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病例,一位术后20多天的患者,其原发病已经治愈,但开始出现了发热、乏力、精神不振的症状,渐渐地呼吸功能变差了,胸片上也是白茫茫的一片,血培养报告里一个个加号甚是扎眼。于是乎,医生们使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收效甚微,病情继续恶化,终因多器官衰竭不治。
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多重耐药菌(MDROs,本意指具有多重耐药性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但通常指细菌),其定义是对三类及以上的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等)耐药。耐药性源自于细菌获得了能够抵御曾经对其有效的抗生素的变异基因,这种基因的变异,可以是自发获得的,也可以是本身的基因突变引起的。之所以出现耐药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的使用,任何抗生素的使用都可以增加菌群的选择性压力,即杀灭易感菌株的同时促进耐药菌株的繁殖。而抗生素选择性压力是导致和加速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因素,包括不适当的选用抗菌药物、药物剂量或疗程不足及抗菌药物质量低劣等。
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有以下几种: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菌(ESBLs)、耐万可霉素肠球菌(VRE)、耐万可霉素金葡菌(VRSA)、多重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MRAB)、耐青霉素肺炎球菌(PRP)等。(具体MDROs发生耐药的机制详见文末扩展阅读。)
耐药性的分类
先天性耐药:其实在抗生素诞生之前,有些细菌对某些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比如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就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原因是其不含有亚胺培南的靶位,这是这个物种特有的,由物种的基因遗传属性所决定的(造物主:怪我喽?)。
获得性耐药: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使得细菌拥有了耐药基因,大多是抗生素诱发的。而影响获得性耐药的发生率的因素为药物使用剂量、细菌耐药的自发突变率、耐药基因的转移状况。
MDROs的传播之旅
那么MDROs是如何传播的?我用一张图给大家展示一下:
究其原因,就是本该用于治疗感染的抗生素被滥用了!
四种减少细菌耐药的方法
1、建立细菌耐药监测系统:细菌耐药性监测虽然不是遏制耐药菌出现和蔓延的措施,但监测可以为控制耐药菌出现和蔓延提供信息,并检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2、合理应用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在限制应用抗生素与经验性用药的同时,还要了解抗生素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必要时需要策略性换药;
3、制止已出现的耐药基因播散根据日常耐药监测结果,隔离多重耐药菌患者;严格进行消毒及无菌操作;医护人员注意手卫生和医疗用品的消毒管理;
4、减少抗生素的动物运用。
总之,细菌的耐药性是耐药基因经过传代、转移、扩散以及不断变异等多种机制形成的,耐药基因在不同菌株间传播是导致耐药性播散和难以预测的重要原因。深入研究细菌耐药机制,可加强对菌群的了解;研究耐药菌株产生和传播机制,有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新药的开发。对临床医生来说,应当掌握细菌的耐药机制,合理用药,制定出相应的临床对策和设计合理的给药方案,以达到良好的抗菌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的顺应性,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减缓耐药细菌的蔓延。
拓展阅读:细菌耐药的四大机制
1、产生药物失活酶(钝化酶):有些细菌会产生钝化酶与药物发生反应,使药物失去活性,典型的例子就是ESBLs。
2、改变靶位蛋白:细菌通过突变形成不能结合抗生素的靶位蛋白,或者即使结合也能保持其功能的靶位蛋白,VRE和MRSA就属于这类。
3、改变细胞膜渗透性:细菌使膜孔蛋白丢失或者形成生物膜阻碍抗生素的摄入,比如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革兰阴性菌通过改变细胞壁水孔或外膜非特异性通道功能从而对广谱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耐药。
4、膜泵外排:细菌细胞膜成分改变可以形成一种ATP质子泵依赖的膜蛋白,通过耗能过程,将抗生素从菌体内排出,减少菌体的药物浓度,进而阻止药物作用于靶部位,现已发现5个家族、20多种外排泵。这是MRAB等大多数细菌产生多重耐药的原因。
后记:当我写完时,耳机里正好在放凯莉·克莱森的《Stronger》,如果用里面的歌词“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去问MDROs时,相信它们的回答一定是“Antibiotics!(抗生素!)”
[1] 党景东。浅析细菌耐药机制及控制对策[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7): 1238-1239, 1245.
[2]"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Fact sheet N°194".. April 2014. Retrieved?7 March?2015.
[3]"Antibiotic Resistance Questions & Answers" .Get Smart: Know When Antibiotics Work.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USA. 30 June 2009. Retrieved20 March?2013.
[4]Antibiotic Resistance Threats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3.
[5] 张献。临床常见细菌的耐药机制及临床对策[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2):45-47.
[6] 苗海霞,李宗瑜。细菌耐药机制及临床对策[J].黑龙江医学,2003,27(11):806-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