。看到我们学校每一位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网络教研中去,尽管我们农村一线教师,工作、生活的重负有时让我们难以有喘息的机会,但我还是每天都准时融入在网络研修中,积极参与在线研讨活动。精心准备每一次研讨内容。这是大家对网络教研的挚爱,更是对自己教育事业的热爱。
我在井冈山国培学习中,我从思想上、工作上以及在教科研活动上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通过国培学习,我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比较随意的、目的性不是很强的工作态度。从刚开始辅导老师督促我们制定并上交研修计划、研修总结到最后自觉制定研修计划并上交,使我在工作、学习上从被动走向主动,从消极态度变为积极态度,从而对自身有了很大的促进和提高。
在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始终贯彻新课标的理念。自从学校进行研究教学以来,坚持备详案,写课后反思,特别是比较陌生的项目。这使我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边教边学,课前制定详细的教案,课后撰写教学反思,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方式。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课堂常规及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在教学中努力使每一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水平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让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上该项目,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特别是本学期的教学,让我欣慰的看到了自己付出所取得的成果。本学期的学生课堂纪律非常好,每位学生都有积极参加运动的兴趣,改变了以往有一部分女生为了逃避运动而选修易于操作的课而形成的自由活动的模式。
国培的学习活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我们学员间开展了磨课、同课异构,如何听课评课,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主题的研讨活动。让我在教材的处理、队伍的调动、教材教法学法、如何设计一堂课、如何抓课的重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哪些方面的环节、课后如何评课等都有一定的提高。
本周研讨的主体题之一是:在体育课中,如何合理的看待体育游戏和运动技术。体育教学中使用游戏已经比较普遍,但是也有一些人反对体育教学游戏化,就游戏教学与运动技术教学的关系,谈谈我的想法。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游戏的特点,这个问题从低年级体育教学谈起,主要学习内容都是以游戏的形式呈现的,因为这种方式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相当大的比重。其次我们来了解下游戏的功能,体育产生于生活和生存,现在的体育教学中游戏仍然起到这个作用。第三,什么时机用游戏最合适。上面所说,低年级体育教学使用最合适,并不意味着初、高中学生不可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技能的比例上升,学习的东西多了,游戏运动的少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从社会中不难发现,电视里面的世界各个城市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比赛,那些项目充满了趣味和挑战。世界都在推崇游戏带来的欢乐,为什么我们学生就不能在体育课中很好的开展起来呢?我认为不管是什么年龄,游戏永远是一种最好的体育教学形式,它带来的不仅是一种运动,更是起到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
我认为游戏不仅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且本身也是一种教学内容。游戏教学与运动技能教学完全可以有机结合起来进行。
通过这段时间的国培学习,我意识到体育课的质量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体育老师教的能力,这种能力应该是体育老师的专业性的体现,因此就应该是体育老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点。所以我们首先要加强自身专业文化知识的修养。
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体育老师的治学能力和精神面貌不仅仅是工作的要求,也是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体现。新时代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超常的想象力,因此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就必须努力勤奋的充实自己的体育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掌握体育教学的科学方法和少儿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所以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想让学生成为体育文化知识的湖泊,那么自己就要首先成为体育文化知识的海洋。我们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体育文化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保证知识的更新,保证自己与时代不脱节不落伍,这样才能将体育课堂搞得生动活泼,这样才能得到家长和学校的认可,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
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和不同的学生特点来制定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遇到困惑的时候,不妨和其他老师一起探讨教育教学方法,对于体育教师来说自身的提高时非常重要的,俗话说“今天你不学习,明天只能出局”。我们一定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改进自己,才能会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课堂,通过这段时间的国培学习使我更加的了解了小学生的心理,也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根据这些方法制定了一些计划。体育教师不仅是人类体魄的建筑师,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体体育教师必须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培养出好的学生,要热爱学生就要严于律己,言传身教。由于体育课的特殊性,我们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都是在操场或者露天场所上课,为更多的人所瞩目。因此我们的着装比其他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都大,因此也就对其有更高的要求。同时我们还应该言行文明,举止端庄,彬彬有礼,语言文明。切记在体育教学中松懈萎靡,衣冠不整,出言不逊,不拘小节等有损于教师形象的现象出现。因为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较重,组织和参加学校体育活动的机会很多,那么就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多,所以教师的言行仪表和道德情操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自己具备了文明形象才能影响学生成为讲文明礼貌的人。
总之,体育教师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对今后学生的成长会起很大的影响作用。我们应该从此刻做起,积极为体育事业辛勤耕耘,只要我们都为体育事业奉献一点爱,体育的鲜花将永开不败。
实心球作为这些年体育中考力量类选项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关注,从这几年的教学训练感觉实心球对于学生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作为体育老师,如果没有从理论和实践中加以整理和反思,就很难帮助学生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下面谈谈我对训练实心球的一点建议。
通过收集资料和理论研究,我们知道要使实心球成绩得到提高,要注意三个方面:1发展全身的爆发力。2发展全身协调柔韧性练习。特别是腰、肩、大腿部位的柔韧性。3预备动作的幅度要大。投掷实心球的预备位置应在出手角度的方向延长线附近,不要太接近脚跟。
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围绕以上三点进行练习。考虑到学生训练时间少,给学生制定一定的训练计划,按照计划进行训练。
1、爆发力训练。一般情况,一周练2次,与其他练习内容交替进行。例如:各种跳的练习、前后抛重物等。训练理论告诉我们,要发展爆发力,即全身速度力量。训练时,在加强力量训练的同时注意速度。在力量训练过程中,如果不发展或少发展绝对力量,而较多地发展速度力量,其效果远不顾在发展绝对力量的过程中发展速度力量。要特别注意腹肌和髂腰肌的力量训练。
2、发展协调柔韧性练习。现在体育越来越偏重人的协调、速度、力量素质。运动柔韧性好了,才可能有较大的动作幅度,才能有更好的协调性。在发展柔韧性时,应注意循序渐进,在完成动作以后要进行充分的放松活动。
3、预备动作的幅度要在出手角度反延长线。这是一条假象线,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动作空间特征,然后逐渐转到动作的时间特征。在掷实心球过程中注意重心不要前移太多,特别是下肢。在最后用力时往往前倾太多,出手弧度偏低,力量爆发不充分,难以控制身体平衡。最后用力时注意腿部有力支撑和加强前臂的鞭打动作。
在训练时,要把动作要领和方法教给学生,配合正确的动作示范,让学生从泛化和分化过程向自动化转变。如果可以通过观看动作规范的老师或同学的动作视频和自己的动作比较,找出不足,加以提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这一段培训期间,通过网上学习,使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更新了教育理念,收获很大,我刻苦学习“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我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把继续教育研修作为提升自身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学习方式。通过此次培训,使我认识到要做好体育教学,只有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让孩子们享受到体育的快乐!
一、教师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指路灯”
教师是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中最早期的影响,体育教师要有良好的运动能力,教师良好的运动能力是指教师正确、优美、轻松和熟练的示范动作。教师要很好的运用自身的条件,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锻炼,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展示出最佳的精神风貌,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吸引每一个学生,影响每一个学生。
二、增强体育教学的游戏性
好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老师的任务就是保护和发展他们的体育兴趣。而体育游戏作为一种体育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生动而活泼,还能锻炼身体,培养学生坚毅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增添了其乐无穷的新鲜感,从而达到累而想练,疲而不厌,爱好体育活动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要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一直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听看——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急需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小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有趣味的活动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在不知不觉间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远程学习培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我在体育课的教学方法、上课的程序、教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场地的设置安排等等问题,确实隐藏着很多的不足。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体育课教学不能够很好发挥教学水平。体育课教学存在误区。所以为了能够在体育课这条线上培育出社会的体育健儿、尖子,我们是应该要好好的反省。特别是在思想上要改正和认知自己的存在问题,懂得借用别人的优点来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多向优秀的老师学习和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次远程学习使我真的受益匪浅,今后将以饱满的激情、扎根实践的坚定信念主动适应新课程理念,更新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丰富我们的教学经验以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因其在教育、健康、文化、经济以及对外交往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体育类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设计(论文)题目: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与对策研究
课题的根据:
1)说明本课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实际意义
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随着1999年第一次大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市场需求的暴露,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的时代,高校毕业生是我国急需的宝贵人才资源,每年有数万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求工作。据反映,受传统的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体育人才的需求变化反应迟钝,应变性差,培养出来的学生也缺乏品牌竞争的优势,从而在社会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因此,要想立足于竞争、并获得竞争优势,体育教育学生就必须要增强竞争实力,尤其是要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以学校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形成学校人才培养成本低,高质量的竞争优势。
本课题综合应用系统论、中心地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市场经济学等加强和深化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更好就业提供理论指导。
2.本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
许多高校在很早以前就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其本校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我校(湖南城市学院)作为一个新升本的院校,在这方面显得相对滞后,除了教学中软硬件投入和师资力量的不足外,还没有真正重视和采取具体的措施来培养和提高我校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因此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现状不容乐观,我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无论在知识理论储备和实践能力方面都略显不足,继续升造(如考研)人数相对较少,学生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就业压力逐年增加。
本文主要就是从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在面临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下如何能立于不败之地的角度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综述和分析了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背景和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以及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对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与对策进行了探讨,同时从就业方面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自身方面提出了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几种途径。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当代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对此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合理、全面、系统的分析,明确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和发展的各项构成要素,能帮助大学生认清自身的努力方向,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高校体育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国外研究状况
核心竞争力 (core competence) 也称之为核心能力或核心特长,这一理论来源于企业管理,代表人物是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1989年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与竞争者合作-然后胜利》这一论文,提出了核心竞争力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长期决定因素。1990 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又发表了《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对核心竞争力做了如下定义: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的学识。1991 年,杰伊.巴尼(jay barney )对核心竞争力的特征进行了概括,指出核心竞争力具有珍贵性、异质性、不能模仿、难以替代等特征,从而确定了核心竞争力的四项标准:有价值、稀有性、难模仿、无替代。
国外直接以“高校核心竞争力”为题进行研究的成果为数不多。不过,一些研究高等教育的文献中渗透着核心竞争力的思想,主要有4个角度:资源观、文化观、专业的动态能力、可持续发展。然而对于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至今并没有一致的定论。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ASTD,1990)将就业所需要的能力特征分为5个类别、16项技能,这五个类别分别是:基本胜任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群体效果、影响能力。瑞士联邦工业大学高等教育中心主任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小组曾就大学毕业生获得职业成功的问题做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得到并归纳出使大学生顺利就业并取得职业成功的5个要素,它们是: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人际关系技巧;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敏锐的、广阔的视野。由此看出,国外对高校就业核心竞争力有一定的研究,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前人关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种观点,“能力整合论”。主要代表者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赖德胜、武向荣,他们从核心竞争力规范定义出发,在《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大学以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科学研究以及成果产业化、课程设置与讲授、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的整合或通过其某一要素的效用突现而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孟丽菊则在《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及概念塑型》认为,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独有的、长期形成并融入大学内质中支撑大学竞争优势,使大学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系统。她强调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独有性和积累性。
“能力整合论”考虑到了大学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把核心竞争力归结为综合能力,其中几种能力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支柱,由竞争结果反映竞争力的强弱。
第二种观点,“构成要素论”。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一般都从我国办学的实际出发提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模型。王继华、文胜利在《论大学核心竞争力》中认为,“高校核心竞争力”要扬弃其原有涵义,用以指那些“促进大学走向成功,在大学竞争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我国大学核心竞争力要从我国大学办学历程和现实国情出发来界定,应重视以下核心要素:教师、管理和大学校长。李景渤认为,形成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有五个:人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技术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科学的管理体系能发挥整体优势、完善的信息系统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保障、创新是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动力。同样,罗红在《核心竞争力培养与竞争教育平台》认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由三个要素构成:技术(教育能力、管理能力与科研能力)是关键,文化是基础,制度是保证。胡建华则在《试析研究型大学的本质一学问的生产能力》提出,大学的社会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研究型大学发挥社会职能的基础是人才生产能力和学问生产能力。人才生产能力主要表现为生产的人才的规格、数量和质量等;学问的生产能力则指在科学的理论、法则、概念、物质的发明与发现方面的数量和质量。而学问生产能力是研究型大学的本质特征。株洲工学院书记兼院长张晓琪在《面向市场办学是新形势下大学校长的首要任务》一文中认为,普通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学质量”,(其发展的灵魂是创新、形成自己的包装学科群和专业群)。应智国在《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办学特色》提出,专业群(专业体系和实训体系)设是职业技术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专业群是指一个或若干个相近相关专业及其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专业群体。通过专业群建设可以形成自己的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马士斌从分析高校竞争力的结构出发论述其核心要素。他认为高校竞争力要素共有七个层次:办学资金;知名度和美誉度;科研成果和毕业生;办学方向和办学能力;人的因素;内部管理体制与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素质等。在既定的外部管理体制条件下,人的因素是高校竞争力的核心。人的数量、素质、结构、配置、积极性、合作与竞争等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而核心竞争力中的核心力量是教师。
“要素论”从大学的局部出发,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关键要素作为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契机,以便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种观点,“资源论”。夏仕武在《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形成特征》认为,大学核心竞争力是“优势资源”,.是主体对大学资源有效运作而产生的,其表现为“深植于竞争主体的各种资源之中,以自身独有的核心能力为支撑点,在履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中运作自身资源所形成的整体能力”。金勇则在《大学竞争力机理分析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认为,高等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利用现有的资源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并重与统一。经济效益是指多种渠道争取尽可能多的办学经费、投向合理的学科专业、努力降低培养成本、提高办学经费的使用效益;同时高校更应注重社会效益,高校的社会效益包括学校贡献给社会的人才、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许涛和龚波在《解读大学核心竞争力》提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与占有资源的多寡和配置有关,并且这种资源具有高度的稀缺性。主要包括市场资源、知识资源、人力资源和精神资源。
“资源论”把大学之间的竞争的本质归结为争夺稀有资源的能力,谁占有了稀有资源谁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
第四种观点,“知识基础论”。以林莉,刘云芳为代表的“知识观”,在《.知识管理与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认为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是识别和提供优势的知识体系”,它“以高等学校基础设施为依托、以高等学校精神为共同愿景”,在“办学理念、组织管理、学术梯队、校园文化以及外部资源等竞争力诸要素协同作用”下形成,“是高等学校内部一系列互补的知识和技能的组合,它具有使高等学校达到国内甚至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同时提出知识管理是提高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具体说来,通过创新价值观和管理观念、优化校园知识共享体系、改进激励机制、强化知识产权、激活知识价值等有效措施,加强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对知识的有效管理,这些举措可以有效地提升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徐学兰从大学的知识特性入手认为,知识既是高校独特的资源,更是高校竞争优势的根源。不仅因为其内部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难以被对手模仿,还在于当前的知识存量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决定了每一所高校有不同的发现未来的机会、不同的创新能力,也正是这现有的知识决定了高校内各种资源发挥效能的程度不同。总之,只有知识才是高校竞争优势的源泉,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本质特征之所在,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知识基础论”认为学习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知识。
设计 (论文)题目:对XX区中小学体育场馆使用与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综述本课题研究动态、选题目的及意义
目前国内外主要研究体育场馆的设计、开放及利用现状、经营管理对策研究、利用率与开放率、发展存在的问题、向公众开放若干问题等方面,都取得较好的成果。如北京体育大学 郑俊秋,李玫红著《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活动定价研究》, 主要研究了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的意义与影响因素;重庆邮电大学 李健 姚辉洲著《体育场馆的利用率与开放率》,主要研究了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的统计与评价等都写了与题目相关的作品。
万州区作为重庆市第二大城市,地处西部。中小学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与管理现状如何值得研究,于是本课题就以这个为选题,旨在通过对重庆市万州区中小学体育场地现状使用率和管理进行调研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在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对策建议。
体育场馆资源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其开发利用已成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关键因素。体育场馆是否向社会开放并用于群众活动的开展,是评价体育场馆是否发挥其主要作用的最重要的标志。我国现阶段存在场馆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的现象,在短缺问题不可能迅速解决的情况下,避免浪费、提高利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体育场馆资源是体育产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而中小学体育场馆资源作为体育产业的基础力量、体育场馆资源的生力军,能否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深化改革,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进行实践,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内容:
1、学校体育场馆有效利用与科学管理的重要意义。
2、对万州区中小学体育场馆的使用情况、管理情况调查,摸清有关现状。
3、在摸清有关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对策建议。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如何提高场地使用率。
261 浏览 4 回答
167 浏览 3 回答
104 浏览 3 回答
82 浏览 5 回答
269 浏览 5 回答
257 浏览 3 回答
358 浏览 3 回答
223 浏览 4 回答
280 浏览 3 回答
345 浏览 3 回答
227 浏览 3 回答
318 浏览 2 回答
301 浏览 7 回答
102 浏览 2 回答
304 浏览 6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