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证明,企业的产品质量是降低成本、占有市场的有力武器。因此,如何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的产品质量,是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工作。本文,仅结合自己的调查和研究,对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四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其结果能够对提高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中小型制造企业产品质量竞争力起到参考和帮助的作用。关键词:中小型制造企业产品质量质量管理引言众所周知,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产业。因此,加速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其中,如何提高我国制造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我国制造业的产品质量竞争力水平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我国制造业的大军中,中小型制造企业可以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他们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我们也看到,这些中小型企业多数属于一般性加工,附加价值低,技术含量较少。长期以来其中不少企业的发展一直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表现为成本高、盈利少。特别在全球经济危机暴发的今天,我国的许多中小型制造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制造企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原材料、人工费用等生产成本的上涨严重挤压了本来就不大的企业利润空间,使得大部分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已经进入微利润时期,甚至有些中小型制造企业已经被逼到了生死存亡的悬崖边上。在这种万分危机的情况下,这些中小型制造企业怎样才能走出困境?企业的利润依靠什么来支撑?等等,这些都是摆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企业的产品质量是降低成本、占有市场的一个非常有力的武器。因此,加速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的产品质量,是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工作。以下,仅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研究,对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一、质量意识淡薄,质量观念落后质量意识可以理解为一个企业从最高管理者到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理解和认知程度。它对企业的质量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然而,在被调查的许多中小型制造企业中,企业管理层质量意识淡薄,质量观念落后。管理层只对奖章、证书情有独钟,却不考虑如何去创造质量政策和文化。虽然现在IS09000,IS014000等管理体系在国际上运行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目前在我国大多数中小型制造企业并没有真正地在企业内部进行很好地运作。即使有许多企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但其中大多数也是在走形式,只是认为这些体系是进入市场的敲门砖,没有多少实际作用,对其认识不够透彻,更没有按照体系标准的要求认真实施。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层都将生产、销售放到了第一位。他们关心的仅仅是企业的盈利、现金收支等指标。至于产品质量他们认为那只是质量职能部门的事,将产品质量与生产截然分割开来。当“产品质量”与“产量”、“交货期”等发生冲突和矛盾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确保“产量”和“交货期”,其次才是产品质量。特别是,有些企业的最高管理层一提到加强质量管理就会想到要加大投入、耗费资金。他们找不到既能很好地控制质量成本,又能显著提高产品质量的方法,因而就得过且过。我们说,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企业尽最大可能去创造利润,这本无可非议。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的企业往往为确保所谓的“产量”和“交货期”,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也采取了“让步政策”,甚至将一些明知存在质量隐患的产品交付到了顾客手中。而在出现质量问题时,只是简单地认为质量部门的工作没有做好,而不是查找问题根源,并采取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来杜绝问题的再次发生。更有甚者,有些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根本就是一项空白,他们认为凭经验生产出来的产品绝大多数应该是合格产品,其中少部分不合格品希望顾客不要发现;退一步讲,即使顾客发现了,大不了企业返修或换货就可以了。殊不知,在来回的返修和换货中,企业提高了太多的成本,反而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企业的利润。更可怕的是,这种做法终将会失掉企业的信誉和来之不易的顾客。另外,被调查的许多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生产操作人员普遍存在素质偏低的现象。企业录用的现场工人,没有经过相关的培训就上岗。在他们的脑海里根本没有“产品质量”的概念和意识,只知道做了多少事,就应该拿多少钱,而从不在乎自己做出的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产品的质量。由此可见,要提高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产品质量,首先要从提升企业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开始。“质量意识”的提升可从多个层次、多个方面、多种角度、用多种方式进行。如培育优良的企业文化、实施有效的教育培训、制定严格的管理标准和考核制度、推广优良的工作方法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质量意识”的提升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支持和参加。二、过程质量控制缺乏,过程损失严重众所周知,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产品质量必然存在着波动。现代质量管理要求根据产品质量的波动规律,利用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去研究、预测、推断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状况。当生产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并且能满足质量标准的要求时,则应使这种保证不出不合格品的能力继续下去。一旦这种保证质量的能力不能继续下去,则应尽早发现,及时调查,采取措施,使这种保证质量的能力继续下来,保持下去,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