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觉得应该将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作为起点。现在有些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怕写作,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而有些学生写出来的东西总是些老掉牙的、让人一眼就能看穿的内容……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由写作素材积累不足引起的。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写得好不好 , 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为重要的基础。”这就说明了平时的素材积累才是写作的源泉。 那么,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呢? 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首先,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国际风云、社会生活、身边琐事,从中捕捉写作材料。比如通过央视的《焦点访谈》节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其次,引导学生锁定生活观察重点。只有经常进行有重点对象的观察,并使之形成习惯,成为一种潜意识的行为,才有可能积累起鲜明的写作素材,否则,杂乱无章、毫无鲜明印象的观察是丝毫无济于作文的。对于这一点,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描写就是很好的范例。在文章的描写中,很显然,朱自清先生是把“父亲的背影”作为观察重点的。他始终把目光投注在“背影”上,无论是对穿着还是动作都进行细致的观察。这一观察是这篇作品取得成功的重要支撑点,如果作者没有这种潜意识的观察选择,我们也就难以体味到那样浓郁深沉的父子之情了。所以,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要从众多的人、物、景中择出重点来。 二、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作品中积累素材 阅读是积累素材的一个重要方法。“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叶圣陶、朱自清《国文教学》)“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到用时方恨少”都是讲阅读对写作的影响。学生要扩充作文素材,是必须要进行广泛阅读的。 首先,教师应该指导好学生对教材的阅读。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本身就是经典的作文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内阅读中学习大方名家的观察方法、表达方式,积累词汇、积累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扣紧教材进行专项的素材积累。 其次,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古今中外,政治、经济、科学、哲学、天文、地理,广泛阅读,吸收营养,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苏东坡说:“书高如海,百货皆有”,知识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 三、要引导学生从“整理”中积累素材 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的东西是杂乱无章的,我们用心观察了,还要让它留在心里、记在脑子里,这才是积累。积累的方法很多,一般常见的有写日记、写心德、摘抄等。但有的学生写日记总是不能坚持,因为他没有发现积累的乐趣,我们换一种制作小卡片的方式,或留言条的方式,或许就有了兴趣。如果在你的景物积累中,看一次景物,就制作一张小卡片。把时间、地点、路线、景物样式,特点作记录。看第二个景物,又制作卡片,发现景物的共同点、不同点。当老师要求写说明文或散文的时候,不就有写作的素材了吗?即使对同一个人也可以不定时的观察,并作不定时记录。长期的观察、积累,了解他的性格和习惯,要写以人为主的作文,不就有素材了吗?平时看书看报,不也有许多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吗?我们学习作家作品,学习李白、杜甫、苏轼、柳宗元的作品,做作家资料卡,不就对封建文人为什么仕途失意有深刻的认识了吗?认识了淘潜,再联想到人生的选择,在写作中不是又让作文展示了一种文化底蕴了吗?可是有了积累,还要把零散的东西整理归类,才能信手拈来。名人名言、科学知识、写人、记事分类整理。建一个邻居的、父母的、老师的、自己的小档案,条理化、系统化。 我相信,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一定能学会在积累中创造,在创造中积累,从而拥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增强语文素养,提高写作水平,笑遨于学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