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由于感染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医院感染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二、医院感染的分类根据感染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分为:(一)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自身感染。(二)外源性感染指由环境他人处带来的外袭菌群引起的感染。包括:1.交叉感染在医院内或他人处(病人、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2.环境感染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它物品)造成的感染。如由于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等。三、常见的医院感染(一)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常发生在一些慢性严重影响病人防御机制的疾病,如癌、白血病、慢性阻塞性肺炎,或行气管切开术、安置气管导管等病人中。判断肺部感染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X线透视或照片,其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42%。肺部感染对危重病人、免疫抑制状态病人及免疫力衰弱等病人的威胁性大,病死率可达30%-50%。(二)尿路感染病人在入院时没有尿路感染的症状,而在其住院期间24小时后出现症状(发热、排尿困难等),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或虽无症状,但尿标本中的白细胞在10个/ml以上,细菌多于105/ml,都可判为尿路感染。我国统计,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86%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导尿管的使用有关。(三)伤口感染伤口感染包括外科手术及外伤性事件中的伤口感染,判断伤口感染主要看伤口及附近组织有无炎性反应或出现脓液,更确切是细菌培养。据统计伤口感染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5%。(四)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不仅在健康人中可以传染,在病人中更易传染。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种。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传染源是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经消化道传染。病人排出带有病毒的粪便,未经消毒处理,污染了水源或食物,人们误食了未煮沸的水或未煮熟的食物而被传染,即粪-口传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的传染源是病人和病毒携带者,病毒存在于血液及各种体液中,传染性血液可透过皮肤、粘膜的微小损害而感染,还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或通过输注血液制品,密切性接触而传染。(五)皮肤及其它部位感染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皮肤或皮下组织化脓、各种皮炎、褥疮感染、菌血症、静脉导管及针头穿刺部位感染、子宫内膜感染、腹内感染等。住院病人中凡有气管插管、多次手术或延长手术时间、留置导尿、应用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者,以及老年病人,均应视为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对象。四、医院感染的促发因素(一)主观因素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严格地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规章制度不全,无健全的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住院部没有入院卫生处置制度,致使感染源传播。此外,缺乏对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二)客观因素1.侵入性诊治手段增多据统计,美国每年因使用医疗器械而发生感染者占医院感染的45%。如内窥镜、泌尿系导管、动静脉导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入装置、脏器移植、牙钻、采血针、吸血管、监控仪器探头等侵入性诊治手段,不仅可把外界的微生物导入体内,而且损伤了机体的防御屏障,使病原体容易侵入机体。2.使用可抑制免疫的治疗方法因为治疗需要,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接受化疗、放疗后,致使病人自身免疫机能下降而成为易感者。3.大量抗生素的开发和普及治疗过程中应用多种抗生素或集中使用大量抗生素,使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加,致使病程延长,感染机会增多。4.易感病人增加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过去某些不治之症可治愈或延长生存时间,故住院病人中慢性疾病、恶性疾病、老年病人所占比例增加,而这些病人对感染的抵抗力是相当低的。5.环境污染严重医院中由于传染源多,所以环境的污染也严重。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感染患者的病房,厕所的污染也很严重,抽水马桶每抽一次水都可能激起大量微生物气溶胶。病区中的公共用品,如水池、浴盆、便器、手推车、拖布、抹布等,也常有污染。6.对探视者未进行必要的限制对探视者放松合理和必要的限制时,以致由探视者或陪住人员把病原菌带入医院的可能性增加。五、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只要加强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近2/3的医院感染是可预防的。(一)改进医院建筑与布局医院建筑布局合理与否对医院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对传染病房、超净病房、手术室、监护室、观察室、探视接待室、供应室、洗衣房、厨房等,从预防感染角度来看,为防止细菌的扩散和疾病的蔓延,在设备与布局上都应有特殊的要求。(二)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制度是人们长期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处理、检查各项工作的依据。包括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探视制度等。隔离旨在将污染局限在最小范围内,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无菌操作规程是医护人员必须遵守的医疗法规,贯穿在各项诊疗护理过程中。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应从医院感染、保护病人健康出发严格执行制度、常规及实施细则,并劝告病人与探视者共同遵守。(三)做好消毒与灭菌处理消毒与灭菌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有效措施。(四)加强清洁卫生工作清洁卫生工作包括灰尘、污垢的擦拭和清除,也包括对蚊虫、苍蝇、蟑螂、鼠类等的防制。进行清洁卫生工作时,必须注意不要扬起灰尘,避免播散污染。医院内不应使用扫帚与掸子,拖布的头最好能卸下以便消毒。病房的清洁卫生工作,宜在污染后立即进行。其顺序应由污染较轻的病房开始,逐步进入污染较严重的区域,最后处理病人公共活动场所。医护人员工作地点亦应进行清洁卫生打扫。(五)采取合理的诊断治疗方法使用抗菌药要有的放矢,应用抑制免疫疗法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先治疗慢性病灶防止自身感染,定期检查白细胞动态与其他监测,提供药物预防等。对易于将微生物引入体内的诊断治疗要切实做好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六)及时控制感染的流行控制感染流行主要包括寻找传染来源与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与消毒措施。(七)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是通过监测取得第一手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原因,发现薄弱环节,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通过监测来评价各种措施的效果。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监测、灭菌效果监测、消毒污染监测、特殊病房监测(如烧伤、泌尿科病房、手术室、监护室等)、菌株抗药性监测、清洁卫生工作监测、传染源监测、规章制度执行监测等。监测工作应作为常规,定期、定点、定项目地进行。对感染的记录要求详细具体,并以病房为单位定期统计分析。(八)改善工作人员的卫生与健康条件所有医院工作人员均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若有不适或疑为传染性疾病,应立即报告,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并根据需要注射有关疫苗,必要时还可进行被动免疫或药物预防。医护人员还应做好个人防护,一是防止将病菌传给自身或带出病房;二是防止将病菌传给房内的易感者。个人防护中主要是穿戴个人防护装备(衣、帽、鞋、手套、口罩)以及洗手消毒。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 hospital infection,hospital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亦称医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或医源性感染。近年来逐渐统称为医院感染。 中国国家卫生部1990年将医院感染定义为: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在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同时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以后才发病者。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78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会议上将医院感染定义为:凡病人因住院、陪诊或医院工作人员因医务、护理工作而被感染所引起的任何临床显示症状的微生物性疾病,不管受害对象在医院期间是否出现症状,均为住医院感染。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1980年将医院感染定义为: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发生的感染,而在其入院时尚未发生此感染也未处于此感染的潜伏期,对潜伏期不明的感染,,凡发生于入院后皆可列入为医院感染.。若病人入院时已发生的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亦属于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日益受到重视,其原因为:人口的寿命延长,各种慢性病、肿瘤患者逐渐增多,具备免疫功能减低的基础,容易合并各种感染;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水平提高,许多肿瘤性疾病、以往难以治疗的疾病可以得到医治,在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或生物学治疗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常易发生感染;各种创伤性、侵入性检查和治疗措施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得病原体有更多的机会入侵机体,从而造成感染;各种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技术的普遍开展,导致患者机体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明显受到抑制,增加了易发感染,尤其是机会感染的因素;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特别滥用、乱用的现象日益严重,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多,尤其是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现象的产生,出现难治性感染。医院感染的广义概念包括所有的发生于医院内的感染。(1)、明确了感染必须发生在医院内,包括出院后发病而在医院内感染的疾病,但不包括此感染在入院时处于潜伏期者。(2)、感染与发病是在不同阶段产生的,其顺序是感染-潜伏期-发病。因此潜伏期判断感染发生时间与地点的重要依据。(3)、包括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即患者(住院、门诊)、医院工作人员、陪客和探视者等。医院感染的狭义概念仅指住院患者发生的感染,平时大家经常所提及的医院感染即此类情况。[发展历史] 一、细菌学时代以前公元325年,古希腊出现世界上以在传染病流行时收容病人和为穷人提供医务服务的首家医院。由于医院的客观条件极差,医院感染情况非常严重。19世纪以前,由于不了解感染是由致病微生物所致,没有消毒隔离措施,那时外科手术感染率几乎为100%,死亡率高达70%。“文艺复兴”时代,1771年英国的Manchester医院规定每个病人要有干净床单,至少每3周清洗一次,2个病人不能同时使用一张病床。19世纪初,英国出现“发热病人专科医院”(相当于现在的传染病医院),在这种医院内医院感染发生率仅为普通医院的1/10。在细菌学以前时代,产褥热是当时欧洲医院感染中造成损失最大、问题最严重、研究最多、并最终得到解决的问题。Thomas Lightfoot曾认为“产院是引导产妇走向死亡之门”。由于产褥热的危害和影响,直至1940年,在某些发达国家仍有50%的产妇不愿到医院分娩。1843年,Holmes发现产褥热与医生在尸检后不洗手就检查产妇与接生有关。此后,Semmelweiss注意到由医生接生的产妇发生产褥热机会比助产士接生的高出9倍。他推断产褥热的发生可能与医生手上有某种致病因子有关,进而提出用漂白粉严格洗手预防产褥热,使产褥热的发生率下降了10倍。Nightngale在1854-1856年的战争中率领几十名护士到前线医院工作,建立医院管理制度,加强清洁工作和护理,对传染病人采取隔离、通风等措施,仅4个月就使前线伤病员的死亡率从42%降至。 二、 细菌学时代Pasteur(1822-1895)在显微镜下发现空气中有微生物,并采用加热、消毒法来减少其数量,以控制其感染。受Pasteur发现的启示,英国外科医生Lister(1827-1912)首先简明细菌与感染的关系,并提出消毒的概念,并于1867年发表了著名的有关外科无菌操作技术的论文,其中大部分原则仍沿用至今。Halstead在John Hopkinks 医院工作时,因其未婚妻(手术室护士)对升汞洗手过敏,便请Goodyear公司于1889年制作了两付橡胶手套,从此开创了外科手术时戴手套的新纪元。 三、抗菌药物时代自1935年应用百浪多息(prontosil)治疗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产褥热取得显著的临床疗;,1928年英国人Florey发现青霉素,40年代初在美国小规模生产并投入市场使用,开始了抗菌药物时代。此后,高效、长效且副作用少的品种陆续问世,使得临床可供选择的抗菌药物不断增多。起初抗菌药物在治疗和预防感染上有特殊效果,以致于造成了轻视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的现象,导致医院感染情况较前更为严重。由于细菌产生了耐药性的原因,使得抗菌药物的作用越来越不如前,促使人们又不断去研制新的抗菌药物药物。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以后,医院感染的问题愈来愈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1958年美国医院协会(American Hospital Association,AHA)就建议每所医院均应在其管理机构内设立感染管理委员会。1960年代美国(Center of Disease Control,CDC)组织8家医院参加医院感染的监测。英国设立专职“医院感染控制护士”。1980年美国创办了专门的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杂志<>。我国有关医院感染的研究及控制工作起步较晚。1986年国家卫生部组织“医院感染管理研讨会”;1987年国家卫生部组织“全国医院感染学术会议”,并创办<<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病原学] 一、病原体根据来源分两类(一)、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 或称交叉感染(cross infections)。携带病原体的医院内患者、工作人员及探视者均可作为传染源,患者也可受到医院环境中细菌的侵袭或定殖。(二)、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s) 亦称自身感染(autogenous infections)。病原体来自于病人自身皮肤、口腔、咽部和胃肠道等处寄殖的正常菌群,住院期间新的寄殖菌也可作为外源性感染的病原菌。二、病原体种类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体绝大多数为细菌,以需氧菌为主,其中革兰阴性杆菌略占优势。80年前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80年代以后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系条件致病菌和耐药菌株,尤其是多种耐药株逐渐增多。偶见病力强的细菌,如沙门菌、志贺菌等,易致爆发流行。近年来革兰阳性球菌所致的医院感染呈上升趋势,真菌、病毒、支原体等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尤其是真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为80年代的2-5倍。其他病原体包括原虫、蠕虫等临床亦常可见。 (一)、细菌 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厌氧菌感染有上升趋势。约90%以上的医院感染为细菌所致,其中约60%以上为革兰阴性杆菌[1],主要为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和变形杆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窄食单胞菌及黄杆菌属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在ICU和使用机械通气者更为严重。上述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逐年增高。由于广谱、强效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得细菌耐药性问题越来越为严重,这些多重耐药的机会致病菌的感染,也使得临床常见的医院感染多为难治性感染。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不动杆菌等菌株容易在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治疗压力下产生由质粒介导的耐药性,尤其严重的是会出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n β Lactamases,ESBLs)[2]的细菌,这些细菌几乎对所有的β内酰胺类生素均耐药,临床仅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是医院感染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在医院内皮肤软组织感染、外科伤口感染及原发性败血症患者中,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近年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全身感染已经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在留置静脉导管、静脉导管和脑室引流管感染中,表皮葡萄球菌较为常见,有呈上升趋势,表皮葡萄球菌亦可引起骨科人工装置、人工心脏瓣膜等部位的感染。肠球菌属主要引起尿路感染和伤口感染,随着头孢菌素等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各种肠球菌属感染有升高趋势。B组溶血性链球菌是新生儿脑膜炎和败血症的主要病原体,A组溶血性链球菌可引起术后伤口感染。近年来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日趋严重,临床上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菌株高达90%以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也日益增多,在一些大医院中可占临床分离葡萄球菌中的60%以上,同时在可在医院的某些病区造成爆发流行。此外,尚有少数对万古霉素低度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报道。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发病率逐年上升达10-20%,甚至有报道耐药屎肠球菌占临床分离株的50%以上。嗜肺军团菌和其他军团菌属引起的医院内肺部感染也并不少见。有报道嗜肺军团菌肺炎的发病率约占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3%-10%。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常见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生长速度较快的分枝杆菌,如鸟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和偶然分枝杆菌等可在心脏手术后造成胸骨骨髓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等,以及其他外科手术后的伤口感染及肌肉注射部位感染[3]。胎儿弯曲杆菌是婴儿腹泻的致病菌之一。拟杆菌属为厌氧菌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胃肠道和妇科手术后的富强和盆腔感染,梭杆菌属、消化球菌和放线菌属等可引起口腔和呼吸系统的感染,如吸入性肺炎、坏死性肺炎、肺脓肿、脓胸等。有拟杆菌属、丙酸杆菌等所致的败血症和心内膜炎并非少见。抗生素应用后发生的肠炎多由难辨梭菌所致,可在医院内播散流行。近年来厌氧菌的耐药性也不断产生,据报道拟杆菌属中至少有一半的菌株对青霉素耐药,其他某些菌株对克林霉素也已产生耐药。 (二)、真菌 近年来由于超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内置医用装置的应用增多,各种介入性操作和手术的开展,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在致病的真菌中,最常见的是念珠菌属,其中白色念珠菌约占80%。近年来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等其他念珠菌有增多趋势。出白色念珠菌外,其他念珠菌多对氟康唑耐药。念珠菌属除可成为医院内肺部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的致病菌外,还可在静脉保留导管引起的败血症和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中造成黏膜及皮肤念珠菌感染。曲菌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感染中的常见病原之一,曲菌的肺部感染亦不少见。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还经常会出现隐球菌性脑膜炎。念珠菌、曲菌、毛霉素、隐球菌。主要引起免疫功能低下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病人的感染。 (三)、病毒 病毒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常见的医院病毒性感染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流感、风疹、病毒性肝炎等。医院内病毒性肝炎主要与输血及其他血制品、血液透析等因素密切相关,主要为乙型和丙型肝炎。由于与上述相似的原因,也可能会出现HIV感染。在器官和骨髓移植患者中,多见巨细胞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B常在新生儿中造成爆发流行,病死率极高,后果十分严重,应予高度重视。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均可在医院内造成感染流行。轮状病毒和诺瓦克病毒引起的腹泻多发生在老年人和婴幼儿。 (四)、其他 沙眼衣原体所致的结膜炎和肺炎常见于新生儿,尿支原体和阴道加德纳菌可寄生于肾移植后患者,在条件允许时出现感染。在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后患者及长期、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常可合并肺孢子虫和弓形虫感染。输血可能传播疟疾。阿米巴原虫、犬弓首蛔虫和粪类圆线虫感染常见于精神病患者或智能低下的儿童。类圆线虫有时会借器官移植而传播。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医院环境中的任何物体都可以是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健康带菌者、患者家属、医院工作人员、污染的环境、设置和空气等。 二、传播途径任何一种传播方式都可以造成医院感染的传播,但主要是以接触方式传播,其次是经血传播,空气和器械传播相对较少见。直接接触传播是指患者或带菌者直接传播给其接触者,如母亲子宫颈或阴道的病原菌在生产时传给新生儿,包括B组链球菌、林球菌、李斯特菌、沙门菌单纯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均为直接传播的结果。间接接触传播方式中,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频繁接触,通过污染的手在患者之间传播感染,此为最重要的间接接触传播方式。经血传播是近年来较受重视的一种传播方式,乙型肝炎病毒、并行肝炎病毒、爱滋病病毒、巨细胞病毒及弓形虫等均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传播。空气传播见于流感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疱疹病毒和曲菌等。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虽可藉空气传播,但主要为接触传播。手术室空气消毒后可使某些伤口感染减少,提示伤口感染有空气传播可能。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通过雾化吸入器或机械通气而传播扩散。静脉补液和侵入性医疗设备(如各种插管、导管、内镜、透析装置和呼吸机等)的反复应用,也是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三、易感因素易感人群包括(1)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缺陷的患者,中性粒细胞数低于;(2)新生儿、婴幼儿和老年人(≤1岁或≥65岁者);(3)有严重基础病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肝病、肾病、结缔组织比病、慢性阻塞性支气管肺疾患和血液病等);(4)烧伤或创伤产生组织坏死者。容易诱发医院感染的创伤性诊疗措施有(1)静脉导管、器官切开或插管、心导管、导尿管、T管引流、人工呼吸器、腹膜或血液透析、腰穿、脑脊液分流术等操作;(2)异物的植入如人工心脏瓣膜或人工关节;(3)器官移植或血管移植;(4)污染的手术。一般而言,在综合性医院中,婴儿室、ICU、烧伤病房、血液病房、血透病房、移植病房等处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地区。 [发病机理] 一、宿主防御功能减退 (一)、局部防御屏障受损 烧伤、创伤、手术、某些介入性操作造成皮肤、粘膜的损伤,使病原体易于透过人体屏障而入侵。(二)、免疫系统功能缺陷 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障碍,或后天性受破坏(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影响),如放射治疗、细胞毒性药物、免疫抑制剂、损害免疫系统的病毒(HIV)感染,均可造成各种机会感染。 二、为病原体侵袭提供了机会各种手术、留置导尿管、静脉穿刺导管、内镜检查、机械通气等的应用,使得病原体有了入侵机体的通路,从而可能导致感染。 三、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一)、广谱抗菌药物可抑制人体各部的正常菌群,有利于毒力强的细菌定植。(二)、对抗菌素敏感的菌株被抑制,使多种对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大量繁殖,容易造成医院感染细菌的传播和引起患者发病。条件致病菌:存在于宿主一定部位,一般情况下不致病的菌群,但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可致病。菌群失调:正常菌群在原位,但有数量和质量变化,而无外来细菌的入侵时所表现出的微生态学变化。菌群失调的程度可分三度:一度失调:由于抗菌药物抑制了一部分细菌,从而使另一部分细菌过度生长,造成某些部位正常菌群组成上的数量变化,临床上有可逆性,停药后容易自然恢复。二度失调:菌群内生理波动转为病理波动,去除诱因后仍处于失调状态,无可逆性,临床上表现为慢性肠炎、慢性肾盂肾炎等。三度失调:(菌群交替症或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原来菌群大部分被抑制,但有少数菌种占绝对优势状态,表现为急性、严重病理状态。如难辨梭菌性伪膜性肠炎、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感染,但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肠杆菌科细菌、真菌(白色念珠菌)等感染。
【摘要】目的:研究讨论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的状况,分析患者的感染因素和感染特点,并提出一些控制的 措施 和 方法 ;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总计40例的临床诊疗资料,施行回顾性剖析;结果:40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总共分离出60株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呈不断升涨发展方向;结论:要重视患者呼吸道的预防工作,同时还要正确使用抗菌药物,这将大大提高患者感染的恢复效果。
【关键词】消化内科;感染;患者;分析
为了了解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感染情况,分析了患者的感染因素和感染特点,并提出相关的控制措施和方法。特对本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的消化内科住院40例病例采用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医院感染情况: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0例(感染率,例次发生率),其中男患者有24例(占了60%),女患者有16例(占了40%),60岁以上22例(占了55%);住院天数在一个月以下的有12例,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有16例,两个月以上的有12例。
患者的感染部位:患者的感染部位在下呼吸道的有15例(占了),在上呼吸道的有12例(占了30%),胃肠道感染的有6例(占了15%),泌尿道的有3例(占了), 其它 4例(占了1%)。
分理出的病原菌:总共分离出60株病原菌(58%)。革兰阴性杆菌49株(占了),其中的铜绿假单胞菌13株(占了),肺炎克雷伯菌10株(占了),大肠埃希菌7株(占了),阴沟杆菌 6株(占了10%),产气杆菌5株(占了),鲍氏不动杆菌 8株(占了)。真菌11株(占了18?3%),其中的白假丝酿母菌菌6株(占了10%),白的颜色佛珠菌3株(占了5%),其它真菌2株(占了)。
主要球菌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卡西林耐药率无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
2讨论
本次调查表示,60岁以上22例(占了55%);住院天数在一个月以下的有12例,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有16例,两个月以上的有12例,从这些数据可以得出年龄大和住院时间长是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原发病第一诊断顺次为消化道恶心肿瘤、肝硬变、上消化道出血、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胰腺炎、慢性结肠炎,这些个恶疾(除胰腺炎)都归属慢性消耗性恶疾。恶性肿瘤因为肿瘤团体的浸润使患者抵抗力功能减退,各种放、化疗医治手段均可不同程度地使抵抗力功能减低;肝硬变患者肝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减低,胆道及胃十二指肠的机体机能功能发生障碍。 本调查,医院感染部位顺次为下呼吸道、呼吸道上、胃肠道、泌尿道,呼吸道感染最多见,与前人的研究基本上一致,而泌尿道感染比例低,有可能对小便监视检测不够相关。由于患者岁数偏大、病情较重,卧床时间相对较长,因为这个下呼吸感染几率便会相对增加,医疗事务担任职务的人早期不重视了扫除净尽口腔分泌物与异物,在往后的过程中虽再次注意到清除异物,也只能清除一部分的异物,而在早期已被吸入支气管儿的异物仍将会造成肺部感染,还由于消化系统的不舒服,易引流食品反流,及口鼻咽腔的分泌物、血液、吐呕物易误吸入肺。因为这个,尤其要重视呼吸道的预防控制工作,准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本组病例感染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为首位,肺炎克雷伯菌第二位,与近年的研究结果完全一样。内在危险因素主要与医源性因素相关,与医疗处理办法的应用不科学或错误相关。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对常用抗菌药物呈不断升涨发展方向,对亚胺培南的敏锐率达,对哌拉西林等最为耐药,其耐药率达,导致这种情况之一是滥用抗菌药物。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为敏锐的几种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为,其次为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作别为,,和,其它抗菌药物也有不一样程度的耐药率,且多重耐药率高,导致医治上的艰难,所以一旦发现被感染,应该尽快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引起医院感染的突发流行。
真菌感染多为老年患者,与老年个体圣体虚弱、营养不好、抵抗力功能衰落以及广泛预防性运用或多种联合使用抗生素相关。到现在为止,真菌耐药情况固然不是十分严重,不过在医治上颇为棘手,由于真菌感染的患者一般病情严重、复杂,死亡人数的比率较高,且抗真菌药物可选择的范围不大。
参考文献
[1]苏智军,张奕返.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前瞻性研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5):321~323
[2]叶惠芬,刘平,陈惠珍,等.广州地区肺炎克雷伯菌散布和耐药性调查.实用医学杂志,2006,22(7):833~835
[3]李萍,卢仙成,邓济苏,等.重症监护室取得性感染与广泛散布机制研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04~406
[关键词] 消化内科学;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的英文是“Bilingual”,即“Two languages”,是指在课堂上利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是 教育 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1]。我院近年来在大学本科七年制教学中开展了消化内科学的双语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体会和问题 总结 如下,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教学措施。
1 消化内科课程双语教学的应用体会
注重教学互动性
双语教学应强调师生间的互动,主张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全方位的第二语言的交互,只有当外语在 医学知识 教学过程中得到运用,当外语和母语两种不同的语言能在学生的思维与交流中自由切换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认为"双语教学"获得了成功。在课程采取双语教学前与广大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得到一定的反馈信息,相应选择一个合适的中英文使用比例,做到因材施教。授课时要注意课间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询问学生对本部分讲解是否能较好理解,以便了解学生的吸收程度,并及时调整上课的语速。让学生及时对难懂或不懂之处提问,以决定是否复述重点内容,必要时重点或难点内容可用中文重复讲解,但母语的使用要控制在最低限度。
注意因材施教
在消化内科课程双语教学中,结合本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外语实际水平,按照先进性、学术性、易接受性的原则,形成自编外语教材,并提前2周发给学生预习。将预习教材中涉及的较难的医学词汇单独标识出来,并加以中文释义,以便学生预习,提前扩大学生医学外语词汇量,这样才能避免讲课时学生如一头雾水。根据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应,动态调整双语教学所使用的中英文比例,这样便于对课堂上新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强调教学手段多样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①选择适宜的课件:采用的课件既有自行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也借鉴或直接选用国外已经出版的英语医学教学课件。②选择合适的电子词典:目前广泛应用的"全医药学大词典"(目前流行使用的版本至少有四种),由于收集的医学词汇全面, 且绝大多数词汇配有发音,是医学双语教学非常有用的工具。③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图片、多媒体、录像等,尽量把医学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直观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医学专业知识。④辅助 网络技术 [2]:我们教学过程中利用我校自己的局域网,通过FTP或文件共享等方式做到多媒体课件上网,方便学生随时查询,递交作业;另外开设教学论坛,方便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消化内科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师生双方的素质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推广
教师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主体,教师水平高低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首推因素,教师水平高低决定了"传道、授业、解惑"中有效信息量提供的数量与质量[3]。目前我校执教的大多数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双语教学培训,教师多数只具备教授某一学科的执教能力,应用外语讲授专业知识的能力相对欠缺,水平也不高。同时,尽管七年制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较高,但也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教师本身的开课能力和学生的外语基础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
缺乏优秀的双语教学教材
双语教学原则上应使用外文原版的教材,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教材价格昂贵,一般院校很难承受高额的教材费用,故引进原汁原味的外文教材难度较大。因此,不同教师使用的教材有的是国外原版教材,有的是节选外文教材,也有的是教师自编的讲义,版本和内容不统一,教学随意性较大。另外,教材难易程度的不同也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迎接新世纪挑战、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和 热点 。尽管双语教学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其探索工作仍将是大量的、复杂的和艰巨的,只有通过深入地学习思考,认真分析研究,理清思路,才能将双语教学更有效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鲁建云,王 斌,黄进华,等.双语教学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4):839-840.
[2] 李 蕾,陆 柳,邢 萱,等.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挑战现代教学模式[J]. 继续医学教育,2003,17(4):46-48.
[3] 罗育林,张阳德. 医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3):147-149.
浅谈消化内科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有关消化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2. 有关消化内科护理论文
3. 浅谈临床医学教育论文范文
4. 浅谈社区护理论文范文
5. 有关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学号01:白立平F: “你在医院干什么工作?”“做院感的。”这样的回答,经常使小伙伴一脸茫然。“院感”是什么东东? “院感”是医院感染的简称。是研究在医院内获得的一切感染的发生发展、控制和管理的一门学科。医学中,认识感染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而真正把医院感染作为一门学科,仅仅有几十年的历史。所以大家对它还没有太多的认识。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造成感染发生因素会越来越多,感染控制工作也会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大家从媒体上看到的,医院发生血透感染丙肝事件、因白内障手术,造成眼球感染导致摘除事件……可以看出,做好院感控制工作是多么重要。 A: 当今的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侵入性诊疗技术越来越多,在诊治的过程中,很容易将微生物导入体内,同时损伤了机体的防御屏障,新的病原体增加、抗菌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等因素,使病人更加容易受到感染。患者在住院期间,一旦发生医院感染,会造成新发感染的痛苦,原有的病情加重,住院日的延长、医疗费用的增加,甚至残疾和死亡。做好院感管理控制工作,提高了医疗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降低医疗费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B: 院感控制工作,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利益,也反映出一家医院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管理水平。做好院感工作,患者在医院诊疗期间,就不会为额外的感染问题而增加额外的痛苦。避免增加额外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避免不必要的抗菌素的应用,和因感染带来的使原有病情加重、治疗更加复杂和其他的风险。 E: 医院感染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在感染发生发展的流行病学、临床微生物学、免疫学、卫生统计学等方面都有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临床工作中,通过开展对影响感染危险因素的管理,加强医院清洁消毒灭菌的环节管控,对医院卫生学的监测,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染者控制措施的落实,对医务人员及患者的感染防控的宣传教育等一系列工作,均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目前,各省市都建立了医院感染监测平台,通过各家上报的院感病例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病率较以前都有了明显下降,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这不得不说是院感工作在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102 浏览 3 回答
115 浏览 3 回答
124 浏览 5 回答
190 浏览 3 回答
182 浏览 2 回答
263 浏览 3 回答
326 浏览 3 回答
262 浏览 5 回答
249 浏览 4 回答
328 浏览 3 回答
84 浏览 8 回答
168 浏览 4 回答
199 浏览 3 回答
172 浏览 2 回答
80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