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适,这样的做法透着一种浓浓的功利和短视感。
优秀毕业生的评比只是为了督促学生在大学期间好好学习的一种辅助手段,一种激励的方式,而要据此把参加毕业典礼的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实在是匪夷所思。
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对成功和优秀的定义早已多元化了。优不优秀不是那一纸证书可以定义的。况且,作为年轻一代,他们的未来拥有无限可能,今天“不优秀”,明天未必不能前途似锦。
学校的这种短视功利作为,可以说是深深伤了学子们的心。大学四年,他们渴望一个圆满的毕业典礼,感受母校最后的温情,结果,母校却告诉他们“不是优秀毕业生,就没有你的席位”。
这跟一直批判的,用成绩来评价孩子的父母们又有什么区别?
可怜的北交大毕业生们,尚未真正步入社会,就已经提前体会了社会的冷漠与现实。
我一直在反思,大学是什么地方?
大学应该是能给予青年们自由、梦想和爱的教育的地方!
无论社会如何功利浮躁,大学都应该是最后那一份净土!
大学应该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书是其次,育人才是首要!
大学育出的学子,应该是有梦想,懂得平等与尊重的青年。如果,连大学也变得如此功利短视,依靠单一的标准把人化为三六九等,这是在倡导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难道,若干年后,学子们举行同学聚会,也要效仿着来个:月薪不过万者,不得入场?
学校的本意也许并非如此,但这种赤裸裸的现实做派,很难不让人想歪。
大学沦落至此,实在是社会的悲哀!
答主:奇奇漫,讲震撼的故事,写火热的人生。请关注我微信公众号:奇奇漫悦读(ID:qiqimanyuedu)