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江西教育”的缘分,要从了解《教师博览》说起。2017年,在单位的阅览室里,我有幸第一次拜读了她的芳名。于是,我高兴地借着书香,准备偷看她的春光。清醒地认识到,要成为出版物的优秀作者,前提是成为她忠实的读者。作为教育中的人,我想成为教育读物的“粉丝”。就像勤奋的蜜蜂一样,我埋头于这本杂志的香味。这里有《博览人语》、《叙事》、《征文》、《文苑》等,最喜欢的是“教室”。作为教师,谁从来没有拥抱过自己的课呢? 其实,真正的拥抱不是用雄性的身体,而是用柔软的心。课程的积累,早已在我的爱里吐露出新鲜的幼芽。这时,我的使命是用饱含真情的文字,把它们装饰成美丽的红花。就这样,我的文章唱《好汉歌》。 “该出手的时候就出手,风之火会飞驰在九州! ”几篇文章出来后,它们也只是那种水汪汪的,在编导老师眼皮底下混得有点紧,却始终没有上过大雅之堂。我并不失望。 这就像相亲一样。 谁保证一眼就能成功?冥冥之中,我觉得与“江西教育”的缘分会更深。当然不是我的计划。 这可能就是天意。我记得有一天,《江西教育》杂志社的李杰杰编辑给我来信。 信中刊登了名为《正确的课堂用语,让学生爱上你》的印刷版文章。这是我在《好教师》公众号上发表的作品。在便签中,李老师表示,自己在网上选稿,无意中发现了这篇文章,非常符合《江西教育》《征文》专栏的投稿要求,计划刊登在2017年8月的《江西教育》上。我看到这条信息,不由得眼前亮了亮有力的拳头,“嗯! ”他喊道。 回想起来,我和李老师是亲戚,素不相识,他却用“伯乐”的眼光欣赏我的作品。 这是这么深的知遇之恩。 我虽然是一匹普通的军马,但幸运地得到了“千里马”般的待遇,心里感到恩宠。后来,李老师给了我这个作品—— 《让课堂流光溢彩》的名字。收到样品的瞬间,我的心兴奋了。好事层出不穷。2017年11月的《教师博览》原创版“教室”栏目刊登了我的作品《怎么上课,教师才喜欢》。收到样品的瞬间,我的心更丰满了,很高兴。岁月的车轮,还在前进。她不会为了谁故意推迟半秒。我和“江西教育”的缘分,也在梦中开始变得更浓。2020年7月的《江西教育》“成长”专栏刊登了我的作品《师者文舞》。与其说这里是书香文苑,不如说这里是成长星空。教师是育人之树,教育是兴人之光。如果说《教师博览》是一个又一个教诲的秘笈,那么《江西教育》就是一个又一个育人的宝典。江西教育的媒体人甘当幕后英雄。他们不辞辛劳地为作者的思想嫁人,着眼于读者的智慧。他们秉承“人民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由此可见,贵刊育人,贵刊办刊有相应的方法。2020年适逢《江西教育》创刊70周年。“江西教育”对我很温柔,真是恩重如山。没有理由不说祝贺。于是,我写了两首诗,表达心意。一首是《笔主沉浮》,诗中写道:“江西闪耀中华,岁月充盈,织彩霞。风雨浮沉,舟醉,枕边的毛笔露出新芽。”另一首是《闻江西教育创刊70周年有感》 (新韵),诗中写道:“白发七十皱生,我闻教育战秋风。江西喜讯频传,倾注了群芳百世之情。”70年,对一个人来说也许是白发苍苍,皱纹累累,但对江西教育来说,“就像同学少年,风姿勃发”。无论是对作者还是读者来说,我们都有充分理由相信,江西的教育一定会变得更大、更健康、更富裕、更强大。“责任、务实、坚韧、创新。“如今,江西教育不仅进入了我的心灵,而且进入了我的梦想。只是我的呼吸中有江西教育的空气,我觉得我的生命中有江西教育的心血。谢谢你在。 与爱同行,我可以抱着梦想取暖!寻教务老师、求报道、求助,各大APP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搜索微信APP“壹点信息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教务老师在线为你报告信息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