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发布《感冒白皮书》 白皮书阅读地址 *儿子在2017年5月24日,也就是1周岁1个月的时候,突发了一次令我们措手不及但是命中注定的疾病--“幼儿急疹”,该病的诱因是疱疹6-7型病毒感染引起,早期症状发烧,在高烧第四天后,我们做出了一个基本判断,否定中西医治疗方案,最终决定进行自愈,一切来源于对未知疾病的探索之旅。我们家人,包括我,把幼儿急疹误当成感冒或者流感了,其实幼儿急疹是玫瑰疹,因为幼儿急疹的发烧症状和感冒差不多,差别是病程的最后一天烧退疹出。 我这次来重点就讲什么是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是指上感,即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通常用“辩证法”对感冒进行分类,而中医文献大多是文言文所著,普通老百姓阅读会存在一定误区和理解上的认知偏差,比如说"外邪内寒",文献通常是文言文注解,现代注解是指病毒和血液循环,这里不一一讲解了。 那现代医学在 实验室微生物学领域 对感冒有一个新的认识方法--“ 化验结果法 ”,把因为感冒出现的流涕、发烧、寒颤、咳嗽、头痛看作是主观感受,即症状,仅作为病情的参考部分,把化验结果作为核心观察部分。因为在这过程中,这些症状是一个动态的,特别是针对病情发展快的情况,光凭主观感受立马下结论的是并不可取的。 下图是现代医学对感冒出现一般症状的统计曲线图 1、如果症状严重影响到晚上睡眠,我建议及早抽血化验,先确诊、然后治疗或不治疗。 (抽血检查项目推荐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一起筛选是否是病毒、细菌、炎症指标。有些大医院有流感、轮状病毒等金标法试纸作为实验依据。) 2、有经验可以按症状先物理治疗,比如生理盐水冲鼻子。 3、盲目吃药并不可取。 抗病毒药物可以是辅助治疗手段,但真正能抵抗病毒性感冒的还是自身免疫力系统和新陈代谢的速度。所以最有效的方法是加速体液新陈代谢量,达到加速排出病毒的治疗目的。一般病毒早期都是 依靠寄宿人体细胞在黏膜和血液层繁殖 ,然后出现症状。 最开始鼻腔(上呼吸道)容易感染病毒导致感冒,即感冒引起症状又总是鼻塞、流涕等原因了。病毒体积非常小,极具渗透力,如果不针对病毒做排出措施,是有可能在后期变成“合并感染”的,引发内脏器官受影响,比如肺、胃、肠道、甚至穿透大脑屏障感染大脑,比如最著名的乙脑,流脑,脊灰都属于病毒。 加速体液新城代谢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喝水并“少量多次”。 水份能调节身体基础代谢,体温也能随之降温或者升温到正常水平,再观察尿液量和颜色判断是否身体缺水。 我实践后得出: 1、保持身体黏膜湿润就可以抵抗病毒的繁殖,达到自愈的目的; 2、进入干燥环境中,要多喝水(奶)预防感冒。 3、离开环境,需要洗手。 在睡眠过程中,由于饮水量变少,代谢节奏放慢,身体处于修复过程,脑内下视丘把体温调节上升后达到杀死病毒的目的,病毒在38°左右是不能够存活的。但孩子很可能会把体温调节到38°以上,也是糟糕运用大脑的表现,孩子对免疫力的召唤还是处于学习阶段。 普通医院有一个常识:是因为化验报告中 白细胞 这个指标高,就确诊是细菌感染,然后就开抗生素治疗。这是不对的。 主要是中国人均医疗资源匮乏,医生才会做出依靠经验和权衡利弊的快速判断方式。现代医学指出循证医疗是依靠证据提出结论。 需要观察综合因素,除了血常规,还需要观察临床,结合拍片、降钙素原等等做进一步筛查,才可以确诊。 细菌的体积比病毒大,主要在 下呼吸道或肠道繁殖 ,比如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如果细菌感染(包含合并感染)的危害更大些,也明确了治疗手段和病毒感染不同。 为什么在6到18个月龄中,是感冒、发烧、咳嗽等引起炎症的多发期?不要误认为感冒和受凉有必然关系,在人多且杂、室内不通风环境下接触了病菌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在这里重点强调勤洗手、多通风、碗筷单独、杜绝大人咀嚼后喂饭。常常感冒是因为在6个月后体内从母体携带的抗体逐渐消退,自身免疫力发育还不够成熟,当外环境(指母体以外)遇到新的病菌后引发病变,就会出现召唤自身免疫力与入侵者斗争的过程,这是正常发育的良好表现。 在发烧期,最需要的是休息,即深度睡眠来修复受损的黏膜,并需要通风、散热的环境,还需要靠口服补液后排尿来到达治愈目的(喝母乳或白开水都行),而不是发汗来降体温; 在恢复期最需要忌口,鱼肉蛋奶须禁食(1岁内); 保暖,退烧后体抗力比较低下,要合理添加衣物。 参考过相关论文,指出婴儿因为大脑下丘脑尚未发育完全,发烧时候体温比成人更高° 是正常的。发烧能量消耗特别快,高烧时不仅需要补充能量,更需要关注精神状态,而不是焦虑体温变化。 请相信自愈的力量。记得看完点个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