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特征在于有生命。生物灾害的基本特征,是某一种或多种生物物种在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的竞争中,打破了相互依存关系,生物链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形成了灾害。生物灾害多数是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不当、破坏生物链或在自然条件下的某种生物的过多过快繁殖(生长)而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的自然事件。如森林火灾、蝗灾与鼠害等。对此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该科学地开发资源、使用资源,在符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各种自然资源进行改造,以改进我们的生活。在生产生活中及时进行监测,预防生物灾害的发生;在正常时期建立完善的自然灾害处理机制,以便在其发生以后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积极惊醒结合实践的理论研究,以预见和防止以为生产生活中的不当行为而造成生物灾害。在自然界,人类与各种动植物相互依存,可一旦失去平衡,生物灾难就会接踵而至。如捕杀鸟、蛙,会招致老鼠泛滥成灾;用高新技术药物捕杀害虫,反而增强了害虫的抗药性;盲目引进外来植物会排挤本国植物,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物灾害,危及生态环境。各种生物在自然界中构成了相互依存的生物圈。在这个生物大世界中,地球上存在的任何一个物种,都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虽然人是最聪明的高等动物,但人并不能主宰一切,和谐中也会出现你死我活的斗争。一旦某种生物链遭到破坏,就会对其他生物的生命和生存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种情况发生在人类身上,则可能引发灾难。人类发展史上无数次瘟疫的流行,使得人口锐减,社会经济发展受挫,就是这一灾害的结果。1、动物灾害。说到动物灾害,首先要明确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人类自从在地球上出现以来,就成了地球上的一个重要成员。在漫长的演化历史中,人与动物或其他生物之间的厉害关系越来越复杂,矛盾显得更加突出。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人们总是把有利于人类自身利益的动物当作是有益的,千方百计地加以保护和利用;反之,则认为是有害的,想方设法加以控制、清除,甚至消灭。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出现的人虫之战、人鼠之战等等进行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而且愈演愈烈,使人类处于无计可施的困境。除了所谓的有害动物之外,据统计,全世界危害庄稼的害虫有6000多种。它们每年造成的农业灾害是相当严重的,大灾之时甚至会造成上百万人因饥荒而死。2、植物灾害。说到植物灾害,许多人就会想到豚草、葛藤、假高梁、加拿大一枝黄花、大米草、水葫芦等等一系列泛滥成灾,祸害农作物及其他林木的恶性草本植物。这些植物生命力强、繁殖迅猛,有的还有毒性。它们抢夺其他农作物的养分,致其死亡。在热带和亚热带一些地区,每年由于恶性杂草成灾引起的农作物产量减少达50%之多。还有些植物虽不泛滥生长,但其毒性极强,让许多人及食草动物误食而命丧黄泉,比如毒蘑菇。更有一些奇怪的植物,从它们身上提取的致瘾性物质被上亿人吸食受毒害而难以解脱,烟草、古柯、大麻、罂栗即是这类植物。3、微生物灾害。第三类生物灾害,即微生物灾害,可谓是最直接、又最为恐怖的了。这些最为细小最为原始的病原微生物能以各种不同方式传播疾病,引起人或其他动物死亡。粗略统计约有1000多种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病原体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它们所引起的传染病每一次暴发和流行,都给人类带来一场灾难。14世纪欧亚两洲的鼠疫暴发,18世纪欧洲的天花、结核病肆虐,1918年全球流感大流行,死亡人数都在数百万甚至上千万,超过了任何一场其他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