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里一篇堪称“声泪俱下”的文章《我们如此深爱儿女,他们为何不“爱”我们?》引发网友热议。文中记录了作者的老友——在广州一所著名大学任教的老教师夫妇,在国庆节日的第一天乘高铁前往南京,看望在南京大学中文系就读的女儿。父母悄悄到孩子的学校探望,却遭到了孩子的冷落。父亲问女儿为何如此冷漠,女儿说一是有代沟,二是她已和同学约好要去外地游玩,父母却未经她同意就来到学校,对她极不尊重。很多人不赞同女儿的做法,认为她不尊重父母。网友“路星河”留言:“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有多少孩子能体谅父母?也许只有自己当了父母之后才会明白父母的苦心,只是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有网友认为父母的做法有待商榷,微信网友“Dreamer”说:“为什么出发前不沟通好探望时间,父母是否明白,这种长假,孩子与同学肯定有安排。‘因为我们是孩子的爹娘,所以就来了?’只能说,因为爹娘忘了尊重子女作为成年人的自主权,所以,他们注定换不来女儿的爱与尊重。”对此现象,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写好这一类型的作文,有赖于对材料本身的解读。要仔细品读,揣摩意蕴,读懂材料,把握主旨,从而确定写作的重点,这是写好该类文章的关键。解答本题,首先要把握所给材料,这是一则时评类材料作文,材料说明了父母国庆期间探望女儿反遭冷遇的现象,并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看法,向考生提问对此怎么看,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议论,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思考,写出自己的看法。在对本题进行思考时,考生应该意识到,当今时代,亲情的维系早已由“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单向约束,发展到“平等”“民主”“理解”“尊重”的双向作用。无论选择哪种观点进行作文,都应充分考虑到当下时代子女的观点变化,亲情维系的变化,以理服人。参考立意:⑴ 孩子应尊重体谅父母。⑵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⑶ 亲情需要交流沟通。⑷ 爱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